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靈樞針灸》的問答
06-17
關於《靈樞針灸》的問答作者:zhaowang靈樞針灸造成學習,應用針灸的困擾嗎?有人質疑"靈樞針灸會不會造成學習,應用針灸的困擾?" 因為,它與今日許多針灸理論及臨床都格格不入。事實恰恰相反。凡是聽過靈樞講座或讀過《靈樞針灸》的人,只要不帶偏見,都應當承認,造成學習,應用針灸的困擾不是靈樞,而是後世針家在靈樞之外自以為是的發表。闢如說,《難經》中認為原穴為"原氣所注之處",現今針灸教材據此而定十二原穴為臨床上可用於藏府虛證的一組補穴。但是,太沖一穴幾乎在臨床上皆被用於瀉法以清肝火,平肝陽。請問,太沖即是原穴,針瀉之時何以避免不傷原氣?又如,現今針灸教材認為絡穴為調理表裡二經。可是,經脈的病變非實即虛。且因陰陽經脈理論,陽經虛,則相表裡的陰經即實。這樣,針刺絡穴時,應補還是瀉呢?針灸教材大概也覺難於自圓其說。所以,針刺絡穴來個平補平瀉。再如,治療藏府病變,有背腧穴,八會穴中的府會藏會穴,五輸穴;針刺補瀉手法有十幾種;臨床應當如何選用?那一種真正有效?諸如此類,舉不勝舉,稍微對針灸有些追求的人,難免不陷入困惑。但是,靈樞中對於這些均有清楚而確定的闡述。古人說﹕失之毫釐,差之千里。自從偏離了靈樞,針灸便進入了充滿錯繆黑暗的時代,針灸在內經時代曾經達到的水平不復再見。可悲的是針灸界失去了學術上的基本反省能力,竟而習慣於於錯繆。針灸研究的困境中國大陸過去幾十年,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用西醫的方法來研究經絡的存在以及針灸的療效,。雖然發表了許多研究文章,也召開了無數次研討會。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所有這些研究結果仍然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而且,對針灸臨床實踐幾乎沒有產生任何影響。這在任何其它自然科學領域都是不正常的情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所有這些研究都離開了針灸的基本理論。幾年前,美國CBS電視台健康節目中報導,美國某州西醫科大學的Alternative Medical Center宣稱,經過他們的臨床研究得出針灸可以治癒高血壓。凡讀過Acupuncturetoday報紙的人應當都記得這事。當時,針灸界對此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但是,我在仔細的讀完報導後,斷定這是不可能的。很多針灸同仁不以為然,我的有些學生甚至以為我是妒忌。此事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不過是誤傳而已。我為什麼如此確定這不可能,原因很簡單,第一,用同一組輸穴治療所有的高血壓病人不符合中醫辨證論治原則(辨證取穴);第二,研究應用電針治療,無針刺補瀉。("靈樞經脈第十"中關於經脈藏府病變的治療原則是﹕實則瀉之,虛則補之。"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中又指出﹕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這些論述清楚地告訴我們,針刺治療脈藏府病變必須要有補瀉,而補瀉是通過在針上施以不同的手法達成。)第三,沒有檢查補瀉結果的客觀方法。因此,這種完全違背針灸理論的臨床研究,其結果不言而知。 現今美國也在進行這種研究(其實,不過是大陸研究的翻版而已),這些研究,同樣沒有以上三個基本條件,也無法面對這三個問題。可悲的是,針灸界因無自信,又不知反省,卻以有西醫來研究針灸為榮(這是典型的中醫自卑症),殊不知此種研究不僅不會帶來針灸的提高,復興,反而是將針灸引向歧途。真正的針灸研究必須是在正確的針灸理論指導下進行,從經脈藏府辨證到腧穴的選擇,以及正確的針刺技術(包括補瀉)等等。不是在腧穴上針刺就是針灸,針灸的過程是針灸理論的實化,這就是靈樞一書中所闡述的。任何針灸研究,若不是基於正確的針灸理論,豈能奢望任何正確的結果。。綜觀現今針灸臨床,理論現況,要想在針灸研究上有任何突破根本不可能。只有靈樞針灸的恢複,才是真正針灸研究的開始。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有上過靈樞針灸課的中醫師及針灸學生問我﹕那些做針灸甚至教針灸很多年的人,那些自認為在為針灸在美國爭地位的人,為何在聽了靈樞針灸課後,明知自己理論及臨床上的浮淺和錯誤,明知針灸地位的提高有賴於針灸水平的真正提高,不但不深自反省,反而反對。為什麼?《素問五藏別論篇第十》有言﹕ 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我想,這就是回答。痛雖不隨針減,病必衰去。幾年前,我在臨床治療一個頭痛病人,辨證為足少陽經頭痛,左邊人迎大於寸口,故補左太沖,瀉左陽陵泉,足臨泣。針後人迎脈明顯減弱,寸口人迎脈平。但是,此時病人頭痛仍在,並無明顯改善。《靈樞終始篇第九》中有﹕凡刺之道﹐氣調而止﹐補陰瀉陽﹐音氣益彰﹐耳目聰明﹐反此者血氣不行。所謂氣至而有效者﹐瀉則益虛﹐虛者脈大如其故而不堅也﹐堅如其故者﹐適雖言快﹐病未去也。補則益實﹐實者脈大如其故而益堅也﹐夫如其故而不堅者﹐適雖言快﹐病未去也。故補則實﹐瀉則虛﹐痛雖不隨針減﹐病必衰去。(參考「靈樞針灸」295-299頁)這里清楚地告訴我們,針刺調經後氣平與否(陰陽平衡)的關鍵在脈象變化,而不是臨床症狀。如果脈象已變,即使症狀仍在,但病勢必減。當人迎寸口脈平(即陰陽平衡),此時應當結束治療。是按照靈樞所言;還是再回到以往的針刺方法?(例如,加針一些頭部腧穴,如風池;或留針15分鐘)當時,我剛讀完了所有的歷代針灸名著, 只有靈樞回答了我所有的教學及臨床的疑問。因此,我有非常強烈的願望,希望在臨床實踐上得以驗證。所以,我選擇了按照靈樞,在三針脈平後,結束治療。 盡管我對病人作了靈樞針灸的解釋,病人還是帶著非常不滿意的情緒離開。我心裡也是忐忑不安,整個一天頭腦里都在想這個病例。第二天上午,病人打電話告訴我,從下午開始頭痛就漸漸緩解,至晚已可不服任何藥而入眠。今晨,僅有些許頭痛。那是我那天中最快樂的時刻,事過多年,此事依然記憶猶新。自此之後,臨床治療經脈藏府病變,只要針後脈象有變,寸口人迎脈平,我對治療結果則是滿了信心。而靈樞也從來沒有讓我失望。舉這個例子,我是想要說,對於《靈樞》理論,若是沒有經過臨床實踐,很難真正完全相信其奇妙,正確。《靈樞針灸》雖然開闢了一條將靈樞理論應用於臨床的路,但是,若是沒有臨床實踐,仍然不能領略靈樞中針灸調經的奇妙境界。Dr Hung04-12-2006, 09:12 PM王老師:非常感謝您的寳貴經驗!但是否能再仔細說明為何在肝經獨選太沖,膽經選足臨泣和陽陵泉.?請指點,謝謝.
zhaowang04-13-2006, 10:01 AM關於如何應用五腧穴治療藏府病變,請參考《靈樞針灸》第二章第四節"五腧穴的應用"。其實,如果清楚五腧穴應用及其差異,從針灸處方上即可推出病人的辨證及臨床症狀特點,一如從臨床上開給病人的中藥處方亦可推出病人的辨證。
Dr Hung05-08-2007, 12:03 AM王老師:當我唸內經一次.我對靈樞有所認識.當我唸內經五次.我對靈樞有所概念.臨床用靈樞針灸.雖然孤獨但不寂寞.謝謝您教我靈樞!zhaowang05-11-2007, 08:46 AMDr.Hung: 你好。看得出你已經開始對靈樞有體會,也有味口了。這實在是件值得高興的事。若不淺嘗即止,你會越來越多地經歷靈樞中的豐富,超絕。你無法不被她吸引。我現在常常想,若是沒有讀過,讀懂(雖然現今還只是一部分),並在臨床上實踐靈樞,那真是我學針灸一生的遺憾。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這裡的"若存若亡"指半信半疑)過去幾年裡,人們對於我所講授的靈樞針灸,基本上就是這三種反應。靈樞是針灸之道,針灸之道在靈樞。你信?你疑?你笑?Dr Hung12-10-2007, 08:50 PM病人耳鳴:補 手厥陰經,瀉 手少陽經.不到一分鐘,耳鳴沒了!病人心律不齊:補 手厥陰經,瀉 手少陽經.不到一分鐘,心律正常了!....上士聞道,勤而行之!靈樞針灸,方為正道.堅持針灸正統的絕對必要性有人說﹕你講靈樞不要太絕對。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下面的例子。眾所周知,針灸界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同一個病人,不同針灸師可能有不同的治法。闢如說,一個腰痛病人,有人可能僅用奇穴(如腰痛穴);有人可能用局部阿是穴加委中;有人可能再針上加電或加灸;有人可能僅用火罐;有人可能針刺放血;有人可能用下病上治法取穴;有人可能僅用後溪,申脈;有人可能從腹部取穴;有人可能說頭皮針或耳針最好。若問﹕那種療法最好,問誰誰都會說自己的方法最好,且個個似乎都有理論依據,甚至還可能引自靈樞。(請注意,這些針灸師可能還是出自同一所學校。)這種讓病人聽了胡塗,學生看了茫然,西醫難以理解的現象是針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嗎?當然不是。《素問調經論篇第六十二》曰﹕"病在脈,調之血;病在血,調之絡;病在氣,調之衛;病在肉,調之分肉;病在筋,調之筋;病在骨,調之骨。" 《靈樞官針第七》更進一步記載了"五刺"九刺""十二刺法"等不同刺法及其適應證。這些都清楚地指出,辨證指導治法,治法反映辨證,即中醫辨證論治原則。腰痛,或病於藏;或病於經;或病於絡;或病於經筋;或病於骨。若在正確的辨證之下,則只有一種相應的治法(包括取穴,刺法)。今天臨床上治法的混亂不僅說明臨床辨證的混亂,也是輸穴和針刺技術理論混亂的反映,而這些混亂正是因為針灸理論和臨床偏離了靈樞--針灸的正統之後,而產生的不可避免的結果。所以我說﹕今天講靈樞不能不絕對,必須絕對,絕對的還不夠。驕傲乎?羞慚乎?幾年前,我和幾個自費去北京學習針灸回來的美國學生有一段對話,他們對針灸的執著追求,遠超過我們許多中國人。我問﹕此行收獲如何?他們先是默然,然後,其中一個說﹕在沒去中國前,我對針灸還存有希望...這樣的回答我絲毫也不驚訝。因為,當我第一次讀完靈樞後,我就知道﹕在中國已經沒有真正的針灸--靈樞針灸,不是現在,而是自靈樞之後。你也許對此不以為然,也許以為我是危言聳聽。