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老師講《氣道中醫》之二十二
06-17
第二十二課 20080422_犀牛角和鹿角、串講陰陽應象大論五段論由氣聚、美目、康宣整理大家好,很高興跟大家交流,上次提出一個問題,關於犀牛角為什麼是寒涼的而鹿角是溫熱的?我不知道大家想沒想這問題,上次說首先把這問題探討一下,如果有想發表意見直接上麥也行、打字也行,我記得上次講過不管犀牛角長在前面的,還是長在兩邊的鹿角也好或者是羚羊角也好,幾乎都是諸陽之會,頭角—頭為陽嗎?所有的陽經聚在頭上,有可能對長的角有一定的幫助,大家想一想為何犀牛角是涼的而鹿角是熱的?這涉及到一個很根本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引出一連串的中醫思考、氣道思考的問題來,討論完這個問題把陰陽應象大論五段論串一下,這樣《陰陽應象大論》算了結。大家是這樣回答的,我直接念出來,「犀角南方離火,鹿是北方寒水;犀角離中一陰,鹿角坎中一陽;角質堅硬銳,形像金,金性寒;水生的犀牛角性寒。」這個問題看似不經意的一個問題,大家沒有仔細思考過,其實暴露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學中醫不能學到精髓的部分。還有人這麼說的「鹿角形似木,木主條達性溫」,很多外行學中醫覺著「陰陽五行玄之又玄,不好學」,內行人也覺得陰陽五行虛無縹緲,寒熱溫涼不好理解。古人既然把本草傳下來,大家就依照本草屬性來制定,到後來也產生一些爭議,公說公,婆說婆,莫衷一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也沒有辦法來衡量,所以中醫很難學,不管內行也好外行也好,不像計算機或者數學就是一個定理,幾乎沒有二義。但是中醫是不是不能學,這肯定是不是的,中醫講究中醫的學習方法,它的方法既直接又簡單,路走錯了步步錯,大家學中醫不可違背了陰陽五行,寒熱溫涼,如果始終浮在表面不能紮根,所謂紮根就是從根本之性去理解、揣摩,不能紮根只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用些名詞套來套去。還有人是這樣說的「犀牛角在頭的下部,陽中之陰,實質是鼻骨,鼻為肺之竅,聚斂、降之性;鹿角春天脫落生長」。大家討論鹿角和犀牛角就可以推而廣之,看看大家的理論能不能深入到其它角上,理論能不能站住腳,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很多西醫抨擊中醫沒有科學性也是很有道理的,咱們對咱們的理論不能自圓其說、漏洞百出,才容易受到別人詬病,這也是理所當然,自己不能圓籠,不能夠用一條理論或者一個原則解釋這樣是不行的。還有說體用關係,有人說犀牛角是不是喜歡水啊,所以涼啊,同理鹿角不喜歡水,所以熱:有人說鹿角屬土而溫。還有就是中醫界對理論的爭端由來已久,互相抨擊詬病也是不勝枚舉,所以說咱們講的是氣道中醫,如果不能在氣機的層面去了解寒熱溫涼,終究對中醫不會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有人又說了角屬骨、屬水、屬腎,馬上有人拋出了黃牛水牛,大家也可把羚羊、角馬都放進來,所有長角的動物都可以放進來然後進行比較一下,哪些是熱的哪些是涼的;長在前面的也好、長在兩邊也好都可以拿出來,這個理論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如果偏於解釋牛角是這樣解釋、解釋鹿角是這樣解釋是不符合科學性的。看看大家有沒有其他的解釋,犀牛角是獨個離中陰。有人是這樣解釋,鹿茸是在東北方,東北是陰盡陽生之地,陽初生有生生之象,少陽生髮之性;還有人說與生長的地域也有關係,犀牛頭腦比較遲鈍,視力差,但嗅覺和聽覺敏銳,生活區域從不離開水源。不知道有沒有學過《周易》,象八卦還知道吧,乾坤艮震巽離坎兌。這樣對大家說一下吧,這首先有沒有不同意角為諸陽之會?我給大家提一個線索,既然大家都不反對頭和角是諸陽之會,咱們暫且把角陽氣諸陽之所會的地方,那麼大家考慮一個問題,寒熱和陽的關係是什麼?也就是我們通過犀牛角和鹿角(鹿茸)寒熱的比較來闡釋寒熱溫涼的關係。大家再把一個插進來,就是水牛角或者羚羊角,熱極生寒,寒熱溫潤,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陽氣生髮就是熱,陽氣收斂就是寒。大家從寒熱去考慮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本,可以說現在大家的回答接近目標了。只是給大家留一個懸疑,因為這個問題一定要考慮清楚,其實寒熱都是大家的感受,如果沒有感受也沒有寒熱。從物理學的角度寒就是分子運動減慢,熱就是分子運動加快,有個很形象的比喻,熱鬧就是熱,冷清就是寒。