中醫入門必讀,千古第一方桂枝湯

《傷寒論》里第一個方子就是桂枝湯,這個方子也被稱為千古第一方。只要研究透了桂枝湯,也就對中醫入門了。千百年來無數醫家在研究這個方子,各種說法,莫衷一是。這個方子真的這麼複雜嗎?讓我們來看看傷寒論的原文是怎麼寫的: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枝湯方

桂枝 三兩(去皮) 芍藥 三兩 甘草 二兩(炙)

生薑 三兩(切) 大棗 十二枚(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

在《冬季流感的那些事兒》一期中說過,太陽病有三個證型,一為中風,二為傷寒,三為溫病。

太陽病病位在表,是表之陽證,「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發熱、汗出、惡風、脈緩這些都是人體排病的證據。我們通過這些證據,分析人體的內在運行機理。

當體表感受到外邪,氣血就會往體表聚集去驅趕外邪,如果正邪力量相當,進行激烈的對抗,人體就會調集更多的氣血來驅除外邪,這時人體表現出來的癥狀就是發熱。

氣血往體表匯聚就會形成脈浮,出汗以後,脈就會遲緩鬆懈了。

人體氣血能量場的大循環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升降出入」。以脾胃為中軸,生化津血,能量向上升、向外出,在頭腦心肺處下降,在體表向內回入,匯聚藏精於腎,腎所封藏的能量再向上泵出,供給脾胃生化的能量,周而往複,形成人體的迴圈大循環。

人得了太陽中風病,這是表病,人體就要通過出汗的方式在體表排出病邪,如今已經出汗了,但是病沒有好,造成了津血有些虛了。為了幫助人體排病,我們需要保持人體的升降出入大迴圈運轉更順暢,同時建中洲脾胃的運化,以生化更多的津血,並將更多津血匯聚體表幫助排出病邪。

思路清楚了,如何用藥就很簡單了。建中常用的就是姜、棗、炙甘草。生薑,性溫味辛,溫中而發散,能讓脾胃熱起來,運行起來,同時發散的作用還可以輔助往體表輸送津血。大棗和炙甘草,微溫而甜,能幫助脾的運化,而快速補充津液。桂枝性溫,香氣濃郁,味微甜,可以輔助氣化中焦,主要是把能量輸送到肌肉層面,體現的是「升」和「出」的作用。芍藥性平味苦,體現的是「降」和「入」的作用。

總而言之,桂枝就是「陽化氣」,芍藥就是「陰成形」,升降出入,調和陰陽,一陰一陽謂之道;姜、棗、草守中、建中。仲景的核心法門就是這個,因此桂枝湯才被稱為傷寒第一方,千古第一方。理解了桂枝湯,中醫就已經入門了。


推薦閱讀:

第十講 中醫藥理學基本理論之三
可能是史上最全的藥性總結(下)
張錫純「心腦共主神明」說分析   tcm100中醫e百
干支與五行、臟腑 - 五運六氣 - 清陽純中醫論壇 面向有一定專業基礎的純中醫精品論壇 -...
中醫小偏方治療蚊蟲叮咬後瘙癢

TAG:中醫 | 中醫入門 | 千古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