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鑒定辨偽十談

古玩鑒定辨偽十談 [引用 2009-01-26 21:46:02]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2008-03-31 梁志偉   當代生活節奏愈來愈快,不少造假者,為謀暴利,常常想盡各種各樣的方法拿出自己明知的贗品,請鑒定者作所謂的「鑒定」,這浪費了專家、行家的許多時間精力。   在古玩鑒定實踐中,筆者總結出一些奇特、另類、省力又省心的鑒定方法供收藏者參考。有些東西看一眼便知真,有些東西不用看也便知假。這裡沒有什麼神功、法眼,有的僅僅是那些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具體實例介紹如下:   一、古玩電話鑒定辨偽   有一遠房親戚的外地朋友,來電說收藏到一幅殘破的古畫,畫名依稀可見為「清明上河圖」,索價20萬元。分析:不要拿來看便知是新仿僅幾十元的粗仿印刷品。因為真品靜靜地躺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幾年前僅在上海博物館與觀眾短暫相見。同一人不死心,後又來電,說收藏到一件半人高的三星堆玉雕神像,索價30萬元。三星堆文物,正式發掘也僅十年左右,且三星堆神像主要為青銅器。分析:當代玉石粉澆灌成的新工藝品,或當代用岫玉雕成的玉雕,價值數百數千元而已。故當即電話回絕,反之,費時費力長途乘車拿來目鑒多麻煩。古玩電話辨偽,先要在電話里了解持寶人、賣貨人是古玩販子還是真的不懂的收藏愛好者。如是前者,斷然回絕,言明不要再打攪。如是後者,又有親朋好友的關係,且又是有份有地位者,可在電話里簡單解釋,或請他拍成照片寄來,先看照片再說,給對方留點面子。   古玩電話鑒定辨偽,最省時省力。故有人介紹要鑒定古玩,筆者第一反應就是叫持寶者本人打電話過來。   二、古玩談話鑒定辨偽   在社交、聚餐場合,常聽到有人繪聲繪色地說的精彩故事:說有一件德國造八音鍾外殼金鑄,是某一位太監當年從慈禧太后的宮裡帶出來的,其爺爺的朋友是銀行家,當年從北京琉璃廠買來珍藏。「文革」期間被藏在地洞里幸免於難,其爺爺朋友的孫子透支炒股大虧,這次想拿出來,轉讓價幾十萬元。能否有空鑒定一下?分析:實踐證明,凡有精彩故事的古玩,十有八九是假的。曲折離奇的情節,是古玩販子想迷惑收藏家。一般聽到這類故事,囑其直接到藝術品拍賣公司去拍賣,故事本身沒價值,有價值是古玩本身,公開拍賣相對價格公正。如持寶人躲躲閃閃,閃爍其詞,不願上拍賣行,說拍賣周期太長,想立即變現款。那麼再囑其去典當行當場典當,如其仍不願意去典當,那等於告訴我們,其貨百分之百是假貨了。真金不怕火煉,真品不怕拍賣、典當,關鍵僅僅只是價格的差異而已。   古玩談話鑒定辨偽,是順便辨偽節省了時間,可免去一檔檔專程安排相約的古玩鑒定節目。當然有人固執地堅持認為是老東西,是真品,堅持想請筆者鑒定,筆者還是那句話:先寄照片過來再說,如照片上認定可能是真品,再拿過來鑒定。   三、古玩影像鑒定辨偽   電腦與手機的普及,讓影像傳遞更為方便。