告訴你,在這事上我寧願自己是瞎眼,不然,作為一個靈樞發源地的人,驕傲乎?羞慚乎?瞎子摸象?一次,一個在我研究靈樞上曾給予我很多幫助的人,在聽到很多質疑我講授靈樞的話後,問我﹕你聽說過瞎子摸象的故事嗎?我說﹕毫無疑問,今天我對靈樞的認識還是局部的。不過,有一點卻是非常肯定,那就是﹕研究針灸我摸對了對象。即使我今天只是摸到象腿,明天就可能摸到象耳,終有一天我能畫出象的全貌。然而,想要認識大象,卻摸大象以外的任何東西,則永遠也不可能認識大象,對嗎?再查一個幾年前,當我剛開始在臨床上嘗試檢查人迎寸口脈時,每個病人至少要花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這倒也罷,只是讓我非常困惑,沮喪,幾乎要放棄的是一個多月內所有遇到的病人,均為左邊寸口大於人迎,而右邊人迎寸口脈平。這可能嗎?是我方法不對嗎?還是這種脈診法...(後世針灸臨床醫籍中均無記載,更不用說現今臨床)記得那天上午,面對又一個新病人時,我心裡在想﹕再查一個,最後一次。這次,我先查右邊人迎寸口脈,手指觸脈的瞬間,我差點兒喊出來﹕人迎明顯大於寸口。再查,還是如此。左邊人迎寸口脈平。進窄門Z醫生﹕收到你的來信。你問﹕學習靈樞針灸是進窄門嗎?馬太福音七章十三,十四節論到基督徒在屬靈上的追求時,有這樣的一段話﹕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毀壞的,那門寬,那路闊,進去的人也多;引到生命的,那門窄,那路狹,找到的人也少。有何不同?有人問﹕時下各類針灸與靈樞針灸有何不同?回答﹕這些針灸雖有調經之名,卻無調經之實。上周在加州中醫師公會講座時,有中醫師提到在UCLA參加的難經講座,問靈、難之別。初識靈樞的人,有此之問很正常。但是,最近看到一位讀靈樞並臨床實踐靈樞針灸一段時間的醫師,談及參加難經講座時的感想,讓我有些感慨。我們何時才能真正體認到﹕靈素是唯一的針灸之書啊。JOHN05-06-2009, 08:52 PM因學生只讀靈素,所以不識難經,但因著學生個人觀念認知,所以也不想去碰靈素以外的書籍(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會認為學生的觀念過於狹隘或偏激,甚至荒唐可笑。),但學生倒是好奇那位已經實踐靈樞針灸一段時間的醫生在參加難經講座之後究竟是發何感想致使 老師感慨?可否請 老師略述,以明其因,甚至讓學生更加肯定自己的思維認知?先向 老師致謝。沒了靈樞的針灸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中有"凡將用針,必先診脈。"靈樞經脈第十接著論述了根據人迎寸口脈查經脈虛實,以此確定經脈補瀉;靈樞終始第九論述了治療經脈虛實病變的腧穴配伍原則; 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及素問三部九候論和針解篇第五十四則論述了針刺補瀉手法及應用原則; 靈樞四時氣第十九及素問四時氣逆從論篇第六十四則進一步論述了針刺深淺及誤針之害; 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及小針解第三論述了補瀉的目的"氣至"(不是病人或醫生的所謂針感); 靈樞終始第九論述了針刺補瀉後客觀的檢查方法。這就是靈樞針灸。而且,還只是其中一部分。請問,以此觀之,今日針灸臨床(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還有一點的靈樞嗎?沒了靈樞的針灸,只有混亂無章的針灸;沒了靈樞的針灸,只能治治肌肉疼痛之類的病證;沒了靈樞的針灸,只有亂經的針灸;沒了靈樞的針灸,是名存實亡的針灸。為什麼要獨尊靈樞?過去這些年,每當我大聲疾呼﹕針灸的希望在靈樞。很多人或當面或私下質疑﹕靈樞之後不是出了很多其它針灸名著,難道那些書都沒有價值嗎?為什麼要獨尊靈樞? 靈樞之後的針灸著作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研究黃帝內經的;代表作有楊尚善;王冰;張介賓;馬蒔;張志聰。這些書從不同側面闡述了黃帝內經,為學習,進入黃帝內經,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如張志聰關於靈樞本腧第二中"陰井木,陽井金"的論述,乃是歷代注家中唯一對靈樞五腧穴理論所反映的中醫思想所做最精闢的闡述。與之相比,難經關於五腧穴之論,實為淺薄,更是錯繆。余每讀於此,對張師心生敬佩。至於近代出版的許多黃帝內經或靈樞注本,大多抄自以上幾家,或有一些西醫聯想發揮,除了不倫不類,毫無任何學術價值。 第二類以擇錄或重編黃帝內經為主,代表作有難經;針灸甲乙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十四經發揮,但是,亦加進了一些靈樞以外的東西。如難經中的"補母瀉子"原氣和三焦說";針灸甲乙經中"郗穴"。第三類則是以針灸臨床經驗為主,代表作有針經指南,潔古雲歧針法,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針灸大全,針灸大成等。這些書的大都以引述些許靈樞原文為開始,(此足見他們也承認靈樞為源頭),然後則是大量的臨床經驗,並且亦提出靈樞之外的東西。如針經指南中的"八脈交會穴";潔古雲歧針法中的"迎隨補瀉法"等。 以上這些與靈樞不同的論述,均被後世視為對靈樞的發揚光大。然而,若以靈樞觀之,卻都是離經之作。所有這些在《靈樞針灸》一書中均有詳細分析。 靈樞是素問真實完美的臨床版,靈樞用針灸將素問中的中醫理論完整的,形象的再現。一個真正認識靈樞的人也必是認識素問的。過去這些年,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從理論和臨床研考了所有歷代針灸著述。所以,我敢確信地說﹕針灸的希望在靈樞。你若相信,就讓有限的歲月用在好好研讀和享受針灸中唯一的書﹕靈樞。浮淺與離經浮淺是對事物的認識不深,不全面。這是學習的必然過程,很正常。不過,如果學習就停在這個階段。那末,跟著浮淺而來的則是背離正道而不自覺。 象現在中醫院校的腧穴學教材,將經穴與經外奇穴並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這不是一個學術上兼容的問題,而是,承認經外奇穴就是否定了《內經》中的腧穴基本理論。 腧穴與經脈的關系是整個腧穴理論的重要依據,《素問氣穴論篇第五十八;氣府論篇第五十九》《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本腧第二;四時氣第十九》等篇詳細的闡述了這一生機的關系。承認經外奇穴,則是推翻上述這些奠定腧穴學理論的基礎。 靈樞之後針灸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因對《內經》認識的浮淺而隨之的離經。《靈樞針灸》做了什麼?1;第一次將靈樞,素問中針灸相同論述放在一起,並加以分析,從而全面地闡述了其氣血,經脈,腧穴以及針刺技術完整的思想。闢如說,關於闡述腧穴的四個重要特性﹕位置;與經脈的關系;功能上的差異;氣穴。這些內容分布在十幾篇完全不相聯的篇章中。不僅如此,更進一步指出這些理論在臨床應用上的意義。例如,氣穴理論就關系四季針刺的深淺。2;詳細闡述了針刺中至關重要關鍵的人迎寸口脈及其臨床意義。關於人迎寸口脈的檢查方法,歷代注經家中,只有張志聰提出了一種檢查方法。但是,《靈樞針灸》根據經脈表裏理論,並根據臨床實踐的認識,提出了一個新的檢查方法,並在臨床上得著應證。3;首次完整地闡述並恢複了針刺理論。從何謂"氣至"得氣""到刺法的原則;從針刺具體深淺到留針時間;從徐疾補瀉與呼吸補瀉臨床應用的差異到補瀉之後客觀的觀察方法。整個針刺技術及其臨床應用清楚明了,不再模糊,也不再深不可測。4;首次完整地闡述並恢複了腧穴理論,解決了長久以來對腧穴的主治及應用的困惑和混亂,而且,澄清了後世對靈樞腧穴認識的錯誤。如十二原穴,絡穴;背腧穴等。同時,亦對後世各類新穴以靈樞腧穴理論加以分析,如八會穴,奇穴等。5;根據靈樞書寫的特有方式,分析並闡明內經中許多文字下內涵。闢如,關於秋刺深度,無一針家有清楚闡述。6; 根據內經基本理論,分析靈樞素問中某些經文論述相矛盾之處。如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和素問針解篇中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徐疾補瀉方法。7;在借鑒以往注家見解時,以內經思想為依據而做取捨,並做分析,而非僅列出而已。8;首次以靈樞為依據,詳細分析了靈樞以後所有針灸名著,從難經一直到現今針灸教科書,跨越二千年針灸歷史,具體而清楚指出靈樞之後各種新的針刺理論的錯謬。9;首次在針灸書中詳細論述了誤針之害,指出所謂"針灸安全"的錯繆。《靈樞針灸》不是摘錄本;也不是內經的白話文本(事實上,不僅全部繁體,而且,只有個別難字注釋),而是一本有嚴謹分析,審慎推理,並結合臨床考證的全新靈樞註解書。同時,《靈樞針灸》也是首本不停留在研經,考籍上,而且,根據大量的臨床實踐,首次闡述了如何將靈樞理論具體的應用於臨床。我相信,歧伯會說﹕完全忠實於靈樞的《靈樞針灸》,為靈樞的完全恢複邁出了第一步。學而不思則惘昨天一個已拿到針灸師執照的畢業學生來看我,談及他心中對針灸的困惑與今後走這條路的徬惶。 其實,這不謹是一個讀完四年針灸學生的疑惑,也是我在省級中醫學院做了近十年針灸臨床後同樣也有的疑惑。 怎麼辦?當時我訂下目標,三年內若是找不出答案,我就改行。就這樣我開始了艱難漫長的查經,讀經與思考,從近代的針灸著作一直到黃帝內經。這中間,越來越多的困惑常常使我想放棄。直到我讀完靈樞,困惑才開始有了解答,雖然這時時間早已 超過三年。世上今天有各種各樣的針灸學說,所謂新的理論以及臨床上的奇穴,家傳秘方更是天天出現,如果只是一味的去學,卻不知靜下心來去思考,分析,判斷,一定是無所適從,困惑叢生。 歧伯曰﹕小針易陳難入…難著於人也。 「學而不思」 誠為一也。學而不思誰之過?" 不是我們沒有思考,也不是我們學習針灸沒有問題。而是,當我們提出這些疑惑和問題時,老師要麼不回答;要麼就以以後你們就會知道敷衍。"有學生這樣對我說。"我們想按照的靈樞方法在診所應用,但是,帶教老師不同意。"也有學生這樣說。我承認,今天的針灸教學現況的確是如此。我認識很多教針灸的人,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針灸。他們做針灸這一行是無奈的選擇。對這樣的人你又能有什麼期待呢?