這個我們知道八卦之中坎離代表寒熱——水火嗎,水火寒熱之用,其實上面已經把這個問題揭示出來,我進一步闡釋,有人這樣說:陽氣生髮為熱,陽氣收斂為寒,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狀態的生髮和收斂,陽氣發出來就表現出外熱而里寒,陽氣收斂了可能表現出外寒里熱,我們這樣來理解一團氣,《內經》上說過:「氣聚則熱,氣散則寒」,有氣則熱,無氣則寒,一團氣聚在一起越聚越熱,跟太陽一樣,核聚變越聚越熱,爆炸之後中心溫度、外圍溫度都散失,這就是散,陽氣散則寒,這只是大致來講。也就是陽氣要生長,表現出很熱,哪熱?主要是外熱,外在的東西熱,那麼裡面就缺失了,剛開始是外面慢慢的熱,裡面慢慢的寒,因為陽氣都跑出來了。大家一定要看清楚寒熱只是一種表象,熱鬧跟冷清用這去理解,陽氣收斂,收斂回來裡面就熱了,外面就寒了。古人說的氣聚,就是氣聚在那,聚的地方就熱,氣沒聚到,單位面積布散就少,只是聚在中間,中間就熱,外面就冷,氣散整個都寒了這是整個寒熱的見證,不知大家理解不?用人來比,一幫朋友聚在一起很熱鬧——氣聚則熱,這些人散到好多屋裡去了——氣散則寒,這是一種,大家要清楚。第二種,為什麼氣生長則熱,氣收藏則寒,還拿這幾個人來比喻,這幾個人從屋子裡向外走的過程中外面逐漸熱起來,這叫氣生長,陽氣生髮,這幾個人慢慢的撤進來外面就冷清了,這叫做陽氣收斂叫寒,這是兩種辯證這就好理解,更簡單的辦法來理解也就是氣用則熱,氣不用則寒,這當然也是說陽氣,陽氣發用則熱,不發用則寒,這最好不用收斂和生長來形容,用發用和不發用來解釋。《內經》里有這麼一句話,說陰陽的,乾道其動也直,其靜也專,乾道的陽氣有動靜,動則發用,靜則不發用;陰氣,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陰氣的動和靜。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準確的理解,陰陽是有動靜,不是陽動陰靜,而是陽可以動也可以靜,陰氣可以靜可以動,陽氣可以發用可以不用,陰氣也可以發用可以不用。《易經》上還有一句話「陰陽相道,剛柔相搏,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剛柔大家一定要理解,陽氣可剛可柔,陰氣可剛可柔;把氣比喻成一個人就可以理解,男的可以發脾氣,也可以不發脾氣;女的同樣可以發脾氣也可以不發脾氣,一定要擬人化,也是我們氣道中醫的一大原則,萬物有靈。所以說寒熱只是陰陽的一個屬性,並非寒就是陰,熱就是陽,不要對號入座。在《周易》當中雖然沒有提及氣道,但是處處是用氣道的思維,實際去理解氣道的規律,我們只有進入氣道或者進入一陰一陽的規律,才能很好的理解古人給我們留下這麼多經典,中醫的實質,不知大家明白不明白寒熱不是陰陽,寒熱是陰陽的屬性,剛柔不是陰陽,也是陰陽的屬性。關於一個陽氣可以剛可以柔,可以寒也可以熱,可以動可以靜,可以聚可以散,可大可小,可收可放。陰也可以。這個大家一定要明白,大家上不上層次就看對陰陽的理解。可以這麼說前面大多數朋友都把寒熱按陰陽來對待,還有陰陽可曲可伸,雲捲雲舒,你把一片雲理解為陽氣或者一片陰氣,一片雲可以捲起來也可以舒展開來,所以說在這一塊通過剛柔動靜寒熱卷舒幫助大家理解剛柔的屬性,這個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陰不離陽,陽不離陰,統稱為氣。可以這麼來說,氣可收可散、可動可靜、可剛可柔、可寒可熱,這樣可以更好的來理解氣道,也即是有陽的地方必然有陰,有陰的地方必然有陽,陰陽相錯相離,就象社會的任何角落有男有女,男女錯開就不好了,即便軍隊里也有女兵。不知道大家理解不理解,這是關鍵所在。現在有些人得病怕冷怕熱,其實表現的寒熱並非實際就有寒有熱,如果把寒熱看做陰陽的屬性很快就會跳過寒熱看疾病的本質。問:什麼是陰陽?這個問題問的非常的好,我不知道大家怎麼樣回答陰陽,看有沒有人來回答什麼是陰陽,如果大家知道什麼是陰陽,可以上到更高的一個層次。看看有沒有人來回答什麼叫陰陽,這個問題好像非常大,如果很簡單了,陰陽也不稱其為陰陽了。陽為發散,陰為收斂,動則為陽,氣的生髮與收斂,矛盾的兩個方面,事物的兩面性,相對固體化的就是陰,能量化的就是陽,運動強烈的偏陽,運動柔緩的偏陰,陰陽說明事物具兩方面,世上本無陰與陽,只有一氣生於它,陰陽是氣的狀態,一分為二,相對的兩個事物或事物相對的兩面。還有人回答,陰陽是指性質,比如同是水氣,陽輕輕上升水蒸氣屬陽,陰重濁下沉陰潮氣屬陰。大家說的都不錯,基本區分出那些是陰、那些是陽,而且還認為是事物的兩方面。其實對我們直觀的理解陰陽是很有用的,比如前面我們說的動靜、緩急、剛柔、上下、天地、卷舒,這些都是陰陽的兩個方面,還有說是一種物質的兩種表現形式。這些對大家認識陰陽非常有幫助,但都是陰陽的一種屬性,你不能說就是陰陽本身。