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遊漫注——深度揭秘你看不見的玄機(二十八)

第二十八回(1)冤有頭 債有主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剛說完唐僧為了自己的善而過河拆橋、不講義氣,這小說馬上就指出,還是花果山的妖猴們有義氣,人家500年盼望著大王回來,被打打殺殺折騰得十不剩一了,還在等待他們的孫悟空大王,沒有叛變、也沒有窩裡反。等到他們的大王一回來,馬上就擁戴他們的大王重新來過、東山再起。你看看,沒有一個猴兒們埋怨當初是他們的大王給他們帶來了滅頂之災。跟人類比起來,這群猴子們還真的是講義氣啊!  也難怪,他們的大王孫悟空,比他們更加的講義氣了。當孫悟空被唐三藏給冤枉得死去活來、摸不著頭腦的時候,當他獨自個凄凄慘慘的在東洋大海上飛翔的時候,居然聽得那東洋大海的潮水聲,如同悲苦的訴說。可能是那東海龍王,眼見得猴哥這樣子的不得志,心裏面也覺得有所戚戚焉吧,因此就湧起了潮聲,跟孫悟空共鳴。果不其然,這嗚嗚咽咽的潮聲聒耳,讓猴哥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在東海的上空四處遠目、見雲霧飛盪、見日落西天、見大雁南望、見星斗北天,哦,是啊,猴哥忽然發現天已經開始快黑了,於是就匆匆回花果山了。  垂頭喪氣、滿肚子冤屈的回家的他,沒想到,這到花果山發現家裡邊比自己的心情還要糟糕。於是這昔日的美猴王,一方面收拾舊山河、重整旗鼓,一方面大開殺戒、輕輕鬆鬆的就幹掉了千餘人馬。  做了多年和尚的孫悟空,一旦離開取經隊伍,馬上就恢復了山大王的革命本色。並且,他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自從歸順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勸我話道『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自有餘。』真有此話!我跟著他,打殺幾個妖精,他就怪我行兇;今日來家,卻結果了這許多獵戶。」  按道理說,兵家取勝、以喪事之,這是古代的戰場禮儀,尊重一下人家的生命和尊嚴,別搞得象拆遷一樣拆你屋、焚你人、搶你屍、共你產的。可是這大聖偏偏不講究規矩那一套,還真玩起了現代拆遷戰術:「你們去南山下,把那打死的獵戶衣服,剝得來家,洗凈血跡,穿了遮寒;把死人的屍首,都推在那萬丈深潭裡;把死倒的馬,拖將來,剝了皮,做靴穿,將肉腌著,慢慢的食用;把那些弓箭槍刀,與你們操演武藝;將那雜色旗號,收來我用。」  說句公平話,自從孫悟空從石頭中蹦出來的這千餘年,就算上他大鬧天宮,也根本就沒殺過什麼人,充其量被他殺的,也就是最前面的那六個賊、以及兩個鬼差。  忽然就性情大變,孫悟空這是怎麼了?  並且他殺了這千把人馬之後,沒有人去告他的狀不說,那四海龍王,還樂顛顛的來給他捧場,他去四海龍王,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  這個事兒呀,才是佛祖安排他苦等五百年西行取經的一個原因。怎麼說?原來這孫悟空,沒有人身,自不用遵守人間的倫理。他所在境界,無論是神仙還是妖怪,都是比人類高出很多境界。他們看待人類,特別是妖怪們看待人類,無非就是草原上遍地亂竄的羊群、牛群、狼群。誰會說人捉幾頭野生的牲畜來吃掉是犯罪呢?尤其是人看到有野畜破壞莊稼、或者說亂來的時候,捉來吃了反而是除了一害。妖怪們覺得這麼樣子天經地義,更高的大神們看這些妖怪,也頂多算它們是造了業,不算大錯。  唉,說起來,還是咱們人類最低能。儘管咱們個個兒都覺得自家聰明得要死。  所以說,孫悟空自己是不能取經的,取經需要人身。可是如果讓他輪迴做人的話,單純的一個人取經,又是幾乎辦不到的事情。