如今最便捷的影像傳遞是用帶攝影功能的手機攝影后,通過彩信傳遞過來,或用數碼相機拍攝後,上網通過電子信箱傳遞過來。凡後加彩圖案精美的彩陶,釉光太亮的漢釉陶,完美無缺的宋汝窯、宋官窯,器型變異的元青花玉壺春瓶,明鬥彩雞缸杯,清三代琺琅彩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贗品。鑒定要訣:如影像傳遞,僅一件官窯器,幾十件民窯器,那一件官窯器,可以仔細看再作判斷了。如影像傳遞過來的是批宋五大名窯,元青花釉里紅、明清官窯器,掃一眼便知是偽品。因為這些東西如是真品,不到億元也值幾千萬元了。如有幾千萬以上身價的「大收藏家」,早與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專家、著名拍賣行巨頭等接上關係了,還需托關係找門路,請民間收藏家鑒定?一竅不通的古玩投資者,其是如何收進價值千萬元以上的古玩的?通過以上分析,便可以作出判斷:這些通過影像傳遞過來一批名貴官窯器,應該都是價值幾十、幾百元的當代新仿品。   四、古玩照片鑒定辨偽   在當代的中國文物報收藏鑒賞專刊,收藏拍賣導報,《收藏》、《中國收藏》雜誌等,都有照片鑒定欄目,專業的鑒賞家為每張照片鑒定,收取50元至100元的費用。對持寶人來說,比請專家行家請客吃飯後再鑒定省錢;對專家行家來說,智慧的付出也小有回報;對報社雜誌來說,服務於收藏讀者,是辦報辦雜誌的宗旨。古玩照片鑒定訣竅,也是先看器型,如人首型彩陶,僅藏博物館,如民間藏有,不是國寶,就是贗品,終究民間藏有國寶,可能數十萬,數百件中可能只有一件。如中大件漢俑、唐三彩馬,完整的幾乎是偽品。因為漢俑大多斷首,唐三彩馬大都斷腿。古玩照片鑒定,民窯瓷器、明清玉雕、銅器、雜件等,真品不少,但看照片最易上當受騙的是被照片上圖案紋飾所迷惑。因為圖案、紋飾、款識,以目前的高仿技術,都可以仿得惟妙惟肖,唯有舊氣難仿。   如照片上認定可能是真品,再請持寶人拿來寶物上手作鑒定。這時鑒寶者除目鑒外,還可藉助於放大鏡,甚至高科技手段作科學測試。為此,古玩鑒定,影像照片鑒定過關後,再上手鑒定,這對陌生者是規範的鑒定程序。   五、古玩外包裝鑒定辨偽   觀察古玩外包裝,就能辨真偽,這不是說大話。鑒定實例:友人來電說,有朋友欠他10萬元,春節臨近要還債。手上有兩件道光五彩官窯碗一對想轉讓,開價20萬元,是否幫忙鑒定一下。筆者想欠款10萬元,2隻官窯碗開價20萬元,估計還價10萬可以買下,也符合當下古玩市場行情,正好抵債。為幫友人,約好時間,鑒定真偽。兩個小時後,一位中年婦人拎著一個薄薄的塑料袋推門而入。問為何遲到半個小時,答曰:乘公共汽車,人多車堵,來晚了抱歉!來人剛在沙發上坐定,我就同友人悄悄說看都不要看,肯定是假貨。礙於面子,朋友囑來人,從塑料袋裡拿出兩團舊報紙紙團,再一層層打開一看,果然是一對剛出窯的新仿品。來人走後,友人問我怎麼這麼神,東西沒看就知道是新貨,筆者分析道:除非是億萬千萬富翁,10萬20萬不當一回事。我們工薪族,藏一件好東西不容易,凡幾千上萬元的古玩,拿出去都要先裝在古玩盒子里,外面再套上皮包或帆布旅行袋類的堅實的包裝,才敢出門。拿上萬元或十萬元以上的東西出門,一般肯定叫計程車。而來者,僅用一隻薄薄的透明的塑料袋,用舊報紙團團裹住,乘公共汽車拎著過來了。