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商業負債被公開,王健林到底是「中國首富」,還是「中國首負」?

萬達商業負債被公開,王健林到底是「中國首富」,還是「中國首負」?

一波說

長久以來,社會各界一直關心萬達的負債問題,尤其是在最近一段時間,高負債似乎成為了不少人眼中萬達的「阿琉克斯之踵」-- 一個沒有浸泡到神水的致命弱點。

7月19日,在「萬達、融創、富力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發布會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首次當眾兜出「壓箱底」的隱私數據:萬達商業貸款加債券共計近2000億,賬面現金有1000億,加本次轉讓收回現金680億(近日融創以630億收購萬達旗下76個酒店,13個萬達文化旅遊項目,加上回收往來款),萬達商業就有現金約1700億。

王健林再盤一盤,他說萬達商業還有1300億銷售物業存貨,全部賣掉也可以收回幾百億。於是,王首富「忿忿不平」在致辭中說,「大家都很關心萬達商業的負債問題,絕大多數是真關心,少部分是真的碰瓷,但也有極個別是真造謠,唯恐天下不亂。」他高調宣布,萬達根本不存在高負債的問題。

商業世界,波雲詭譎,套路多,光聽別人說什麼還不行,往往還要看他做了些什麼?這幾天,首富王健林屢屢上頭條,不過這次不是買資產,而是大賣資產。

萬達是一個經營30年、資產規模達8000億的私營家族企業,王健林作為中國首富,萬達又是中國商界舉足輕重的巨頭,這次達成與融創631.7億元出讓資產的大交易,再聯想到6月22日那天萬達遭遇「股債雙殺」的驚魂風波,社會上放大對萬達債務壓力的想像,也似乎「情理之中」。

生意場上,買和賣都不稀奇,買有買的道理,賣也有賣的邏輯。假如買賣都叫多數人「看不懂」,人們難免要深究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首富,請您稍安勿躁!這裡,有一、二個問題「看不懂」。

萬達文旅項目為何突然不想幹了?

過去,潘石屹說,「宏觀調控把老鼠訓練精了,不容易捉住。」這裡說是「練精的老鼠」,指的是地產商。為了拿地,多年來許多地產商把樓市開發包裝成「產業地產」,披上文化創意、高科技、旅遊、農業、養老等外衣。現如今文旅項目,更是遍地開花,虛火過旺也是事實。

以往,萬達「地產+商業」開發模式,曾經風靡一時,後來,他們又相中了「地產+旅遊」模式, 王健林懟迪士尼的豪言壯語,從耳邊飄過,其實也是不久之前的事。實際上,我們回頭看一下,萬達旗下的文旅項目,是無法與迪士尼相提並論,因為前者更像地產項目,而後者是純文娛產業。

對於孫宏斌而言,這筆大收購,雖也有彌補融創在文旅產業和持有物業領域的短板,但他買入土地儲備的邏輯很清晰。而對於王健林來說,文旅項目確實有投入巨大、資金回收及盈利獲取周期長等弱點,尤其是影響企業負債結構高低。

萬達要開發文化旅遊,地方很少不拍手歡迎的,那肯定都是「點對點、人盯人」扶持項目,在拿地成本、政策配套等方面,萬達品牌效應是毋庸置疑。過去,王健林也把一個個文化旅遊項目「當孩子養,當媳婦誇」,如今為何要當豬賣呢?是鋪攤子太大,還是不好乾,或者說突然間沒有興趣啦,轉眼之間咋變化得這麼快呢?

當然,收購協議中有保留萬達品牌運營的相關條款,「品牌不變、規劃內容不變、項目建設不變、運營管理不變」,其實這也很好理解,交給孫老闆後,誰來運營不是關鍵,可當初與地方政府簽訂的一系列協議,蓋的是萬達紅色大印,「撂挑子」說走就走,怎麼和人家交代呢?

要加速「輕資產化」?

王健林將2016年稱為萬達轉型之年,年會上,他莊嚴地宣布,萬達轉型基本成功。所謂轉型,核心是加速「輕資產化」。

什麼叫萬達「輕資產化」,人家說了,「就是用別人的錢」,目前有「直投」和「眾籌」兩種玩法。當然,王首富對此有一番精闢的論述,假如要用土一點來解釋(可能不夠準確),那就是企業運作的最高境界--「空手套白狼」。我有品牌、有能力,你掏錢,我幫你玩。

客觀來說,王健林確實是國內頂尖的企業家,尤其是在產業選擇上,按著名企業家柳傳志的話,就是「極具前瞻而且決策果敢」。當人家做住宅樓盤時,他堅決轉入商業地產,而且是做到中國乃至全球最大。可當萬達城做得紅紅火火,他又一頭扎進文化旅遊地產去了。當旅遊地產的熱度還在持續時,他卻將旗下國內酒店、文旅項目賣得一個不剩。如此「快、准、狠」,讓人嘆為觀止吧!

