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低收入與富裕的高收入

作者:壯壯

文章來源:激流網

窮人貧窮而收入低,富人富裕而收入高——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相對而言財富與收入有著怎樣的關係呢?(本文中「財富」指刨除債務後的財富凈值)這個問題就不容易做出直觀判斷了,需要完備的社會統計數據才能下結論。

Piketty團隊的研究恰恰向我們提供了2015年中國社會收入與財富分布的情況(https://mp.weixin.qq.com/s/QEXmtoXyuJv1HNcStng5ow)。除了事實以外,他還給出了處理財富與收入關係的方法:用財富除以年收入。

不過他只是用社會財富總量除以所有人的年收入總和,得出的只是整個社會意義下的財富與收入的相對關係。要想找出財富與收入相對關係和經濟地位的聯繫,需要按照擁有財富多少和收入高低對成年人進行分類,再用某一類人擁有的財富總量除以這類人的年收入總量。

Piketty團隊對成年人的分類是相當合理的。他們是按照收入或財富的相對排名來劃分的:底層50%,中間40%,頂層10%;且越富裕劃分越細緻:在頂層10%中又劃分出頂層1%,頂層0.1%,頂層0.01%,頂層0.001%。

2015年中國財富的臨界和分布情況整理如下:

015年中國收入的臨界和分布情況整理如下:

上面兩表中,「臨界」這個詞的含義如下:

「頂層10%」的「臨界財富」是「420197」元,意味著:在2015年,若一個人擁有約42萬元財富,那這個人就恰好比占成人總數90%的絕大多數人富裕而比在「頂層10%」的一小部分人貧困;

「頂層10%」的「臨界收入」是「117812」元,意味著:在2015年,若一個人的月薪接近1萬元(不少於9800元),那這個人的收入就恰好高於占成人總數90%的絕大多數人而低於在「頂層10%」的一小部分人。

對其他位置「臨界財富」或「臨界收入」的解釋與上面基本一致。

收入差距和貧富差距有多麼大,從前面兩個表中看得清清楚楚。根據這兩個表中的情況,還可以計算出財富比年收入的結果。結果如下:

收入是2015年一年的情況,所以在這個表裡用的單位是「元/年」,這樣財富除以收入的結果單位是年。)

在這個表格中可以直觀地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不論是對臨界位置還是群體而言,隨著經濟地位的提高——財富收入都增加,財富比年收入的結果也在提高。財富比收入增加得快:較多的財富相對於較高的收入而言,也是較多的。這是一種整體趨勢,有少數例外。

財富凈值是某個人在某一時間點上擁有的價值總量,可以表示不考慮外部作用的情況下這個人在這個時間點上所能使用資源的最大價值。收入是某個人在一段時間(表格中是1年)獲得的價值,可以代表這段時間裡這個人的生活水平。

財富比年收入的結果是個時間長度,這一結果可以表示:在沒有任何進項的條件下,某個人或生活水平和社會地位相近的一類人能夠維持當前生活水平的最長時間。顯然,時間越長表示生活越有保障,也就表示某個人或某類人應對變故的能力越強。這一時間長度實際上意味著當前社會地位的穩固程度。

窮人貧窮而收入低意味著他們社會地位低且生活水平低,富人富裕而收入高意味著他們社會地位高且生活水平高。但本文主要不是展現財富和收入分配多麼不公平——這從數量上就可以直接看出來,也不是要深究數量背後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差距懸殊且變得更加懸殊的事實。本文要要研究的是不同階層的人維持和自己社會地位相當的生活水平的能力。

前面的計算結果已經說明:富人的財富比年收入的結果明顯大於窮人的結果,相對意義下富人也比窮人富。這意味著:富人的能夠維持更長時間的高品質生活,他們的生活比窮人明顯地有保障,應對變故的能力比窮人強得多,因而社會地位比窮人穩固得多。

窮人的拮据生活經不起小折騰而富人的奢侈生活卻能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考驗,這就是目前的社會形勢。對個體而言,一旦出現意外情況,一般老百姓本來就很低的生活水平也朝不保夕,而富人花天酒地的生活卻還可能維持下去。

這裡的「富人」和「窮人」都不是極端富裕或貧困的個體。

根據前面的統計方法,可以借用「佔領華爾街運動」中的說法,把「富人」當做「頂層1%」,這些人雖然是極少數但絕對數量不少(超過1000萬),雖然富裕(平均擁有近800萬元的財富和略多於80萬元的年收入)但絕大多數人登不上各種富豪榜。

同樣地根據統計方法,「窮人」應該指的是「底層50%」。數量超過5億、按比例占成年人半數的這些人,絕大多數不可能是遊手好閒的懶蛋。這些人就生活在我們身邊,甚至本文的讀者中就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窮人」這一分類。