歧伯雖去,靈樞尚在。若你真是熱愛針灸的人,請問,你有黃帝那樣的求知精神嗎?歧伯的眼睛靈樞終始第九及經脈第十清楚的指出人迎寸口脈是針刺調經的關鍵。7年前,當我第一次讀到這些關於人迎寸口脈的論述,欣喜之情今日猶記。然而,如此重要的脈診,為什麼卻在靈樞之後的針灸臨床著作中,無一論及?我十分不解。但是,這七年來的臨床實踐及靈樞講座,讓我找到了答案。沒有持之以恆,謙卑學習的心是無法走靈樞這條路的。難怪歧伯論針的第一句話就是﹕小針易陳難入。難著於人也。這些年來的臨床實踐,雖然仍未完全脈掌握此脈診。然而,卻因著這樣的實踐越來越堅信針灸,越來越愛針灸,也越來越寶貝靈樞。如今每當我在看病時,感覺旁邊就有歧伯的眼睛在看著,我無法不查人迎寸口脈而下針.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近讀朋友送給的"開啟中醫之門"一書,(作者李陽波,台灣相映文化出版)頗有共鳴。文中許多關於中醫見解甚為精闢,闢如關於中西醫結合之弊;繼承與發揚以及讀經之方法,是當今少見的有獨立思考及研究的中醫論著。作者非科班出身而有如此卓越之見識,反證我等所謂學院派迂腐之深。近讀 《思考中醫》, (作者劉力紅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發行 ),其第一章關於經典 《內經 》在中醫領域的絕對重要性的認識及學習方法, 頗有獨到之處, 值得一讀。JOHN09-17-2007, 11:07 PM感謝老師的指引。JOHN01-24-2010, 04:58 AM請問老師:市面上出現影宋本的《素問》(學苑出版社)已經一段時間了,這本《素問》對讀經會有某方面的助益嗎?學生指的是能不能從該本《素問》發現某些地方記載與多數通行本略有不同,甚至與通行本所載某些字詞不同,而對讀經起了某方面的助益,因學生居住地方沒法看到實物,故而問此。zhaowang01-24-2010, 09:18 PM還沒有讀過此書。JOHN01-24-2010, 10:30 PM謝謝老師的回覆,真希望出現原本完整的《靈樞》、《素問》。真正的看見每當人們說﹕靈樞除去他們在學習針灸中的許多疑惑,他們看見靈樞的確是針灸的最高峰。我總是這樣問他們﹕"那末,你有在讀靈樞嗎?在臨床上開始應用靈樞了嗎?"真正的看見必是聯於行為的。
廢除中醫,廢除針灸近來在中國興起了關於中醫是否科學以及存廢的論戰。平心而論,否定方對中醫各種弊病的抨擊可謂是一針見血。(請在中文網查張功耀)反觀辨方之論,除了訴諸於所謂的民族主義情緒,更連飯碗說都出來了。而真正在理論上的辨護則是蒼白乏力,毫無說服力。不要為難那些年長的所謂國寶級中醫,一大批中醫學院培養出來的教授,博士生哪裏去了?二十多所中醫大學,幾萬名中醫,竟然被一個讀了點中醫的外行質疑的啞口無言。為什麼?因為中醫界幾千年來已經完全失去了基本的反省能力,對錯繆的理論及混亂的臨床已然麻木,病入膏肓。說中醫走向衰落,是他們不懂中醫。其實,中醫,猶其是針灸,早已是名存實亡。那末,如他們所說﹕中醫不科學嗎?今天的中醫確實如此。因為,內經理論已蕩然無存。說到此,你也許以為我贊同他們的結論,當然不是。要想否定中醫,必須證明內經是錯誤的。而否定方對內經的批評卻是十分浮淺幼稚。這不奇怪,奇怪的是那些內經專家教授怎麼都不會說話呢?自己恐怕都不相信吧?面對這樣的質疑,中醫界不可能一直裝聾作啞。中醫界實在需要大掃除,掃除二千年積累的垃圾;中醫界實在需要大手術,割除夜郎自大,諱疾忌醫的癌腫。盡管中醫針灸已然名存實亡。但是,只要內經仍在,針灸必存,因為它符合科學,它是科學的產物,經得起科學的驗證。中醫針灸必有復興的一天,只是這個復興也許是在美國這個沒有二千年頑疾的地方。小針之道,易陳而難入。
這是歧伯在九針十二原第一中對黃帝論針的第一句話,接著,歧伯在小針解第三中解釋﹕所謂「易陳」者,易言也。「難入」者,難著於人也。「易陳」,「難入」這是我這些年讀經與臨床體會最深的一句話。對於歧伯而言,因著了解黃帝這個學生,所以,他認為清楚的陳明靈樞針灸理論,並讓黃帝理解不難,而他所擔心是黃帝能否將其真正的應用於臨床,此所謂「難著於人也」。我初以為自己也是與黃帝一樣的學生。然而,隨著一篇篇的往下讀,我即不能象黃帝那樣在歧伯完成陳述後說﹕善哉 (明白);更不能象黃帝那樣提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我完全不在他們的對話之中了,這時我才醒悟﹕我無法與黃帝相比。按九針十二原第一,黃帝雖為一國之主,受人稅賦,卻有悲天憫人之心,說﹕余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這是他想學針之動機。這種為助人而習醫的情操,我有多少呢?看書研究是因著愛病人或愧欠病人學生呢?還是其它?這些年每在我讀不下去靈樞時,就這樣問自己。再後來,就是歧伯問我。這是我讀靈樞後的第一個感概。Dr Hung05-20-2007, 01:16 AM一年半前辛能因老師指點而接觸靈樞,但是一直無法掌握和了解。甚至無法知道老師的心意,並開始懷疑自己.....當我將素問和靈樞讀數回後,有了掌握和了解並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當然這一年半未曾停止在臨床上使用靈樞針灸將理論與臨床結合.為了誏病人離開苦痛我每日花時間苦讀.....心得與後學們分享:1.必須先相信靈樞針灸.2.必須實踐在臨床治療.3.必須反覆讀素問靈樞.ps.光是在病人身上做靈樞針灸而不讀靈樞,並了解前因後果 是不會知道靈樞針灸深層的含意.學問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目前正朝讀經百回前進並與諸後學共勉.再次感謝 王老師.JOHN05-21-2007, 05:53 AM1;非常感謝 老師與Dr.Hung分享您們實踐《靈樞針灸》和讀經的心得與心路歷程。2;請問 老師, 岐伯與您兩者之間的對話為何?zhaowang05-21-2007, 07:41 PM你若能潛心地反複去讀靈樞,思考靈樞,沉浸在靈樞中,有一天,歧伯必會對你說話。JOHN05-21-2007, 08:51 PM原來就是如此,學生已開始感受到了,雖然僅僅是些微程度……。謝謝 老師分享與提點。小針之道,易陳而難入。(2)
我相信大多數醫生都希望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臨床治病能力而更好的服務自己的病人,在這一點上,黃帝之心我們亦有,只是程度上或許有些差別。覺得已經十分自滿而無須再讀書的畢竟是極少數。可是為什麼當我們來到靈樞面前時,我們卻不能如黃帝一樣隨歧伯講論而進入靈樞呢?這裡有幾樣東西攔阻我們,或者說是黃帝身上有而我們沒有的。第一,是我們的古漢語水平。要真正的了解靈樞,這是不可缺少的。闢如說,九針十二原第一中的「迎隨」之意,若你去細讀此篇,就會了解這不是<神應經>中「迎隨補瀉」的意思,而是在闡述補瀉時機。同樣,九針十二原第一中「氣至」亦非如後世所解釋的「氣」為主語,「至」為動詞。「氣至」乃是一個特定名詞,有其特殊的內涵。<小針解第三>以及<終始第九>就有關於「氣至」的詳細解釋。同時,讀經時若要參考過去諸家注釋,古漢語非得下功夫不可。許多願讀靈樞的人,只想走捷徑,讀白話文靈樞,或只讀白話文部分。孰不知,若是不明白靈樞而輕率的將其翻成白話文會嚴重歪曲原文之意。而將靈樞繁體字改成簡體字的大陸版靈樞,也因不明白靈樞而平白又增加了更多的曲解。所以,讀靈樞必須讀原文。在內經文字的注釋上,王冰的註解是相當有價值的。大陸中醫學校,古漢語設置不及外語,學生興趣亦在後者(以為只要外文好,出國就一定能成功)。我也因先天不足,研讀靈樞時,常為一字查遍詞典字典,耗費半天時間。讀經實在很辛苦,很多時候你認得那個字,那個句子,卻不知什麼意思。如九針十二原第一中「脹取三陽,瀉取三陰。」若無興趣及毅力,很難堅持下去。迂難(古漢語)而退,是攔阻我們進入靈樞的第一道關卡。我們最缺乏的是什麼?與其說語言是攔阻我們進入靈樞的一個原因,不如說是我們缺乏真正的求知精神以及在其過程中的誠實的態度。凡是認真學習針灸的人,一定會迂到很多問題。闢如說,為什麼太陰與陽明相表裏而不是太陰與太陽?經脈辨證與藏府辨證有無區別?為什麼輸穴主治那麼難記?在針灸處方及技術上那裏能看到陰陽理論的具體應用?諸多針刺補瀉手法孰是孰非?針刺時春夏宜淺,秋冬宜深,具體如何?留針時間長短的依據是什麼?...今天的教科書中沒有答案。可是有多少人去思考去尋求答案呢?幾年前,因著我在課堂上開始講授一些靈樞,在我所教書的中醫大學內迂到其它教師私下強烈的反對,甚至不許學生提靈樞。你能相信這樣的事嗎?學校教務處在受到從老師來的抱怨後,建議我和他們開一次會,互相交通一下。結果,那些人不願意,說我太會說了,他們說不過我。請問,學術討論是憑聲音大嗎?是憑詭辯嗎?甚至到了後來我在博士班上教靈樞,這些反對甚力的老師坐在其中也從不提異議。為什麼?真理就是真理,除非你不承認靈樞。只是承認靈樞會使他們過去引以為傲的東西失去,這也許對他們而言太沉重。然而,可曾想過身為教師誤人子弟的後果。很多學生向我抱怨學校教育,我問他們﹕你有多少求知的精神以及誠實的態度呢?Dr Hung05-28-2007, 12:56 AM每回讀到: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非其人勿言,非其人勿傳.傳非其人慢泄天寶.我心中思索著, 岐伯為何反覆告戒後人呢?zhaowang06-04-2007, 09:56 PM自從2003年我開始教授靈樞,滿腔熱忱換來的多是失望。如今,我已學會不再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說服那些從未讀過靈樞卻反對或不贊同靈樞的人。靈樞尋求有緣者,有緣者尋求靈樞。為什麼小針「難著於人」?當《靈樞》漸漸向我開啟後,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那就是《靈樞》之後的幾千年,研針習針者無數,難道都沒有看出針灸理論與臨床已然背離《靈樞》?我反複研讀過所有歷代針灸名著包括近代針灸名家著作,卻找不到任何應用《靈樞》的例證。闢如,沒有一個針灸處方是按《靈樞終始第九》中的原則,而這是陰陽表裏經理論在針灸處方中的具體應用;又闢如關於「氣至」,後世論述完全忽視《靈樞小針解第三》以及《終始第九》中的相關清楚闡述;再如,關於四季針刺的具體深淺亦是模糊而過...這些年在研讀和實踐《靈樞》過程中,從自身以及觀察其它讀過或上過我《靈樞》課的醫生,學生經歷中才逐漸明白,急功近利的思想使一個人很難靜下心來讀書思考研習。今日習針者若如是,古之亦然。