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總結之我的六經觀
作者:等待花開
近段時間在孫曼之老師的指點下,自覺進步很快,四大經典也已陸續讀完,在正式進入醫案學習之前,我對這段時間的學習做了一點思考,整理出來,希望孫老師和各位老師多多指點,先謝謝了.
一、六經生理觀點內經云: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藏。又云: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1.陽明與厥陰,同司合。是以食氣入胃,首先散精於肝,淫氣於筋。肝為木,木克土,所以土為之臣,食氣入胃,首先散精與肝,正是臣以奉君之義。從生理上看,肝主舒瀉與膽為表裡,膽承肝之餘氣,分泌膽汁幫助胃臟消化食物,並且分別清濁。食物的消化過程本身也是一個六腑的運化過程,此實則彼虛,腑腑相傳,如胃傳事物於小腸,則胃虛而腸實,這個過程本事胃髒的一個疏瀉過程,而舒瀉的功能從性用上講都歸肝所主。所以在食物消化的過程,首先的刺激起肝臟的功能,如果肝臟的功能不調,則容易出現胸肋滿悶,胃脘脹痛的現象。而傷寒論中陽明胃寒,和厥陰上逆嘔吐都用吳茱萸湯,暖胃下氣,而陽明熱症,在過了陽明氣分症後,津液耗竭過度,下焦肝腎之陰不足,更可直接進入厥陰心包,而從臨床的醫案上看,肝木不調,也多半可以通過調理陽明胃臟來達到效果。是以陽明與厥陰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協作。雖然陽明與厥陰同司合,然其用不同,陽明主有形(食物水液),厥陰主無形(氣血);陽明多主氣之合,厥陰多主血之合。陽明受氣於肺,而又通降收斂之功,是以一身不降不收之氣都可從陽明入手,傷寒論中多處有熱鬱氣逆,都提示少用調味承氣湯和之,想來也是此意。厥陰司血之合,以厥陰心則從心出血,而厥陰肝則藏血。然氣血非為獨立,陽明熱勝,則耗血傷津,熱入血分。金匱曰,熱則傷絡。厥陰寒升,則厥逆嘔吐,周身痹疼。2.太陽與太陰,同司開。內經云: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胃在上,脾在下,那怎麼說「游溢精氣上輸於脾」呢?推理可知,胃受水谷,而傳於小腸,經小腸運化,而上傳於脾。內經云: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也。化物出路有三,輕清精華之物上傳於脾,而沉濁之物下輸與大腸膀胱。膀胱所受為濁中之清,是以可以經溫化而出三焦,佈於周身。太陽在下,而太陰在上。是以太陽所受之精華水液,欲布散周身,必得太陰之升開才可。太陰受小腸之精氣,輕者入肺而為氣,重者入心而化血,是以氣血相合,而能散精華、布水液於周身。肺氣傳於三焦,三焦宣降從而下,入於膀胱,乃能化膀胱之水液。太陽與太陰同司合,其互相協作顯而易見。傷寒論太陰篇,多用太陽之方,太陰脾臟水飲不化,四肢腫滿,周身煩疼,正可用大小青龍湯化裁治療等等,不一而舉。太陽與太陰,雖同司開,太陽主有形(食物津液),太陰主無形(氣血);太陽主氣(太陽主一身之陽氣),太陰主血(太陰主一身之氣血)。3.少陽與少陰,同司樞。少陽膽受東方木氣,主升,主散,主條達,而少陽三焦受西方金氣(三焦受氣於肺),則主降,主合,主下化。是以少陽主一身之氣之升降。太陽開於下,欲上交太陰,則需少陽膽經從內於出外。是以傷寒少陽篇,小柴胡湯則多用於脾臟不實而衛氣時欲下陷;陽明在上,厥陰在下,陽明欲交於厥陰則需三焦之通調,是以傷寒論中大柴胡湯,去小柴胡湯人蔘甘草之粘逆,而加芍藥枳實大黃之收斂下通。少陰腎受北方水氣,總統一身之合;少陰心受南方火氣,主一身之開。太陽太陰開之太過,大汗淋漓,一身陽氣隨之而脫,急求之於腎,以苦寒之品堅陰之品下之,以滋膩咸甘之品潤之。倘若陽明厥陰合之太過,下利不止,急求之於心,以辛熱之品起之,以溫潤之品止之。是以少陽主氣之升降,少陰主氣之開合。然也互相左右,協同做功。木得火則升,金得水則降。火得金則散,水得木則行。魄隨精動,魂隨神行。升降出入,無所不備。是以百病不出六經,六經一統百病。二、六經各自系統分析
太陽主氣液之布散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也。食物入胃,下行於小腸;小腸化出之精華,經少陽之升,而入於脾,其重濁者歸心,其輕清者入肺。小腸者,丙火也;丙火者,太陽也;能熔化萬物,溫熏大地。小腸與心為表裡,心火足則精神定,氣血自能下行而傳於小腸,小腸受其血氣而能生高熱以腐熟水谷;其精微經少陽之升而發散於上,復經太陰佈於周身;小腸不能化之物水,而分別傳於大腸與膀胱。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州都之官,遠離京城,而作用一地之興衰,政治清明,則藏富於民;政治昏庸,則民不了生。是以膀胱受氣於三焦,承液於小腸,為生化之本,氣化之能出;水液得三焦之氣,其質清者,散於周身,濁者排於體外。膀胱與小腸,同司氣化,一化物,一化液,一進一出,渾然為一。
