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貴妃下落之謎

  楊貴妃,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是唐玄宗的愛妃,在唐朝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她隨同唐玄宗逃出京城。在陝西馬嵬坡,為爭奪權力軍隊發生兵變,楊貴被迫自縊身亡,她的悲劇令人嘆息。

  但在日本,卻有古老的文字記錄,說明當年楊貴妃並沒有死,而是跨越海洋,輾轉逃往日本。這是真是假?難道千年前的悲劇,只是一個出逃的妙計?著名作家葉廣芩走訪日本,為我們解開楊貴妃下落之謎。

  主講人介紹  

  葉廣芩:

  今天我們要講一個非常美麗的、非常浪漫的話題,就是楊貴妃之謎。為什麼我來提出楊貴妃之謎這個話題呢?是因為我來自陝西,來自西安,西安是過去的長安,在長安有很多楊貴妃留下來的痕迹,有馬嵬坡、華清池,還有就是仙游寺。仙游寺是唐朝皇家的一個寺院,白居易在這裡創作了《長恨歌》,《長恨歌》這個詩歌我們先暫且放下不說,說一說天寶軼事。楊貴妃被縊死的過程,這個過程大家都知道,這是天寶十五載六月十五號在傍晚的時候,楊貴妃被縊死了。

 

 

  * 楊貴妃之死,其實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唐玄宗晚年,宮廷政治鬥爭激烈,以太子李亨為首的太子集團和以宰相楊國忠為首的宰相集團勾心鬥角,太子想繼承皇位,宰相想另立太子,兩大集團的鬥爭終於因安史之亂的爆發而達到白熱化。唐玄宗出逃後,在馬嵬坡太子發動兵變,殺死宰相楊國忠,因為楊貴妃與楊國忠是唐兄妹關係,所以也被迫自縊身亡。

  《舊唐書》上記載,楊貴妃死了以後用紫褥包裹。

  * 據《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裹屍以紫茵,瘞(埋葬)道側,年三十八。」

  就是說連棺材都沒有,拿褥子把人一裹就埋在了大路的西側。將楊貴妃埋了以後,唐玄宗就隨著大軍向西逃竄。唐玄宗走了以後,當地有一種說法,說是掘墓觀美人。也有「此地縱千天,土香猶破鼻」這種說法,就是說埋葬楊貴妃的墳,這個土的細膩程度像擦的臉上的粉一樣,在過去陝西馬嵬坡附近有些婦女擦

臉上的粉就到楊貴妃墓里剮點度,據說這個土還是香的,這都是傳說了。

  那麼第二年,唐玄宗迴鑾,那時候他已經是太上皇了,他的兒子當了皇帝了。他曾經下命令,將貴妃的遺體改葬它所,就是悄悄地把墳啟開,把屍體重新埋葬。但是啟開墳以後,就發現,《舊唐書》上記載:

「肌膚已壞,惟胸前香囊猶存。」

  這個肌膚已經沒有了,爛了,只有一個香囊還存在著。這個就為後人提出了一個疑問,說是香囊爛得快?還是肌膚爛得快啊?肌膚沒了,這個香囊怎麼還有?這裡邊究竟有沒有屍體?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 因為白居易的《長恨歌》記錄了馬嵬坡兵變的歷史,唐玄宗與揚貴妃的悲劇愛情也就千餘年一直流傳了下來,也很少有人懷疑楊貴妃是否真的死在馬嵬坡。但是唐玄宗作為皇帝,真的會在兵變的時候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愛妃身亡而無所作為嗎?為什麼一個驚人的證據,出現在日本?

  年輕的時候,我覺得楊貴妃是像個謎一樣的人物。我在醫院裡工作,醫院裡有值夜班的人,換了一個夜班,白天的時候坐著拉葯的大卡車,從西安到馬嵬坡尋訪楊貴妃的墓地。當時天上下著小雨,我坐在卡車的頂棚上,全淋透了。到了馬嵬坡司機停車了,說到了,這就是楊貴妃墓,當時我一看,哎呀!凄風苦雨,一個土堆,基部用磚砌的,周圍是老