陽氣生長就是陽,陽氣收斂就是陰,可以這樣說。我來簡單的說兩句,大家在上面基本上方方面面都涉及到陰陽了,也沒有嚴重的把陽說成陰,把陰說成陽,陰陽在體制上面什麼是陰、什麼是陽不好說,如果一定要有一個定義,可以這樣來說,有了分別就產生陰陽,就像慧能當時說的那樣,風動帆動那個問題,因為人產生分別,我可以拿來套用一下,自己產生分別而有陰陽。可以有這樣一個不恰當的定義,再做一個現實的定義,陰陽其實沒有陰陽,但是有各種陰陽的屬性,就是以上大家談的。所以我們站在屬性上認識陰陽,我們去談論陰陽,不如直接談論陰陽的屬性,對中醫來時說更能方便我們治病。還有這麼說的一氣本無陰陽,陰陽是認識一氣的工具,這個話談到氣,氣在一定的層次確實是存在的,如果能夠認識氣比直接談陰陽更切實些,我們如果拋開陰陽直接說一氣的剛柔,這個大家好理解了。像青蛙一樣,青蛙一怒了肚子鼓起來——是剛,氣消了是柔,青蛙的一氣是這樣的表現,青蛙往前跳這叫動,青蛙跳完不動了這叫靜,青蛙很著急得想捕到一個蚊子這叫急,捕到以後在那緩慢的吃叫緩,冬眠叫卷,冬眠出來叫舒,青蛙往上跳叫上,青蛙往水裡跳叫下。有人說:「人性本無善惡,一生分別則善惡生、陰陽見。」一樣這個解釋不錯的。一氣的兩儀就是陰陽,陰陽只是儀。這樣大家認識更深刻了,這樣就說到陰陽根本。接著來說鹿茸,在鹿角生長過程中,前面是鹿茸,後面是不斷的骨質在生長,然後長到極致,這個鹿茸慢慢不再供上血液營養了,這個鹿茸就慢慢乾癟,然後這整個角就角質化的很厲害,那麼這就是咱們這個角,所以說這個是鹿角區別於犀牛角、水牛角、羚羊角最大的一個特性,所有動物都沒有這個能力,只有鹿有這個能力,也就是說骨質的再生,現在醫學不斷來研究它的再生能力來為人們服務。你看西醫啊,他都能夠很好的正視這個問題,從鹿角中發現這個價值來推動整個醫學的前進,而我們學中醫的如果連這點常識都不知道,只知道鹿茸補陽,那就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所以說這個證明了首先一種生命力的旺盛,也就是陽氣的一種發用,這個勁兒非常足,你想想這個骨頭往上生長啊,人最難生長的就是這個骨啊,這個肉剜去一塊兒還能長出來,皮擦破了也能長出來,唯獨骨頭,手指掰掉了,你看手指還能不能長,所以說鹿角最奇特的地方就是鹿角能不斷的生長和脫落。每年大家想一想,那不是說它折斷了再生長出來,而是每年整個的大鹿角就掉下來,重新再頂出一個鹿角來,它生長的過程就是陽氣往外發用的過程。陽氣發用就是熱嘛,那麼這個就是鹿角的熱的所在,關鍵是這個角的生命力太頑強,新陳代謝太好了,這個也可以衍生到其他的植物,哪些植物生長的迅速,那麼它的生機就很旺。我不知道大家了解這個肉蓯蓉和鎖陽沒,這都是補陽的嘛,你看看形狀也能大概有一個了解,那麼好,這個是關於它的發用屬陽,發用屬熱。熱呀,就是陽氣發用外在的表現。那麼下面我們講一下那個犀牛角、羚羊角和水牛角,諸角啊,這所謂的諸陽之會並不是諸熱之會,如果說諸熱之會的話,那腦袋可能是一個非常熱的地方。雖然這個腦袋,人的頭啊是諸陽之會不避風寒,不怕風寒,但它也不會說是完全的產熱,比其他的地方溫度要高,反而頭部是清涼的地方。你看很多穴位啊,還有天啊,都叫做清天,不叫做熱天,清涼世界。乾為清,為寒,為冰。也就是陽氣在天啊,並沒有表現成熱象,也就是並沒有發熱,這是大陽不熱啊,真正的純陽不熱。這隻有是離啊,離是陰陽相交嘛,發用才熱。離主熱,而乾不熱,三陽不主熱,大陽不熱,陰陽相交產生寒熱。由於它不熱,不熱就寒嘛,表現出不熱之寒,叫做清涼,不能叫做寒,不能叫做陰寒,叫做清涼。所以說你看有人說犀牛角是大寒,有人說是微寒,那麼這裡可以和大家說這個犀牛角的寒哪也可以叫做清涼之寒,這個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真正的諸陽之會,就是這個乾,天,是個清涼的世界,它的陽氣啊沒有表現在寒熱上,而表現在什麼上了呢?而表現在,比如,天表現在它的廣闊,無邊,完全覆蓋大地,或者是清新透明,為尊貴,在上,表現在這方面。同樣,這個角啊,它的陽氣表現在哪個方面呢?它的陽氣表現在它的堅硬和尊貴上,而沒有表現在熱上,這是關鍵所在。這我不知道大家聽明白沒有啊,這犀牛角、羚羊角表現在堅硬和尊貴上,所以說你看啊,這個雄性動物比來比去啊,就比這個角,誰的角好看、強壯、大、堅硬、尊貴,表現在這些方面,而沒有表現在熱上,如果表現在熱上就壞了。鹿茸在生長過程中是熱象,一旦生長停滯了,它的熱象相對來說也要退去很多,所以說完全長成的鹿角不能說是熱了,只有生長著的才熱,所以為什麼用鹿茸啊,只有它生長的過程中才表現了溫熱之性,而一旦停止生長,長成了就不表現這種溫熱之性。而犀角它不會脫落,緩慢的生長過程中不需要這種生髮去催動它,所以說它只顧表現它的堅硬、強勁和尊貴這些。這個大家聽清楚了么?而不像之前哪,大家所說的那樣,來理解這個角的寒和熱。那麼大家可以看一下《內經》、《本經》啊,關於犀角的功能的描述,我給大家解釋一下,現在醫學把這個犀角啊主要用來涼熱、解毒,這是片面的。