黃帝的仁心在靈樞課上,我曾說﹕一個針灸醫生如果從來沒有讀過靈樞,那末,他根本不懂得什麼是針灸;若是從未在應用過靈樞,即使做了幾十年臨床,他的針灸臨床水平和剛從學校畢業的無異。(這話讓有些醫生聽了很不舒服)一個醫生也許臨床上用針灸看好了幾個病(這在一個醫生一生中實在數不得什麼),那也不過是瞎貓踫到死耗子。而不自覺的誤針則不知其數。有一位老醫師課後私下對我說,以後,若給家人針灸必用靈樞。至於診所,實踐靈樞針灸實在太麻煩太難。所以,我說到黃帝的仁心,這是學醫者的基本要求,進而才有求實求真的學習精神。但恨...宋.《靈樞敘》中,史崧在論「靈」 「難」 之間 「相去不啻天壤之異」 後,接著說﹕但恨《靈樞》不傳久矣,世莫能究。史氏寫《靈樞敘》已是靈樞問世之後一千年,那時《靈樞》尚在,其術已失。這「但恨」 二字道出其對針灸愛恨交織的情懷!此歧伯非彼歧伯也--讀<黃帝外經>有感近讀<黃帝外經>一書(2006年11月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出版),其書編寫按《內經》風格,以歧伯與伯高以及一批御醫對話,闡述醫理。姑不論其文字,語言表述方法與《內經》完全不同,其醫理闡述更是東拼西湊粗糙之作。例如,在其<陰陽二蹻第二十一>中寫到﹕司馬問曰﹕"奇經八脈中有陰蹻,陽蹻之脈,可得聞乎?" 歧伯曰﹕"<內經>言之矣。" (奇經八脈一詞首見於難經,而非內經。歧伯糊塗了?) 司馬曰﹕"<內經>言之,治病未驗,或有未全與?" 歧伯曰﹕"<內經>約言之,實未全也。" (且看歧伯何以補充) "陰蹻脈,足少陰腎經之別脈也。起於然骨之照海穴,出內踝上,又直上之,循陰股,以入於陰。上循胸里,入於缺盆,上出入迎之前,入於目下鳩,屬於目訾之睛明穴,合足太陽膀胱之陽蹻而上行,此陰蹻之脈也。" (比較靈樞脈度第十七所論陰蹻脈,除了輸穴部分,其餘大致相同。) "陽蹻脈足太陽膀胱之別脈也,亦起於然骨之下申脈穴,出外踝下,循仆參,郗於附陽,與足少陽會於居了,又與手陽明會與肩於及巨骨,又與手太陽陽維會於臑輸,與足陽明會於地倉及巨了,與任脈足陽明會於承泣,合足少陰腎經之陰蹻下行。此陽蹻之脈也。" (此段陽蹻脈循行論述與明代李時珍《奇經八脈考》完全相同,是歧伯抄襲後人還是李時珍得自歧伯秘傳?)"...陽蹻之病不致陰緩陽急,陰蹻之脈不至陽緩陰急,..." (這里關於陰陽蹻脈的病變與難經二十九難中所論完全相同,難非歧伯又在抄襲難經?這歧伯到底是那個朝代的人?)《靈樞》第十七,二十一,二十三,八十和《素問》第六十三中,歧伯對蹻脈的循行,輸穴功能,病變和治療有十分詳盡的論述,決非是"約言之,實未全也。" 此"歧伯" 非《黃帝內經》中之歧伯也!Dr Hung11-07-2007, 03:37 PM近讀<黃帝外經>一書(2006年11月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出版),其書編寫按《內經》風格,以歧伯與伯高以及一批御醫對話,闡述醫理。姑不論其文字,語言表述方法與《內經》完全不同,其醫理闡述更是東拼西湊粗糙之作。例如,在其<陰陽二蹻第二十一>中寫到﹕司馬問曰﹕"奇經八脈中有陰蹻,陽蹻之脈,可得聞乎?" 歧伯曰﹕"<內經>言之矣。" (奇經八脈一詞首見於難經,而非內經。歧伯糊塗了?) 司馬曰﹕"<內經>言之,治病未驗,或有未全與?" 歧伯曰﹕"<內經>約言之,實未全也。" (且看歧伯何以補充) "陰蹻脈,足少陰腎經之別脈也。起於然骨之照海穴,出內踝上,又直上之,循陰股,以入於陰。上循胸里,入於缺盆,上出入迎之前,入於目下鳩,屬於目訾之睛明穴,合足太陽膀胱之陽蹻而上行,此陰蹻之脈也。" (比較靈樞脈度第十七所論陰蹻脈,除了輸穴部分,其餘大致相同。) "陽蹻脈足太陽膀胱之別脈也,亦起於然骨之下申脈穴,出外踝下,循仆參,郗於附陽,與足少陽會於居了,又與手陽明會與肩於及巨骨,又與手太陽陽維會於臑輸,與足陽明會於地倉及巨了,與任脈足陽明會於承泣,合足少陰腎經之陰蹻下行。此陽蹻之脈也。" (此段陽蹻脈循行論述與明代李時珍《奇經八脈考》完全相同,是歧伯抄襲後人還是李時珍得自歧伯秘傳?)"...陽蹻之病不致陰緩陽急,陰蹻之脈不至陽緩陰急,..." (這里關於陰陽蹻脈的病變與難經二十九難中所論完全相同,難非歧伯又在抄襲難經?這歧伯到底是那個朝代的人?)《靈樞》第十七,二十一,二十三,八十和《素問》第六十三中,歧伯對蹻脈的循行,輸穴功能,病變和治療有十分詳盡的論述,決非是"約言之,實未全也。" 此"歧伯" 非《黃帝內經》中之歧伯也!王 老師:之前網路上聽過,但是內經未讀熟.就沒有去讀外經,這次老師先過濾.學生就不受騙了.謝謝!諷誦弗置"旦暮勤服之...諷誦弗置"這是禁服篇中雷公讀經的自白。希望你、我在新的一年裡也能如此行。Dr Hung02-02-2010, 01:17 PM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 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我在新的一年裡也如此行!其信然乎?《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帝曰﹕余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藏府,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溪谷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外內之應,皆有表裡。其信然乎?" 「其信然乎?」 這裡,我們看見,剛接觸到經脈輸穴時,黃帝的反映與普通人完全一樣。然而,到了《外揣第四十五》"黃帝曰﹕余聞九針九篇,余親受其調,頗得其意。"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這時的黃帝對針灸不僅有了主觀的認識,更有客觀的經歷。最後,在《官能第七十三》中,請聽黃帝的畢業答辯。"余聞九針於夫子眾多矣,不可勝數。余推而論之,以為一紀,余司誦之,子聽其理,非則語余,請正其道,令可久傳,後世無患,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歧伯稽首再拜曰﹕請聽聖王之道。" 從"其信然乎?" 到 「請聽聖王之道」。今天,黃帝的習針之路也正在成為我們在靈樞針灸上的經歷。Dr Hung02-01-2010, 03:47 PM其信然也!請正其道令可久傳 後世無患得其人乃傳 非其人勿言馬蒔注經上的一個重大錯誤馬蒔的《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不僅是史上第一部靈樞全注本。而且,因馬氏注釋《內經》,採用以經釋經的方法,即或從《素問》或從《靈樞》相關經節來闡述原文之義,如其自序所言﹕「且愚注釋此書,並以本經為照應,而《素問》有相同者,則援引之。」所以,在歷代《靈樞》注家中,其著作被公認為是靈注中的經典。可惜,在對《靈樞終始第九》中人迎寸口脈注釋中,馬氏似乎忘了或者說是背棄了自己的解經原則,而寫下﹕「蓋右手寸部曰脈口,左手寸部曰人迎,持其脈以診之,則陰陽諸經之虛實平乎,皆可奉天道以知之矣。」這樣一個沒有任何《內經》依據的的注經錯誤。人迎寸口脈診是靈樞針灸的靈魂、關鍵。人迎寸口脈診部位弄錯,不可能有靈樞針灸的實行。馬氏怎麼會犯這樣一個重大原則性錯誤呢?也許,我們可以從早他幾百年的楊尚善《黃帝內經太素》中找出一點線索。《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四診候之一「人迎寸口脈診」中這樣寫道﹕ 人迎主外,結喉兩箱,足陽明脈迎受五臟六腑之氣以養於人,故曰人迎。《下經》曰:人迎,胃脈也。又云:任脈之側動脈,足陽明,名曰人迎。《明堂經》曰:頸之大動脈,動應於手,俠結喉,以候五臟之氣。人迎胃脈,六腑之長,動在於外,候之知內,故曰主外。寸口居下,在於兩手,以為陰也;人迎在上,居喉兩旁,以為陽也。《九卷終始篇》曰:平人者,不病也;不病者,脈口人迎應四時也;應四時者,上下相應,俱往俱來也。脈口,謂是手太陰脈行氣寸口,故寸口、脈口亦無異也。既上下俱往俱來,豈以二手為上下也。又《九卷終始篇》云: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關格。即知手太陰無人迎也。又《素問》第五捲雲:胃管癰診,岐伯曰:當得胃脈沉細,胃沉細者氣逆,氣逆者人迎甚盛,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管為癰。此經所言人迎、寸口之處數十有餘,竟無左手寸口以為人迎,右手關上以為寸口,而舊來相承,與人診脈,縱有小知,得之別注,人多以此致信,竟無依據,不可行也。馬蒔、張志聰臨床上曾有靈樞針灸的實行嗎?繼馬蒔之後,歷史上另一位著名的《黃帝內經》注家,清代張志聰在其《黃帝內經集注》中,亦將人迎寸口脈錯誤地解釋為左右寸口脈。根據靈樞《禁服第四十八》的闡述,人迎寸口脈診是實踐靈樞針灸的靈魂。所以,若是人迎寸口脈診的部位已錯,馬蒔、張志聰及其同學門人臨床上可能有真正地靈樞針灸實行嗎?楊尚善注經中的的最大敗筆楊尚善注經中的的最大敗筆就是其在《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對《黃帝內經》的注釋大量引用了《難經》。例如在其書卷八經脈第一中﹕盛則瀉之,虛則補之《八十一難》曰: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何謂也?然,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東方木也②,木欲實,金當平之;火欲實,水當平之;土欲實,木當平之;金欲實,火當平之;水欲實,土當平之。東方者肝也,肝實則知肺虛。瀉南方,補北方。南方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者,木之母也。水以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去不得干木也。]顯然,楊氏是贊同《難經》補母瀉子的取穴方法。然而,《難經》這部被後世針家視之為僅次於《靈樞》的針灸名著,其所提出的所有新的針灸理論,完全背離了《靈樞》。(相關評論請參考Ling Shu Forum十三評難經 )《類經》可以幫助進入靈樞臨床實際嗎?明代名醫張介賓(字會卿,號景岳)所著的《類經》,是其在《景岳全書》之外的又一部為後世所熟知的經典巨著。