玉米地,玉米已經收割了,黃的葉子,還有殘舊的石碑都倒在地上。沒有院牆,那個雨水不光是把我澆透了,整個把周圍這個土地全部澆透了,濕淋淋的。那個雨聲打在老玉米的葉子上,我就心想,這就是楊貴妃墓呀!此情此景確實是和我的心情非常吻合的,我認為這種哀婉幽冷就是楊貴妃墓的真實寫照。但是,在今天這種破敗荒涼這種意境已經尋不到了,今天的楊貴妃墓是什麼樣子呢?今天的楊貴妃墓是明麗的大殿堂,石頭刻的貴妃像,再加上外邊賣旅遊產品的,小汽車車來車往。我說這個已經失去了楊貴妃本來應該有的那種品味了,所以到現在我再也沒去過馬嵬坡,找不到過去的感覺了。當然了,這是一個文化人對於歷史的幽古之情了。

  可是在前年,我在日本,有一天坐著大轎車參加旅行團的時候,走到路上,因為我坐在前面,我忽然發現前面路邊上有一個大的交通標誌牌,說什麼呢?「楊貴妃故里」,在日本的山口縣。我很奇怪,我說呦,這兒還有楊貴妃故里,當時我想楊貴妃怎麼會到這兒來了?這麼偏僻的一個地方。可是路邊上呢,楊貴妃商店,楊貴妃酒館,楊貴妃的賓館,它叫「楊貴Hotel」,我說楊貴妃還挺熱鬧的嘛,在這兒折騰的。回到家以後,我就從電腦上調出來楊貴妃故里的很多資料,我就看,原來是這個地方叫山口縣向津具半島油谷町村,這麼一個地方。當時我就通過朋友和油谷町村聯繫,我說我想看看這個楊貴妃到底在你們這兒怎麼個情況?於是有一天我就去了。

 

 

  幾個老頭坐在桌子跟前在喝酒,老頭們喝得已經有點高了,臉通紅。我就跟他們說,我說我是從西安來的,他們說西安就是長安嗎?我說就是長安。他說哎呀!那你就是從楊貴妃她們家那兒來的。我說是。他說你能給我們說一說長安的話嗎?我說可以,於是我就說了陝西話,雖然我的陝西話說得很不地道,我經常在沒有陝西人的時候說陝西話,你像要是那賈平凹、陳忠實他們在的話,我絕不敢說陝西話。於是我就給他們說了很多陝西話,當時老頭們聽了以後那個激動啊!他說,哎呀,這就是當年楊貴妃說的語言,有幾個人沒聽到,還給叫過來,讓我再說一遍。說了好幾遍陝西話,他們就覺得這種語言雖然他們聽不懂,但卻是楊貴妃說過的話,他們覺得非常地親切,非常地有意思。後來我就說這些人,對楊貴妃這麼有感情,好像楊貴妃就是他們這個地方的人一樣。同時還有人說楊貴妃在這兒還有後代,後代姓八木,我後來想這個八木它和楊姓有什麼關聯,也許八木這裡邊有內在聯繫我確實是還想不出來。

  * 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妃子,中國的正史說,她死於安史之亂。她怎麼會在日本出現?還會留下後代呢?

證據一 楊貴妃墓

  他們說楊貴妃墓就在二尊院里,我說那我去看看,就到二尊院那邊。

 

 

  * 二尊院的名稱也和楊貴妃有關。傳說楊貴妃死後魂魄回到長安,唐玄宗夜夜做夢,夢見楊貴妃站在床頭。在夢中他知道楊貴妃死在日本,於是造了兩尊佛像,讓一個叫陳安的人帶到日本超度貴妃亡靈,陳安把佛像帶到日本以後寄存在京都清涼寺。幾百年後,油谷町村的小廟聽說此事,提出楊貴妃死在油谷町,要求保存佛像,於是得到了兩尊仿製佛像,二尊院由此得名。

  這個二尊院的建制跟我們中國是非常近似,二尊院的廁所都是男廁女廁,蹲坑的。所以我說,哎呀,就像到了中國一樣,那個亭子都是中國式的亭子,裡邊也有石頭的雕像,這個雕像是我們西安市的工匠到油谷町來雕的,它的樣子和馬嵬坡的是一模一樣,但是比馬嵬坡的雕像要瘦了一點,因為日本人不能接受楊貴妃是胖美人。他們覺得瘦還是美,因為日本人可能都不太胖,所以二尊院的楊貴妃像是很瘦的,也確實是非常地美!在墓後邊有一個五層的石頭塔,很高,大概有一兩米高一個石頭塔,他們說這就是楊貴妃的墓。塔的下邊有很多小的石頭塔,一個一個圍繞著這個大石頭塔,我說這些小塔是幹嗎的?他說這些塔是楊貴妃一塊兒來的侍女的墳墓,侍女就都埋在這個地方。塔呢,就面向了大海,說是為了貴妃思念家鄉,她能夠遙望長安。我就找到了二尊院當時的長老,叫慶田立,這麼一個長老,我說楊貴妃在你們這兒埋著,你有什麼證據嗎?

