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靈雞湯(文章很長,看完啟發很多,相信你的耐心)
管理你的內心,你需要做一個快樂的職場人,以下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職場心靈雞湯,希望大家喜歡!更多資訊盡在出國留學網!
職場心靈雞湯——每個人都在用力活著,用自己的方式
我有一個很傳奇的室友,他基本不翹課,還能一周打三份工。傳奇的地方在於,他其中的一份工作會佔據他大量的時間,他從下午四點出門工作,可以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4點回來,有時候甚至可以工作15個小時。
在其他空餘的時間裡,他也會去餐廳打工,我一度懷疑我身邊的這個人是不是地球人,因為在我看來地球人是需要一定的睡眠和休息時間的,然而他似乎不用。對於他這樣的生活作息,我們一堆朋友基本都保持著一個態度:太拚命了,這簡直是在透支青春。
後來我們發現,這樣的勸阻跟你去勸說一個熬夜好多年的人不要熬夜一樣無力。
身邊的一個女生,在沒有畢業之前一副女強人的態勢,考研、社團活動、晚會主持,哪兒都有她的身影。她自己也說著不會那麼快地想要穩定下來,然後她突然結了婚。我們幾個人聚會的時候,有那麼一次說到曾經她那麼拼,現在放棄了那些會不會覺得可惜。她說了一句很玄乎的話:其實這就是屬於我的人生,度過一個很苦很奮鬥的青春,然後突然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
好友前兩天在凌晨4點給我發來微信,他那裡是早上7點。他跟我說著自己最近的苦,設計遇到神甲方,說著他已經好幾天沒有好好睡。我突然很想說,如果他想要的東西少一點,是不是就不會這麼累。然而我忍住了,因為對於他來說,苦就是他存在的方式,那是屬於他的標籤。
我突然想,我們所謂的存在的方式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
到了某個時刻——對於我們中的大多數,也許現在就是這個時刻,會發現生命中的人都開始有了各自的軌跡。有的突然就結了婚,有的讀起了博士;有的進了銀行,開始在微博上吐槽起自己的職場生活;有的則依舊在旅行;學會計的最後做起了生意,學管理的最後進了銀行,說著不想結婚的人,第一個結了婚。
他們都是我很要好的朋友,然而我們都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我從來做不到為了賺錢去那麼拚命,我也不想早早結婚。也許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和我好友一樣,改方案改通宵。曾幾何時,我們都是一起上課一起下課,一起在同一個地方生活,然而最後我們都走向了自己的生活軌跡。
而我在進入我自己的間隔年之後,我每天早上九點多起床,每天晚上三點多睡覺,有著不算規律的睡眠時間。每天下午看一會兒書,看到不想看為止,有時候會忘記吃飯,有時候看一小時就看不下去。回家對著word發獃兩小時,寫得出來最好,寫不出來也是常態。沒有四處的旅行,沒有拍漂亮的風景,這跟我以前嚮往的間隔年完全不同,然而一兩個月以後,我開始覺得,也許這才是我想要的間隔年。
我曾經也因為朋友有著比我更好的工作,有著更好的生活而苦惱不已。我曾經也被他人生活中閃閃發光的東西迷失了自己想要的,而我現在覺得,我沒有必要去羨慕他們。因為他們有著他們想要的,我有著我自己想要的。總有人比我工資高,總有人比我去的地方多,總有人過得比我光鮮,這些都和我沒關係。能知道自己想要的不容易,沒必要為了那些所謂的標籤改變自己。
在我和好友聊著未來會去往什麼地方的時候,我突然得到一個結論,也許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不管去什麼地方,都會有點虛,生活在哪裡都一樣。
關鍵是如何生活。
在微博里我說:「有人相遇十天,閃婚了過得很好;有人一起十年,還是分開了;有人這年實現了夢想,春風得意;有人這年處處不如意,苦不堪言。這些都沒關係,如果為了夢想,你願意賭上你的時間,那就去賭;如果為了眼前的人,你願意賭上自己的感情,那就去賭;只要你能為了夢想,願賭服輸,只要你能為了他,願賭服輸。」
我以前沒有聽懂那個女生的話,現在的我也許明白了:當你回頭看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切都有跡可循。
為什麼苦?為什麼會走上現在這條路?你對著鏡子問問自己,你會發現,你現在的境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自己選的。既然是自己選的,就不要抱怨,有的時候一條路開始了就不能回頭,也不要去回頭,不為了別的,只因為既然在開始時你有勇氣做選擇,就要有本事自己承擔起後果。