如果大家想學好《本草》,希望大家認真來讀《本草》經。你看這個犀角苦寒,我不知道犀角苦還是不苦,我沒嘗過,「主治百毒蠱注,邪鬼瘴氣,殺鉤吻鴆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魘寐。久服輕身。生川穀。」不知大家看到我打出來的沒有,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大家不要小瞧這一段文字啊,所謂百毒,為什麼犀角解百毒?因為犀角啊,它具有這個堅硬、強勁和尊貴的這個特性,這毒啊,無非是陰毒陽毒啊,這個都算,所謂毒啊,氣聚狠了就是毒了,太濃了,陰氣太濃,陽氣太濃,偏性太厲害。在這裡面啊,犀角它有避百邪殺鬼魅的功能,這個正好表現了攜陽氣的光明,正氣的乾天吧。這個很多的細菌、病毒一見到太陽的紫外線馬上就死掉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做的,也就是陽氣有一個消除群陰的功能,這個百毒應該這樣來解釋。蠱注也是,所謂蠱,是蠱惑嘛,就是一種蟲子嘛,注,是流注。還有邪鬼瘴氣,邪是病邪,鬼是鬼氣,瘴是瘴氣。下面所有的都是,殺鉤吻,鉤吻是一種植物,這是劇毒的,鳩當然是,飲鴆止渴,鴆羽嘛,鴆鳥的羽毛是有毒的嘛,還有蛇毒,你看這一串串起來都是百毒,蠱氣,流注,邪氣的流注,邪氣,鬼氣,瘴氣,鉤吻的毒,鴆羽的毒,蛇蟲的毒。所有這些東西啊,都是陰邪之物,那麼,犀牛角啊,秉諸陽之會,有著堅硬,強勁和尊貴的這個特性,足以來殺掉這一切陰邪之物,是這樣來解釋。包括那個除邪,使人不迷惑,不迷惑於什麼呢?使人不迷惑於邪氣。所謂魘寐,就是人身正氣受到了瘴氣的干擾產生的夢魘,寐是睡不醒,陽氣不展,導致睡不醒。消除群陰的能力,這個犀角啊,秉諸陽之會啊。而且犀牛角啊比羚羊角更具尊貴之性,因為它就一個嘛,生在前面,而且大。這個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很好的跟著我思路在走啊,也就是你要真正讀好中醫,必須改變你整個的世界觀,整個看問題的方法,你才有可能對中醫深入。天地有不正之氣,有正直之氣,有陽光有黑暗,那麼犀角秉諸陽之會,帶著陽光之氣,它可以殺滅一切黑暗。也不能這樣說,它不是殺一切黑暗,能夠解除很多的邪氣。那麼同理凡是有諸陽之會,秉陽氣所居這樣的事物,它都有這種能力,大家可以看本草,凡是秉特異之性、正氣的事物,事也好物也好,都有種能力。所以說古人的《本草》有大量的這樣的描述啊,後人都刪減了,只用它的寒熱和特異性來治病,這是片面的。同時由於這個犀角有堅硬之性,所有堅硬的事物都有破堅的能力,這個大家可以記一下,也可以到《本草》去找,因為之前我沒有做準備嘛,就不給大家去摘抄了,所有堅硬之物都有破堅能力。比如石膏啊,我們只說石膏有清熱的能力,但石膏它是一個石頭啊,凡石頭都能破堅,你就當作破征瘕積聚,只是程度和輕重緩急的問題。那麼犀角它同樣秉著尊貴之性又有強硬之性,當然它有讓各種毒,陰毒陽毒,進入身體的毒立即消散的能力,但是不是用一個犀角就能完全解決呢?這個不是這樣的,因為大將還要有群臣來吸附,也就是說犀角一個獨用也不能解決問題,也不是說這些百毒蠱注,進入身體的有形的一些東西也不是單純的一味犀角可以解決的。即便中了陽毒陰毒也一樣,所以說必須有其他藥物幫輔,比如地黃、金銀花、連翹,必須要這樣的葯來幫輔,才可能共同完成一件事情。那麼還有一點,就是說這犀牛角啊,它是否是清涼的我沒嘗過,如果說有清涼的感覺,那麼它這個陽氣收斂成尊貴堅硬之後啊,這個清涼之感也表現出來,所以它有治大熱的能力。這個熱不是我們所說的三黃黃連黃岑黃柏之證,而是層次更深,有點毒的那種性質,同時要配和其他清熱解毒的葯才能共同取得效果。問:犀角味苦寒,如何能消除群陰?它是否苦寒哪,我們暫且不論,因為這個苦寒它並不是味道上的,有說大寒的,有說微寒的,這個消除群陰那,剛才說了,寒不代表陰,你說瘴氣鬼邪,百毒蠱注,這個都是群陰,那你不能說它們是群寒,這個剛才一再強調這個問題嘛,我覺得不需過多做解釋了。人之氣機有升降出入,葯也有升降之別,而現在有幾人能識?沒錯,是這樣的。再看看大家有沒有問題啊,也就是犀角的寒是清涼之寒,如果它沒有強勁尊貴這種性質,那麼它是和薄荷沒有太大區別的,就是這種寒跟三黃黃連黃岑黃柏大黃這種寒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是陽氣收斂留下清涼,另一種是直接的陰氣發用為寒,也就是我們把三黃的寒叫做正寒,因為寒是可以去熱的嘛。有人打出了羚羊角的作用,大家可以看一下,「味咸寒,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辟蠱毒惡鬼不祥,心氣,常不魘寐。」前面先暫且不論,大家看後面,蠱毒惡鬼不祥,安心氣,常不魘寐,這些和犀角的作用是同樣的,具有這種尊貴堅硬之氣,好像缺了個「去惡血注下」吧,然後我們把這個結了。