 

 

  * 一個孤零零的墓地,能證明楊貴妃是埋在這裡嗎?一千多年前的歷史懸疑難道就終結在這個土包中嗎?

證據二 文字記錄

  當時他就拿出了兩本書,藍布的面,油麻紙裡邊墨筆直書,這是二尊院五十五世長老慧學記錄留下來的東西。這個它裡邊說的是什麼呢?它說:

  「天寶十五年七月,唐玄宗愛妃楊玉環,乘空櫨舟與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後不久死去,里人相寄,葬於廟後。」

 

 

  有這樣一個說法。我說在你這兒埋葬了,那麼這個過程是怎麼個過程?他說您往下看您往下看,我就往下看了,下邊跟咱們的歷史全不一樣了。它說:

  「六軍既發,貴妃氣息有所和緩,著人救之。造空櫨舟,置數月糧食於舟內,放逐海中,任其漂流。」

  空櫨舟是什麼舟?我後來查了一下字典,就是沒有櫓的舟。沒有這個船櫓的舟,它能從中國到日本嗎?這是怎麼過來的這是?而且我們看唐代歷史,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渡了多少次,最後雙目失明了,才渡過去了。

 

 

  * 大唐天寶元年,日本派人來到中國,請求高僧鑒真東渡宏法。鑒真當時已經55歲了,為了弘揚佛法,傳播唐代文化,毅然決定東渡日本。公元743年,鑒真率弟子從揚州乘船出海,但卻在途中遭遇颶風大浪等各種困難,先後五次東渡都失敗了,鑒真還不慎失明。但他心志堅定,第六次再度出海,終於在大唐天寶十二載,前後共用了十年時間,他登上日本國土,此時距大唐天寶十五載六月的馬嵬坡兵變只隔三年的時間。鑒真和尚前後六次,歷時十年才到達日本,在技術上並沒有很大進步的情況下,楊貴妃倉皇出逃,只憑一條沒有船櫓的舟,能漂洋過海,到達日本嗎?

證據三 藉助海流

  它不是那麼容易,說是我沒個櫓的舟我就能過去,這有點神話了。但這個長老說這不是神話,我們油谷町這個地方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他建議我到那個唐渡口去看一看,於是我就告別了二尊院,沿著海灘,這個海岸高,下邊是海灘,一個石板的小樓,蜿蜿蜒蜒地下到了海灘。就說楊貴妃在這兒登陸了,在唐渡口讓我看到的是什麼呢?有我們的海飛絲洗髮膏的空瓶子,有農夫礦泉水的瓶子,有漁民打魚的的魚漂,有我們中國婦女穿的那種布鞋,已經被海水浸泡得白了,扣袢的那種鞋,那大概只有中國女同志才穿。哎呦,我說這麼多中國的東西來了,他說裡邊也有韓國漂來的東西,他們說這是一股海流,從中國來的海流,把這些東西不用護照、不用打船票,自個兒就過來了,長年地在這兒沖積著。有三四個日本老太太在那兒揀垃圾,在海灘上揀垃圾,她們告訴我說,哎呀,有的時候在這兒還真能揀到點好東西。所以呢,他就說楊貴妃是藉助這股海流漂到這兒來的,他這個小漁村是一個海流的迴旋,所以在這兒登陸了。給這個以證實的還有什麼呢?

