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所知道的楊派太極拳
06-17
最近有人撰文談楊派太極拳各派系繁衍情況,感觸良深。筆者生於邯鄲,長於北京,1958年,十五歲師從楊門四世弟子張虎臣先生,學習太極拳。願將所習練、知道的楊派太極拳情況道出,以饗讀者。 吾師張虎臣先生,生於1898年,京東通州人,解放前任河北省通州市(今北京通州區)國術館長,畢生從事武術事業。先生傳教的太極拳,始學於許禹生,繼學 於楊少候,民國十三年(1924年),又在北京致美樓磕頭拜師,從學於少候三弟楊澄甫。民國十六年(1927年),澄甫師應陳微明邀,南下上海。所以先生 言:他從楊澄甫學藝,拳技又多得自許禹生和楊少候。 楊派太極拳的三趟拳架套路 吾師張虎臣先生傳教的太極拳套路有三趟:第一趟為太極拳養生架,門內稱太極正路(以下稱正路);第二趟為太極拳功力架,門內稱太極家手(以下稱家手);第 三趟為太極拳技擊架,門內稱太極小式(以下稱小式)。三趟拳架套路的定式名稱、姿態、順序為攬雀尾、單鞭、提手……等同於楊式太極拳傳統套路,但式與式連 結過程中的變化、勁道、速度及要求,卻大不相同。吾師言:三趟拳架中,家手是楊派太極拳的基礎架,正路是家手的簡化架,小式是家手的應用架。 三趟拳架套路的來由及大概情況,據吾師所述,回憶如下:武術,特別是太極拳的普及與發展,許禹生功不可歿。許精通多門拳技,身兼幾家之長,太極拳師從楊門 二代嫡傳楊健候,八卦掌得自董海川高足劉鳳春,武術界中輩份較高;任職教育部主事,文化程度、社會地位不菲。自1912年起,許相繼發起創辦北平體育研究 社、北平體育講習所、北平行健會,著述《太極拳勢圖解》,並主編《體育》季刊。身為北平國術館長的許禹生,理論與實踐並重;行健會面向社會各界教授武術; 《體育》季刊進行輿論宣傳。是時,兆熊(字夢祥、號少侯)、兆清(字澄甫)楊氏昆仲應許聘,同在體育講習所、行健會任教,但所授太極拳的形式、內容、方法 及效果,全然不同。少侯得技於二伯父班侯,不善交際,所教家傳太極拳難度極大,推手又哼哈作聲,搭手即打即放,學者如墜霧中不知所措,雖喜其技卻生敬畏之 心,多不敢問津,這可能是少侯技缺少傳人的主要原因。澄甫恰剛過而立之年,如其父健侯,溫和謙恭,善於通達權變,他接受長兄教訓,在教學中,不像少侯那樣 不問對象青紅皂白,一味地「我學什麼便教什麼,我怎麼學的便怎麼教」,而是將家傳太極拳的高難動作,或捨去或簡化,進行改造,以適應社會各階層、各年齡 段、各種身體狀況的學者。由於方法得當,故人人願意學,樂意學。 楊澄甫生前只留下一趟太極拳套路,這趟套路不是楊氏的家傳太極拳,而是楊澄甫對家傳太極拳的改造架,或稱簡化架、養生架。楊氏家傳的太極拳套路哪裡去了? 楊澄甫沒傳下來,只能去找楊少侯。少侯技缺少傳人,不是沒有傳人,據資料記載,少侯弟子有田兆麟、尤志學、馬潤之、烏拉布、東潤芳等人(見吳圖南《國術概 論》),但吾師言,得少侯枝最多者當仍屬許禹生。陳微明在《太極拳術》中,談及太極拳源流時也說,「許禹生亦從少侯學。」身為楊健侯弟子,輩份上與少侯、 澄甫是平列的,發現少侯有非常技藝,也要執弟子禮去討教,千方百計學到手,這就是名高、位高、技高,仍能虛懷若谷,不斷進取的許禹生的大家風範。 吾師張虎臣先生傳教的第二趟太極拳—家手,得自許禹生,矯正於楊少侯。 家手是楊氏太極拳的基礎架。家手的攬雀尾,棚手去掉「三環」, 捋手去掉「套月」,即是傳統套路的攬雀尾;家手的提手,去掉「左顧右盼」,只取「中定」,即是傳統套路的提手;家手的倒攆猴,去掉「採挒肘靠」變手,即是 傳統套路的倒攆猴;家手的左右分腳,去掉「掛樹」,即是傳統套路的左右分腳。如此類推,將家手與傳統套路,式式對照,楊澄甫對家傳太極拳的改造、簡化痕 跡,處處可見。因此,吾師言:傳統套路是家手的簡化架、養生架,家手才是楊氏太極拳的基礎架。 家手又是楊氏太極拳的功力架。當今社會,多數人、多數媒體認為太極拳是老弱病殘人的專利。這是誤解、誤導。家手則不然,師門要求:走一趟正路需25分— 30分鐘,走一趟家手則需50分—60分鐘時間。拳路之長,體力、特別是腰腿部承受力的消耗之大,既使是練太極拳有年的練家,也有力不從心之感。因此,家 手不能成為太極拳的普及套路,而是為有志於太極拳深造的門內學子,所設的太極拳功力架。 家手行架綿柔,勁道深沉厚重,氣勢磅礴。特點是圈多。使人眼花繚亂,吾師言:此即是班候、少侯傳教的,由陳式太極拳纏絲勁、螺旋力發展而來的「亂環術」。 近世有人撰文言,「陳式太極拳有纏絲功,螺旋力,其他派系太極拳沒有。」