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也。胃主受納,也主降下收斂。是由外達內,由上達下,由散而收,必經之中轉。大腸者,傳道之官, 變化出焉。傳道者,傳導也,開通道路,去其阻滯也,是以一切鬱結接可求之於大腸,一切鬱結也可導致大腸之不通;其受小腸之無用之物,而排之以外。
太陽為開,陽明為合,少陽為樞。少陽膽者,氣起之處,主氣之升,如太陽起與下,而開於上,少陽膽經轉樞失常,則氣不能升,而津液不布。少陽三焦者,氣歸之處,主氣之降,如陽明起於上,而合於下,三焦不利,則陽明腐化無權,其氣不降。難經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
太陰主血氣之傳送經云: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脾者,察地方之亂,而報之於上,是以君能明。脾為中宮,由內達外,由下達上,由收而散,必經之中轉。食物入胃,下行於小腸;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也。小腸化出之精華,經少陽之升,而入於脾,其重濁者歸心,其輕清者入肺。脾能開散,而心肺受之。一主血,一主氣。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也。相傅者,定法制,立規矩,行國內之政,應對外國之變;由外到內,先散而斂,布一身之氣液。應天地之變化,而調節一身之氣血,相於適應,是以治節出也。脾在下,肺在上;脾通血,肺統氣;脾主升散,而肺主降斂;脾以陳下情,肺以應外物。脾肺一家,自具天理,而流行不息。
水火者,陰陽之徵兆。心為火,體陽而用陰,主血脈,司發散,受脾送之水谷精微而變為血,在上而欲降。腎為水,體陰而用陽,主精液,司收藏,收斂精華以資用,處下而思升。水火交媾,而陰陽歸一,復歸太極,太極者生生之本,可以招天地萬物之生氣,以同氣相求故也。太極者,混沌未分,人身之元氣也,真陽也,其體常靜。是以心腎不交,而欲睡不能,生機日衰。「少陰之為病,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生化無源之兆也。太極者,生化之本,藏於命門,氣不足在化氣,血不足則生血,是以少陰為樞,上則助太陽太陰以開,下則助陽明厥陰而合。心腎一上一下,一開一合,交於中宮,而藏於命門,循環升降,如環無端。
厥陰司血之出入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也,化水谷精微,而變為血,主血脈;心包者,心之大絡,心之城廓是也,為臣使之官,而喜樂能出。於此可知,厥陰心包,血出之處,主血之升散,而通於心腦,心包舒散不利,則喜樂不辯,神識錯亂。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血歸之處,主血之收藏,下通於肋腹,血不歸經,則筋無所養,夜卧不安,手足厥逆。
少陽厥陰,一陰一陽,一司氣,一司血。氣以直用,是以少陽主氣之升降;血以曲出,是以厥陰主血之出入。少陽出於坎宮水府,厥陰出於離宮火地。
太陽與太陰,同司開,太陽不開則太陰開之無源。陽明與厥陰,同司合,陽明不合則厥陰合之無物。少陽和少陰,同為樞,少陰水火不交而少陽升降無權。
我說的氣化是臟腑的氣化,例如心主神明,肝主謀略等等,講的從一元的元氣出發,來綜合看待臟腑、經絡和他們氣化的表現。例如,少陽為三陽之樞,少陽病則氣機升降受阻,用小柴胡湯調之,而小柴胡湯的功效,張仲景的說法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府因和。從此可知小柴胡作用的主要是上中二焦。可是如果中焦或者體表為邪所閉,並非為小柴胡一升可了,那麼怎麼辦?仲景給他方子是柴胡桂枝湯,同理中焦開而合,仲景給的方子是大柴胡,以這種方式推下去少陽篇的幾個方子就會非常的清晰了。而這種思路難道不是氣化的思路嗎?以此立基,身體內的氣機運化方式不過四種「升降開合」,藥物不過復其氣化而已。
推薦閱讀:
※至理名言--人生總結! (圖文)
※老祖宗總結的12條決定命運的秘訣!
※關於性,一個離婚女人總結了這7句話,你認可嗎?
※營養醫學之消化系統總結篇:改善你的消化功能
※醉了,男女的不同想法,總結的太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