我們都在按自己的方式活著,也許看起來過得很有意義,也許看起來過得毫無意義;也許看起來過得很安穩,也許看起來過得不靠譜;也許你和我一樣寫著沒人看的書,去沒人知道的地方;也許你在喜歡著一個不可能在一起的人,為了他做很多別人看起來「不值得」的事。
我們的生活標籤是什麼?我們所謂的存在方式是什麼?你自己去定義。你知道,來到這個世界上,你就沒辦法活著回去。你和別人的不同,就在於你怎麼活。沒錯,你身上一定有能讓你發光的東西,那是你自己的節奏,那是你與眾不同的東西。那是你的路,你必須自己走,才能找到出口。
但是親愛的朋友,在給自己一個交代之前,在還沒有徹底甘心之前,請繼續努力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們都能夠以自己的力量平穩地站在大地上,那是屬於你自己的力量,不必害怕它消失。
寫給一直堅持早起去圖書館背書卻被別人嘲諷的你;寫給沒有好好學習而在別的方面做出成績卻被人誤解的你;寫給每個在深更半夜還在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的你。
職場心靈雞湯——我們成不了優秀的別人,卻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我曾經覺得演員是個神奇物種,他們天生多才多藝,一個會演戲的人,似乎唱歌、跳舞、曲藝、小品、樂器、相聲,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行,隨便擱在哪種鎂光燈下,站著不動都起范兒。
直到聽王珞丹說起自己學舞蹈的經歷,我才暗爽地發現,除了那些生下來就為了氣我們的「別人家的孩子」,實際上,各行各業中更多的都是缺少天賦的「笨人」。
她說,「我6歲第一次站在舞蹈室中央,我媽送我進門,很用力地看了我一眼,這一眼信息非常龐大,包括了——孩子啊,你從小到大撒野撒得我本來都麻木了,但很快要上小學了,還是希望你最後一搏,做個知書達理跳舞棒棒的好姑娘,媽媽愛你,你要是不好好跳,今天晚上你就跟你爸一塊吃素菜,看完新聞聯播就去睡覺,懂了嗎?」
「我懂了,所以腳步特別沉重。老師教我們平轉,所有小朋友都能按照軌跡旋轉,只有我轉得跟沒頭蒼蠅一樣,滿教室十來個同學,快笑彎了腰,這個『笑聲』一下子就砸碎了我對天賦的幻想。於是,從6歲起,我很清楚自己一旦舞蹈,就會聽到鼓掌似的嘲笑聲,當時我放棄了學習跳舞。」
我問她,「你考北京電影學院的時候,難道不要藝考展示嗎?」
她有點小得意,「我17歲考上北京電影學院,藝考展示環節,確實絕大部分女同學都選擇了舞蹈,芭蕾、民族、古典,甚至爵士、街舞,只有我偏執地唱了一首搖滾,當時覺得自己酷斃了。後來,學校里的彙報演出,學姐在舞台上跳了一段雙人舞《牛背搖籃》,我的羨慕貫穿了整個青春期。」
她的話讓我想起自己高中時代艷羨的那些數學成績特別好的同學,也傾慕得成為青春里最深刻的烙印,可能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榜樣,曾經是我們做夢都想成為的那個人。
我好奇,「你現在應該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和角色,會不會跳舞並不重要了吧?」
她笑起來,「我克服不了對舞蹈的渴望,雖然沒有天賦,但是又去了舞蹈排練廳,再試。哈哈,果然還是不行,比想像中更難。我堅持跳了一個月,動作依舊不標準,協調性差,還經常跟不上節奏,我確認自己永遠沒有機會達到專業舞蹈演員的標準,但是,我和隊友一起笑,在舞群里一起秀,這是最大的快樂。」
「我確實沒有天賦,但是,我也能更好呀,我就是這麼個笨笨的很努力的自己。甚至,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別人,但是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後這句話很戳我。
我們當下的流行文化特別容不得「笨笨的自己」和「優秀的別人」,特別不待見一個活得不怎麼出眾還挺開心的人。自古以來,我們的審美取向都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我們的生存哲學裡,帶有太多強者思維,甚至,在成功學的思考模式中,連「努力」這個詞的意義也被曲解了——努力並不意味著竭盡全力做最好的自己,而代表著超越他人,成為某個領域中最拔尖的強人,把別人都比下去。
所以,我們信奉「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沒有幹不成的事,只有幹不成事的人」,我們的「努力」,勝負心和輸贏欲都太強。
可是,並不是每個人的理想都是成為卓越的人,更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強者——天才和優秀的傢伙,永遠是生活的限量版,絕大多數時候,我們拼盡全力也只能做個「愛因斯坦的第三隻小板凳」——那個雖然難看卻比前兩個好一些的手工作品。這個腦容量最大的智者,也沒有全方位天賦秉異,他還是有短板,而他的可愛之處並不是鉚足了勁兒彌補弱點活成全身無痛點的完人,而是,他依舊保持著自己的稚拙,想做出個稍微好看點的小板凳,比前面兩個都強點。