這樣我把這個犀牛角、羚羊角,還有鹿茸角總結一下,主要想告訴大家一個什麼呢?陽氣發用是熱,不發用是寒,而且陽氣大用不熱,大家只要理解並且能夠以後在臨床理論上思考就可以了,這是第一,第二就是凡是堅硬的東西都有破堅的能力,這第三點,所有尊貴、秉陽氣而生的都有辟百邪的能力,還有一點,就是不用而用的這個寒涼和這個陰氣所結的三黃大黃的苦寒是有本質區別的,大家知道這幾點就可以了。問:這個羚羊角為什麼有明目的作用?「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辟蠱毒惡鬼不祥,安心氣,常不魘寐。久服,強筋骨,輕身。」這個羚羊角我見過,大家可以展開思路來想下,為什麼羚羊角可以明目。這樣吧,這個作為我們下次討論的一個話題吧,因為這個明目又會牽扯出一個問題來。你看這樣來說吧,羚羊角為什麼明目,我不知道這個是不是來解釋的,還是來解釋惡血注下,清涼血熱,下面又說條達氣機,條達之氣,長而堅硬,生髮之力,以應東方,暢達肝氣明目,熱結用羚羊角,寒結用麻黃。去惡血注下,惡血去,新血生,故明目。陽者,胃也,為目之庫,肝與木有關係,咸寒以補水,水足則目明——陳修園,五臟之精上注於目。這個跟大家說一下啊,像這樣的解釋,包括陳修園這樣的解釋,咸寒以補水,水足則目明也,是不是還有什麼葯是咸寒的,大家這樣來推就知道了,鱉甲是咸寒的吧,龜板是咸寒的,那麼玄參是不是咸寒的?那看看他們是不是明目,然後你就來推這塊就可以了。還有說是不是補水,那生地也是補水的,那是不是生地補了水它也能明目呢?五臟之精上注於目。還有一個回答的,這個回答的我覺得說的過去,至葯,透明,內中空,氣可通於上竅。大家要理解兩個問題,什麼叫明目,這個目是什麼?明目代表什麼意思?然後再去直觀的理解羚羊角為什麼能明目,那麼從而引申你說羚羊角明目這個特性是否應用於其他相同特性的植物或者動物上。你看我可以這樣和大家說,所有堅硬的東西都有破堅的能力,這句話不是空口瞎說的,不止用在犀角,這個《本草你》挨篇去翻去,所有堅硬的東西,你看哪個東西堅硬,《本草》後面有沒有兩句破堅的東西,或者這樣的癥結,破堅破惡血,你看有沒有這個能力。基本所有的中品、上品、下品都算上,這個《本經》後面都會多多少少注一個它有破堅的功能,這個沒有什麼好懷疑的,大家可以回去看去,如果是有心人的話。它的所有尊貴的東西都有去百邪的能力,你也可以翻翻本草去看去,也就是如果我們提出一種理論或一種假設的時候,一定是放到任何地方都說得通的。那我不知道為什麼陳修園哪,他在這個地方,是這樣來說這話,他這個非常不負責任。首先大家一定要自己要先攻自己,你攻不動,這個理由有可能站得住腳。咸寒以補水,水足則目明。那麼首先兩點,第一是不是所有補水的都有明目的功能,第二個,是不是所有咸寒的都有明目的功能,他這個如果可以說得通,水足則目明,但是為什麼在羚羊角這兒,它單獨拿出來可以明目,而並沒有在其他的咸寒的或補水的葯當中去單列這條明目的功能,那行,先這樣吧,我們先休息五分鐘吧,然後我把這些串一下吧,利用半個小時串一下吧。咱們沒有問題的話,我來講最後總結一下《陰陽應象大論》當中的東方生風的五段論,這次拿出相當的時間來講這個五段論,我記得剛開始就跟大家說過,這部分作為學習《內經》的一個眼目,五段論了解了之後,你對氣機有基本的一個掌握,那麼再學習《內經》其他條文可以融會貫通,如果你說學《內經》學地如何如何好,這五段論你不能很好地解釋,也不能說你學中醫學到家了。《內經》中說「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也就是你是否能知道眼目,你知道就像大白天走路一樣,想到哪就可以到哪,你要不知道了就像晚上走路一樣,怎麼走怎麼黑,茫然不知所措。前兩天有病人跟我反映,她找一個大夫看,她那是個產後風,這個大夫給她開方子,後來我看著方子了,產後出汗,大夫最後用龍骨、牡蠣兩味葯各30克,前面加一個補氣補血的嘛,那補氣補血只是簡單的白朮啊黃芪啊白芍這樣的葯,也沒有加些關鍵性的葯,後來出汗很嚴重嘛,就汗流不止,最後一個方子就加了龍骨牡蠣,我記得我在很早以前跟大家講課的時候就說過,這龍骨牡蠣它不可能收這種產後氣虛血虛這種出汗,為什麼呢?因為虛在有形上,用龍骨牡蠣無形之性去收引它呀,不可能達到目的,這一點就告訴大家什麼意思呢,你一定要知道每味葯的藥性和它的發揮的層次,如果不是一個層面的,它即便有收性也不行,而且有汗勿止汗嘛,瀉而勿止瀉,吐而勿止吐,不要光看現象不抓本質,這個她出汗成那樣,幾乎所有的澀葯你都上了,你這個汗還是止不住,一定要注意疾病的本質而不要去注意它的現象,所以學好這個五段論對我們非常有幫助,而且問題是這個龍骨牡蠣它收的也不是有形的東西,它收的是無形的東西,有機會給大家講一講龍骨牡蠣這個葯啊,亡陽的時候可以用,其他的收澀盡量不要用。咱們主要來講一下這個五段論呀,我只是給大家串一遍,因為原先都講過了。