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2: 老子
老子,即老聃,又稱李耳,生於春秋時期;
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
傳說,老君生於天皇氏之初,
通曉天然之理,在仙界被稱為萬法之師。
被道教尊為教祖;
是我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及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老子為什麼叫李耳?
傳說,他從太清仙境分神化氣,
寄胎到玄妙玉女腹里;
玉女得胎之後,容顏常少,神氣安逸;
她所居住的地方,六氣和平,眾惡不侵,
冬無凝寒,夏無酷暑,五行之獸守衛堂前,
常有祥光覆映左右,一片祥和之氣。
經過了80年後,有一天,玉女夢見天開數丈,
一群真人捧日而出,旁邊玄雲繚繞,吉祥日子。
玉女醒後,起身來到渦水園中;
此時正值旭日初升,玉女站在李樹上,手扳樹枝,
對日凝望良久,有所思……
慢慢地,只見日精漸漸變小,從天空墜下,化做流星,
如五色彩珠飛到口邊,玉女忙捧住吞到肚裡。
忽然,從左肋下誕生一小兒;
他即走九步,步落之處,蓮花綻起。
他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說道:
「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我當開揚無上道法,普渡一切動植眾生」。
玉女將他扶坐道李樹下,
他又指著樹說:「這樹的名字,就是我的姓。」
這時,陽景重耀,瑞靄蔭庭,萬鶴翔空,九天稱慶,普天同喜。
玉女看去,只見他鶴髮龍顏,頂有日光,身滋白血,面凝金色,
耳有三漏門,美眉廣頰白須。
玉女帶他到池中洗澡,忽見九條龍飛駕而來,
化做九條巨鯉,吸水為他噴浴。
此時,見到已能行動言語的他,眾人都覺得非常奇異;
此子生下9天,身體便有九變;
到了6歲時,自道耳大,取「重耳」名字。
因他生下來就是白頭髮,人們便稱他為老子……
《太平廣記》也描繪了老子樣貌:
老子皮色黃白,眉毛很美,額頭寬闊長耳子,
眼睛很大,牙齒稀疏,嘴唇很厚實;
他的額頭有十五道皺紋,額角兩端似有日月的形狀印記;
他鼻子很端正,有兩根鼻骨,耳朵上有三個耳孔;
他一步可跨一丈,雙手上有十道貴人的紋路,顯示一派祥吉。
老子一生下來就有81歲了,
所以有那麼多白須,真可謂「老子」;神奇……
據文獻記載,老子知識淵博,好學靜思;
在恩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愛尋根問底;
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
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難以進夢鄉、入夢裡。
後來,商容老師推薦年輕的老子入周都深造;
老子入周后,拜見博士,學太學、人倫、天文、地理,
覽《詩》《書》《易》《歷》《樂》《禮》,習文物、典章、史書,
無所不學,學業大進,
博士又薦其到洛陽入周守藏室為吏(圖書館館長)。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
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難以盡學之;
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遠近聞名,聲名鵲起。
據說,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
老子在晚年時,見周日益衰落,便離周西去;
傳說,老子騎青牛雲遊天下,
以傳講道家學說,經國濟世,開化西域;
時任函谷關令的尹喜,早知老子學識淵博、心藏大智;
見「紫氣東來」,知老子將至,
便叮囑下屬,見形貌脫俗之人,不得聽任過關,強行留之;
自己還派人洒掃道路,焚點香火,恭候聖人到此地。
老子騎青牛而至,尹喜聞訊,迎至家中,再三叩拜,行弟子大禮;
敬請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後,尹喜託病辭官,隨老子西去,
經關中、越秦嶺、沿渭水,
歷盡千辛萬苦,行至尹喜的故鄉秦州伯陽故里。
老子和尹喜二人,便在伯陽龍山上築庵講道;
老子已住多年,著書《道德經》,授於尹喜,獨行西去……
自《道德經》問世以後,
皇家一直推崇老子,給予崇拜、祭祀;
漢桓帝劉志、魏文帝曹丕、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
以及後梁太祖朱晃、宋真宗趙恆、宋徽宗趙佶八位皇帝,親臨鹿邑朝拜老子。
老子對中國學術思想也有很大影響:
最早是先秦諸子,其次是魏晉文學,再次是佛學,最後是宋代理學。
魯迅: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胡適: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道德經》對世界文化的影響怎樣?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
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了。
在世界範圍最暢銷的20大書籍排行榜中,《道德經》位列第二位置;