我以為這種說法不合乎情理。楊氏太極拳脫變於陳式太極拳,必然會留下陳式太極拳的 軌跡、印記。試想,楊露禪三下陳家溝,學藝十數載,作為陳長興的得意門生,怎可能漏學、不學、不會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螺旋力,怎可能不將其技傳給嫡親子 孫。 吾師張虎臣先生傳教的第三趟太極拳——小式,得自許禹生,矯正於楊少候。小式是家手的應用架,是楊派太極拳的技擊架。 以上是吾師傳教的三趟太極拳的來由及大概情況。 正路、家手、小式,如同小學、初學、高中,是三層自下而上的階梯,學者必須循序漸進。正路練得越好,家手、小式學起來越容易。如撇開正路,專學家手、小 式,會犯當年少候教學時的錯誤;如不學正路、家手,單學小式,則為空中樓閣,無法攀緣。反過來,家手、小式練習有年後,再重溫演練正路,則感太極拳技藝已 上層樓,姿態、氣勢、神韻,特別是「腹內松靜氣騰然」,難以言喻而美不勝收。 如今,楊式太極拳流行最廣,練的人最多,但楊氏家傳的家手、小式卻鮮為人知。在我學拳、練拳、教拳的四十七年生涯中,除在崔毅士老師處聽到過家手、小式 外,更無一人知道或聽說過有家手、小式之名。吾師多次說過,「家手、小式,是少候的東西,極少傳人,已瀕於失傳,要特別珍惜。」是故,我將其公諸於世,希 望引起太極拳界的興趣和關注。 楊派太極拳的推手 學太極拳必學推手。吾師言:「不推手的太極拳不是真正的太極拳。」在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諸先賢的論著中,有相當部分是談推手的。要登上太極拳的殿堂, 必須「懂勁」,「懂勁」後,才能「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什麼是「懂勁」?吾師言,「懂勁」是知覺力,是知人功夫,是神經系統的傳導,感 應、調節功能。因此,推手就是練腦。中醫認為「腦為元神之府」,與生命關係極為密切,從這個意義上講,經常推手,可睿智、延年益壽。 吾師傳教的太極拳推手有:四正小捋定步推手,四正開合式定步推手,搬攔進退活步推手,花步進退活步推手,四隅大捋活步推手,旋乾轉坤太極推碾(攆)活步推手,亂採粘(手法)、亂踏花(步法)活步推手等。與當今流行的推手(含光碟)不甚相同,書於此,供參考。 楊派太極拳的器械套路及對練 早期的太極拳,只有拳和槍(桿)。吾師言「現今流行的太極拳器械,如劍、刀等,均是後人運用太極拳的原理,對其他拳種,特別是道家的劍、刀套路改造 (編)、衍變而來的。」吾師傳教的太極劍、刀、槍(桿)和流行套路的練法,大同小異,僅簡繁程度有別,無須贅言。這裡說的是鮮為人知的太極拳器械套路: 太極本劍。這是許禹生傳於吾師的另一趟太極劍。練法要求同太極拳。套路為劍走拳路,即將劍之十三法(抽、帶、提、割、擊、刺、點、崩、攪、壓、劈、截、 洗),融進太極拳的攬雀尾、單鞭、提手等各式。凡精通太極劍傳統套路的練家,一點就會,甚至可無師自通。這趟劍套路較長,可彌補傳統太極劍套路較短的不 足。 太極快刀。這是楊少候傳於吾師的另一趟太極刀。練法極其迅捷,動作名稱也頗為古怪,共二十八式。沒有相當的功底是決難練成的。惜我僅知其名,並末學會。 太極輪。這是楊少侯傳於吾師的雙手持械套路。太極輪又名避劍(箭)輪,形狀類似虎頭雙鉤,但帶戟的護手(臂)較長,鉤為劍尖,長短几等於七寸搶、判官筆。太極輪套路走太極小式,對練等同於推手。吾師言,此是楊少候用的獨門兵器。 太極拳的拳架套路、推手、器械套路及對練,構成了完整的楊派太極拳體系,作為張虎臣先生的親傳弟子,應將其所知、所學發揚光大,獻於社會。奈何,我師長我 四十四歲,師徒年齡懸殊,名分甚嚴,我學藝時年少無知,許多事難以理解,又不及細問,雖磕頭拜師從學六年,所得僅為皮毛,不知者、未學者甚多。因此,拙作 謬誤、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祈各位師長、同學、愛好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第775期:中和太極拳闡秘
※河圖洛書與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的內功基礎 ——陳波
※解析民國時期太極拳的盛行
※松得開,合得住——談陳式太極拳的整體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