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這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向父母探詢的問題。我媽卻似乎有備而來,信誓旦旦地說:「在你姥姥家屋後撿來的。」「怎麼撿的?」我窮追不捨。我媽就繼續編故事,說是有一天,她在姥姥家,突然聽見哭聲,出去一看,是個小姑娘,就抱回了家。後來才知道,這是母親小時候姥姥對她的回答。母親胡編亂造的故事讓我一度覺得自己不是她親生的,但這就是老一輩很多人對這一問題的解答方式。

近年來, 「我從哪裡來」 這個孩子們十分感興趣的問題,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研究。一種嶄新的、科學的觀念全面更新了長輩們關於「出生」的解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小威向前沖》繪本的盛行。諸多受過科學洗禮和新思想熏陶的父母,開始結合其中的情景,為孩子講授科學的「造人原理」,甚至早期性教育也被提上了日程。

據我所知,有一位從事兒童文學研究幾十年的資深學者,對這種現象痛心疾首。他用下面的故事表達了看法。甲乙兩人都喜歡看足球賽,有一次,甲因為某種原因,錯過了一場精彩的比賽,急匆匆趕回家想要補看,路上碰到了乙。乙已經知道比賽的具體情況,情不自禁地大肆宣講了一番。甲大為震怒,將乙痛打一頓,說:「我還不想知道結果呢,為什麼要告訴我?!」給幼小的孩子講述精子、卵子的結合與受精卵的發育,正如乙的多嘴一樣,屬於將孩子並不想知道的事情提前告訴他們,忽略了孩子成長的階段性特徵,破壞了孩子的「不知情權」。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說孩子是天生的詩人、哲學家,他們的很多問題其實很難給出確定的答案。「我從哪裡來」,這不是人類一直探求卻無解的哲學難題嗎?事實上,當孩子就此發問時,就跟他們問「為什麼花開時是香的、草是綠色的、星星會眨眼睛、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造成的。他們原本並不想知道、也絕對不可能理解超越自己年齡和心理接受能力的「性文化」。過早地、不合時宜地、硬生生地、在孩子毫無心理預期的情況下,向他們講述這些「少兒不宜」的東西,只會適得其反,給孩子純潔懵懂的心靈帶來過多的衝擊和恐慌。

其實,我們有更好的應答方式,比如,和孩子一起讀《孩子,你是這樣出生的》。我是在孩子一歲多的時候讀到這本書的。當時他還沒斷奶,但已經懵懵懂懂地意識到自己和媽媽的巨大關聯,知道媽媽在的時候就是天堂。這本書很快成了孩子的最愛,他端坐在媽媽懷裡,聽媽媽柔柔地讀著詩句,讀到寶寶吃奶的那一頁,他便去找媽媽的奶吃,憨憨地沖著媽媽笑,好像得到了莫大的幸福。

這本書在精雕細刻的句子中演繹著母愛的真諦。母愛首先緣於感恩,對自己身體里孕育的小生命的感恩,消解了身材臃腫帶來的不快、祛除了孕反的種種不適,也使得准媽媽的呼吸都變得好似花一樣芬芳。母愛在期待中豐滿,它是母親靈魂深處緩緩綻放的一朵摯愛之花,單純、質樸、熱烈,絕不會因為孩子的性別、容貌等外在特徵而改變。幸福感是母愛的至高追求,幸福不僅來自生命的悸動,更在於家庭的和美、夫妻關係的和諧。

《孩子,你是這樣出生的》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字裡行間點綴著爸爸對媽媽的包容、媽媽對爸爸的認可,以及作為原生家庭之一的外婆對新生命的關心。家庭環境的其樂融融,是母親給予孩子最好也是最珍貴的愛。

據說,這是一本寫給准媽媽的書。文字清淺精緻,畫風唯美細膩,點滴處都透著作家和畫家的細密情思。我想,如果我大腹便便的時候讀到這本書,肚皮內胎兒不停地跳著踢踏舞,幸福一波一波地襲上心頭,也許我會效仿書中的准媽媽,為他誦讀永恆的詩句;也許我會變得沉穩、安靜、剋制和舒心;將產檢的大驚小怪視為平常,將生孩子的苦痛當作鳳凰涅槃後的重生。只因為「你(孩子)的脈搏合著我的脈搏,你(孩子)的氣息共著我的氣息」 。

這更是一本適合所有媽媽讀給自己孩子的書。

當孩子再次仰起天真的小臉,詢問「我是從哪裡來的」時,請告訴Ta:你從愛中來,並且將一直沐浴在媽媽愛的陽光下。

韓衛娟,教育學碩士、文學博士,高校教師。是一個兩歲「混世小魔王」的媽媽,從娃出生起便開始給他讀書,目前已帶著小寶博覽二百多本圖畫書。


小金庫〡「讀小庫金句庫」的簡稱,分享有關讀書或教育的一段話心得

毋庸置疑,閱讀是人類精神世界裡的一座寶礦,想要找到打開這座寶礦的秘密鑰匙,你需要的不是反覆練習,也不是周密計劃,想像力和自由才是你最好的夥伴。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明白,這種「自由」不僅應當包含允許孩子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主題的自由,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進行探索的自由,更應該包含允許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偶爾失敗、想要把書丟在一邊的自由——屢敗屢戰後的成功,對於孩子們來說有多寶貴。

——小甲·瞳伴關於《小幽靈科尼基》繪本的分享

書中說〡分享書中曾打動過你的那些話

害怕很正常。除非你不具備愛的能力(也就是說你是個大惡棍),或者刀槍不入,還能起死回生,不然你一定會時不時地為自己和別人的安全感到恐懼,即使這種恐懼有時候顯得並不理性。最重要的不是沒有恐懼,而是不要讓恐懼阻止你做正確的事情和擔當風險。

——[英] 理查德·霍恩、海倫·西爾泰什 《101件事兒:養成超級英雄或邪惡天才》


推薦閱讀:

寶寶入園,媽媽一定不能說的一句話
媽媽最愛聽的話
兒童「反家暴」案:媽媽請離我遠一點
婆婆和媽媽一起照顧月子,到底靠不靠譜?
盤點爸爸和媽媽的11個區別!

TAG: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