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破天機:道醫揭秘人體內三種氣機的不同運動
(問:玄沖老師,能不能講講衛氣在身體運行?)
衛氣其實對應的是自然界的陽氣,也就是太陽之陽氣的運行。衛氣為人體膀胱經所主,足太陽膀胱經若天中之日,因為衛氣之行隨太陽之運動而運行,所以歸屬膀胱經所主。太陽一日里一半時間行於白晝,一半時間行於黑夜,所以衛氣亦然,也是白天行於陽一半,夜行於陰一半。
實際上人體五臟六腑有三種氣機運動,分別為營氣、衛氣、十二經脈之真氣運動。除此,還有奇經八脈之先天經脈體系的氣機運動,與十二經脈之後天運動截然相反。
第一種:水谷精微所化之營氣,一日里分十二時辰逐經營養十二經,是為十二經之旺時,此乃後世子午流注之體系。子午流注體系被後世醫家一直當做十二經脈運動,一天十二時辰里每一個時辰營氣進入一條經脈以補充經脈之氣,故稱為經脈旺相;但僅僅是營氣進入經脈以充實經脈而已,並非是經脈之運動,而經脈之氣也並非全部是營氣,經脈之氣來源於人體下丹田之原氣,原氣由原穴進入十二經脈是為真氣;如果一天里先天原氣所化的臟腑真氣消耗過多,則需要後天的水谷精微所生的營氣進入十二經脈補充真氣之不足,從而保障臟腑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動。故營氣逐經旺相諸經只是營氣的運動,並非十二經脈正經之氣的運動。如果經脈之氣真按子午流注運行,比如經氣只午時進入心經推動心臟產生臟腑功能,那麼其它十一個時辰中心臟如何搏動推動氣血運行?如果經氣只是寅時走肺經推動肺主呼吸,那麼其它時候我們的呼吸怎麼辦?《素問痹論》:「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第二種:水谷精微所化之衛氣,不入於十二經脈,行於經外,但是其氣之運動是循十二經脈之外圍而運行。朝始出錶行於陽,暮時入里行於陰,與天上太陽同步相應。所以內經中講營衛,營從地之陰氣,衛從天之陽氣。水谷精微中來之於天陽的化為衛氣(即五穀蔬菜瓜果從天上太陽所采日精之陽氣),來之於地陰的化為營氣(即五穀蔬菜瓜果等從大地坤土之內吸收太陰之陰精)。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故曰: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陰隴為重陰。故太陰主內,太陽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為晝夜。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日中為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卧,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
衛氣白日行於六腑之表,夜晚行於五臟之里,則人的臟腑生理活動方能與天地陰陽二氣相同步,以六腑為天,五臟為地。同步則人體內陰陽二氣的運行正常無偏,自無陰陽二氣失調而為偏。