你看那唐三藏,直接從佛祖身邊下來,輪迴九生九世,每世都做和尚修一輩子,不但金身沒修出來,到了第十世,這修行取經依然要靠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這等神仙保護。讓他自己取經的話,他依然是門兒都找不著。  這是一個原因。孫悟空本領大,作惡起來也厲害,那麼還真的就得想辦法讓他走正路,不能走邪路。然後,這死了一千口人的罪惡,這帳算在誰頭上啊?算在唐三藏身上。沒得說。  為什麼?因為孫悟空雖然在他眼裡犯錯,假如打殺妖怪真的算孫悟空不對,那也是因為在修行中沒把握好,不是孫悟空要跟修行的原則對著干。但是你看那唐三藏嘮嘮叨叨的念叨的是啥東西?  「這潑猴越發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 「我是個好和尚,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  看明白了吧?是唐三藏認定了孫悟空是歹人、大壞蛋,他強硬的思想,比慈悲的正念、比取經的決心還要強大,於是,他這一念就起了決定作用,孫悟空不得不順著他的意思去行事了。唐三藏是主體,主體說了算。千真萬確是他要求孫悟空做歹人的!  這叫什麼呀?這就叫上樑不正下樑歪,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你看那孫悟空,跟唐三藏形成明顯的對比。孫悟空對自家的猴兒們,從來都是愛惜的、關懷的,一直都堅信自己的猴兒們是跟自己一心的。所以,人家的猴兒們,就幾百年、上千年的,忠心耿耿的跟著它們的大王混,就算到了山窮水盡、被趕盡殺絕的地步,它們,仍然在滿懷信心的等待著他們的大王,哪怕,它們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大王是不是還能回來,它們,依然在信心滿滿的,等著它們的王。  您可曾有過這般信任的人、可曾有過這般赤誠的期待?可曾知道,也有人在這樣赤誠的、等著您?  第二十八回(2) 以毒攻毒的藥方  話說唐三藏的執著,導致了在花果山挾持正義耍弄流氓的獵戶們遭了殃。大聖道:「小的們,你不知道。那唐三藏不識賢愚:我為他一路上捉怪擒魔,使盡了平生的手段,幾番家打殺妖精;他說我行兇作惡,不要我做徒弟,把我逐趕回來,寫立貶書為照,永不聽用了。」作者道:「可憐抖擻英雄將,不辨賢愚血染沙。」  孫大聖剛一回到花果山,發現花果山非常憔悴、凄慘:那山上花草俱無,煙霞盡絕;峰岩倒塌,林樹焦枯。  是的,小說中說的很清楚,是顯聖二郎神和他的梅山七兄弟乾的勾當。你道怎麼這等?只因他鬧了天宮,拿上界去,此山被顯聖二郎神,率領那梅山七弟兄,放火燒壞了。  然後,懂得了反思的孫大聖,想到了很多很多,小說中有詩為證。大聖知道是自己當年幹得虧心勾當,招致了這番報應:想是日前行惡念,致令目下受艱難。所以,大聖沒有怒火中燒的要找二郎神干仗,而是自家在這裡後悔、傷悲。  但是,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這是五百年前的事情了呀。卻說那大聖雖被唐僧逐趕,然猶思念,感嘆不已,早望見東洋大海。道:「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  五百年過去來,孫大聖他回來,看見的依然是「峰岩倒塌,林樹焦枯。」你說這樹燒焦了之後,一兩年還能保留著燒焦的狀態,這五百年過去了,依然如此,那就不合理了。還有,假如真的有五百年過去了,那些剩下甚至不足十分之一的猴子能維持五百年的潛藏和偷生,躲過獵人這麼久的圍剿捉拿,也相當的不太可能,因為山林都被焚毀了嘛。  除非是,花果山這裡過去的時間,遠遠沒有五百年。是的,早在前面天庭捉拿孫悟空的時候,咱們就說過這個事情了。的確,我的看法在這裡被作者給證明了是合理解釋。  