《類經》與《黃帝內經太素》、《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以及《黃帝內經集注》是《靈樞》之後諸家注釋中公認的四大權威著作。《類經》在人迎寸口脈上,沒有犯《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和《黃帝內經集注》同樣的錯誤。然而,在對「氣至」「五輸穴應用」這兩個《靈樞》理論中關鍵部分的注釋中,卻令人遺憾地滑出了《靈樞》境界。《類經》第十九卷十四經脈應天地呼吸分補瀉﹕愚按近代用針撮要,...若氣不潮針,則輕滑不知疼痛 (http://www.wiki8.com/tengtong_80/),如插豆腐 (http://www.wiki8.com/doufu_73737/),未可刺也。必候神氣既至,針下緊澀,便可根據法施用。入針後輕浮虛 (http://www.wiki8.com/fuxu_15655/)滑遲慢,如閑居靜室、寂然無聞者,乃氣之未到;入針後沉重澀滯緊實,如魚吞釣、或沉或浮而動者,乃氣之已來。...所謂子母補瀉 (http://www.wiki8.com/zimubuxie_4750/)者,濟母益其不足,奪子平其有餘。如心病 (http://www.wiki8.com/xinbing_2069/)虛者補其肝木 (http://www.wiki8.com/ganmu_15465/),心病實者瀉其脾土 (http://www.wiki8.com/pitu_10915/),故曰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然本經亦有補瀉,心虛 (http://www.wiki8.com/xinxu_1967/)者取之水,所以伐其勝也;心實 (http://www.wiki8.com/xinshi_2000/)者取之火,所以泄其實也。所以,因對「氣至」和「五輸穴應用」的錯誤認識,《類經》是不能幫助進入靈樞針灸的臨床實行。經傳而經亡張志聰在其黃帝內經集注序中說﹕先儒有雲﹕經傳而經亡。非經亡也,亡於傳經者之精而以觕求之,深而以淺視之而失其旨歸也。夫《靈》《素》之為烈於天下也,千百年於茲矣。象《靈樞》這樣一本奠定整個針灸甚至中醫理論基礎的經典,幾千年來,對此深有研究的著作竟然屈指可數。這種奇特的情形在任何其他學科領域都是不可思議的。過去六十年,針灸醫師在中國大陸所擁有的極其優越的學術條件,是史上所從未有過的。然而,與之極不相對稱的是,對《靈樞》的研究,鮮少有什麼獨立見解,基本仍停留在馬、張、楊著作水平,而在遇到同句諸家見解不同或不明之處,多以「留待後世」而搪之。大量《靈樞》白話文譯本,不是在傳經而是亡經。《黃帝內經太素》《靈樞注證發微》《黃帝內經靈樞集注》《類經》縱然在注釋上各有瑕疵,但諸家在研經時力求嚴謹的態度和獨立思考的精神,尤其是發微 類經中對難經的一些質疑,使諸作仍不失一定的參考價值。可是,為什麼馬蒔、張景岳、張志聰、楊尚善等的研究仍未帶來靈樞針灸的實行呢?因為,他們都沒有真正的靈樞針灸臨床實踐。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認識真理的唯一途徑。這是我這些年來讀靈樞的最大體會。今天,走從實踐中認識靈樞的路,經傳而經亡之咒必將終矣。
推薦閱讀:
zhaowang04-13-2006, 10:01 AM關於如何應用五腧穴治療藏府病變,請參考《靈樞針灸》第二章第四節"五腧穴的應用"。其實,如果清楚五腧穴應用及其差異,從針灸處方上即可推出病人的辨證及臨床症狀特點,一如從臨床上開給病人的中藥處方亦可推出病人的辨證。
Dr Hung05-08-2007, 12:03 AM王老師:當我唸內經一次.我對靈樞有所認識.當我唸內經五次.我對靈樞有所概念.臨床用靈樞針灸.雖然孤獨但不寂寞.謝謝您教我靈樞!zhaowang05-11-2007, 08:46 AMDr.Hung: 你好。看得出你已經開始對靈樞有體會,也有味口了。這實在是件值得高興的事。若不淺嘗即止,你會越來越多地經歷靈樞中的豐富,超絕。你無法不被她吸引。我現在常常想,若是沒有讀過,讀懂(雖然現今還只是一部分),並在臨床上實踐靈樞,那真是我學針灸一生的遺憾。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這裡的"若存若亡"指半信半疑)過去幾年裡,人們對於我所講授的靈樞針灸,基本上就是這三種反應。靈樞是針灸之道,針灸之道在靈樞。你信?你疑?你笑?Dr Hung12-10-2007, 08:50 PM病人耳鳴:補 手厥陰經,瀉 手少陽經.不到一分鐘,耳鳴沒了!病人心律不齊:補 手厥陰經,瀉 手少陽經.不到一分鐘,心律正常了!....上士聞道,勤而行之!靈樞針灸,方為正道.堅持針灸正統的絕對必要性有人說﹕你講靈樞不要太絕對。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下面的例子。眾所周知,針灸界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同一個病人,不同針灸師可能有不同的治法。闢如說,一個腰痛病人,有人可能僅用奇穴(如腰痛穴);有人可能用局部阿是穴加委中;有人可能再針上加電或加灸;有人可能僅用火罐;有人可能針刺放血;有人可能用下病上治法取穴;有人可能僅用後溪,申脈;有人可能從腹部取穴;有人可能說頭皮針或耳針最好。若問﹕那種療法最好,問誰誰都會說自己的方法最好,且個個似乎都有理論依據,甚至還可能引自靈樞。(請注意,這些針灸師可能還是出自同一所學校。)這種讓病人聽了胡塗,學生看了茫然,西醫難以理解的現象是針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嗎?當然不是。《素問調經論篇第六十二》曰﹕"病在脈,調之血;病在血,調之絡;病在氣,調之衛;病在肉,調之分肉;病在筋,調之筋;病在骨,調之骨。" 《靈樞官針第七》更進一步記載了"五刺"九刺""十二刺法"等不同刺法及其適應證。這些都清楚地指出,辨證指導治法,治法反映辨證,即中醫辨證論治原則。腰痛,或病於藏;或病於經;或病於絡;或病於經筋;或病於骨。若在正確的辨證之下,則只有一種相應的治法(包括取穴,刺法)。今天臨床上治法的混亂不僅說明臨床辨證的混亂,也是輸穴和針刺技術理論混亂的反映,而這些混亂正是因為針灸理論和臨床偏離了靈樞--針灸的正統之後,而產生的不可避免的結果。所以我說﹕今天講靈樞不能不絕對,必須絕對,絕對的還不夠。驕傲乎?羞慚乎?幾年前,我和幾個自費去北京學習針灸回來的美國學生有一段對話,他們對針灸的執著追求,遠超過我們許多中國人。我問﹕此行收獲如何?他們先是默然,然後,其中一個說﹕在沒去中國前,我對針灸還存有希望...這樣的回答我絲毫也不驚訝。因為,當我第一次讀完靈樞後,我就知道﹕在中國已經沒有真正的針灸--靈樞針灸,不是現在,而是自靈樞之後。你也許對此不以為然,也許以為我是危言聳聽。告訴你,在這事上我寧願自己是瞎眼,不然,作為一個靈樞發源地的人,驕傲乎?羞慚乎?瞎子摸象?一次,一個在我研究靈樞上曾給予我很多幫助的人,在聽到很多質疑我講授靈樞的話後,問我﹕你聽說過瞎子摸象的故事嗎?我說﹕毫無疑問,今天我對靈樞的認識還是局部的。不過,有一點卻是非常肯定,那就是﹕研究針灸我摸對了對象。即使我今天只是摸到象腿,明天就可能摸到象耳,終有一天我能畫出象的全貌。然而,想要認識大象,卻摸大象以外的任何東西,則永遠也不可能認識大象,對嗎?再查一個幾年前,當我剛開始在臨床上嘗試檢查人迎寸口脈時,每個病人至少要花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這倒也罷,只是讓我非常困惑,沮喪,幾乎要放棄的是一個多月內所有遇到的病人,均為左邊寸口大於人迎,而右邊人迎寸口脈平。這可能嗎?是我方法不對嗎?還是這種脈診法...(後世針灸臨床醫籍中均無記載,更不用說現今臨床)記得那天上午,面對又一個新病人時,我心裡在想﹕再查一個,最後一次。這次,我先查右邊人迎寸口脈,手指觸脈的瞬間,我差點兒喊出來﹕人迎明顯大於寸口。再查,還是如此。左邊人迎寸口脈平。進窄門Z醫生﹕收到你的來信。你問﹕學習靈樞針灸是進窄門嗎?馬太福音七章十三,十四節論到基督徒在屬靈上的追求時,有這樣的一段話﹕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毀壞的,那門寬,那路闊,進去的人也多;引到生命的,那門窄,那路狹,找到的人也少。有何不同?有人問﹕時下各類針灸與靈樞針灸有何不同?回答﹕這些針灸雖有調經之名,卻無調經之實。上周在加州中醫師公會講座時,有中醫師提到在UCLA參加的難經講座,問靈、難之別。初識靈樞的人,有此之問很正常。但是,最近看到一位讀靈樞並臨床實踐靈樞針灸一段時間的醫師,談及參加難經講座時的感想,讓我有些感慨。我們何時才能真正體認到﹕靈素是唯一的針灸之書啊。JOHN05-06-2009, 08:52 PM因學生只讀靈素,所以不識難經,但因著學生個人觀念認知,所以也不想去碰靈素以外的書籍(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會認為學生的觀念過於狹隘或偏激,甚至荒唐可笑。),但學生倒是好奇那位已經實踐靈樞針灸一段時間的醫生在參加難經講座之後究竟是發何感想致使 老師感慨?可否請 老師略述,以明其因,甚至讓學生更加肯定自己的思維認知?先向 老師致謝。沒了靈樞的針灸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中有"凡將用針,必先診脈。"靈樞經脈第十接著論述了根據人迎寸口脈查經脈虛實,以此確定經脈補瀉;靈樞終始第九論述了治療經脈虛實病變的腧穴配伍原則; 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及素問三部九候論和針解篇第五十四則論述了針刺補瀉手法及應用原則; 靈樞四時氣第十九及素問四時氣逆從論篇第六十四則進一步論述了針刺深淺及誤針之害; 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及小針解第三論述了補瀉的目的"氣至"(不是病人或醫生的所謂針感); 靈樞終始第九論述了針刺補瀉後客觀的檢查方法。這就是靈樞針灸。而且,還只是其中一部分。請問,以此觀之,今日針灸臨床(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還有一點的靈樞嗎?沒了靈樞的針灸,只有混亂無章的針灸;沒了靈樞的針灸,只能治治肌肉疼痛之類的病證;沒了靈樞的針灸,只有亂經的針灸;沒了靈樞的針灸,是名存實亡的針灸。