如人多擁擠,塑料袋拎口擠斷了,東西掉下破碎怎麼辦?下公共汽車行走一段路時,被摩托車、助動車、自行車撞一下碰碎怎麼辦?可見,來人根本沒有把開價20萬的東西當作珍貴的古玩來保護、對待。負債者情急之下,想用假古玩詐你而已。然而卻漏洞百出,破綻畢露。友人聽後,啞然。  六、古玩內包裝鑒定辨偽   傳統的古玩收藏家覓到寶物,除密友,一般定做好盒子,藏進櫥櫃,秘不示人。他們一般喜歡藍布古玩盒,因用傳統米粉糨糊黏合定做,保存不當會蟲蛀。傳世的老古玩,都有老包裝木盒、藍布盒,甚至定製配套的紅木底座等。如用時下景德鎮包裝新仿瓷器花里花哨的紙布盒,裝自稱為傳世的老三代官窯瓷,或所謂的舊古玩藍布盒的蟲蛀是用針孔制出來的,盒子裝的可能就是偽品。因為老古玩家不喜歡濃艷的紙布盒,舊蟲蛀的盒,其孔洞大小不一,人為的蟲蛀孔漏大小類似。除木製、紙布盒子外,最裡面一層包裝瓷玉器、牙雕銅雕的,老古玩家喜歡用絨布等柔軟之布,一般不會用舊報紙。如是幾十年來的舊報紙,倒也有可信度。如用新報紙包裹著,那麼此物,一、不是傳世古玩;二、可能是新收來的舊物。由此可見,古玩的內包裝,也是鑒定一件古玩真偽的依據之一,尤其是鑒定官窯器,千萬不能忽視。   七、古玩主人被隱瞞的鑒定辨偽   開門的古玩收藏有序,有案可查的古器物最為可靠。原來誰收藏,後來誰傳承,如今誰擁有,清晰可見,一目了然。唯有那些想出讓,又一而再、再而三隱瞞古玩主人身份的器物,或有難言之隱(怕影響收藏家聲譽),或是詐人的贗品(怕追查原主人)。在鑒定實踐中,常見到一件件有妖氣的東西,似真似假,非假非真,真假難辨。如追問「是誰的」,常回答曰:「是朋友的朋友的。」如見到朋友的朋友再問:「是您的吧?」又回答曰:「我同學舅舅的朋友的。」總之,想盡一切方法搪塞,隱瞞主人的身份,目的是防買家最終發現是贗品找不到主人,難論理。如碰到這種情況,是高價的珍品,筆者情願不收。因為不收來歷不明的東西,是收藏家們的美德。所以,凡一再隱瞞主人身份的東西,大都為贗品。此為以收藏心理學來分析古玩真偽的訣竅也。   八、古玩報道價格鑒定辨偽   不少喜歡炒作藏品價格的收藏家喜歡指著拍賣畫冊上的價格,告訴你,自己這件古玩在市場上的價值。其實,拍賣畫冊上的價格也有真有假,唯有真正的成交價才可信。當然,真正的成交價,也有可能是自己花錢炒作出來的。最不可信的是,報紙雜誌上對某一件古玩的炒作價格。常見有這樣的文字:「外國人曾想花50萬元買他5幅油畫,他不為所動。」「有一位企業家曾想出資300萬元買下他所有的收藏品,被婉言拒絕了。」此例分析:一,出價可能是假的,僅作為炒作;二,出價可能是真的,但真的買斷,還要請專家行家一一鑒定真偽,然後再談判定最終交易成交價。往往報紙、雜誌上登出來的所謂出資、買斷價格,都是被誇大了數倍,甚至十倍以上,不可輕信。買一件藏品可能是一萬元,買斷所有藏品,可能每一件僅3千元,市場規律也是如此。   九、拍賣畫冊鑒定辨偽   拍賣畫冊越印越精美,拍賣精品越來越稀少,贗品出籠越來越大膽,這是新世紀後拍賣場上的特殊風景。按世界上最大的兩家蘇富比、佳士得藝術品拍賣行的慣例,駐行鑒賞家嚴格把關鑒定每一件拍品,凡拍賣前即有爭議的拍品,一般都會撤拍。但由於中西文化的差異,海外鑒賞家無論是華裔還是正統歐美人,對中國古陶瓷、中國古代繪畫的眼力總不如北京故宮的專家。