卻說這一干耀武揚威的獵戶,轉眼間被孫大聖的石頭雨給淋得稀里嘩啦。然而作者寫到這裡,卻用了一首非常奇特的詩,來描述這慘烈的景象。大聖作起這大風,將那碎石,乘風亂飛亂舞,可憐把那些千餘人馬,一個個:  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人蔘官桂嶺前忙,血染硃砂地上。  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得還鄉?屍骸輕粉卧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  烏頭、海馬、人蔘、官桂、硃砂、附子、檳榔、輕粉、紅娘子,這些都是中藥藥材。其中烏頭附子、輕粉、硃砂、紅娘子等都是有毒的,也是用於回陽的。我不懂中醫,只是覺得,這時候的三藏的確是陽氣不足、外邪侵襲之下,陰氣上升。  附子,意思就是寄人籬下、客居他鄉、無家無業之人。檳榔,諧音賓郎,跟附子一個意思。紅娘子,意思是家中還算是青春年少的妻,代表歸宿、代表應該歸去的家。這修行人,不正是這樣的狀況么,俗世中漂泊、濁浪中浮沉,本為了追逐名利,結果身死、化作他鄉的輕粉揚灰,飄蕩、飄落、一層層堆積、億萬年堆積如山,化作找不到根源、溯不盡來歷的泥土。  哎,是不是說得有點過分的凄慘了?哎!那小說中說的比我說的還加凄慘。詩曰:  人亡馬死怎歸家?野鬼孤魂亂似麻。  可憐抖擻英雄將,不辨賢愚血染沙。  這首詩,分明是描述唐三藏的哀歌。因為他修行人一念之差,毀卻了這麼多人,為了他固守的小善、害死很多人成了森森的孤魂野鬼。這就是修行人「聽信狡性、縱放心猿」的惡果。對了,前面一直在說的那個看不見的妖魔,這時候,小說給道出來了:狡性。狡,一種傳說中的惡獸、也屬於神獸之類的生物,詭疑多慮、性詐性賴。  正是這一股晦氣一樣的惡獸,控制了唐三藏,讓他惡狠狠的趕走了悟空,支走了悟能、悟凈,結果,這長老、心也蒙昧不空了、正信也不能了、思緒也不凈了,邪氣攻擊之下,耳熱眼跳,身心不安。  作為一個修行人,大傢伙兒都知道,一般遇到這種情緒和感受不正常的時候,都會明白自己狀態不正常,這時候最急需的是靜下心來、打坐也好、念經也好、哪怕是強迫自己呆著別動、盡量別折騰都好,就是不能任由負面情緒支配著去幹事情,更不能用人為的世俗的消遣手段來排解這種負面情緒和感受。沒別的,很簡單,這時候根本就不是一般世俗人的負面感受,這負面感受的背後有東西。  只是,我們敬愛的唐長老,要是他有這般經驗,也不會出現前面趕走孫哥哥的事情了,也不會在焦躁不安之下主動去奔向那分明是妖怪老巢的他心目中的延安寶塔了。  只是這黃袍哥、從故事的發展中,我們不難發現,雖然他詐詐唬唬的,他並不在乎吃不吃唐三藏、也不在意長生不長生,他只關心自己的小幸福、只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從只關心自己這一點上,居然跟唐三藏差不多耶。  但是顯然,這黃袍妖怪比唐三藏有靈性多了。他的靈性不只是體現在能敏感的感覺到唐三藏的到來,還體現在他悟性其實蠻好的。唐三藏自投羅網,他這樣說:「這叫做個蛇頭上蒼蠅,自來的衣食。」他這叫來者不拒、善納、並且曉得這是天意呢。看見了唐三藏肥肥白白樣貌堂堂的,他不像其他妖怪那樣只懂得流口水,而是很有眼力的想:「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當小可的。」唐三藏表示希望逃跑,這妖怪卻笑道:「你該是我口裡的食,自然要撞將來,就放也放不去,就走也走不脫!」  這妖怪這句話,簡直是太有意思了。簡直就是一語雙關的偈語,簡直就是一個得道高人才能說出來的見解。  你就想吧,這金燦燦的佛塔中睡著妖魔,這是什麼意思?  第二十八回(3) 你讓所有人都哭笑不得  且說這三藏,為了一口飯,成了別人家的一口飯。