為什麼要獨尊靈樞?過去這些年,每當我大聲疾呼﹕針灸的希望在靈樞。很多人或當面或私下質疑﹕靈樞之後不是出了很多其它針灸名著,難道那些書都沒有價值嗎?為什麼要獨尊靈樞? 靈樞之後的針灸著作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研究黃帝內經的;代表作有楊尚善;王冰;張介賓;馬蒔;張志聰。這些書從不同側面闡述了黃帝內經,為學習,進入黃帝內經,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如張志聰關於靈樞本腧第二中"陰井木,陽井金"的論述,乃是歷代注家中唯一對靈樞五腧穴理論所反映的中醫思想所做最精闢的闡述。與之相比,難經關於五腧穴之論,實為淺薄,更是錯繆。余每讀於此,對張師心生敬佩。至於近代出版的許多黃帝內經或靈樞注本,大多抄自以上幾家,或有一些西醫聯想發揮,除了不倫不類,毫無任何學術價值。 第二類以擇錄或重編黃帝內經為主,代表作有難經;針灸甲乙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十四經發揮,但是,亦加進了一些靈樞以外的東西。如難經中的"補母瀉子"原氣和三焦說";針灸甲乙經中"郗穴"。第三類則是以針灸臨床經驗為主,代表作有針經指南,潔古雲歧針法,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針灸大全,針灸大成等。這些書的大都以引述些許靈樞原文為開始,(此足見他們也承認靈樞為源頭),然後則是大量的臨床經驗,並且亦提出靈樞之外的東西。如針經指南中的"八脈交會穴";潔古雲歧針法中的"迎隨補瀉法"等。 以上這些與靈樞不同的論述,均被後世視為對靈樞的發揚光大。然而,若以靈樞觀之,卻都是離經之作。所有這些在《靈樞針灸》一書中均有詳細分析。 靈樞是素問真實完美的臨床版,靈樞用針灸將素問中的中醫理論完整的,形象的再現。一個真正認識靈樞的人也必是認識素問的。過去這些年,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從理論和臨床研考了所有歷代針灸著述。所以,我敢確信地說﹕針灸的希望在靈樞。你若相信,就讓有限的歲月用在好好研讀和享受針灸中唯一的書﹕靈樞。浮淺與離經浮淺是對事物的認識不深,不全面。這是學習的必然過程,很正常。不過,如果學習就停在這個階段。那末,跟著浮淺而來的則是背離正道而不自覺。 象現在中醫院校的腧穴學教材,將經穴與經外奇穴並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這不是一個學術上兼容的問題,而是,承認經外奇穴就是否定了《內經》中的腧穴基本理論。 腧穴與經脈的關系是整個腧穴理論的重要依據,《素問氣穴論篇第五十八;氣府論篇第五十九》《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本腧第二;四時氣第十九》等篇詳細的闡述了這一生機的關系。承認經外奇穴,則是推翻上述這些奠定腧穴學理論的基礎。 靈樞之後針灸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因對《內經》認識的浮淺而隨之的離經。《靈樞針灸》做了什麼?1;第一次將靈樞,素問中針灸相同論述放在一起,並加以分析,從而全面地闡述了其氣血,經脈,腧穴以及針刺技術完整的思想。闢如說,關於闡述腧穴的四個重要特性﹕位置;與經脈的關系;功能上的差異;氣穴。這些內容分布在十幾篇完全不相聯的篇章中。不僅如此,更進一步指出這些理論在臨床應用上的意義。例如,氣穴理論就關系四季針刺的深淺。2;詳細闡述了針刺中至關重要關鍵的人迎寸口脈及其臨床意義。關於人迎寸口脈的檢查方法,歷代注經家中,只有張志聰提出了一種檢查方法。但是,《靈樞針灸》根據經脈表裏理論,並根據臨床實踐的認識,提出了一個新的檢查方法,並在臨床上得著應證。3;首次完整地闡述並恢複了針刺理論。從何謂"氣至"得氣""到刺法的原則;從針刺具體深淺到留針時間;從徐疾補瀉與呼吸補瀉臨床應用的差異到補瀉之後客觀的觀察方法。整個針刺技術及其臨床應用清楚明了,不再模糊,也不再深不可測。4;首次完整地闡述並恢複了腧穴理論,解決了長久以來對腧穴的主治及應用的困惑和混亂,而且,澄清了後世對靈樞腧穴認識的錯誤。如十二原穴,絡穴;背腧穴等。同時,亦對後世各類新穴以靈樞腧穴理論加以分析,如八會穴,奇穴等。5;根據靈樞書寫的特有方式,分析並闡明內經中許多文字下內涵。闢如,關於秋刺深度,無一針家有清楚闡述。6; 根據內經基本理論,分析靈樞素問中某些經文論述相矛盾之處。如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和素問針解篇中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徐疾補瀉方法。7;在借鑒以往注家見解時,以內經思想為依據而做取捨,並做分析,而非僅列出而已。8;首次以靈樞為依據,詳細分析了靈樞以後所有針灸名著,從難經一直到現今針灸教科書,跨越二千年針灸歷史,具體而清楚指出靈樞之後各種新的針刺理論的錯謬。9;首次在針灸書中詳細論述了誤針之害,指出所謂"針灸安全"的錯繆。《靈樞針灸》不是摘錄本;也不是內經的白話文本(事實上,不僅全部繁體,而且,只有個別難字注釋),而是一本有嚴謹分析,審慎推理,並結合臨床考證的全新靈樞註解書。同時,《靈樞針灸》也是首本不停留在研經,考籍上,而且,根據大量的臨床實踐,首次闡述了如何將靈樞理論具體的應用於臨床。我相信,歧伯會說﹕完全忠實於靈樞的《靈樞針灸》,為靈樞的完全恢複邁出了第一步。學而不思則惘昨天一個已拿到針灸師執照的畢業學生來看我,談及他心中對針灸的困惑與今後走這條路的徬惶。 其實,這不謹是一個讀完四年針灸學生的疑惑,也是我在省級中醫學院做了近十年針灸臨床後同樣也有的疑惑。 怎麼辦?當時我訂下目標,三年內若是找不出答案,我就改行。就這樣我開始了艱難漫長的查經,讀經與思考,從近代的針灸著作一直到黃帝內經。這中間,越來越多的困惑常常使我想放棄。直到我讀完靈樞,困惑才開始有了解答,雖然這時時間早已 超過三年。世上今天有各種各樣的針灸學說,所謂新的理論以及臨床上的奇穴,家傳秘方更是天天出現,如果只是一味的去學,卻不知靜下心來去思考,分析,判斷,一定是無所適從,困惑叢生。 歧伯曰﹕小針易陳難入…難著於人也。 「學而不思」 誠為一也。學而不思誰之過?" 不是我們沒有思考,也不是我們學習針灸沒有問題。而是,當我們提出這些疑惑和問題時,老師要麼不回答;要麼就以以後你們就會知道敷衍。"有學生這樣對我說。"我們想按照的靈樞方法在診所應用,但是,帶教老師不同意。"也有學生這樣說。我承認,今天的針灸教學現況的確是如此。我認識很多教針灸的人,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針灸。他們做針灸這一行是無奈的選擇。對這樣的人你又能有什麼期待呢?歧伯雖去,靈樞尚在。若你真是熱愛針灸的人,請問,你有黃帝那樣的求知精神嗎?歧伯的眼睛靈樞終始第九及經脈第十清楚的指出人迎寸口脈是針刺調經的關鍵。7年前,當我第一次讀到這些關於人迎寸口脈的論述,欣喜之情今日猶記。然而,如此重要的脈診,為什麼卻在靈樞之後的針灸臨床著作中,無一論及?我十分不解。但是,這七年來的臨床實踐及靈樞講座,讓我找到了答案。沒有持之以恆,謙卑學習的心是無法走靈樞這條路的。難怪歧伯論針的第一句話就是﹕小針易陳難入。難著於人也。這些年來的臨床實踐,雖然仍未完全脈掌握此脈診。然而,卻因著這樣的實踐越來越堅信針灸,越來越愛針灸,也越來越寶貝靈樞。如今每當我在看病時,感覺旁邊就有歧伯的眼睛在看著,我無法不查人迎寸口脈而下針.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近讀朋友送給的"開啟中醫之門"一書,(作者李陽波,台灣相映文化出版)頗有共鳴。文中許多關於中醫見解甚為精闢,闢如關於中西醫結合之弊;繼承與發揚以及讀經之方法,是當今少見的有獨立思考及研究的中醫論著。作者非科班出身而有如此卓越之見識,反證我等所謂學院派迂腐之深。近讀 《思考中醫》, (作者劉力紅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發行 ),其第一章關於經典 《內經 》在中醫領域的絕對重要性的認識及學習方法, 頗有獨到之處, 值得一讀。JOHN09-17-2007, 11:07 PM感謝老師的指引。JOHN01-24-2010, 04:58 AM請問老師:市面上出現影宋本的《素問》(學苑出版社)已經一段時間了,這本《素問》對讀經會有某方面的助益嗎?學生指的是能不能從該本《素問》發現某些地方記載與多數通行本略有不同,甚至與通行本所載某些字詞不同,而對讀經起了某方面的助益,因學生居住地方沒法看到實物,故而問此。zhaowang01-24-2010, 09:18 PM還沒有讀過此書。JOHN01-24-2010, 10:30 PM謝謝老師的回覆,真希望出現原本完整的《靈樞》、《素問》。真正的看見每當人們說﹕靈樞除去他們在學習針灸中的許多疑惑,他們看見靈樞的確是針灸的最高峰。我總是這樣問他們﹕"那末,你有在讀靈樞嗎?在臨床上開始應用靈樞了嗎?"真正的看見必是聯於行為的。
廢除中醫,廢除針灸近來在中國興起了關於中醫是否科學以及存廢的論戰。平心而論,否定方對中醫各種弊病的抨擊可謂是一針見血。(請在中文網查張功耀)反觀辨方之論,除了訴諸於所謂的民族主義情緒,更連飯碗說都出來了。而真正在理論上的辨護則是蒼白乏力,毫無說服力。不要為難那些年長的所謂國寶級中醫,一大批中醫學院培養出來的教授,博士生哪裏去了?二十多所中醫大學,幾萬名中醫,竟然被一個讀了點中醫的外行質疑的啞口無言。為什麼?因為中醫界幾千年來已經完全失去了基本的反省能力,對錯繆的理論及混亂的臨床已然麻木,病入膏肓。說中醫走向衰落,是他們不懂中醫。其實,中醫,猶其是針灸,早已是名存實亡。那末,如他們所說﹕中醫不科學嗎?今天的中醫確實如此。因為,內經理論已蕩然無存。說到此,你也許以為我贊同他們的結論,當然不是。要想否定中醫,必須證明內經是錯誤的。而否定方對內經的批評卻是十分浮淺幼稚。這不奇怪,奇怪的是那些內經專家教授怎麼都不會說話呢?自己恐怕都不相信吧?面對這樣的質疑,中醫界不可能一直裝聾作啞。中醫界實在需要大掃除,掃除二千年積累的垃圾;中醫界實在需要大手術,割除夜郎自大,諱疾忌醫的癌腫。盡管中醫針灸已然名存實亡。但是,只要內經仍在,針灸必存,因為它符合科學,它是科學的產物,經得起科學的驗證。中醫針灸必有復興的一天,只是這個復興也許是在美國這個沒有二千年頑疾的地方。小針之道,易陳而難入。