放棄或者加快剝離地產項目等「重資產」,把資產做「輕」,這方面的商業邏輯是看明白了,可「看不懂」的是,同樣是酒店、文旅項目,王首富在國內「賣賣賣」,卻在海外大肆「買買買」,這又是什麼「首富之道」呢?

許多媒體報道,現今的萬達,在國內是「大賣家」,追逐輕資產運營,八成項目已經出售;可在國外卻是「大買家」,「買買買」,加緊海外布局。

萬達有一個「雄心」,就是向跨國企業轉型。王健林曾接受媒體採訪表示,當海外利潤達到1/3時,就是萬達成為跨國企業的標誌,這可能也是萬達為何雄心壯志地投向海外的原因之一。

萬達公子--王思聰去年痛罵國內酒店資產「最sb」,所以老爹賣得一家不留,當然這是一句網上笑話。就酒店而言,萬達在全球五星級酒店物業的擁有量,可以在排名前面掛上號。此前開業了100多家,還有一百多家在建。

在海外,有很多超級城市的五星級酒店,都掛著萬達的Logo。西邊的巴黎、倫敦、洛杉磯,到東邊的悉尼等等。另外,法國巴黎、印度哈里亞納邦的萬達城文旅投資項目,一個在歐洲算NO1,一個是印度最大投資項目。

問題就出來了,酒店、文旅這些國內「賣賣賣」的項目,到國外咋就變「輕」呢?

中國最聰明的商人都在做二件大事

細心留意一下,中國最聰明的商人,都在做這兩件事:一是布局全球,二是降低負債。

很多人將萬達這次大出售,歸入著急轉場A股之路。理由有二,一是剝離地產相關資產,因為不希望IPO時劃入房地產板塊,目前地產IPO發行幾乎陷於停滯。二是下調萬達商業的資產負債率。

萬達「賣賣賣」,可能有意改善負債率,從而改變外界對「首富」&「首負」的猜疑。

事實上,與王健林一樣,一些中國最聰明的商人,早就開始「降負債」動作了。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去年就說了:復星會「買」也會賣,通過靈活的退出機制來提升資金的利用效率。

不少評級機構認為,過去多年,復星主要依靠債務融資,實施的激進收購偏好,導致其財務槓桿居高不下。為了進一步降低債務水平存在不確定性的各方質疑,一段時間以來,擅長資本運作「大買家」著稱的復星,由大手筆的買開始頻繁的賣。要知道,標普曾將復星長期企業信用評級展望為負面,可見其負債承壓有多大。

再說恆大,近期以來,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許家印在今年六月底贖回了全部的「永續債」。今年年初,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的第一聲「號令」,就是「今年公司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降低負債率。」

從王健林到郭廣昌、許家印這些中國最聰明的頂級商人,為何紛紛吹起「降負」號角,「春江水暖鴨先知」,莫非商業邏輯生變,或者嗅出什麼新氣息?

2017年是「金融監管年」,7月14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如期召開,撩開了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帷幕,「金穩會」橫空出世!

「強化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字字力透紙背、重如千鈞,管理層降低財務槓桿的意願可謂空前。

很多私營商業巨頭,在國內外關聯公司眾多,投資領域甚廣,一旦負債率偏高,在清理「槓桿+」大背景下,無疑將加大風險敞口。

從家族企業傳承角度來看,萬達系、復星系、恆大系等企業集團,可以稱為家族企業或者泛家族企業(比如參股、相關投資等)。作為掌舵人,過去高負債、高槓桿對外擴張,主要是為了最大化家族企業利益,尤其是超成長階段,就越有可能選擇負債融資政策,通過加大負債放大家族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從而增加私有收益。

當然,受國內融資及政策環境影響,中國的家族企業相比非家族企業而言,負債率普遍也會相對高一點。

話說回來,掌舵人也還有一個職責,那就是要有效傳承家族企業,實現企業的可持續性,當然也需要對家族企業的負債進行有效管理,也包括優化企業債務結構,這當中,根據市場及政策環境變動,進行資產拆分、治理,以及降低負債等平衡性的策略,也是尤為必要的。如此來看,一些國內私營企業大老加快「布局海外+降低負債」這兩件事,從傳承所謂的邏輯上是可以打通的!

當然,從會計學角度來看,對於更多家族企業來說,降低負債率的同時,也要關注負債結構的優化之道。

在捕捉擴張機遇中,債務要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僅僅盯著資產負債率還不夠,更要關注及債務結構,比如充分顧及短、中、長債務的配置,規避短期不能支付的風險。在國外優秀企業中,一般都會充分考慮長期資金中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關係。


推薦閱讀:

八字真訣公開(下)(高級)
重讀朱光亞50年《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
當公開場合小弟弟"支帳篷"
公開課跑姿要點再複習
姓名中隱藏的秘密大公開

TAG:中國 | 商業 | 王健林 | 負債 | 首富 | 中國首富 | 萬達商業 | 萬達 | 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