在西方世界,《道德經》的銷量已經超越了《聖經》,
躍居所有經典之上,在世界書籍排行榜中排位第一。
美國政壇給予老子的評價為:「總統之師!」
英國著名詩人約翰·高爾:
「《道德經》的意義永無窮盡,通常也是不可思議的。
它是一本有價值的關於人類行為的教科書。這本書道出了一切。」
美國著名哲學家史學家威爾﹒杜蘭:
「除了《道德經》外,我們將要焚毀所有書籍……」
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
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英國著名哲學家克拉克:
「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達到的狀況。」
日本著名企業家「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把《孫子兵法》是用在銷售上,
把《大學》用在管理上,
把最難懂的《道德經》用在最重要的領導層上。」
「我並沒有什麼秘訣,我經營的唯一方法是經常順應自然的法則去做事。」
美國總統里根喜歡「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名句;
奧巴馬也多次表明,他當選美國總統,得益於《道德經》幫助、啟迪。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樣才能處理國際關係。」
《道德經》寫了什麼?世人給予老子那麼高的評價?誰人能及?
《道德經》的主題眾說紛紜,見仁見智;
從不同角度解讀,會呈現不同的《老子》。
《道德經》的思想解釋,可以用了一個字定義,即「柔」字。
《道德經》把中華民族的民族性,通過《周易》、通過升華,
以貴「柔」為核心,創造了完整的理想體系。
也可以用三個關鍵詞解釋《道德經》—
「自然」: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生長,就達到了生命的最佳狀態;
「無為」:不折騰,順應事物的自然本性;
「道」:即規律,順應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規律。
老子認為,道無形,是宇宙的第一動力,它產生了宇宙世界之後並沒有消失,
並且存在於每一個事物里;
每一個有形事物之所以能夠發展,就是使用了他內在的無形的宇宙動力。
事物的自然本性產生的外在表現,叫自然;
道家認為「自然」是萬物的最佳狀態,「道」是通過萬物的「自然」表現自己。
很多東西極其微細,雖看不見,但「無」中存「有」;
任何物質都能毀滅,「有」中存「無」;互為轉化,萬物歸一。
空杯子,似「無」,但它裝入什麼就有什麼,「無中生有」,奧秘至極。
商容老師逝世前,老子前去看他;商容張開口,問老子看到了什麼?
老子說:「少了許多牙齒!」商容說:「齒剛易損,舌柔長存。」
老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道與德: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這兩個問題:
「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之一;
「德」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措施;
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兩者有密切關係;
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都可能失敗,
就沒有能力去「修道」,就沒辦法認識客觀世界和規律。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方能悟出其中的奧秘。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
把它當成某一局部的東西,則是盲人摸象,不識大體;
「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
「道」在物中,物在「道」中;
萬事萬物殊途同歸,通「道」、歸一。
如果把「道」片面解釋成「物質」、「精神」或「規律」,
也不符合《老子》的本義。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
還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根本、本質。
「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氣),混元無極;
「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極;
它是萬殊(現象)之大宗,自然之初始。
只有正確理解了「道」,才能正確理解「德」;
把住此「鑰匙」,方能正確理解《道德經》,登堂入室。
要想洞察人生和世界,學學《道德經》吧;
它會給你很多人生的啟示……
作者:追夢1979
2015年5月3日
?
推薦閱讀:
※《老子》譯註第七章
※老子努力奮鬥,就是為了包養一個男人
※第一章、老子的宇宙觀
※《老子》說道:道生一
※老子與孔子的曠世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