這是歧伯在九針十二原第一中對黃帝論針的第一句話,接著,歧伯在小針解第三中解釋﹕所謂「易陳」者,易言也。「難入」者,難著於人也。「易陳」,「難入」這是我這些年讀經與臨床體會最深的一句話。對於歧伯而言,因著了解黃帝這個學生,所以,他認為清楚的陳明靈樞針灸理論,並讓黃帝理解不難,而他所擔心是黃帝能否將其真正的應用於臨床,此所謂「難著於人也」。我初以為自己也是與黃帝一樣的學生。然而,隨著一篇篇的往下讀,我即不能象黃帝那樣在歧伯完成陳述後說﹕善哉 (明白);更不能象黃帝那樣提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我完全不在他們的對話之中了,這時我才醒悟﹕我無法與黃帝相比。按九針十二原第一,黃帝雖為一國之主,受人稅賦,卻有悲天憫人之心,說﹕余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這是他想學針之動機。這種為助人而習醫的情操,我有多少呢?看書研究是因著愛病人或愧欠病人學生呢?還是其它?這些年每在我讀不下去靈樞時,就這樣問自己。再後來,就是歧伯問我。這是我讀靈樞後的第一個感概。Dr Hung05-20-2007, 01:16 AM一年半前辛能因老師指點而接觸靈樞,但是一直無法掌握和了解。甚至無法知道老師的心意,並開始懷疑自己.....當我將素問和靈樞讀數回後,有了掌握和了解並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當然這一年半未曾停止在臨床上使用靈樞針灸將理論與臨床結合.為了誏病人離開苦痛我每日花時間苦讀.....心得與後學們分享:1.必須先相信靈樞針灸.2.必須實踐在臨床治療.3.必須反覆讀素問靈樞.ps.光是在病人身上做靈樞針灸而不讀靈樞,並了解前因後果 是不會知道靈樞針灸深層的含意.學問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目前正朝讀經百回前進並與諸後學共勉.再次感謝 王老師.JOHN05-21-2007, 05:53 AM1;非常感謝 老師與Dr.Hung分享您們實踐《靈樞針灸》和讀經的心得與心路歷程。2;請問 老師, 岐伯與您兩者之間的對話為何?zhaowang05-21-2007, 07:41 PM你若能潛心地反複去讀靈樞,思考靈樞,沉浸在靈樞中,有一天,歧伯必會對你說話。JOHN05-21-2007, 08:51 PM原來就是如此,學生已開始感受到了,雖然僅僅是些微程度……。謝謝 老師分享與提點。小針之道,易陳而難入。(2)
我相信大多數醫生都希望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臨床治病能力而更好的服務自己的病人,在這一點上,黃帝之心我們亦有,只是程度上或許有些差別。覺得已經十分自滿而無須再讀書的畢竟是極少數。可是為什麼當我們來到靈樞面前時,我們卻不能如黃帝一樣隨歧伯講論而進入靈樞呢?這裡有幾樣東西攔阻我們,或者說是黃帝身上有而我們沒有的。第一,是我們的古漢語水平。要真正的了解靈樞,這是不可缺少的。闢如說,九針十二原第一中的「迎隨」之意,若你去細讀此篇,就會了解這不是<神應經>中「迎隨補瀉」的意思,而是在闡述補瀉時機。同樣,九針十二原第一中「氣至」亦非如後世所解釋的「氣」為主語,「至」為動詞。「氣至」乃是一個特定名詞,有其特殊的內涵。<小針解第三>以及<終始第九>就有關於「氣至」的詳細解釋。同時,讀經時若要參考過去諸家注釋,古漢語非得下功夫不可。許多願讀靈樞的人,只想走捷徑,讀白話文靈樞,或只讀白話文部分。孰不知,若是不明白靈樞而輕率的將其翻成白話文會嚴重歪曲原文之意。而將靈樞繁體字改成簡體字的大陸版靈樞,也因不明白靈樞而平白又增加了更多的曲解。所以,讀靈樞必須讀原文。在內經文字的注釋上,王冰的註解是相當有價值的。大陸中醫學校,古漢語設置不及外語,學生興趣亦在後者(以為只要外文好,出國就一定能成功)。我也因先天不足,研讀靈樞時,常為一字查遍詞典字典,耗費半天時間。讀經實在很辛苦,很多時候你認得那個字,那個句子,卻不知什麼意思。如九針十二原第一中「脹取三陽,瀉取三陰。」若無興趣及毅力,很難堅持下去。迂難(古漢語)而退,是攔阻我們進入靈樞的第一道關卡。我們最缺乏的是什麼?與其說語言是攔阻我們進入靈樞的一個原因,不如說是我們缺乏真正的求知精神以及在其過程中的誠實的態度。凡是認真學習針灸的人,一定會迂到很多問題。闢如說,為什麼太陰與陽明相表裏而不是太陰與太陽?經脈辨證與藏府辨證有無區別?為什麼輸穴主治那麼難記?在針灸處方及技術上那裏能看到陰陽理論的具體應用?諸多針刺補瀉手法孰是孰非?針刺時春夏宜淺,秋冬宜深,具體如何?留針時間長短的依據是什麼?...今天的教科書中沒有答案。可是有多少人去思考去尋求答案呢?幾年前,因著我在課堂上開始講授一些靈樞,在我所教書的中醫大學內迂到其它教師私下強烈的反對,甚至不許學生提靈樞。你能相信這樣的事嗎?學校教務處在受到從老師來的抱怨後,建議我和他們開一次會,互相交通一下。結果,那些人不願意,說我太會說了,他們說不過我。請問,學術討論是憑聲音大嗎?是憑詭辯嗎?甚至到了後來我在博士班上教靈樞,這些反對甚力的老師坐在其中也從不提異議。為什麼?真理就是真理,除非你不承認靈樞。只是承認靈樞會使他們過去引以為傲的東西失去,這也許對他們而言太沉重。然而,可曾想過身為教師誤人子弟的後果。很多學生向我抱怨學校教育,我問他們﹕你有多少求知的精神以及誠實的態度呢?Dr Hung05-28-2007, 12:56 AM每回讀到: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非其人勿言,非其人勿傳.傳非其人慢泄天寶.我心中思索著, 岐伯為何反覆告戒後人呢?zhaowang06-04-2007, 09:56 PM自從2003年我開始教授靈樞,滿腔熱忱換來的多是失望。如今,我已學會不再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說服那些從未讀過靈樞卻反對或不贊同靈樞的人。靈樞尋求有緣者,有緣者尋求靈樞。為什麼小針「難著於人」?當《靈樞》漸漸向我開啟後,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那就是《靈樞》之後的幾千年,研針習針者無數,難道都沒有看出針灸理論與臨床已然背離《靈樞》?我反複研讀過所有歷代針灸名著包括近代針灸名家著作,卻找不到任何應用《靈樞》的例證。闢如,沒有一個針灸處方是按《靈樞終始第九》中的原則,而這是陰陽表裏經理論在針灸處方中的具體應用;又闢如關於「氣至」,後世論述完全忽視《靈樞小針解第三》以及《終始第九》中的相關清楚闡述;再如,關於四季針刺的具體深淺亦是模糊而過...這些年在研讀和實踐《靈樞》過程中,從自身以及觀察其它讀過或上過我《靈樞》課的醫生,學生經歷中才逐漸明白,急功近利的思想使一個人很難靜下心來讀書思考研習。今日習針者若如是,古之亦然。黃帝的仁心在靈樞課上,我曾說﹕一個針灸醫生如果從來沒有讀過靈樞,那末,他根本不懂得什麼是針灸;若是從未在應用過靈樞,即使做了幾十年臨床,他的針灸臨床水平和剛從學校畢業的無異。(這話讓有些醫生聽了很不舒服)一個醫生也許臨床上用針灸看好了幾個病(這在一個醫生一生中實在數不得什麼),那也不過是瞎貓踫到死耗子。而不自覺的誤針則不知其數。有一位老醫師課後私下對我說,以後,若給家人針灸必用靈樞。至於診所,實踐靈樞針灸實在太麻煩太難。所以,我說到黃帝的仁心,這是學醫者的基本要求,進而才有求實求真的學習精神。但恨...宋.《靈樞敘》中,史崧在論「靈」 「難」 之間 「相去不啻天壤之異」 後,接著說﹕但恨《靈樞》不傳久矣,世莫能究。史氏寫《靈樞敘》已是靈樞問世之後一千年,那時《靈樞》尚在,其術已失。這「但恨」 二字道出其對針灸愛恨交織的情懷!此歧伯非彼歧伯也--讀<黃帝外經>有感近讀<黃帝外經>一書(2006年11月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出版),其書編寫按《內經》風格,以歧伯與伯高以及一批御醫對話,闡述醫理。姑不論其文字,語言表述方法與《內經》完全不同,其醫理闡述更是東拼西湊粗糙之作。例如,在其<陰陽二蹻第二十一>中寫到﹕司馬問曰﹕"奇經八脈中有陰蹻,陽蹻之脈,可得聞乎?" 歧伯曰﹕"<內經>言之矣。" (奇經八脈一詞首見於難經,而非內經。歧伯糊塗了?) 司馬曰﹕"<內經>言之,治病未驗,或有未全與?" 歧伯曰﹕"<內經>約言之,實未全也。" (且看歧伯何以補充) "陰蹻脈,足少陰腎經之別脈也。起於然骨之照海穴,出內踝上,又直上之,循陰股,以入於陰。上循胸里,入於缺盆,上出入迎之前,入於目下鳩,屬於目訾之睛明穴,合足太陽膀胱之陽蹻而上行,此陰蹻之脈也。" (比較靈樞脈度第十七所論陰蹻脈,除了輸穴部分,其餘大致相同。) "陽蹻脈足太陽膀胱之別脈也,亦起於然骨之下申脈穴,出外踝下,循仆參,郗於附陽,與足少陽會於居了,又與手陽明會與肩於及巨骨,又與手太陽陽維會於臑輸,與足陽明會於地倉及巨了,與任脈足陽明會於承泣,合足少陰腎經之陰蹻下行。此陽蹻之脈也。" (此段陽蹻脈循行論述與明代李時珍《奇經八脈考》完全相同,是歧伯抄襲後人還是李時珍得自歧伯秘傳?)"...陽蹻之病不致陰緩陽急,陰蹻之脈不至陽緩陰急,..." (這里關於陰陽蹻脈的病變與難經二十九難中所論完全相同,難非歧伯又在抄襲難經?這歧伯到底是那個朝代的人?)《靈樞》第十七,二十一,二十三,八十和《素問》第六十三中,歧伯對蹻脈的循行,輸穴功能,病變和治療有十分詳盡的論述,決非是"約言之,實未全也。" 此"歧伯" 非《黃帝內經》中之歧伯也!Dr Hung11-07-2007, 03:37 PM近讀<黃帝外經>一書(2006年11月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出版),其書編寫按《內經》風格,以歧伯與伯高以及一批御醫對話,闡述醫理。姑不論其文字,語言表述方法與《內經》完全不同,其醫理闡述更是東拼西湊粗糙之作。例如,在其<陰陽二蹻第二十一>中寫到﹕司馬問曰﹕"奇經八脈中有陰蹻,陽蹻之脈,可得聞乎?" 歧伯曰﹕"<內經>言之矣。" (奇經八脈一詞首見於難經,而非內經。歧伯糊塗了?) 司馬曰﹕"<內經>言之,治病未驗,或有未全與?" 歧伯曰﹕"<內經>約言之,實未全也。" (且看歧伯何以補充) "陰蹻脈,足少陰腎經之別脈也。起於然骨之照海穴,出內踝上,又直上之,循陰股,以入於陰。