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非手術綜合治療 倪孟進
06-17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其複雜的病症以及延綿不愈的狀況,讓許多醫師和患者困惑不已,這與目前對頸椎病發病原因認識不足和防治措施不當有密切關係。作者實踐總結認為:頸椎病的主要病因是周圍神經慢性病變和骨關節錯位引起的,通過對病變神經的手法剝離治療和適當糾正關節錯位,有意識控制危害周圍神經病變因素,取得了理想的長期防治效果,現總結思路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1 病因 作者根據頸椎病病因和發展過程,將病因分原發性和繼發性病因,原發性病因主要是周圍神經慢性損傷病變和頸椎骨關節錯位;繼發性病因即椎體、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其中周圍神經慢性病變是頸椎病的主要病理基礎。周圍神經外膜屏障被破壞後導致的兩種後果:一種是神經病變以後自身引起的綜合癥狀如疼痛、組織粘連、水腫、感覺異常、畏寒怕冷等,另外一種是神經所支配的組織器官功能紊亂以及導致器質性病變。 目前認為某些病症是由於頸椎關節錯位牽拉或者刺激頸交感神經引起的,稱為頸源性疾病,如頸性高血壓、頸性心臟病、頸性咽喉炎、頸胃綜合征、頸性面神經麻痹、頸性吞咽困難等等,其實交感神經所引起的只是一部分因素,我們忽視了在頸椎周圍通過的腦神經如迷走神經、副神經、舌咽神經、舌下神經、面神經,作者分析認為頸椎病的許多病症是由於這些腦神經的病變引起,我們不能只考慮頸交感神經問題。頸椎病病因、頸源性疾病和周圍神經病變因素分別請參考《頸椎病的病因病症分析》《周圍神經病變起因和原理》。 2 檢查 病變的神經檢查時有兩個很重要特徵,即敏感壓痛和組織粘連。根據患者主訴的病情,大概確定相關病變神經,在頸、肩、臂、背部位等沿神經線路尋找壓痛點、段、區域,在常力按壓情況下,如果神經外膜正常是不會引發疼痛的;周圍神經慢性病變容易與鄰近組織粘連,手底下常感到組織增厚、不易推動,關節活動功能下降。 在頸椎X線攝片上主要表現為環枕環樞關節不對稱、雙突征、雙邊征以及生理曲度改變、輕度骨質增生等;中老年X線、MRI顯示椎間盤退變、椎間隙變窄、頸椎變形、大量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等等。 3 防治 3.1預防為主 頸椎病的預防主要體現在如何保護分布在頸、肩、臂區的周圍神經,頸、肩、臂積極適當運動是相當重要,動作要緩慢,禁忌猛烈運動反而帶來神經損傷;糾正不良生活工作習慣,如長期低頭伏案工作、酗酒;努力治療對周圍神經有影響的疾病如:高血糖、內分泌紊亂、中風等慢性疾病。 3.2非手術治療(脊髓型除外) 頸椎病治療方法眾多,各有各的治療特點和效果,但是有一點相當重要,就是對病變神經的手法松解剝離治療,是頸椎病最關鍵的治療,目前很少醫生專門去觸碰這些病變神經,致使頸椎病治療效果不佳。治療目的:通過方法使病變神經在肌肉間隙、肌骨間隙與其粘連部分松解開來,恢復各自滑動度;糾正關節微小錯位,解除對血管、神經的牽拉。治療原理:恢復周圍神經外膜完整性和生理功能正常運作。以下是作者常用的綜合治療: 【1】神經松解手法:是作者自己摸索的非創傷性治療神經病變粘連的方法,是大部分神經病變最安全、最簡單、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在不同的解剖位置選擇手法,利用醫者拇指、合併指(食指與中指)、掌尖、肘尖等骨突部位對病變粘連的神經進行剝離松解;病變的神經進行松解時疼痛比較強烈,治療時根據病人忍痛耐受來施展力度,動作要緩慢,開始1~3次疼痛反應強烈,3~6次以後疼痛逐漸減輕,癥狀也逐漸消失。每隔5~7天復治一次,每次20~30分鐘,12次為一個療程,病變範圍少恢復能力較快者6~12次便可以達到理想效果,多少療程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讓機體自身恢復觀察治療效果。 【2】肌肉平推法:皮膚塗潤滑劑如凡士林,用拇指或者肘尖順肌纖維慢推,有一定的滲透力,切忌過快引發劇痛,每隔5~7天治一次,解除肌肉緊張痙攣療效顯著。 【3】針具松解:目的是松解病變神經與周圍組織粘連,粘連部位經手法多次治療頑固不化後配合使用小針刀,改磨刀口為4mm寬較好,主要解除神經干支與骨面粘連;超微針刀主要松解頸椎橫突上神經的粘連。方法:撥離神經與骨面的粘連。 【4】局部封閉:配有適量激素以及神經營養混合藥物10~15cm,分點局部注射,每周一次酌情使用,對神經外膜修復起到一定作用。此作用目前認為是消除局部無菌性炎症,可能存在錯誤理解,作者認為藥物的作用是幫助修復病變的神經外膜,減少神經內部物質外滲,從而使癥狀減輕,病情好轉。此法一般用在疼痛比較嚴重的患者,原則是盡量避免不用。 【5】整骨手法:頸椎小關節紊亂普遍存在,適當做整骨即可,許多陳舊關節錯位已經適應脊柱力學,不必刻意去調整也無絕對臨床意義,掌握原則,輕巧整復。目前國內外脊柱各流派很重視頸椎整骨手法,認為複雜癥狀是神經被脊柱關節錯位卡壓、椎間盤退變刺激所引起,這幾乎是全世界脊柱相關醫師的近視點,太忽視了各種原因導致的漫長神經線路所發生的病變。 4 總結 頸椎病治療效果要根據年齡、病程、體質、治療忍痛耐受力、生活工作習慣、不良愛好(飲酒)、恢復能力等不同,其治療效果有明顯的差異,年齡小、病程短、體質好其神經恢復能力快,治療效果相當好;而年齡大、病程長、病症複雜、神經粘連嚴重、治療忍痛耐受力差、恢復能力低下等其治療效果差甚至無效。所以醫者要對周圍神經病變給機體所帶來的危害認識是相當重要,這樣儘可能在患者初診時選擇針對治防方法,有效控制頸椎病各種病症發展。 作者避開傳統認識思路,從另外角度分析頸椎病的病因與發病機制,採用神經松解手法為主配合其它常用治療方法,取得了相當可喜遠期治療效果,這不是在鼓吹,請大家實踐了以後很快可以得到證明。總結一句話:診治頸椎病您去觸碰病變神經線路了沒有? |
頸椎病
推薦閱讀:
※頸椎微調手法
※腰椎、胸椎、頸椎疼痛的秘密
※頸椎病按摩為何越按越痛
※頸椎病的自我按摩操(圖)
※怎麼運動對頸椎最好?7個習慣遠離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