一氣之變化流行在人身體上,有人說無非水火一團氣,就是一團氣,氣動分陰陽,分對待,它分了五個,也就是東南西北中,一團氣一個軸嘛,一個皮球,是不是它有上下左右,東南西北中間呀,如果平面的來說。那麼這團氣必然有五個屬性,如果分成五份的話,因為五就很有意思,五是合天道的,你看那個花很多都是五瓣,這個是有它的原因,這個原因大家可以回去思考,如果不明白到時可以問我,所以說五行不是白起的,很多事物都是按五這個數來走的,五這個數非常奇妙。那麼既然天道自然,把這個氣分成五份,五份都得佔一個嘛,那麼正好人身運化、自然造化就分成了開合緩急舒,或叫升降開閉和,開合升降和中間的斡旋之氣,也可以叫升降開閉和,和就是中間的和,還有就是和緩的和,這個怎麼叫無所謂,大家能夠理解這種狀態就行,你也可以叫升降開合,咱們這樣吧,就叫升降開合調吧,這個是對它的狀態、它的運動軌跡來說。中間來表現的肝和脾又是一對緩和急的代表,那麼肺也是舒氣的代表,這裡面心就是開氣的代表,腎就是閉氣的代表,又是一個角度來理解這個五氣,那麼這兩個角度來看五氣,我們就能通過這兩個角度來解說五段論當中的所指,那麼我們來看一下。我們從五味這開始串,很簡單給大家串一下,酸者收也,收氣的代表,苦者發也,發氣的代表,土者甘也,緩氣的代表,金者辛也,散氣的代表,水者咸也,凝氣的代表,就是這樣嘛,酸者收也,苦者發也,甘者緩也,辛者散也,咸者凝也,你看這個五氣串了啊,五氣一個是收、發、緩、散、凝。那麼接下去往下走,肝心脾肺腎我就不說了,肝心脾肺腎到筋血肉皮骨要說一下,這個筋氣是聚氣的代表,收聚嘛,血是流通之氣的代表,苦者發也,火者開也,這都是流通之氣,肉是和緩填充之氣的代表,也就是脾者緩也,大家給記一下,回去自己整理,融會貫通,皮毛是發於全身而有收澀作用的代表,這個骨髓呀,骨髓是凝澀在中、支撐身體之氣的代表,閉氣嘛,閉在裡面了,就起支柱作用了,凝嘛,凝在裡面了,凝結。那我們再說一下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腎主耳,這一條線給大家串一下。目是神魂之所遊行出入的地方,肝主魂嘛,主生髮,所以主目,蒸升之意嘛,有神有魂有精神在,生機才在。心主舌是攪動之氣的代表,舌主攪動嘛,心機或者從動這一方面來體會,心主血嘛,血主運動,血也健運不息。脾主口,是容納之氣、吞吐之氣的代表,我們講過脾主容納,主包容,那麼口就是這個之氣的代表,口主容嘛,能容物。那麼肺主鼻呀,鼻是通調之氣的代表,肺主發主散,是相傅,通達呀,到肺這兒非常通達,散,都散開了,當然通達,四通八達,通調天氣,通過鼻中發出。那麼腎主耳,腎主收納,主收藏,耳是一個耳洞嘛,腎主收納,被動的,主隱主藏主閉,那麼耳是這種氣的代表,那麼這條線我給大家捋了一遍。 接著在聲為呼,從這開始說,今天講最重要的地方嗎,次要的都不說了。所謂在聲為呼,呼是怒發之氣的代表,它主生長嘛,主怒發嘛,是怒發之氣的代表,呼出來,由里達外,由下達上。這個南方生熱呀,在聲為笑,這個笑啊,咱們不是說了嗎,心主開,是開合暢達之氣的代表,爽朗的笑嘛,大聲的笑,非常喜悅嘛。那麼中央土,在聲為歌,這是緩和之氣的代表,和、緩、暢,笑是爽朗暢快,這是兩個意思啊,一個是在上,一個是在中,笑和歌是有明顯區別的,因為脾主緩暢,我們講過,所以在聲為歌為緩暢。到了肺了,在聲為哭,哭是衰敗、衰落之氣的代表,肺金嘛,由極盛而到極衰,從盛而衰,向下滑落,金主降嘛,主宣散主降,前半部分宣散,後半部分降,後半部分降就是聲為哭,悲哭之哭,向下降,物極必反嘛。那麼到了腎了,在聲為呻,呻是下氣發動的代表,里氣發動,呻吟嘛,你看所有的陽氣凝澀在裡面,外面籠罩著陰氣,它整個的感覺失去了自己的位置,開始在里呻吟,呻吟的病人聲音都很深,可以深達腎部,是腎氣出現問題,所以在聲為呻,呻是呻吟的呻,從裡面發出來,那麼我把聲也串了一遍。 然後咱們說變動,變動就是相反的一面,肝變動在握,所謂握並不是手握,腳拘攣、手拘攣、弓角反張都叫握,肝生長條達,那麼這種條達生長之性被約束,那麼就產生了捲曲,那麼就是握,在變動為握。那麼心在變動為憂,心在上位,居在上位,爽朗笑的背後,相反的一面就是憂愁。脾在變動為噦,脾主容納,容納無形之物,容納之後四佈於全身,胃也是容納有形之物,然後由脾接管,容納無形之物然後推運到全身,那麼它反面就是不容納了,就是噦出來,不是有形的物質,有形的是土,無形的氣上逆叫噦,上逆不容叫做噦。肺變動為咳,肺氣下降,宣布而下降,它的變動啊,相反的方向就是上逆做咳。腎變動為利,腎主堅凝,氣聚在里,里氣如果說變動啊,結果是凝閉之氣受到衝擊,表現為全身的戰慄,不僅因為寒而戰慄,恐懼、驚嚇都可以表現戰慄,腎精不固而產生戰慄,好,變動這一條我們也捋了一遍。還有一個肝在志為怒,肝就是上升嘛!怒則氣升,和怒放是同義,象花朵一樣都開了,在志為怒,志是神氣的意思。心得位在上,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脾氣緩和暢達在中焦,利於思考,思則氣結嘛!安定之氣才能有幫助思考,不可能是氣上下亂竄能有思考,思則氣結,氣結在中間,不能和緩暢達了,就是氣結了。