在能降妖伏魔的悟空面前大義凜然的唐僧,在妖魔的面前低三下四、沒有半點風度:「……經過貴山,特來塔下謁聖,不期驚動威嚴,望乞恕罪。……」既然這唐三藏,註定是要往人家妖怪口裡送,人家自然是註定的要用繩索挽留他。於是乎,驚魂不定的三藏,被妖怪很有內涵的給綁在了定魂樁上。  顯然,定魂樁沒能發揮定魂的作用,還是妖怪的刀,讓三藏不再慌慌張張、讓他老實了起來。老妖持刀問道:「和尚,你一行有幾人?終不然一人敢上西天?」三藏見他持刀,又老實說道:「大王,我有兩個徒弟,叫做豬八戒、沙和尚,都出松林化齋去了。還有一擔行李,一匹白馬,都在松林里放著哩。」  唉,三藏這番話,讓人看得眼裡發花、眼前發黑。怎的說?因為他在人家明晃晃、寒森森的刀光里,不賣瘋、不賣傻,腦袋一空,為了暫時度過眼前的難關、在妖精面前賣乖,吐嚕吐嚕的,把自家團隊給供了個底兒朝天。  三藏這話,潛意識裡,是說,大王,你看我,在您老人家面前,多配合啊、多老實啊!看在我這麼喜歡講真話、把心窩子都掏給您的赤誠的份兒上,您看,是不是,可以對我網開一面呢?你看看,這三藏,出賣自家人,是不是很五毛?  那老妖一聽,果然受用,裂開血盆大口、用它妖怪特色的微笑表示十分讚賞三藏對革命領袖的忠誠,道:「又造化了!兩個徒弟,連你三個,連馬四個,夠吃一頓了!」你看看,這就是當五毛的下場。  其實,稍有點正義感的人,看到這裡,都會知道往下的結果會怎麼樣了?結果怎麼樣了,莫非是三藏被吃掉?當然不是,小說也沒有這麼寫,要真這麼寫,那是俗人作家,不是西遊記。  三藏出賣同是修行人的八戒和沙僧,這等於說,這一關他徹底失敗了!太失敗了!  既然他在妖怪的小刀子面前,如此的落花流水,失魂喪膽。別說我,也別說菩薩和神仙,就光那些本來是興緻勃勃、眼紅口饞的妖怪們,都看得垂頭喪氣,大倒胃口。  既然如此失敗,那這一關就只好作罷、草草收場。神仙們只好臨時修改劇本,讓那妖怪娘子百花羞把他放了,反正是,這黃袍哥對三藏也反了胃、再強迫妖怪吃三藏也太不好意思了。  那,如果三藏正氣一點,作為一個修行人坦然一點、或者說作為一個人硬氣一點,恐怕往下的故事情節,他被釋放的結果不變,但是,其內涵就完全變了,跟妖怪思想交鋒的過程,也會完全不一樣。  神仙對修行人修行路程的安排,奧妙就奧妙在這裡,不管你怎麼走,都在安排之中,奇妙不?並且,不管你怎麼走,表面的走向和表面結果,從表面上都看到的差異不大。所以說,神仙的安排,是如何的精心與深奧,就在這裡。他們的安排,都是不知道從人和人之間多少生多少世的恩怨情仇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都是有特定目的的。這特定的目的是什麼?就是不管你怎麼走,都在一條線上,只是,你走的好和壞,決定了你走向哪一個層面、走在哪一個層面。  這些不同的路途,可能有千千萬萬個,可是對映到我們這個最表面的層面,卻幾乎都是重疊在一起的,似乎只有一條。或者看起來彼此差別不大、很細微。那麼結果呢,從世俗人的角度來看,這些修行人啊,看起來都差不多,看起來水平沒多少差別。  不但看起來這些修行人之間沒多少差別,並且,從一般人的角度看,這些修行人似乎比自己也強不到哪裡去,甚至,很多方面,你們這些號稱的修行人、還不如我呢!  尤其是這唐僧,咱們前面不久還在他背後指指點點,說他不夠擔當、不講義氣,沒想到,這遇到了妖怪和刀子,他比我們想像的還要不堪。是呀,在以後的魔難中會顯露的他的短項,在神仙們設置的頭兩關中,都被神仙們給提前給他曝露出來了。只是呢,他不肯面對,所以就鬧騰得後面越來越大,越是不肯面對,就鬧的越大,直到他肯面對自己的缺點執著。  在妖怪面前、對流氓權勢低眉順眼、委曲求全,有用嗎?當然一點用也沒有。這時候的三藏,他講涵養實在是講錯了對象,這涵養講的,實在是顛倒黑白。  當然,這被我說得傻里吧唧的唐三藏,並不是他的本質如此的傻,而是他生生世世養成的觀念。就跟我們所有人一樣,在俗世的輪迴中,俗世中那些糊裡糊塗的是非觀念,侵染了他。