上循胸里,入於缺盆,上出入迎之前,入於目下鳩,屬於目訾之睛明穴,合足太陽膀胱之陽蹻而上行,此陰蹻之脈也。" (比較靈樞脈度第十七所論陰蹻脈,除了輸穴部分,其餘大致相同。) "陽蹻脈足太陽膀胱之別脈也,亦起於然骨之下申脈穴,出外踝下,循仆參,郗於附陽,與足少陽會於居了,又與手陽明會與肩於及巨骨,又與手太陽陽維會於臑輸,與足陽明會於地倉及巨了,與任脈足陽明會於承泣,合足少陰腎經之陰蹻下行。此陽蹻之脈也。" (此段陽蹻脈循行論述與明代李時珍《奇經八脈考》完全相同,是歧伯抄襲後人還是李時珍得自歧伯秘傳?)"...陽蹻之病不致陰緩陽急,陰蹻之脈不至陽緩陰急,..." (這里關於陰陽蹻脈的病變與難經二十九難中所論完全相同,難非歧伯又在抄襲難經?這歧伯到底是那個朝代的人?)《靈樞》第十七,二十一,二十三,八十和《素問》第六十三中,歧伯對蹻脈的循行,輸穴功能,病變和治療有十分詳盡的論述,決非是"約言之,實未全也。" 此"歧伯" 非《黃帝內經》中之歧伯也!王 老師:之前網路上聽過,但是內經未讀熟.就沒有去讀外經,這次老師先過濾.學生就不受騙了.謝謝!諷誦弗置"旦暮勤服之...諷誦弗置"這是禁服篇中雷公讀經的自白。希望你、我在新的一年裡也能如此行。Dr Hung02-02-2010, 01:17 PM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 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我在新的一年裡也如此行!其信然乎?《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帝曰﹕余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藏府,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溪谷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外內之應,皆有表裡。其信然乎?" 「其信然乎?」 這裡,我們看見,剛接觸到經脈輸穴時,黃帝的反映與普通人完全一樣。然而,到了《外揣第四十五》"黃帝曰﹕余聞九針九篇,余親受其調,頗得其意。"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這時的黃帝對針灸不僅有了主觀的認識,更有客觀的經歷。最後,在《官能第七十三》中,請聽黃帝的畢業答辯。"余聞九針於夫子眾多矣,不可勝數。余推而論之,以為一紀,余司誦之,子聽其理,非則語余,請正其道,令可久傳,後世無患,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歧伯稽首再拜曰﹕請聽聖王之道。" 從"其信然乎?" 到 「請聽聖王之道」。今天,黃帝的習針之路也正在成為我們在靈樞針灸上的經歷。Dr Hung02-01-2010, 03:47 PM其信然也!請正其道令可久傳 後世無患得其人乃傳 非其人勿言馬蒔注經上的一個重大錯誤馬蒔的《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不僅是史上第一部靈樞全注本。而且,因馬氏注釋《內經》,採用以經釋經的方法,即或從《素問》或從《靈樞》相關經節來闡述原文之義,如其自序所言﹕「且愚注釋此書,並以本經為照應,而《素問》有相同者,則援引之。」所以,在歷代《靈樞》注家中,其著作被公認為是靈注中的經典。可惜,在對《靈樞終始第九》中人迎寸口脈注釋中,馬氏似乎忘了或者說是背棄了自己的解經原則,而寫下﹕「蓋右手寸部曰脈口,左手寸部曰人迎,持其脈以診之,則陰陽諸經之虛實平乎,皆可奉天道以知之矣。」這樣一個沒有任何《內經》依據的的注經錯誤。人迎寸口脈診是靈樞針灸的靈魂、關鍵。人迎寸口脈診部位弄錯,不可能有靈樞針灸的實行。馬氏怎麼會犯這樣一個重大原則性錯誤呢?也許,我們可以從早他幾百年的楊尚善《黃帝內經太素》中找出一點線索。《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四診候之一「人迎寸口脈診」中這樣寫道﹕ 人迎主外,結喉兩箱,足陽明脈迎受五臟六腑之氣以養於人,故曰人迎。《下經》曰:人迎,胃脈也。又云:任脈之側動脈,足陽明,名曰人迎。《明堂經》曰:頸之大動脈,動應於手,俠結喉,以候五臟之氣。人迎胃脈,六腑之長,動在於外,候之知內,故曰主外。寸口居下,在於兩手,以為陰也;人迎在上,居喉兩旁,以為陽也。《九卷終始篇》曰:平人者,不病也;不病者,脈口人迎應四時也;應四時者,上下相應,俱往俱來也。脈口,謂是手太陰脈行氣寸口,故寸口、脈口亦無異也。既上下俱往俱來,豈以二手為上下也。又《九卷終始篇》云: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關格。即知手太陰無人迎也。又《素問》第五捲雲:胃管癰診,岐伯曰:當得胃脈沉細,胃沉細者氣逆,氣逆者人迎甚盛,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管為癰。此經所言人迎、寸口之處數十有餘,竟無左手寸口以為人迎,右手關上以為寸口,而舊來相承,與人診脈,縱有小知,得之別注,人多以此致信,竟無依據,不可行也。馬蒔、張志聰臨床上曾有靈樞針灸的實行嗎?繼馬蒔之後,歷史上另一位著名的《黃帝內經》注家,清代張志聰在其《黃帝內經集注》中,亦將人迎寸口脈錯誤地解釋為左右寸口脈。根據靈樞《禁服第四十八》的闡述,人迎寸口脈診是實踐靈樞針灸的靈魂。所以,若是人迎寸口脈診的部位已錯,馬蒔、張志聰及其同學門人臨床上可能有真正地靈樞針灸實行嗎?楊尚善注經中的的最大敗筆楊尚善注經中的的最大敗筆就是其在《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對《黃帝內經》的注釋大量引用了《難經》。例如在其書卷八經脈第一中﹕盛則瀉之,虛則補之《八十一難》曰: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何謂也?然,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東方木也②,木欲實,金當平之;火欲實,水當平之;土欲實,木當平之;金欲實,火當平之;水欲實,土當平之。東方者肝也,肝實則知肺虛。瀉南方,補北方。南方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者,木之母也。水以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去不得干木也。]顯然,楊氏是贊同《難經》補母瀉子的取穴方法。然而,《難經》這部被後世針家視之為僅次於《靈樞》的針灸名著,其所提出的所有新的針灸理論,完全背離了《靈樞》。(相關評論請參考Ling Shu Forum十三評難經 )《類經》可以幫助進入靈樞臨床實際嗎?明代名醫張介賓(字會卿,號景岳)所著的《類經》,是其在《景岳全書》之外的又一部為後世所熟知的經典巨著。《類經》與《黃帝內經太素》、《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以及《黃帝內經集注》是《靈樞》之後諸家注釋中公認的四大權威著作。《類經》在人迎寸口脈上,沒有犯《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和《黃帝內經集注》同樣的錯誤。然而,在對「氣至」「五輸穴應用」這兩個《靈樞》理論中關鍵部分的注釋中,卻令人遺憾地滑出了《靈樞》境界。《類經》第十九卷十四經脈應天地呼吸分補瀉﹕愚按近代用針撮要,...若氣不潮針,則輕滑不知疼痛 (http://www.wiki8.com/tengtong_80/),如插豆腐 (http://www.wiki8.com/doufu_73737/),未可刺也。必候神氣既至,針下緊澀,便可根據法施用。入針後輕浮虛 (http://www.wiki8.com/fuxu_15655/)滑遲慢,如閑居靜室、寂然無聞者,乃氣之未到;入針後沉重澀滯緊實,如魚吞釣、或沉或浮而動者,乃氣之已來。...所謂子母補瀉 (http://www.wiki8.com/zimubuxie_4750/)者,濟母益其不足,奪子平其有餘。如心病 (http://www.wiki8.com/xinbing_2069/)虛者補其肝木 (http://www.wiki8.com/ganmu_15465/),心病實者瀉其脾土 (http://www.wiki8.com/pitu_10915/),故曰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然本經亦有補瀉,心虛 (http://www.wiki8.com/xinxu_1967/)者取之水,所以伐其勝也;心實 (http://www.wiki8.com/xinshi_2000/)者取之火,所以泄其實也。所以,因對「氣至」和「五輸穴應用」的錯誤認識,《類經》是不能幫助進入靈樞針灸的臨床實行。經傳而經亡張志聰在其黃帝內經集注序中說﹕先儒有雲﹕經傳而經亡。非經亡也,亡於傳經者之精而以觕求之,深而以淺視之而失其旨歸也。夫《靈》《素》之為烈於天下也,千百年於茲矣。象《靈樞》這樣一本奠定整個針灸甚至中醫理論基礎的經典,幾千年來,對此深有研究的著作竟然屈指可數。這種奇特的情形在任何其他學科領域都是不可思議的。過去六十年,針灸醫師在中國大陸所擁有的極其優越的學術條件,是史上所從未有過的。然而,與之極不相對稱的是,對《靈樞》的研究,鮮少有什麼獨立見解,基本仍停留在馬、張、楊著作水平,而在遇到同句諸家見解不同或不明之處,多以「留待後世」而搪之。大量《靈樞》白話文譯本,不是在傳經而是亡經。《黃帝內經太素》《靈樞注證發微》《黃帝內經靈樞集注》《類經》縱然在注釋上各有瑕疵,但諸家在研經時力求嚴謹的態度和獨立思考的精神,尤其是發微 類經中對難經的一些質疑,使諸作仍不失一定的參考價值。可是,為什麼馬蒔、張景岳、張志聰、楊尚善等的研究仍未帶來靈樞針灸的實行呢?因為,他們都沒有真正的靈樞針灸臨床實踐。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認識真理的唯一途徑。這是我這些年來讀靈樞的最大體會。今天,走從實踐中認識靈樞的路,經傳而經亡之咒必將終矣。
推薦閱讀:
※《普濟方·針灸》諸病在陰在陽並用針葯論
※針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思路與方法
※針灸驗方的取穴法
※針灸三通法在腦中風不同階段的應用
※彭靜山針灸捷效經驗穴歌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