第三種:人體除了後天的營衛二氣之運動以外,最重要的為十二經脈之真氣運動,一呼一吸之間,十二經脈正負運動各兩次,心跳四次,每一條經脈在一個呼吸之間正反運行兩次。十二經脈的升降正反運動直接推動臟腑產生生理功能,因為五臟六腑的每一個生理功能背後都有經脈的氣機運動來推動,比如心臟的每一次舒張與收縮功能都是心經正反升降直接推動,又比如肺一進一出的呼吸運動也是太陰肺經正反升降直接推動,腸胃的舒張收縮也是同理。又比如肝有肝陽的功能,肝陽主肝經之氣上升,肝經在上升的過程中升發氣機,疏泄氣血上達於心,調達情志以舒暢喜悅;肝升極而降,肝經下降即是肝陰的功能,肝陰主藏魂與藏血,以及制約肝陽上升太過。如果肝經不能正常上升,則肝氣升發、疏泄氣血、調達情志的功能就不能正常進行,從而產生疾病。肝氣不能升發則氣機郁滯,導致胸肋脹滿,脘腹脹痛;肝氣不得上升疏泄氣血上達於心,則會導致心臟氣血不足而心悸胸悶;但是肝經上升的同時膽經下降,膽經上升的同時肝經對立下降,肝膽經對立升降互相配合完成肝膽的生理功能。如果表裡經脈不能同步對立運行也會影響肝膽正常的生理功能,這個是表裡陰陽的對立運動。具體的十二經脈之運動可以參考祝華英道長的《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一書。
臨床上,有些醫家用子午流注體系治病,但子午流注不過是人體營氣之運行;有些人根據太陽的周天運動東升西降來臨床治病,這個不過是人體內衛氣的運動而已;至於十二經脈之真氣的雙向對立、左右對立運行機能,因為傳統上一直認為經脈是單向的運動,所以沒有應用,如果沒有武當祝華英道長靜坐結丹過程中的胎息狀態之內證發現,這個經脈的雙向對立之太極運動機能可能會一直被埋沒,而這個十二經脈的左右表裡雙向升降對立之太極運動失調是五臟六腑疾病產生的根源,尤其是這個運動關係到臟腑表裡之間的陰陽平衡。因為《黃帝內經》里的陰陽失調就是表裡臟腑之間的經脈盛衰失調。而表裡經脈之所以不平衡有盛衰,是因為表裡經脈對立往來升降不正常。研習中醫者,如果不能弄明白人身之內此三氣的不同之運動機能,以偏概全,以其中一種氣機的運動當做人體全面氣機的運動,則中醫之道沒矣。
問:老師內經是有什麼沒講出來嗎?
答:內經上古醫道,非其人勿授,非其真勿傳,漫泄天寶,是謂失道。內經所隱藏保留的東西,古代是師徒口耳相傳於世的。只是可能在漫長的傳承中醫學斷代,而失掉了一部分最寶貴的核心奧秘,比如十二經脈之表裡太極運動、左右雙向對立之太極運動。
問:老師,五腧穴講的是哪種氣的匯聚?衛氣嗎?
答:是由原穴注入經脈的真氣。
問:老師,經脈中的真氣來自哪裡?我感覺像腎中的精氣。
答:原穴之氣來源於於原氣,也就是下丹田之元氣。元氣通過三焦經進入十二經脈之原穴,即化為五臟六腑之真氣,而真氣是推動臟腑功能的本源動力,這個真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產生了最為重要的生理功能。
問:老師,地支對沖如何看呢?
答:地支對沖如果對沖二氣正常,無偏太過不及,則二者之間就能互為沖和;如果一方偏盛另一方偏弱,則會盛者沖弱。
問:那麼十二經脈別通也是對沖嗎?
別通理論是三陰三陽的開樞闔,陰開別通陽開,陰樞別通陽樞,陰闔別通陽闔,主要是手足陰陽經脈別通。別通經脈之間也存在陰陽二氣的對立升降運動。有些疾病需要從十二正經陰陽對立互生運動來治療,而有些則需要從三陰三陽別通經脈對立運動來治療,如果互為別通的兩條經脈有盛衰之差,也會導致身體疾病。比如很多時候胃不降脾不升的同時,也會同時產生心經氣血不足的心悸心慌、失眠多夢癥狀,就是足陽明胃經同時與手厥陰心包陰陽別通的結果。脾胃為臟腑表裡正經陰陽相配,而胃經與心包經為陰陽別通關係,當脾胃不和人迎三盛,人迎大脈口三倍,脈口沉弱,特別是寸部尤為細弱,而脈口寸部沉弱不及的部位為上焦心肺部位,上焦心肺部位沉弱所以會有心肺氣血不足的癥狀出現。臨床上,可以足三里、中脘、內關三穴對治。
推薦閱讀:
※ 失傳已久的道醫音樂療法
※? 道醫學堂丨對「母愛」的理解
※道醫訪談錄(二)
※道醫學堂丨東方聖人養生智慧
※三理道醫趙惠袀講:水滑舌之變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