他的本質,依然是善良的、並且肯定是向善的,否則,小說也不會說他是龍和虎了,小說評價他「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  妖怪所駐的佛塔,本來是不會金光閃爍的。這佛塔,明明是曉得他們師徒在附近,才故意閃光給他們瞧的。你看那豬八戒和沙僧,他們就是找著找著的當兒,這寶塔才忽然閃爍起來。「他兩個尋一會不見,忽見那正南下有金光閃的。」而之前那唐僧也是如此,是他走出松林之後,目光能觸及到佛塔、佛塔目光能觸及到他的時候,才忽然金光閃爍起來的。「出得松林,忽抬頭,見那壁廂金光閃爍,彩氣騰騰。」  所以你肯定想到了吧?這佛塔的金光閃爍,其實,乃是菩薩和護法神們安排的。因為,只有他們知道,三藏有「逢廟燒香,見佛拜佛,遇塔掃塔」的發願。  可是,你又想到沒有,這三藏、拜的第一個塔就拜到了妖怪、給嚇得半死。到得後來,他並沒有因為第一次的拜塔驚魂而放棄誓願、也沒有對神佛產生絲毫的動搖、照樣「逢廟燒香,見佛拜佛,遇塔掃塔」,從不爽約……可貴吧?  第二十八回(4) 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僧的邏輯方式是相當奇特的。你看他,看見遠處有寶塔放光,就這樣推理:看上去塔是金黃色的、那麼必然是一座黃金做成的寶塔。既然那是一座塔,那麼下面必然有寺院,既然下面有寺院,寺院中必然有僧眾人等。他的推理,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嗎?是不是,這邏輯,很強悍?  這跟他之前的思維方式,的確是一脈相承的。他遇見白骨精變化的老公公,也是一樣的推理方式:那公公路也走不上來,卻還不忘念經哩。必然是因為這裡是西方福地。這老公公路都走不利索了還念佛經,必然是好人必然不會是妖怪。孫悟空打殺好人老漢,那麼孫悟空必然是歹人。  其實,他這套奇特的思維方式,早就被豬八戒給曉得了。連豬頭都覺得,這三藏師父腦筋有問題。三藏讓豬八戒去化齋,化得八戒老後悔了,可是老豬一邊瞌睡,卻一邊一點也不糊塗呢,他想回去,卻又不敢回去:「我若就回去,對老和尚說沒處化齋,他也不信我走了這許多路。」於是一念及三藏的歪腦筋,這獃子的歪腦筋也動了起來:「須是再多幌個時辰,才好去回話。也罷,也罷,且往這草科里睡睡。」  這三藏,一會兒喊著要吃,一會兒喊著要休息,結果不但吃的沒進嘴,這休息也泡湯了,他鑽進了妖怪窩。說來這妖怪的窩窩也奇特,外面看是像模像樣的金頂寶塔,可是他家門牌上卻寫得清清楚楚的這裡是洞——只見那門上橫安了一塊白玉石板,上鐫著六個大字:「碗子山波月洞」。  也難怪,這三藏心裡有假廟,那就得安排他進假廟,他心裡有假佛,那就得安排他拜假佛,他的心裡有假神通,就安排一個六耳獼猴。  三藏對假廟充滿了幻想,那麼,嘿嘿,你瞧瞧,這黃袍怪,簡直是最鮮艷的畫筆繪出來的:藍精靈一樣的臉蛋兒和皮膚,白玉一樣的獠牙,粉撲撲的鬢毛、紫巍巍的髭髯、紅彤彤的頭髮、黃嫩嫩的袍帳、金燦燦的鎧甲。並且,這小說還特意說到,它有著一雙藍色的腳丫子,這什麼意思?那就應該是他是赤腳大仙一樣的、或者說跟霍比特人一樣,喜歡光腳走路。  除了妖怪喜歡虛張聲勢的嚇唬人之外,這妖怪貌似很不喜歡惹是生非。你看他如何說三藏撞上門來?他說三藏是蛇頭上的蒼蠅,他把三藏比作蒼蠅,那顯然是對三藏的自投羅網,內心深處有點討厭,不喜歡。而且聽三藏交代說還有兩個徒弟和馬匹,他居然不肯積極主動的去捉拿,還是一樣的採取守株待兔的懶漢姿態,連手下自告奮勇的去捉拿,都不批准。小妖道:「我們去捉他來。」老妖道:「不要出去,把前門關了。他兩個化齋來,一定尋師父吃;尋不著,一定尋著我門上。常言道上門的買賣好做。且等慢慢的捉他。」  哎呀,你真是懶得要死!一邊說要等人家送上門,一邊卻吩咐馬仔們把前門關上。哪有你這樣的布網的?怎麼他的這態度,總讓人覺得,潛意識裡不歡迎豬八戒和沙和尚來自投羅網。這妖怪似乎有點自閉傾向。  