 

 

 

 

  * 有古老的文字記錄,有海流的幫助,有墓地的存在,楊貴妃東渡日本看來極有可能。

證據四 海邊的屍骨

  在油谷町這個久津半島附近有一個博物館,叫土井浜博物館,我也到博物館去看了一下,這個博物館是非常現代化的一個博物館,建立在沙灘上。從1953年到1988年大概在三十年的時間,在海灘這塊地方,挖掘出來了三百具人的骨頭,屍骨。考證這三百具屍骨是兩千年以前的中國的老百姓,為什麼是中國的呢?因為這些屍體在埋葬的時候,那個姿勢非常彆扭,他的脖子都扭著,所有的頭顱全部面向著大海,面向著中國方向。人們就說這是中國最早的移民,兩千多年前,兩千年前大概是在我們的漢武帝時代,在漢武帝時代那個時候中國造船技術恐怕還不太發達,他不可能從中國坐船到日本來。這個就是日本有名的漂流學說,日本人為什麼叫大和民族?它的民族構成是朝鮮來的,還有通古斯族過來的,我們大陸上過去的,有南亞過去的,有我們南方過去的,這些個人組成了大和民族,就是今天的日本,所以這個也是一種學說。

 

 

  * 一切證據都在指向一個推斷,楊貴妃可以渡海來到日本。而登陸的地名也是一個證明。

證據五 唐渡口的由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說為什麼這叫唐渡口,武則天建立周朝,唐皇上的親戚這些宗室她給予迫害,很多唐朝的貴族逃難,藉助這股海流,逃到了油谷町村,從這兒上岸,於是這就叫做了唐渡口。就是說在唐代這兒也經常有中國的人過來,這個觀點是日本山口大學一位教授的觀點,他是這樣說的。所以,這些就為楊貴妃登陸久津提供了一個歷史背景。

  * 日本的一個寺廟供奉著一個菩薩雕像,據傳說是唐朝時期雕刻的,這尊菩薩的面貌傳說竟然就是楊貴妃本人的模樣。

證據六 楊貴妃雕像

  還有什麼流傳呢?在日本京都有個泉涌寺,泉涌寺據說它是有個楊貴妃菩薩,供奉著楊貴妃。我就去找這個泉涌寺,跟泉涌寺的長老打電話事先聯繫,我說我是來自陝西周至縣,我提出來要看一看楊貴妃菩薩。於是這個長老就派人把我領到那個殿堂,當時已經關門了,為了我的到來重新開啟重新開燈,我一看那個楊貴妃,那個叫美啊!因為他說這個楊貴妃菩薩,這個楊貴妃雕像是唐朝雕刻的,雕刻這個佛像的人見過楊貴妃本人,所以她的美麗就體現了當年楊貴妃是多麼地美麗。我看這個佛像我說它確實是和我所見到的任何佛像都不一樣,大家都知道唐朝貴婦頭上戴的什麼?金步搖,一種首飾,可能那個瓔珞非常地多,一走叮叮噹噹地搖動。但是看到了楊貴妃菩薩我才明白了什麼叫做金步搖,楊貴妃菩薩頭上戴的不是我們通常見的佛教菩薩頭上的那些個裝飾,一看就是一個唐朝的婦女。我說這個也是日本的國寶,也是非常珍貴的東西,我說看到這個菩薩也許就見到了楊貴妃當年是什麼樣子吧!

 

 

  * 環環相扣的邏輯推理,加上現實留存的歷史遺迹,還有古老相傳的文字記錄,所有的證據似乎都表明:楊貴妃來過這裡。那麼,楊貴妃當年真的從馬嵬坡死地逃生了嗎?在危險萬分的兵變中,面對明晃晃的刀槍劍戟,楊貴妃怎樣平安脫險?她真的沒有死嗎?

  回過頭來我們再說楊貴妃究竟死沒死?你現在說了半天,到底死沒死,你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覆。歷史上咱們的《唐書》上記載的,說是六月十三號,當然這指的是陰曆了,天寶十五年六月十三號天剛剛亮的時候,因為安祿山造反,潼關已經破了。

  * 據《舊唐書?玄宗本記》記載:「官門不守,京師大駭……乙未凌晨,自延秋門出。」

  皇帝攜同嬪妃,包括楊貴妃和他的皇子皇孫,以及重要的大臣,包括六軍代表陳玄禮,帶領著他這個大軍一塊出了長安的延秋門向西跑了。往西是哪兒呢?就是咸陽,去過西安的同志可能都知道咸陽離西安是非常近的,在現在要是走的話,大概汽車二十多分鐘就能到咸陽,咸陽和西安兩個城市現在已經慢慢地接起來了,很難分清楚了。但是在當時它四十里路,這一行人走了半天,到中午的時候到咸陽了,本來是想叫咸陽縣的縣令接待他們,但是咸陽縣的縣令一聽那邊造反了,嚇的比誰都跑得快,跑沒影了。同時皇帝悄悄地跑出長安城,誰都不敢告訴,因為皇帝逃跑這是一件非常不道德的事情,所以到百官上朝的時候發現皇上怎麼不見了,才知道皇上跑了,於是長安城