肺在志為憂,這個好理解,氣下降失位,表現出憂愁,氣降。那我說一下腎,在志為恐,恐則氣下,恐懼就想找一地方藏起來,驚恐,恐則氣藏,那好主要的問題咱們都竄過一遍了。還有最開始的,東風生風啊,風這個事物是生機的代稱,沒有流動,沒有風也就是沒有生命,肝者氣升,充滿了生機,這個生機旺盛於外表現很熱鬧,就生熱,濕氣有水汽濕潤的環境最利於生命的生長,那麼就這個就是脾主濕這種環境,相對有一個濕熱,濕不是指的潮濕,有生機的環境,這種環境生命才能得以維持,所謂的燥,也不是講的乾燥的意思,講的是清明之氣,因為肺氣通達嘛,它不允許有濕氣停留,濕氣蒸騰,就是燥跟晴天一樣,象徵天下大白嘛,最後一個寒,所謂氣凝於里,外相表現為寒,因為生機不再外相表現,在裡面,就是這麼個意思!基本就串到這吧,時間也差不多了,看看大家有什麼問題,拿出時間我們隨便交流下,《陰陽應象大論》我們告一段落。這個《陰陽應象大論》我主要是讓大家了解一下氣機的概念,沒有說到有形的東西,都是概念的問題,也就是學習中醫的方法。你不要直接餡到形質方面,我們講過,神、氣、行、這三種狀態行的層次,我們講的就是氣的層次,形的層次是西醫的層次,氣的層次是中醫的層次,你只有從氣的層次來了解,你才能學好中醫,我覺得這樣給大家講機會難得,因為我有一個講的機會,大家有一個聽的機會,可能不同於書上講的,或者常見的中醫的古籍上講的,我講也是誠惶誠恐啊,生怕給大家講錯,你就關鍵是思維方式的改變,而不是學到多少東西,知道了多少條文,看大家有什麼問題,方方面面的,有什麼問題?因為中醫都是這個樣學過來的,如果你按照西醫的思維方式啊,這個東西就沒法學了,你進都進不去。象我們說犀牛角鹿角的區別,大家可以想想,無非講的是一個氣機變化,無非是開合、升降、收藏、緩急、卷舒,就沒有其他的東西,也就是學一而天下畢,這個道理誰都可以說,但是如何應用到我們的應對所有的事務上,中醫的臨床上,就看你是不是能夠時時刻刻著眼於動靜、剛柔、卷舒、升降、開合、緩急,這些氣機上的理,不然很難學理。問: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如何解?這個我跟大家說一下啊,陽氣可以發用、收藏、可剛、可柔,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這個意思啊,是這個樣來說,陽氣啊你不斷的耗陽氣啊,陰陽之氣你耗完了很迅速的,陽氣精,也就是安定、內收一個狀態,那麼神呢,精氣神,神呢有一個氣的依託,才能養神,也就是這個人身體不強壯,它的神也不強壯,身體強壯了,它的神也旺,神旺了,同時氣旺,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的問題,所以說你的陽氣內收啊,安定啊,你就精神也得到了滋潤,有的人才華橫溢,身體衰弱了,也就不行了,陽氣耗完不能養神。柔則養筋,說的也是這個意思,陽氣不能剛燥,很多年輕人仗著身體好,幹了很多違反自然規律的事情,熬夜、通宵打麻將、出去打架、逞強、用意、房事不節,這都是使陽氣不能很好的調柔,不能很好的濡養這個筋骨血脈,這個筋啊,代表了整個人的筋骨血脈,不知道你聽懂沒聽懂,說的意思無非就是要愛惜陽氣,使他調柔、暢達、內收、這個才可以使得神的層次可以養神,氣的層次可以養筋脈血骨。問:辛、苦的味是怎樣的狀態,咸是發、苦是收?這個不是這個樣的,咸是收,咸是凝嘛,凝結在一起了,苦是發,苦體是收,用則發,記得我講過手榴彈,他沒有用肯定是凝聚,這個就是苦體,拋出去爆炸就是發用,所以說我們吃的這個苦藥啊,凝結了很多苦的元素,但是吃下去之後苦發用的,這個要理解一下,苦體是聚的,苦味是發的。問:陰陽是指有其物還是只是說理的方法?這個前面我們討論過了嘛,這個只是一個說理的方法,沒有真正的陰和陽,你一定知道背後的東西,拿高矮說嘛,個矮的是陰,個高的是陽,那麼如果把個子高、個子矮搞平了,你能說個子高是陽,個子矮是陰嘛,都是一個說理的方法,你用的時候一定記得他背後是指的什麼,光說陽就是不對了,陰陽是個代替。問:在天為玄,在人為道,道是什麼意思?你這個理解吧,這個怎麼說都成了,在天為玄,在人為道,玄理嘛,道就是規律就是道理,為什麼在肝這一塊來說呢,因為跟下面是對不上的,第一個可能是一段衍文!是多餘的,這一塊說的的也可以,因為是來了個發揮嘛,肝是生機的代稱,生生之源嘛,所以說對肝應該多關照一下,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這塊太玄了,你對下面理解清楚了,這塊可以理解!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這是三個層次,這是在講生機,這怎麼說呢,生機從虛無中出來的嘛!沒有生機天就絕了嘛,所以把生機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中下嘛, 在上面的天道,在中間就是人道,在下面地道!