按道理說,豬八戒和沙和尚是沒道理能找到他的洞洞的。不行!既然神仙們安排了,這哥兒倆不想來也得來。怎麼辦?讓他的寶塔放光。  咦?不對呀。這是什麼時候了,寶塔放光?對了,這時候太陽公公已經下山了。是神仙們用法力讓那寶塔放光,就是為了招呼豬八戒。要知道,唐三藏看見這塔放光的時候,已經是日薄西山的光景了,小說如此描寫唐三藏:出得松林,忽抬頭,見那壁廂金光閃爍,彩氣騰騰。仔細看處,原來是一座寶塔,金頂放光。這是那西落的日色,映著那金頂放亮。  等到豬八戒和沙和尚吭哧吭哧的從十來里的西邊回來,再往南走出樹林,斷然已經是日落之後,或者頂多是太陽還懸掛在地平線上的當兒。其實,包括後來的打架、修書、逃跑,應該一連串整個都是夜裡發生的事情了。夜裡怎麼逃跑?不外乎天上有月亮唄。  就連那三藏看到的塔頂閃光,我都不覺得全是因為日光反射。為什麼?因為落日在塔的西方,三藏在塔的北方,這個角度是九十度角,無論如何,反射光強的角度不是三藏所在方向——塔頂要麼是球面、近似球面。只有是多棱梯形的光潔面,才會讓三藏的角度能看到閃閃的金光。  更何況,小說寫到的不光是金頂放光,還有「那壁廂金光閃爍,彩氣騰騰。」一個妖怪,怎麼會這麼有這麼華麗氣氛嘛!並且,這黃袍怪如此低調、如此的不喜歡張揚,就算它有這個本事,也不會願意這麼賣弄哩。你看他,嘴巴上說要坐等豬八戒上門,等到豬八戒沙和尚上門來,它反而表示意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這地方會被找到:「噫?他也會尋哩!怎麼就尋到我這門上?」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妖怪的窩窩,在它自己眼裡,是個隱蔽的、不容易找到的地方呀。  這華麗麗的光芒,勾起了三藏參拜的想法,所以把他吸引來了。勾起了豬八戒寺廟中必有飯菜的慾念,所以把他給吸引來了。正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你不想見面也得見面。幾個人就這樣,碰撞到了一起。  為什麼說他們有緣?因為他們都是來自天上的呀。都是因為各自的錯誤,墮落到了人間。這黃袍怪,本來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之一奎木狼星,這豬八戒沙和尚,本來是天上的天蓬元帥、捲簾大將,而這唐三藏乃是佛祖的徒弟金蟬子。你要說他們之前在天上不認識,誰也不相信。  可是現在他們幾個,真的都跟這黃袍怪互相不認識了。包括這西遊記里所有的跟天上有淵源的妖怪們、以及之前的黃風怪,沒有一個跟他們認識了。而他們,除了唐三藏,又全都擁有過去的記憶。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二十八回(5) 邏輯和推理的問題  小說認為唐三藏是不辨賢愚,也就是說他的判斷水平嚴重不行。我認為小說早就通過他的話語,完整的透露了他的這個毛病,他不能辨別賢愚,可不是說他不分好壞。可是這個好壞的判斷,就是需要水平了。為什麼?  因為辨別好壞,就千真萬確是個考驗人的大能力了。因為世界構造的原因,好壞、善惡也不是單一層面的,是多層面的。因為多層面的原因,這分辨好壞善惡,也一樣的需要多層面的判斷、多層面的探究。可是你要是想多層面的探究,那你不就得具備多層面探究的能力才行啊?  當然,這是對修行人來說的。對於一般的人們來說,不可能人人都具備這麼樣深奧的能力的。那怎麼辦?別擔心,有傳統文明在呢。中國傳統文明本身,就是多層面的判斷衡量體系。  可是,唐三藏不也是熟悉傳統文明的嗎?他怎麼就不行了?首先,當然是因為這是修行。其次,不好意思,您還記得三藏是怎麼出名的么?他是靠辯論、是個辯論高手,辯論高手呢,就跟現在中國的解題高手是一樣的,可以用於考試、可以用於比賽,可以博取名聲、可以混口飯吃,可是,卻沒實用價值。  