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是道算術題

都說人生就像一道簡單的算術題。中年以前是加法人生,從開始的無到擁有,追求知識、成功、富貴、名利。生活彷彿是個大倉庫,家庭、孩子、財富,總想放很多東西進去來豐富我們的人生。中年以後是減法人生,減去日益膨脹的慾望,減去複雜的思想,減去生活中的贅物,拒絕不想做的事情,該放棄的就要放棄,使人生更簡單更快樂。 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人生確實是像一道簡單的算術題。即是如此簡單,大家可以仔細地觀察,又有多少人能做好呢? 先從加法說起,有人將財富、地位、名譽和美色,與人生牢牢地捆綁在一起,把是否擁有這些看成是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標尺,貪心的熾火越演越烈,他們識不透所有的人生最後都將「歸零」這樣一種殘酷的事實,或者他們也已經知曉,卻無法熄滅心頭那蓬熊熊燃燒的慾火。對於這些人來說,人生沒有什麼是多餘的,因而,他們就像柳宗元筆下的蝜蝂一樣,貪婪地「持取」途中所看見的一切,不斷增加背上的重負,最終「躓仆」在人生的泥途中,被人民、被法律執行清零。 中國古代就有「貪官鼻祖」羊舌鮒,「四盡太守」魚弘,「天下第一貪」和珅;當代就有了「花花太歲」胡長青,「三光書記」林龍飛,山西億貪穆新成。 誰都認為人生的減法還簡單,該放下的放下就是了,該不要的不去想就是了。其實,人生的減法也並沒有那麼簡單。你不去想了,別人要去想,還要你和他一起想。你不想苦惱了,卻有意或無意的被別人拉進了另一個苦惱的境地,尤其是身處在一個「一切向錢看」的社會環境,除非是自然、生理方面不得已的因素,很多人已經不會做減法了。老養小已成了新中華的傳統,用減法去養老院,先得算算有沒有足夠的錢?生病吃藥,口袋裡的錢包夠不夠做減法?在筆者居住的小區,60歲以上撿垃圾的已形成了一個不小的群體,從清晨4點鐘至晚上10點鐘,都可見到這些身影,驚訝的是幾乎個個是享受退休待遇的。難道他們不會做減法?又是誰使他們放棄了做減法的權利呢? 看來做人生加減法運算並不是隨心所欲的,我們不妨先看看人生正確的算術題應該是怎麼做的。 人的一生不過三萬個日子,活一天就會減少一天。功名和財富卻隨時間推移做著加法。可是有一天當這兩條曲線交叉時,生命的顯示屏上就會出現零,0乘以任何數都等於0。再多的也都帶不走。這就是生命的算術公式,殘酷而真實。  人生這道算術題,想要做對,做好,就需靈活地運用加減乘除。 加法給人們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財富的積累,加入親情的溫馨,使人生更加豐盈。做好人生的加法,可以使生命生機勃發,搖曳多姿,最終成就社會的輝煌。 然而,當這一切都太多太多甚至成為負擔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果斷的運用減法,減去多餘的物質,多餘的脂肪,減去奢侈的慾望,減去心靈的負擔,減去環境的紛擾,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使人生更健康。 因此,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孔子說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話里就包含著加減的智慧:三十以前「志於學」,就是做加法,四十以後「不惑」,就是做減法。 美國石油大亨默爾因心肌衰竭住進了醫院。墨爾的心臟手術很成功,5個月後就出院了。他沒有回美國,而是去了蘇格蘭鄉下他10年前買的別墅,並賣掉了自己的公司。在他一本傳記中解釋了原因:富裕和肥胖沒什麼兩樣,只不過是獲得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罷了。對於健康的生命而言,任何多餘的東西就是負擔。 在人生關鍵的時刻需要用乘法。如人際交往要用乘法,把快樂和痛苦都與朋友分享,使愛與情感無限擴大,加倍增長。在人生目標選擇上要用乘法,一次的努力往往會影響你的一生,比爾.蓋次在關鍵時刻選擇了微軟,這一選擇為他日後的輝煌奠定了基礎,否則,他完全可能變成一個普通人。魯迅當初是學醫的,假如不選擇文學創作,他完全可能成為一個普通醫生,也就沒有文學巨匠魯迅了。人在關鍵時刻,需要勇氣、認真和耐心,路選准了,奮鬥才會有應有的回報,人生的亮麗隨之而來 自我反思、罪惡邪念,我們要用除法,將不義之心與浮躁之氣一一除去,從新開始,凈化生命。 