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淡泊皆寧靜
不知你感覺到沒有,寧靜是人生中一個美妙的狀態。
寧靜,是一種氛圍。用寧靜溫馨洗滌心靈,使心靈漸漸歸於寧靜,寧靜的心靈又使我們從容應對繁煩的生活和瞬息萬變的世界,從容體味人生百味,從而保持一種清澈平靜的心境,獲得一個豐富而完整的人生。
寧靜的境界,是人生的大境界。一位畫家畫了一個湖,湖面十分平靜,平靜的好似一面鏡子。另一位畫家畫了奔流直瀉的瀑布,瀑布旁邊有一顆小樹,樹上的一條小枝上安有一格鳥巢,鳥巢里有一支小鳥,小鳥正在怡靜地酣睡。兩位畫家畫面表現的都是寧靜,只是第二位畫家所畫的畫面真正理解了寧靜的含義。
人生也如此。
有許多時候,生活需要我們保持寧靜的心態。
如果我們心如湖面,則難免會藏污納垢,遭致扭曲。如果象瀑布邊小鳥那樣的寧靜,則定能心存高遠,養精蓄銳,侍機而翔。
寧靜是心靈智慧美麗高貴的瑰寶,寧靜來源於有節有度有耐心的自我控制,寧靜意味著一種成熟的經歷,寧靜,是人生中的一個境界。
現代都市人群的密集和喧囂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煩躁和焦慮,在這喧鬧的世界裡,保持一種寧靜的心境尤為可貴。
面對人生中的狂風暴雨、艷陽高照、滄海巨變和命運逆轉,能夠安靜、沉穩處之,這就是寧靜博大心境所致。
寧靜是至高無上的一種境界。寧靜使你克除生活中煩躁和迷惑。寧靜給你的生活增加了輕鬆和承受的維度。
現代生活紛繁繽呈,時時處處充滿誘惑的煩躁,如果沒有寧靜的心態,很難很好地把握自己。因為沒有一個沉穩寧靜的心態就沒有集中的注意力,如果沒有十分集中的注意力,很可能一事無成。
寧靜滋生淡泊,淡泊中可以求得寧靜。
《杜詩言志》中言:「至於寬閑之野,寂寞之濱,每自寓其天懷之樂,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未嘗不處處流露。」
《何處是仙鄉》中言:「靜處乾坤無……」
《誡子書》中諸葛亮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先賢們的寧靜大境界,怕是我們這些後人望塵莫及啊!
寧靜的心境,對於一個人來說十分重要。
寧靜,有時就是自省。時常靜下心來,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前思後想,認真自省自醒,汲取經驗教訓,達到心靜而自省,自省而心靜。
心靜,有時就是守默。對於生活中可能使你暴跳如雷的事情,泰然處之,有時甚至保持沉默,並且冷靜地思考和修正平日里言之狂躁行之狂躁。
寧靜,有時就有坐禪。心寬則萬事皆空,一切都順從自然,一切都有天意,福兮禍兮早有定數,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寧靜,有時就是悟道。心有多大,道有多大,所謂玄機,盡在心中。
寧靜有時就是清靜寡慾。用寧靜聖泉,洗滌心的晦暗和困瘁,驅通一切邪惡的慾望。
寧靜,有時就是冷靜。冷靜地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一般是不會出現差錯的。如果心態不能冷靜,必然出現偏差和錯誤。
寧靜,有時是重疊淡泊明志的境界。
寧靜,有時是雷同淡泊明志的過程。
我們對寧靜的理解,不只是在書本上,而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寧靜,就是心態,就是心境。《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見諸葛亮的住處「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廬中先生獨幽雅,閑來親自勤耕稼……」如此寧靜清幽的環境,為諸葛亮的心境之寧提供了外在的客觀條件,而寧靜的心境,使諸葛亮縱觀天下高瞻遠矚。這就是寧靜出成就的實例。透過這個實例使我們明白:只有在寧靜的心境中,人的謀略才可能更為縝密和更加完善。
要達到寧靜的心境,必須做到心修性養。淡泊名利,志宏高遠,靜以修身,信以養德,才可能達到寧靜的心境。貪圖名利者,是不可能達到寧靜之心境的。
這個世界很喧鬧,這個世界也很寧靜━━這種寧靜在自己的心裡。
我喜歡寧靜的心態,那種寧靜的感覺真是甜蜜。
有時覺得,人生最好的境界其實就是寧靜。
生命、情感、力量、追求、體驗……皆是一次次人的心間的寧靜之旅。
耐心、寧靜、堅篤誠信,比達理想彼岸。
忍耐和寧靜,可以超度一切困難。
在衝動下做任何事情,必然孕生出不良後果。
平和則浩大,寧靜則深沉。
情心寧靜,剋制私我。
寧靜中蘊含著平實偉大的美。
常常保持一種平和、寧靜的心態,可以滋生一種力量。
寧靜,主要是心思,心表平和的所思,通過這個活動將一切偏頗的習慣、嗜好、癖性、意識、形態摒棄。
寧靜思過,有則改之。
一切力量之源泉,來自於寧靜滋生信念。
第一是寧靜,第二是寧靜,第三是寧靜,人只有在寧靜中,才能糾正自己的錯誤。
寧靜,可以有效抵禦外來干擾和誘惑。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心胸廣大。
寧靜乃人性靈中之精品。
寧靜致愛,愛滋生力量,因為力量而有所作為。
寧靜是一種平衡與和諧。
寧靜是一種境界。
寧靜乃理想輪迴。
寧靜乃自然,自然乃永恆。
寧靜是美。
寧靜是一道風景,自己去營造吧。(金明)
推薦閱讀:
※【經典名言薈萃】?493?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簡單的喜歡最長遠,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
※淡泊
※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志
※人生,放下一些負累,淡泊一番心境,便好
※人生如茶:擁一份淡泊,守一份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