里大亂,搶店鋪、放火、打家劫舍,於是都出來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唐玄宗到了咸陽連吃飯都吃不上了。

  * 據《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亭午未進食,上謂之曰:如何得飯?」

  當時記載的是什麼?高力士從街上買了一點帶芝麻的蒸餅給皇上充饑。士兵也要飯吃,這實際上是一個契機,是造反的一個最直接的由頭。那麼真正操縱造反的是太子,他是想篡奪皇位的,於是殺了楊國忠,也殺了楊貴妃的姊妹,包括楊國忠的兒子。楊國忠的媳婦逃出這個是非之地,據說是走到寶雞也不知道走到漢中,到底還是被殺了。於是,殺了以

後,陳玄禮就作為代表跟皇上接觸,要求處死楊貴妃。為什麼處死楊貴妃?因為士兵把楊家全家都殺完了,貴妃還在皇帝身邊,你這個士兵心裡不安,這是一個禍害。儘管她說是不問朝政,但是你畢竟對我們是一種威脅,於是要求處死楊貴妃,否則的話不走。在這種情況下,唐玄宗是忍痛割愛,殺吧。

  * 據《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帝不獲已(不得已),與妃決。遂縊死於佛堂。」

  那麼對於這段日本的那個藍皮的書上是怎麼記載的呢?它是這麼寫的:

「高力士將貴妃從寢室中叫出,於廟堂前樹下縊死,著六軍代表陳玄禮驗看,確認貴妃已死。」

 

 

  這個記錄好像和我們的記錄沒有太大的出入,有人分析說,陳玄禮強迫皇帝處死了楊貴妃,這件事情實在有損於皇帝的尊嚴,一個皇上讓人把媳婦殺了你就殺呀,這臉面上確實是有損於臉面,那麼,陳玄禮這件事情是犯上,大不敬。他也非常明白,自己做的這件事情是違背皇帝意願的,皇帝是非常不高興的,所以他心裡也非常膽怯。咱們的史書上也有這樣的記載。

  * 據《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上既命,賜妃自盡,玄禮等見上請罪。」

  說「四軍將士聞楊貴妃死訊,即歡呼,陳玄禮免甲胄而拜。」他把自己軍裝內的甲胄脫了,脫了幹嗎,請罪呀!把皇上的媳婦殺了,陳玄禮請罪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說明了他就沒有去驗看楊貴妃的遺體。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驗看楊貴妃遺體?已經大不敬了,還要扒拉來扒拉去看娘娘的屍體,他敢嗎?他不敢。而且人們說,縊死楊貴妃執行的是誰執行的呢?我們想楊貴妃電視裡面是楊貴妃自己上吊了,弔死了,實際上是內侍勒死的,內侍把她勒死的。那麼縊死楊貴妃,在逃亡的過程中匆忙之中根本就不可能找到專門縊死人的專家吧,就讓內侍,內侍是什麼?皇上身邊的侍者,讓他把人給勒死了。勒死一個人實際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不是說人一勒就死了,更何況這個內侍們稍稍有意,甚至是無意,都可以致死楊貴妃氣絕而未斃命。

 

 

  軍隊皇帝都走了,這個楊貴妃慢慢地復甦,但是她就是復甦了,內侍也沒必要再勒一遍,沒必要了,這個事情已經平息了,都解決了,她活了,那就活了吧。楊貴妃醒來的時候,周圍只有處理她殯葬的內侍和宮女,是這麼分析的。有人分析楊貴妃沒有死之所以留下來,原因有四點。

  第一點是什麼呢,是說據說楊貴妃待人非常地寬厚。所謂的禍水,也是一個厚道人,在宮裡邊可能也不得罪人,這個大家對她是非常有感情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說,在逃難的過程中,調節唐玄宗和軍隊和各面關係的這是誰呀,是他的兒子叫壽王李瑁。李瑁是何許人,李瑁是楊貴妃的前夫,這個唐玄宗看上兒子的媳婦於是將兒媳婦據為己有,李瑁也獻出他的愛妻。那麼他的愛妻遇到這樣的事情以後,你說他能不幫一把嗎,他肯定要幫一把,這是第二個理由。