這才是努力真正的意義。
哪怕一朵最不起眼的牽牛花,開放的時候也有自己獨特的好看,它永遠不會成為眾人矚目的牡丹,卻依舊享受盛開的過程。
不是每個人的夢想都是住大房子、掙很多錢、出人頭地,很多人都在享受著自己的小幸福,平靜地當個快樂的普通人。
那些儘力卻並不耀眼,拼力卻並不成功的人,仍然值得掌聲。
一匹名叫「春麗」的從來沒有跑贏過的賽馬,是日本人的偶像。
春麗從1998 年11月在高知賽馬場首次出場比賽後便每戰必敗,6年來它一直拚命地跑,卻從來沒有拿過第一,2003年年底,春麗創下100次連敗紀錄之後,NHK電視台在晚間新聞播出一個「連敗巨星」的專輯,春麗瞬間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為了讓春麗嘗一嘗奪冠的滋味,2004年3月22日,由日本人氣最旺的騎士武豐來擔任春麗的騎手,當天為了進場、買馬票以及各種紀念品,觀眾得排隊兩個小時,這次賽馬的成績,連首相都在關注。
沒有出現任何奇蹟,春麗在11匹馬中仍然只跑到第10名,這是它第106次失敗,卻無損觀眾的狂熱,很多人又提出要幫春麗拍電影,一定要讓她當回「女主角」。
一匹常敗的馬為什麼讓人如此痴迷?
或許很多人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人生的縮影——雖然一直失敗,卻依然不斷地在跑,「贏」是本事,明知「贏」不了,還願意不放棄為自己爭取好一點的結果,是豁達,更是「努力」這個詞真正的意義。
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別人,卻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職場心靈雞湯——別讓別人壞情緒左右你的心情
情緒是可以傳染的,不管是積極還是消極的情緒都具有傳染的因子。如果是好的情緒自然好,但我們能受好情緒的感染,也會受到別人負面情緒的影響。
清早,唐華剛剛進入工作狀態,就聽到坐在對面的陸強氣呼呼地說:「遲到兩分鐘就要扣錢,真不是人過的日子。扣吧,真沒勁,早想跳槽了。」
陸強的抱怨把唐華從工作狀態中拽了出來,抬頭看看錶,9點過5分,看來陸強又遲到了。陸強是一個喜歡把個人情緒當眾展示的人,非常喜歡抱怨,所以辦公室里經常會聽到他的牢騷聲,言語里總是充滿了挑剔,唐華感到自己時常會受他情緒的影響。
剛進公司的時候,唐華雖然沒有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場的勁頭和激情,但對工作還是充滿熱情,他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上司的賞識。因為陸強在公司已經4年多了,算是老員工,唐華有什麼問題自己無法解決,就會虛心地向他請教,每次陸強都懶洋洋地說:「這有什麼意思?想那麼多幹嗎?說實話,我來的時候和你一樣,結果呢?還不是這樣?」也許陸強的抱怨是無意的,但是已經大大削弱了唐華的衝勁與熱情。
有時候,唐華也會與他爭辯說,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機會。他會不屑地說:「算了吧,收起你的那點夢想吧,這個社會只有會混的人、有關係的人,才有未來。你沒看咱們公司那個小趙,比我還晚來一年呢,人家現在是部門經理,聽說他是老闆的遠房侄子。還有那個來了半年就被提升的小李,聽說是老闆朋友的兒子……」
聽了陸強的話,唐華就會懷疑自己和老闆沒有任何「瓜葛」,努力會不會有用?有時候,剛剛說服自己要努力,不要受別人壞情緒的影響,陸強又會悄悄對他說:「我最近看好了一家公司,人家在市中心辦公,辦公室裝的那叫氣派,聽說公司有500多人,哪裡像咱們這裡辦公室不像辦公室,上上下下加起來還不到100人……」
唐華一直在陸強的抱怨聲中堅持著自己最初的信念,直到後來慢慢動搖,他也漸漸覺得現在的工作沒有前途,缺乏發展空間,那些自己訂的短期計劃、中遠期計劃,而今早已束之高閣。他想那有什麼用呢?即便努力了,說不定將來也是和陸強一樣的命運。
唐華已經被陸強的負面情緒感染了,並嚴重影響到了自己的工作。一項調查顯示,在職場上升遷,或是工作較有成就的人,絕大部分是在情緒上具有穩定性格的人,而不是才華洋溢或者智商較高的人。這種穩定性格不僅包括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還包括對別人負面情緒的免疫能力。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的心情總是容易被別人的情緒所感染,那麼,如何提高自己對別人壞情緒的「免疫力」呢?
