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化療並非「一化就了」
腫瘤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疾病之一,化療作為治療腫瘤的主要手段,卻讓人們對其產生了很多誤解。
談到化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脫髮嚴重,手腳麻木,常伴嘔吐等癥狀。有部分人認為化療不僅不會減緩病痛,甚至會增加病人的負擔。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將給大家解密化療,讓大家對這種治療方式有一個客觀、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化療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芥子氣的使用,醫學專家認識到可以使用藥物控制異常的細胞增殖,開啟了現代腫瘤化療的先河。
此後開發和尋找新的細胞藥物成為藥理學界、腫瘤學界的重要工作。到今天化療已經和外科治療、放射治療並列為治療腫瘤的三大手段。但是,由於化療存在強大的毒性,藥物進入血液,會流經人體到達大多數組織。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會使人體一些正常細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從而出現各種副作用。這也是令很多病人對化療望而卻步的原因。
一般在化療後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胃腸道反應、脫髮,呼吸異常,視力下降,四肢麻木等。化療藥物是治療腫瘤的藥物,為什麼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會對正常細胞具有如此大的損害?這是很多人存疑的問題。
化療藥物作用於增殖快的細胞,人體造血幹細胞、毛囊細胞等增殖比較快,因而更容易受到化療藥物的殺傷,從而也表現出來不同的副作用。
對於腫瘤患者而言,病情的可怕之處還在於癌細胞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即便是治療後殘存的微量腫瘤細胞,也可能導致腫瘤的複發轉移。惡性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腫瘤發展到中晚期,往往會發生局部浸潤和遠處轉移,一旦發生局部浸潤和遠處轉移,癌細胞會經過淋巴管轉移,或通過血液循環轉移到肝、肺、腦、骨骼等各處器官。可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多腫瘤患者在初次診療時已經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期。
手術是治療腫瘤的有效手段,但手術和放療都屬於局部治療,對於潛在的轉移病灶和已經發生臨床轉移的腫瘤細胞就難以發揮有效作用了。而化療是一種全身治療的手段,化療藥物會隨著血液循環流經全身的絕大部分器官和組織。因此,對一些有轉移可能的腫瘤或已經轉移的中晚期腫瘤,化療都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選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醫學界的攻堅,化療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是在絨癌、淋巴癌、白血病等腫瘤的治療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有些腫瘤可以通過化療得到控制,而有些腫瘤則可以通過化療實現治癒效果。
化療的使用因病人病情而異,根據不同分期的腫瘤病人,化療方案也並不相同。不同方案的化療可以有針對性的消滅腫瘤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對於治癒病人,以及防止腫瘤複發、轉移都具有重要價值。
化療藥物的研製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臨床試驗和臨床檢驗,以降低對人體損傷的風險並確保其療效。在臨床化療中,醫生也會嚴格控制化療用藥準則,充分考慮病人的自身情況,包括是否有必要選擇化療、身體是否可以耐受等等,制定適合病人病情的個體化療方案。
傳統的化療藥物可以比喻為「不分敵我的剿滅」,對於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都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可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近些年,分子靶向藥物在腫瘤治療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它們可以針對性地殺死腫瘤細胞,保留正常細胞,稱為「精確制導的導彈」。對於有經濟條件且存在相關靶點的腫瘤患者,可選用分子靶向藥物治療,針對性地殺傷腫瘤細胞,減少傳統化療藥物對正常細胞的損害。
腫瘤病人接受化療的過程是複雜的,在治療過程中,腫瘤患者往往經受著身體的副作用和心理壓力雙重負擔。因此針對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有必要使他們在化療期間保持良好的狀態,完成治療,提高生活質量。
化療的副作用因人而異,不同患者對於副作用的耐受程度也並不相同。一旦發生化療的副作用,可以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通過藥物或者是護理緩解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此外,化療是一個長時間的系統工程,醫生在不同的時間點,會採取不同的措施,護士針對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護理方法。在化療期間,往往需要醫生、護士、病人、家屬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使病人在治療腫瘤的同時樹立起應對腫瘤、回歸正常生活的信心,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專家推薦
胡夕春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特需門診: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臨床試驗機構常務副主任。上海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乳腺癌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評中心審評專家、中國抗癌協會癌症康復和姑息治療委員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會員、上海市腫瘤化療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乳腺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上海抗癌協會癌症康復和姑息治療委員會主任委員等。
推薦閱讀:
※化療後四肢麻木的護理和治療
※[ASCO2016]聚焦中國:晚期胃癌化療的新曙光
※化療對人體常產生哪些危害?
※生命的奇蹟 ----- 一位肺癌家屬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