  第三個理由,高力士幫助。高力士和

楊貴妃的關係更不必說,這個高力士設計楊貴妃先當女道士,再改嫁唐玄宗,這都是他設計的,他不光是唐玄宗的心腹,他也是楊貴妃的心腹,他不可能把她再勒死。

  最後一點就是可能存在是什麼呢,楊貴妃的侄子幫助,她的侄子叫楊暄。她有幾個侄子,其他幾個侄子都在被士兵殺死了,只有這個楊暄在當時是沒死。楊暄是什麼人呢,楊暄是駙馬,楊國忠的兒子,是萬春公主的丈夫,官居鴻臚卿。鴻臚卿的官是個什麼官,是外交部長,這位唐朝的外交部長和那些遣唐使們的情誼是非常深厚的,在隨行的隊伍當中,大家記得不,還有遣唐使呢。外交部長的姑姑出了這樣的事,那麼這些危難之中遣唐使們相助也是情理當中的事情。

 

 

  * 正史中記載,楊貴妃死於馬嵬坡,但是從歷史的情境出發,我們也能發現楊貴妃沒有死的蛛絲馬跡。楊貴妃如果沒有死,她又怎麼回到日本?

  那麼楊貴妃到日本必須藉助船,怎麼到了海邊?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楊貴妃不死的話,她走的是什麼樣的道路?俞平國先生在解釋《長恨歌》的時候也提出了貴妃不死的說法。楊貴妃逃亡只有一條道路,到陝西周至,到周至怎麼走,她不可能追隨著唐玄宗走寶雞走汾州到劍閣,到四川。她不能這麼走,跟著皇上後邊走,那危險太大。但是她也不可能再退回來回到長安去,那長安是一片混亂。她所走的道路只有一條,就是周至的儻駱道。儻駱道從周至縣的駱口驛,現在叫駱口村,進山,穿越秦嶺,從陝西洋縣穿出來。她是從這樣的這麼一條蜀道,這條蜀道修建得最早,最近便,所有的蜀道都是在山谷裡邊穿來繞去,沿著河谷,但是這個儻駱道它是遇山翻山、遇水過河,直上直下。今天從漢中飛往西安的飛機航線還是沿著儻駱道飛,大家就可以想見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道路,它是最險峻的、最近的一條道路。這條道路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一直到2000年大概前後走了六次,把它給考察了一遍,因為它荒廢得最早,所以保留得最完好,沿途有各式各樣的石刻。所以就是說,楊貴妃她是有可能沿著這條儻駱道從駱驛口進來,洋縣出去,沿著漢江南下,然後到長江,再往東南到海邊。

 

 

  * 有人考證,楊貴妃從馬嵬坡出逃之後,穿過儻駱道,一直逃到了揚州,然後從揚州出海,最後輾轉到達日本的山口縣向津具半島油谷町村。日本的實物與文字記錄也證明了這一點,但這與中國的正史完全不同,哪一個與真實的歷史相符合?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不管楊貴妃是死在馬嵬坡,還是逃到日本,她都沒有擺脫所謂紅顏禍水的悲劇命運,這是時代與認識的局限。知古鑒今,歷史發展到了今天,這種局限和這種悲劇將成為永遠的過去。

  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中國的正史和日本的文字記錄完全不同,誰是誰非我們姑且不去評判,歷史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個故事。楊貴妃看不見的美麗,和馬嵬坡以後的這種讓我們抓不住的虛幻,這是藝術的張力,這給了文學藝術發展擴張的一個餘地。所以,歷史上自從天寶軼事以後,不管是詩歌,還是傳,在馬嵬坡的楊貴妃墓留下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詩篇,還有一些戲劇《長生殿》《大唐貴妃》《唐明皇》等等之類的這些藝術上的東西,是非常多的,這是老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一筆財富。我們說楊貴妃從霓裳羽衣舞,到宛轉娥眉馬前死,一直到油谷町里望家鄉,這是一個故事,可是在故事的背後,它的內涵是太豐富了。楊貴妃抓不住,這種撲朔迷離,或許正是楊貴妃的本意,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七絕·訪楊貴妃故里——容州
楊貴妃留下的千古疑問?誰能解答?
山口百惠是楊貴妃後裔?
楊貴妃專寵期間為什麼有兩次被皇帝趕回家
《長恨歌》: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悲怨帝王之戀

TAG:楊貴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