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參-東北野生特產中的珍貴藥材
東北特產山參概況及種植分析
山參是世界上最富有神奇色彩的珍稀名貴藥材,稱之為:野山參、老山參、大山貨、棒槌、草頭王、人精。山參從發展到今有4000多年歷史,甲骨文參,史料記載人蔘:「生上黨及東遼」也就是山西太行山、燕山一帶及東北長白山一帶,而太行、燕山一帶野山參早已絕跡。有記載:「伐木者千百成群,散山羅野,斧斤如雨,喊聲震山,川木既盡,又進谷中,深山之中砍伐殆盡」把人蔘滅絕描述的淋漓盡致。
如今,山參已成為瀕絕植物,長白山區也很少見到純野山參的蹤影。其價格也是越來越高。2008年9月2號,吉林國際人蔘大會"長白山參王「拍賣會上,一棵百年山參王,鮮重85g,乾重25g,五形具美,紋少而清晰,腿須呈人字,展向四周,名為「千手觀音」,起價30萬,最後以86萬高價競拍成功。人們逐漸認識到保護和發展山參資源,挽救這一珍貴物種,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財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90年代,中俄邊境重要貿易,烏蘇里以東俄羅斯東地區森林密布,野山參通過邊貿湧入中國市場,野山參又歷史性地繼續東移至遠東,不過不會繼續東移下去,翻過錫特霍山脈就是日本海了。這兩年俄羅斯來的野山參變的越來越少了。用不了幾年,也就該滅絕了。
世界人蔘地理分布:
中國:北緯34°----47°海拔300m----1000m
俄羅斯:北緯43°---48°海拔150m----600m
日本 :北緯34°---- 35°海拔100m---- 500m
朝鮮:北緯33°---- 42°海拔100m---- 500m
二、 目前林下參的發展狀況
隨著國家林權改制的實施,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給發展林下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再加上早幾年發展的人見到了可觀的收入,人們一擁而上,目前我所了解通化地區每年2萬畝速度遞增,吉、遼、黑三省都在大面積推進,然而,從各地回饋信息看,失敗的不在少數,現在的狀況是「面積越來越大,技術越來越亂,品種越來越雜,病害越來越多,上市越來越早,真品越來越少。」很多人不顧地理條件,貪大求全,不講技術規程,造就很大的經濟損失。吉林有一大戶,一次下種1噸,可是兩年所剩無幾。有人說「第一年滿懷希望,第二年一看夠嗆,第三年徹底絕望。」這種不科學的種植方式要儘快結束。
三、 林下參種植效益分析
目前,東北林下參種植都處於近幾年種植的,收入情況基本還沒有明顯的體現。種植較早的比較少,但效益還是比較可觀的。遼寧省、振江鎮王奎榮16畝,12年石柱參賣了400萬元,創出每畝25萬的收入。遼寧省、新賓縣,北四平鄉、三道崗村7畝8年林下參賣60萬。吉林省、通化縣一戶6畝13年林下參賣了100萬等。
按現在的標準種植情況,每畝(667㎡)用種子5市斤,現在價格160元,每畝用工時3個,每工時40元,管理費按30畝一塊計算,每畝200元,鼠藥及其他費用每畝10元,共收支如下:
出售價格,現目前韓國要7-8年生小貨,每株10-15元不等。種子每市斤1萬粒左右,8年保畝一般在2000—3000畝,每株按30元計算,2000×30元=60000元-----3000×30=90000元,有國家征地,林下參地8年以下,每畝按6萬元賠付是合理價格(只供參考)。但保苗率還是關鍵的。
綜上所述,種植1畝林下參,收入6-10萬元是比較實際的,年限越長,收入越高,是一條致富的好項目。
四、 栽培技術
人蔘是東北的三寶之首,盛名於國內外,東北人稱之為棒錘,其獨特的療效和昂貴的價格令人神往。2004年8月份撫松6位農民發現的長130cm,重達390克的山參王、寶中寶,已被白山市西洋參實業公司以180萬元收購。野山參從古至今一直處於緊缺狀態。隨著森林的破壞,野山參已瀕臨絕跡,而人工仿野生栽培的林下參在國內外也受到了認可,世界各地客商非常歡迎。雖然品質上不能與野山參相論,但其價格也讓人吃驚,每市斤在1.5—2萬元左右。最引人注目的遼寧寬甸王奎榮老漢400多簾,產值達400萬(《遼寧農民報》)。2003年通化縣快大鎮劉百萬,4畝多地林下參賣100多萬,所以發展林下參是發家致富的好項目。
(一)、什麼叫林下參?