首先,如果可以,請盡量遠離消極的人。
如果一個人見了你,不是抱怨老闆刻薄,就是埋怨天氣不好,或者哀嘆自己最近的運氣多麼差。在他的引導下,當然,他也許是無意的,但是你還是想到了自己老闆的種種缺點,覺得陽光也不那麼明媚了,也想到了最近遇到的幾件倒霉事……請你盡量遠離這樣的朋友,就算你對壞情緒的「免疫力」再強,也不能保證長期與其在一起不受一點影響。
其次,凡事要有主見,專註於自己的心情。
沒有主見的人,最容易受別人情緒的感染,當與你在一起的人比較消極的時候,你可以安慰他,盡量向他傳遞你的正面情緒,而不是被他拉入消極的漩渦。必要的時候,比如他是那種誰見了都想躲著的人,那麼你就把他當做「病人」,不理他就是了。
第三,尋找傳遞給你消極情緒的人的優點。
當你不得不與一個消極的人在一起,比如他是和你一個辦公室工作的同事,每天至少有8個小時在一起,逃避不是辦法,若是表現你厭惡的情緒,則會加重你的壞心情。不如換個角度去看問題,看看他身上的優點,想他除了愛發牢騷外,其實也有可愛的地方,如此轉移你對他的注意力,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心情也會好一點。
我們都喜歡那些臉上永遠燦爛的人,看到他們的微笑,自己的心情也會不自覺地好起來。但是誰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比如超市的售貨員不是每次都會對你熱情有加,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對你愛答不理,甚至冷漠以待,那麼,你是不是會因為他們的態度不好而生氣呢?如果是這樣,那麼你每天的好心情幾乎都被別人破壞掉。
職場心靈雞湯——「什麼也沒做」反而更疲倦
越來越多的人有這樣的體驗:每天上班,「什麼也沒做」,卻身心俱疲。為什麼會那麼累?其實,問題就出在「什麼也沒做」上。
我發現在辦公室里,大部分工作是文件報表,並不怎麼費腦,然而累得回到家什麼都不想干。做諮詢和講課時,用腦強度理應更大,事實上結束以後卻精力充沛,晚上回家還能寫點東西。做心理諮詢、講課,我知道今天的時間去了哪裡,但是在辦公室里很難讓我產生出確定的意義感。倒不是說工作本身沒有價值,而是說很難感覺自己和未來、和他人、和更大的世界有聯繫,很難感覺到自己是更宏大而有序的整體的一部分――而這是意義感的本質。
心理學家羅伯特 凱根說過:人生作為一種活動本身,就是創造意義的活動。建構意義感這件事不僅是我們的生物本能,甚至可以等同於生命活動的全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什麼也沒做」反而是最累的。坐在鋼筋水泥的辦公室里,終日和文件、蓋章、領導打交道。看似清閑,實際上需要耗費大量的心力,才能不斷確認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存在價值。
除了薪酬,今天的人很難直觀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有時候,我們甚至為自己的工作感到沮喪和心虛。這種隱秘的挫敗感,就會讓我和世界之間築起一道屏障。我們很難為自己的生命畫出一幅確定的、有意義的地圖。我們感到自己只是龐大世界裡的一顆小螺絲釘,卻看不到這顆螺絲釘究竟如何成為這個世界運轉的一部分。
我們需要的不是客觀的價值,而是對他人的意義。不妨問問自己,就算做的工作瑣碎無聊,但是否可以給他人帶來正面的影響?一旦確認了這一點,我們就與世界建立了聯繫,從而產生出「只要老老實實地待在這裡,做現在在做的事就好」的踏實感。這份踏實感,讓我們可以痛痛快快地沉浸於工作,無須懷疑,無須尋找。不怕疲倦,怕只怕「什麼也沒做」
推薦閱讀:
※如何在一個團體里發現發展使用「人設」
※話說那些年的職場奇葩事(一)
※90天 The Economist 閱讀實踐
※簡歷上如何填寫職場空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