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無能or愛無能?大齡青年選擇單身......

或許你不太熟悉單身主義(singlism)這個詞,它實際上指對選擇獨身或不願談戀愛的人的偏見與歧視。近幾十年的文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人們開始選擇晚婚晚育,然而某些傳統觀念卻依然沒有改變——比如人都要結婚生子。

很多人認為40歲還沒有結過婚的人比已婚人士更加孤獨和幼稚——即使已婚人士的婚姻並不幸福甚至已經離了婚(DePaulo&Morris,2005)。回想一下,生活中遇到一個三四十歲還沒有結婚或是未處於戀愛關係中的人時,是不是會有人在背後議論,「這個人還沒有結婚,一定性格有問題」。

實際上,這個社會上單身的人遠比你想像中的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與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數據顯示,2000年,全國的獨居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為8.3%;2010年,獨居人口佔比已上升至14.5%。雖然沒有具體數據得知他們中有多少是單身,有多少是非單身選擇獨居。但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底,中國18歲以上的單身男女人數已經高達2億(中國新聞周刊,2015)。

單身,並不等於單身主義,也不是向婚姻制度下戰書爭出個高下,它只是由多種客觀原因而導致的一種現代社會中的人類處境,是個人自由選擇的一種生活狀態。然而遊離於婚姻之外的單身者,從觀念到制度、從經濟到心理,多多少少都面臨著隱秘的障礙,受到忽視或歧視。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Bella Depaulo,致力於研究與單身人士有關的心理學。她發現,比起來種族、性別或是性取向等方面的歧視,社會對單身者的歧視是隱秘的——它在潛移默化中被表達出來。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就可以提現出來:

  • 單身人士在工作中面臨著歧視。單身人士的非工作生活往往被忽略,被認為不如像已婚人士的那麼有價值。

  • 已婚人士相比單身人士薪水更高,社會保障也更好;像是保險福利、社會保障福利或報酬,已婚男子比同等水平的單身男子多26%。

  • 諸如餐飲等服務行業偏重已婚夫婦的利益,而漠視單身人士的利益。

  • Bella Depaulo和同事Wendy Morris、Stacey Sinclair,進行了一系列關於住房歧視的研究。

    在一項研究中,她們找了54名在租賃機構工作的人,並詢問他們對租客的偏好。

    他們可以選擇三組租客——一對已婚夫婦,一對未婚同居情侶,或是一男一女兩個單身的朋友。三對人的年齡、興趣和工作都是類似的,可以提供的租金也是一樣的。

    結果答案一邊倒的選擇已婚夫婦。61%的人願意租給已婚夫婦,24%的人想租給未婚同居的情侶,只有15%的人選擇了這兩位單身的朋友。

    在隨後的一項研究中(不是租賃代理人),只給出兩對情侶的數據,未婚同居的情侶相識6年,而已婚夫婦在一起只有6個月。選擇依然抱有偏見——71%選擇已婚夫婦,只有29%選擇未婚同居的情侶。

    在社會文化意識的一部分,如果說種族主義或性別歧視,這樣的偏見和歧視就會很容易被承認。比如說,如果房東一直選擇白人租客,哪怕是黑人願意支付更多的租金,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房東是有偏見的。但是,對於未婚單身者面臨的同樣的歧視,人們有同樣的認識嗎?

    接著她們做了另一個對照實驗,仍然圍繞著租房租戶的選擇。

    一個白人和一個黑人。黑人表示可以支付更高的房租,但是房東選擇出租給白人。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女人表示可以支付更高的房租,但是房東選擇出租給男人。

    一個同性戀者和一個異性戀者。同性戀者表示可以支付更高額的房租,房東選擇出租給異性戀者。

    當參與者被問及如何看待房東的決定的時候,意料之中,他們都認為房東帶有偏見,對黑人的歧視、對女人的歧視和對同性戀者的歧視。

    但當問到一個已婚者和一個單身者,單身者表示可以支付更高的租金,房東卻選擇出租給已婚者。參與的人員很少給出上面那樣相同的答案,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是對單身者的歧視。當問及理由的時候,他們的回答是可能房東更喜歡選擇已婚的人,因為這個人已經結婚了——好像這本身就是一個充分的解釋。

    種種跡象都說明,擺在單身者面前的,是一條荊棘密布的艱難之路——單身沒有錯,但是會受到社會隱形的歧視與偏見。

    可能在社會的大多數人看來,幸福的婚姻是人類應該追求的目標,但那不代表就應該草率地認為單身者就是不健康的孤獨者。並非一定就是性無能或是愛無能。

    實際上許多單身者有著積極的社交活動和緊密、支持式的友誼,這給他們提供了所期待的親密感情。他們之所以不成家,是因為看中單身的自由與自立,並非任何人都期待或需要穩定的伴侶或知音(Depaulo,2006)。

    就像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單身社會》這本書里寫的那樣,單身代表著自嬰兒潮以來最重大的社會變革——我們正在學習單身,並由此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它改變了人們對自身,以及人類最親密的關係的理解;它影響著城市的建造和經濟的變革;它甚至改變了人們成長與成年的方式,也同樣改變了人類老去甚至去世的方式。」

    時代畢竟不一樣了,給了我們更多選擇的空間,不必依靠他人指定的生活準則和行為模式來生活。正如羅素所說的,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


    推薦閱讀:

    COVtab每一次遠行都是成長
    是誰殺死了22歲的中國女人?
    超前消費進行時:青年信貸行為報告
    為何大陸青年願意裸婚?
    2014青年藍皮書:住房已成影響婚姻決策重要砝碼

    TAG:單身 | 選擇 | 青年 | 愛無能 | 大齡 | 大齡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