林下參指利用野山參的小捻子或籽海仿山參條件而育成的人蔘。採挖山參時挖到的山參幼苗,棄之可惜,重新載入山林中,令其自然生長,若干年後再挖出利用,也叫山參「趴貨」。(清努爾哈赤用此方法避過人蔘不開市的損失),而現在我們講的林下參是指利用現在園參品種參籽,廣播於山野林間,人工創造仿山參條件,少量人工管理,一般在十二年以上的人蔘,有的地方也叫二山參,二參。
(二)、為什麼要了解野山參?
目前,有關林下參的報道很多,栽培技術比較混亂,各就一詞,為此要栽培好林下參,必須了解野山參的特徵,再從特徵下手,人工創造仿野生栽培的條件,如:選栽、載參作型、上土拔脖、打陽,將人蔘的變態痕迹同野山參靠近。這就要求我們要了解野山參的特徵。
(三)、什麼是野山參?
野山參系指種子自然落地,或被鳥獸攜帶、鼠獸吞食而排出體外,自然發芽生長於山野林間,在整個生長進程中既不被移動,又不經任何人工管理,而形成的人蔘根部。他的主要特徵如下:
1、 絕對無人工移動或栽培的痕迹。
2、 有一定的生長年限,也就是野和老。
(四)、山參又什麼特徵?
由於山參自然野生於深山老林之中,生長過程漫長,長年受水、土、光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山參本身的生物特性,形成了山參的特殊形態和獨有的標誌。
1、蘆:蘆頭從上1-2個蘆園,而3、4、5…蘆碗生長過程中被拉擠扁的這段蘆叫馬芽蘆。而次後的蘆碗層層疊起來稱堆花蘆。再向下達到主體的這一段,已見不到蘆碗稱園蘆。一個合格的山參的蘆是總體細長端正直立,有時在丁的拉力下,拉彎了蘆頭,蘆碗緊密,四面環生,必具園蘆,這就出現了一個頂段馬芽蘆,中段堆花蘆,下段園蘆的三節蘆(單分又叫線蘆、草蘆、竹節蘆)。
2、丁:根莖的不完根叫丁,蘆上生出的方錘形不完根,形似「棗核」,俗稱「棗核丁」。蘆上出的粗大細長的不完根為「順丁」。
3、體:由於山參坐生在山林中,形成了樹根一樣向四面伸展,體橫短粗,肩部寬大,呈橫體或疙瘩體,另有靈體和笨體之分,靈體主根短,分叉角度大,俗稱跨海式。笨體主根粗長也叫順體。由體形而引申而來的參名如:公雞參、蛤蟆參等。2003年農博會競拍一株山參取名「睡美人」,3萬元賣出。
4、紋:人蔘有向地下收縮的特性,山參的根更加明顯,蘆頭逐年生長加長,根就要向地下收縮多深,收縮的結果使主根的上部形成了很粗的環狀紋,從蘆根處起至全肩細密而深。俗稱「螺旋紋」。
5、須:指主體或腿上細的支根。隨著參齡增長,粗壯的參須加長,細弱的參須腐爛,形成了少許幾條細長的參須,柔韌、清疏不亂,稱之為皮條須。提起主體,在空中摔動可聽到如同馬尾一樣的唰唰聲。
6、珍珠點:山參每年在固定部位上長出的季節性吸收根,用於吸收水分和營養。秋天吸收根脫落腐爛,在脫落處就形成了殘痕,如此積累,在參須這一部位形成的瘤狀物,稱之為珍珠疙瘩,年生久遠者珍珠點大而明顯。
綜上,是一個野山參應具備的特徵,儘管生長的地區、地理、地勢和環境千差萬別,山參的形態多種多樣,但都具有上述的基本特徵,民間流傳的歌謠把山參敘述的更明晰了。
蘆碗緊密相互生,
圓膀圓蘆棗核丁。
緊皮細紋疙瘩體,
須似皮條長又清。
珍珠點點綴須下,
具此特徵野山參。
(五)、(播種林下參)栽培
1、選種:這是發展林下參重要的一項工作,要想培育出和上述山參特性的林下參,就要模仿自然,山參最大的特點為脖和蘆,人們逐漸從棚參中選出了蘆脖長的品種----長脖蘆、二馬芽、大馬芽。
(1)長脖蘆:此品種在播種後同等生長年限內,蘆脖明顯伸長,種粒較小,每千克2萬粒左右。
(2)二馬芽:蘆脖生長量對比長脖蘆差,整體生長也慢,種粒每千克1.6萬粒左右。
(3)大馬芽:體長蘆短,整體生長快,產量高,適用於棚園參栽培,種粒每千克1.5萬粒左右。
總之,選種應選「長脖蘆」和「二馬芽」品種。
推薦閱讀:
※東北大拌菜(一)
※聽祖輩講故事丨有眼不識金鑲玉
※「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巽西南,艮西北,兌東南」之辯--趙汝新
※走進東北老物件【03】
※【東北爺們看過來】還在踩著「箱套」喝「老雪」嗎?你OUT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