當然,如果你非要用於實際,用於指導做事情,也是可以的。只不過是,造成的結果是混亂的、最終還可能會害人害己。你們看中國現在給瘋瘋傻傻的搞得一塌糊塗,就知道它真的是害人不淺了。  唐僧和八戒這方面一樣,這怪異的思維方式,指導著他倆一樣的每每給自己下套,給自己人下套。三藏見到高山就覺得是惡地,可當遇到真的惡地反而認為是好地方、自投羅網去。三藏認為齋僧的就是好人中的好人,卻不考究對方為何要齋僧。再說說豬八戒。他的搞笑情節,大多就這種思維方式的結果。  當初唐三藏要趕孫悟空走。孫悟空說:「師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應。」唐僧道:「你有甚麼不相應處?」八戒一聽,有一件不相應,就以為是有一件衣服孫悟空在惦記。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麼舊褊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  睡得稀里糊塗的豬八戒,被沙悟凈喊醒了,看找不到師父,沙僧就埋怨老豬:「都是你這獃子化齋不來,必有妖精拿師父也。」老豬很有信心的笑著說,這裡決然沒有妖精,因為這是個看上去清雅的去處。  豬八戒和唐三藏,他們這種思維的方式,主要奇特在推理過程上、和因果順序上。看問題只看表面,然後從表面往深層逆向推理,推理的依據不是從下往上的推、卻是從上往下的推。結果,自然是、越推越低級、也越推越離譜。他倆的這種思維,其實,在我們身邊,太普遍了,司空見慣。用一個簡單的說法來描述,就是說車軲轆話、循環論證。用一個最常見的說法來舉例,就是:為啥打你?肯定是因為你有錯了;既然你有錯,那當然要打你了。  修行人,無論如何,都要把這種怪異的思維方式給修掉的。這種思維,會導致你總是大頭朝下的思維,總是得出低級的結論、指導你往下墮落的結論。尤其是,對於修行人來說,所有的矛盾都表現在表面,往深層追究的途徑只有自己自身這一個路途,遇到問題、萬萬不可動用常人思維。只是,天底下,萬萬千千的修行人,都淤滯在了這裡。「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人類現在所掌握的邏輯,是不講層面的,但是講因果。可是因果本身是微觀和宏觀的關係,也就是深層和淺層的關係。  其實呢,西方現在的邏輯學,也的確是個很好的學問、簡單明了、極其實用,起碼我本人非常欣賞,常常使用。但是就這麼簡潔實用的學問,到了中國這旮瘩,依然免不了扭曲、變形,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那就是中國人的很多觀念是扭曲變形的。這廢料一樣的觀念,在邏輯的設備上加工,無論設備如何精良,也只能加工出來跟廢料一個檔次的物品了。  《韓愈: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唐孫豬沙白,哥兒幾個都是從天上被貶下來的,一落到底。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想要幫助太宗皇帝再整河山、重開天地,時間還來得及嗎?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重重執著和觀念如山阻擋,觀念之雪迷濛,修行停滯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知道黃袍哥為啥盯著我了,毒瘴侵蝕,我修行不行了唄。
推薦閱讀:

【賣鞋的】和【買鞋的】的故事
閨女,別嫁太遠了(深度好文)
我負責兩種人,我謝絕兩種人(深度好文!)
跟對人勝過一切 (深度好文)
【文玩】深度揭秘小葉紫檀魚鱗紋

TAG:西遊 | 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