故兩大世界性的拍賣行拍賣中國古陶瓷、中國古代繪畫,總會有個別拍品上拍後會引起爭議,這是正常的。據了解,凡海內外著名的正規的拍賣行,會允許有15%以下的拍品有爭議,這是底線,當然有爭議的拍品並非是贗品。如超過這個底線,這家拍賣行的聲譽就會受到影響。然而,中國國內眾多拍賣行,有時一場拍賣會,有85%以上的拍品或是一眼貨偽品,或是有爭議的拍品,完全顛倒了藝術品拍賣的遊戲規則。   從正規的藝術品拍賣行印刷的拍賣畫冊上鑒定拍品真偽的訣竅是:1.凡拍品說明文字介紹是清乾隆以前的拍品,但又不打「星」號者,或是偽品,或是海外倒流的文物拍品。因為「文物法」規定,清乾隆六十年以前的古玩不能出口。不少中小拍賣行幾乎沒有海外客商委託拍賣,故中小拍賣行通常不打「星」號的清乾隆以前的拍品,一般都是偽品。2.凡說明文字上介紹是「大明成化年制款」、「大清乾隆年制款」「齊白石款」的拍品,實際上告訴你已是仿品。因為,凡是真品,說明文字上是不會畫蛇添足加一個「款」字的。   為何如今的拍賣會上,贗品越來越多,反而拍賣畫冊也印刷得越來越豪華?這不是更增加了拍賣的成本?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個別沒有信譽的拍賣行,因徵集不到精品拍賣不賺錢,卻打起圖錄收費賺錢的主意。明知是宋汝窯、宋官窯、明成化窯官窯贗品,卻以每版五千元、七千元的目錄收費價格,讓原本只值數百數千元上萬元的官窯高仿品上目錄,且拍賣估價一般僅是幾十萬元,是真品價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十,是贗品價的十倍到百倍,誘惑那些初入行就夢想收藏到宋五大名窯、明清官窯的企業家收藏投資者。由此可見,拍賣場上風雲的險惡,套用一句股票用語:無行家指引,請謹慎入市。   十、古玩書籍鑒定辨偽   原來各出版社出版古玩專業書各有分工,且各有專家或外聘專家把關。如今,任何一位出版社編輯,只要選題可賺錢,都可以出書。個別靠賣書號生存贏利的出版社,更是只管收錢,只管把文字上的政治關,其餘的就眼開眼閉了。故造成了目前古玩收藏書籍假冒的劣之書泛濫成災。凡正規的著名出版社,且有博物館專家把關的古玩書籍最可靠。凡民間收藏名家,以收藏研究為主,並有收藏心得、理論研究突破的古玩書籍,也相對可靠。最不可靠的是那些不詳細介紹歷朝歷代的藏品特色,僅有大量的圖片,並為每件藏品估價的古玩書籍,最不可靠。這屬於古玩炒作書籍,一般此類書的藏品估價,通常高於真實的古玩市場價3、5倍。因為古玩價格分拍賣估價、拍賣成交價;文物商店標價、文物商店成交價;古玩市場開價、古玩市場成交價;古玩地攤喊價、古玩地攤殺價等等,真正可信的是那些標明何年何月何拍賣行的成交價。所以,古玩書籍偽劣產品也多,更別輕信古玩書籍上的估
推薦閱讀:

南京寶馬案鑒定遭質疑 檢方:鑒定易被假象掩蓋(圖)
鑒定真偽東定羅盤
男子求鑒定自己的哈士奇純不純,二哈這麼做,網友鑒定,純炸了!
新石器時代玉器製作工藝及鑒定
3佛學常見辭彙 【 三畫 】陳義孝居士編 竺摩法師鑒定

TAG:鑒定 | 古玩 | 古玩鑒定 | 辨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