只要認真做好人生這道算術題,「加法用在精神提升,減法用在物慾追求,乘法用在分享喜悅,除法用在滅除罪惡」,我們的生命之旅才會風光無限。 還有這樣一些人,一生擅做減法,卻成就了無數精彩的人生。這就是幾大宗教信仰中的佼佼者。 佛陀說過:「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意思是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但甚少人能證得正果,這是因為被無明障蔽了佛性。佛教的修鍊就是要求你不斷地做減法,減去人世間種種無明和慾望,顯露出智慧和純凈,減去無盡的煩惱,顯露無憂的快樂。 基督教是以新舊約全書為聖經,信仰人類有原罪。「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提前一15)罪是人類最大仇敵,死亡和痛苦的根源,「死的毒鉤就是罪」。(林前十五56)只要信奉上帝、基督,通過不斷地懺悔、祈禱,就可以減去人的原罪,並得到能勝過魔鬼與死亡的永遠生命。 道教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它告訴你:追求知識的人,情慾一天天增加,追求道德的人,情慾一天天減少,減少又減少,以至於達到「無為」的境界。達到了「無為」,也就沒有什麼不能做好、治理好的事情了。   宗教徒們一如以往的生活方式,強調人類精神道德行為向大自然的回歸,給世人作出了很大的借鑒。 「簡約生活」在歐美正在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主張。越來越多倡導「做減法」觀念的人放棄了高收入和為事業疲於奔命的生活方式,而選擇少賺錢、少消費,以換取更多的自由時間,去過一種比較輕鬆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嘗試過「減法生活」。減法生活主張剔除生活中可有可無的累贅,不被物慾和貪慾所左右,還原生活的本真,真實體驗生活中的自由、放鬆和屬於生命自身的意義。減法生活的崇尚者們認為,給生活做減法,不是降低生活的質量,而是更加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感受夢境,享受「活著」本身。 為人生做減法是一種對自己的關愛,是為了對家庭對社會更好地承擔責任,是一種智慧的生活理念。多做減法會讓人生更幸福,心靈更純凈,能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 可是,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為什麼那麼多看來智商絕無問題的人,卻做不好人生這道算術題呢?就像本文前面所講的,已經擁有了,卻貪得無厭,永無滿足,甚至還不惜以身試法。 辛苦一生,已經到了人生的暮年,卻無法放下身上的擔子,在咳嗽和喘氣的伴隨中忙著掙錢呢? 這裡有一個人人都無法迴避的社會環境問題。 一個寬鬆的,充滿自由空間的環境,人們享受著充分多樣的選擇,就像在一張白紙上,可以畫出自己最喜愛的圖畫,社會同時也給以積極的援助和支持。可是,在一個「金錢至上、一切向錢看」的社會,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社會每天都在製造銅臭味十足的「人才」,人們為此彼於奔命,因為社會用冷酷的臉面告訴你:有了錢什麼事都能辦成,沒有錢就沒有了一切。以致以金錢為舞台的貧富差距,兩極分化越演越烈。 世風的變壞,導致人老年邁,卻仍不能寬心地安享天年,有心者不妨去作個調查,那些撿垃圾的老人,有幾個是為自己掙錢的,「啃老族」,「爺養孫」,已成為中華現代創新的又一種文化傳統。這路向何方啊!人生苦短,演算法由人。運算之妙,存乎一心。嚴重的問題是教育全民,一個缺少基本道德底線的社會是絕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現代化的,我們決不能因眼前的歡快,短暫的成就去毀滅未來子孫們應該繼承的財富,創造文明的社會,創造自由的空間,讓更多的人,尤其是邁入人生下午時的老人,能夠跟上大自然的節拍,加減乘除去管理好自己的一生!


推薦閱讀:

最刁語錄中的哲理人生
生存呢還是生活呢
人生集錦 (14—52)
(1 條消息)有什麼知識公認是正確的,但是知道比不知道後果更嚴重?
2018年,送你十句大實話,道盡人生,看破紅塵(太精闢)

TAG:人生 | 算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