就是化生萬物的生機,就是這個樣子理解,化生萬物了,才可以長出了莊稼,長出了五味嘛,問:苦體在收在用為發,能舉一個葯嗎?很簡單我們舉例黃連嘛,這個也不能用收,可以用作聚,那聚了很多的苦味元素在裡面嘛,那麼你吃了之後,黃連直接就發了,發它有破的能力,所以說我跟大家講過,苦為發、為破,而不為降,降是氣機發了之後的氣機運化的自然的現象,因為瀉心湯嘛,心下痞,苦以發之,半夏、生薑辛以散之,黃連、黃芩苦以發之,把這個心下痞發開、破開,痞氣解開,氣機則通!該降降,該通通,這個藥物都有兩用性,一個體一個用。問:如果說說理方法那是陰陽,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怎麼理解?那麼這個好理解了,陰陽之外的所有代名詞,那麼所有的大東西,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都是什麼意思呢,都是揭示萬物龍虎相鬥,你爭我奪,才產生了萬物世界,化生萬物,如果說沒有陰陽,那麼是不復存在的。問:有人說龍骨、牡蠣收斂之性啊?我只是講一下這個龍骨啊,都是古代牛馬羊的骨頭,都是化石嘛,你挖出來,它有潛鎮之性,潛藏在底下,封藏了幾千萬年變成化石了嘛,這個東西藏了那麼長時間了,它有潛藏之性,而且大家知道,石頭填了,動物骨沒了,它能收無形之氣,煮完了之後不能溶解於水,起碼解析出來的東西很少,一個氣,這個骨收氣,潛鎮收澀藏,這個龍骨你舔一口很澀,這個東西外用很好,但是它只能收陽氣,陽亡了之後,在無形的一方它有收的能力,你像血虛、自汗盜汗,效果很差,它不是靠這種無形的物質收回來的,因為沒有這個能力,有形用有形的辦法,無形用無形的辦法,一般只能用一次,都用於急用,很多陽虛的千萬不要用龍骨,陽虛氣血虛少,千萬不能用龍骨。這個有形最好就是四君子、六味地黃,大亡血、亡陰用生地、山萸肉、山藥這樣的葯,氣血充足補上來了自然不出汗,這是一定的道理,這是有形的東西,不解決氣血虛的問題是萬難的。龍骨、牡蠣非正道,你想想潛藏那麼多年了還有多少生機,天天熬湯藥喝,黃芪、党參、山藥、山茱萸、生地、熟地、麥冬、甘草、大棗、飴糖這些東西補氣血,味道都是甜的,補百脈的作用,所以用藥要用君子之葯,不要用一些很有問題的葯。問:苦為發破?微苦則小發、小破、大苦則大發、大破!苦能堅陰的說法不對,沒有說苦能益陰,這個說一下,甘葯能益陰,甘葯酸甘益陰,辛甘益陽,中藥甘味葯佔七成,酸味葯二成,辛味二成,這個是開方子的標準。以甘為主,因為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大地的滋養,所有的方子甘葯至少有一半;把《傷寒論》中所有的方子都算上,攻伐方子甘味葯佔三成,補益方子甘味葯佔七成,這個是一個不公開的秘密,跟大家說了,是一個原則。所有的方子的配伍都在味道上,不下功夫查不行的。酸葯微酸,苦藥微苦,大觀治病,除非是實證,才用大苦、大辛的葯,現在人的湯藥不好喝是對我們的恥辱,首先湯藥補藥非常好喝,喝的時候不反感,如果自己有虛喝了會非常舒服。現在人開方子少君子多小人,搞得葯腥臊亂臭沒法下咽,完全把病人給耽擱了。兩陰夾一陽是坎卦是不對的,非常有問題,因為不管是丹道上講,還是我們日常生活必須有土氣從中間做和事老,做中和,也就是甘味葯,這沒有任何疑問。所謂的良藥苦口跟大家說一下,古人得病多實證,苦藥能治,用甘苦之葯,所有的方子都有甘葯,為什麼加甘草?不是平白無故加甘草,《傷寒論》上大部分方子不管是補益的還是其他都是在甘葯的基礎上再加其他葯,古人多實證所以加苦藥破而發之,沒有人說補藥非常難喝,現在人用全蠍、蜈蚣、羌活,還有其他的亂七八糟的搞不明白的葯放到鍋里以後,熬出來爛臭,捏著鼻子喝也不願喝,好葯都很好喝,大家嘗嘗《傷寒論》的方子,麻黃喝過吧,這個基本沒有什麼味道,桂枝甘味還有點辣,芍藥微酸,石膏也沒有什麼怪味,知母熬出來微苦,也沒有什麼怪味,黃連是正苦,為什麼不拿苦參熬出來喝,可以嘗嘗苦參有多麼難喝,開方一定要注意,就是加一個葯就會難喝的不得了,苦參都是外用基本不內服。大家多看這些方子,經方之所以叫經方是有它的道理的。甘味占第一,你看著不起眼,其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甘中見辛,甘中見酸,甘中見苦,甘中見咸,只是比例搭配的問題,淡味也屬於甘,白朮、茯苓也屬於甘。現在一些治風濕病,不知道補氣血只知道用祛風濕葯,羅列祛風濕藥物的大集合,太有問題,今天就到這。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奭雨、乂爻、張頔等「生猛」姓名驚呆老師
※紫微精論2011辛卯流年愛情運BY善存老師
※大千老師談大壯卦(上)
※嚴老師談練氣功的三個要素——調心、調息、調形
※王尚文先生給老師們開的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