有必要把這兩類人的境遇比較一下。生活水平和社會地位相差多麼懸殊,數字上一眼就看出來了:即使是窮人中最富裕的(臨界50%),與富人中最窮困的(臨界1%)相比,收入還不到後者的1/10,財富還不到1/35。就不必再拿其他人作比較了,因為差別只會更大以至於比較都失去了意義。

但相對的比較還是可以進行的,對比一下富人和窮人維持相應生活的能力或社會地位的穩固程度對認清這兩個階層的真實處境大有幫助。

在沒有進項的情況下,窮人中維持生活能力最強的個體支持不了兩年半(2.47年,臨界50%),平均而言他們只能支持兩年多一點(2.12年,底層50%)。窮人們的社會地位穩固程度差不多——都很脆弱。

在同樣的條件下考察富人群體,從已經計算得的結果來看,這些人中維持生活能力最弱的個體可以支持將近七年半(7.46年,臨界0.1%),幾乎比窮人支持的最長時間多5年,且略超過窮人支持最長時間的3倍。

平均來看,差別更大:富人可以支持十年以上(10.37年),比窮人可以支持的時間(2.12年)長8年還多,而且差不多是窮人支持時間的5倍(4.9倍)。

綜合前面幾段的論述,可知:不像收入或財富差得那麼多以至於比較失去意義,就社會地位的穩固程度而言,窮人和富人具有可比性——畢竟都在一個社會中,但窮人依舊比富人差得多。

對於某個窮人來說,遭遇某一種意外:生大病、車禍、失業……中的任何一個,就足以使得本來就緊巴巴的日子變得更加糟糕。只要失去收入來源一年,窮人的家庭就要消耗將近一半的家產來維持基本生活。要知道窮人可以支持兩年多一點是從整體上看的結果。在涉及到的五億多人中,肯定有相當一部分人支持不了兩年。對於這些人來說,消耗是過半的。

而削減開支幾乎不可能,因為窮人的開支絕大部分都花在衣食住行這樣的必需項目上,削減一點兒都會威脅到生存。如果要是再發生其他意外,怎麼活下去就會成問題。如果是在經濟蕭條時期,失業率上升、通貨膨脹嚴重……,窮人怎麼活下去就會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社會整體上較好的保障能力並未惠及他們:全社會財富比年收入的結果為4.87年,窮人的保障能力達不到社會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經濟條件相對很好的人,生活的保障能力也與社會平均水平有明顯差距:「臨界10%」的財富比年收入僅僅是3.57年。

積累財富靠的是人民群眾的勞動。可是這些財富不但沒有惠及下層勞動者(「底層50%」),而且也沒有惠及中層勞動者(「中間40%」)。在全社會意義下,這些人甚至過不上相對穩定的低水平生活。

這些成果是歸富人享有的,「頂層1%」的保障能力超過社會平均水平的2倍(10.37年與9.74年)。1年沒有經濟來源且維持原來的高品質生活,整體上看富人們消耗的財產還不到他們擁有的1/10,保障條件最差的富人消耗也不超過1/7。2年沒有進項對於窮人來說是致命的,但對於富人來說,整體上看財產也只是消耗了不到1/5,最差的情況也不會超過1/3。

個別富人可能會因為投資的幾家公司全部破產而變得一無所有,但大多數富人很容易從意外恢復過來,而經濟蕭條對他們來說反而可能是好事——利用窮人的生存危機可以發大財。而窮人只能任由他們宰割,艱難地維持生存。

現代社會的極端分裂可以很清楚地從不同群體社會關係的穩固程度上看出來。在社會意義下:窮人無法改變社會地位,維持原有社會地位都不容易;富人的社會地位本來就穩固,而社會範圍的意外往往會使他們的地位更穩固。

貧窮的低收入最好也只能導致繼續貧窮,富裕的高收入卻很可能導致更加富裕。簡單概括就是「階級固化」。

附言:

本文中假定收入與財富匹配,也就是收入在全社會的排名與財富的排名一致,比如:收入排在「臨界50%」的人擁有的財富恰好排在「臨界50%」,擁有財富總量在「頂層1%」的人也收入在「頂層1%」。

這樣理想的假定是不可能與現實嚴格吻合的:對於個體而言很可能不成立;但在社會意義下,特別是對於群體而言,往往與現實相差不大。在社會關係意義下,本文的結論大體成立。


推薦閱讀:

番外:《倫敦人的生活與工作》(The Life and Labour of the People in London,1886-1903)
這是貧窮的本質!99%的人變窮是因為這9點?改掉這9點你還是窮光蛋!
次法 | 迦旃延尊者教導老婦人把貧窮賣出去
有這種手相的人,一生辛苦勞碌命,天生的貧窮受苦
美國的貧窮問題(1):貧困程度

TAG:貧窮 | 收入 | 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