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治好肺癌不是夢

受訪專家:

中國抗癌協會廣東分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尤長宣

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北京胸科醫院肺結節分中心主任 陳步東

尤長宣,主任醫師、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副主任,中國抗癌協會專業委員會廣東分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訪問學者

陳步東,主任醫師、副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肺結節診療中心副主任、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北京胸科醫院肺結節分中心主任

編者的話: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極高,其中一個原因是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癥狀,發現時多是中晚期。儘管如此,近年來肺癌治療取得了巨大進展,治癒仍有希望。

傳統治療

三大手段

各有優勢

腫瘤治療有三大傳統手段:手術、放療、化療,肺癌也不例外。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教授、中國抗癌協會廣東分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尤長宣說,具體採用哪種手段,要根據病情分級治療。早期患者確診後要儘快手術,治癒率可達95%以上甚至完全治癒;中期患者要採取包括放療或化療在內的綜合治療,部分可獲臨床治癒;晚期治癒難度大,但合理的綜合治療能縮小腫瘤、緩解癥狀,延長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

手術:創傷越來越小。肺癌根治術需要完整切除腫瘤及胸腔內鄰近的淋巴結。切除的腫瘤周邊必須帶有部分正常組織,術後經病理檢查沒有癌細胞,以防止轉移擴散。不少患者懼怕手術,其實,手術正朝著微創的方向不斷進步。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治療具有傷口小、瘢痕細、術中出血少、術後疼痛輕、恢復快等優點。尤長宣補充說,過去的肺癌手術是三四十厘米的大切口,如今只有十幾厘米甚至幾厘米。而胸腔鏡技術只需打幾個孔甚至僅一個孔,通過內鏡或機器人就能精準切除腫瘤。不過,胸腔鏡手術局限於I-II期肺癌。

放療:指哪兒打哪兒。如今精確放療由計算機控制,精確程度可做到指哪兒打哪兒,呼吸運動不影響治療精度,使放療副作用明顯降低。尤長宣指出,下列4種情況適合放療:1.癌灶小於5厘米的早期肺癌,經PET-CT檢查沒有轉移;2.縱隔淋巴結有轉移,術後放療可進一步鞏固效果;3.沒有遠處轉移的局部晚期肺癌,可選擇放療和化療聯合作戰,減少遠處轉移,提高局部腫瘤控制率,部分病人可獲治癒;4.對於晚期患者,若腫瘤侵犯骨骼、神經,放療有助避免截癱、骨折等,改善生活質量。

化療:術前術後都有幫助。隨著紫杉醇類藥物以及順鉑、卡鉑等的問世,晚期肺癌的內科治療效果有了明顯提高。特別是根治性手術,通過放化療的幫助,能降低根治術後的複發風險,最大限度消滅體內可能殘存的癌細胞。尤長宣介紹說,新型的輔助放化療一般在根治術前進行,可幫助降期(縮小腫瘤體積,降低腫瘤分期)、減少術後出血等。小細胞肺癌早期容易發生遠處轉移,但對化療很敏感,可先用化療藥物控制,然後再做手術。

抗癌新兵

靶向免疫

更加精準

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兩名「新兵」加入到抗擊肺癌的大軍中來。這兩種治療新方法在患者中越傳越神,但究竟適合哪些人,有多大效果,還需理性看待。

靶向治療精準如導彈。研究發現,某些肺癌細胞中存在大量異常的蛋白,後者與相應的腫瘤驅動基因突變有關。這些特定的驅動基因就像靶子,靶向治療就是針對其進行攻擊的。尤長宣說,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最常出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的突變,攻擊這個靶子的藥物能讓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靶向治療有一組優勢人群,包括亞裔、女性、腺癌患者、不吸煙者。部分高齡、病情嚴重的晚期患者無法耐受化療的毒副作用,也可考慮對正常的細胞傷害小、副作用輕微的靶向治療。不過,靶向治療同樣存在耐葯問題。治療前要活檢取樣做病理分析和基因檢測,確認是否存在相應的靶標基因突變。

免疫治療不能濫用。免疫治療能讓藥物作用於免疫系統,增強或者調動患者自身抗擊腫瘤的免疫能力。尤長宣說,理論如此,但目前的臨床實踐並不完美。無論歐美還是中國,免疫療法在肺癌患者中的整體有效率約為30%,起效相對緩慢,且免疫治療同樣存在毒副作用和耐葯問題。一項研究發現,接受免疫治療的65歲以上人群中,19%的患者腫瘤非但沒有縮小,反而加速生長。下一步,科學家將繼續開發有效的「療效預測標誌物」,發展免疫治療的「價值評分系統」,從而篩選出真正能夠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人群。專家提醒大家,目前在國外獲批的肺癌免疫治療藥物暫未獲中國批准,因此,尋求免疫治療的患者應到大型三甲醫院諮詢,不要被社會上一些非正規的「免疫療法」忽悠了。

複發轉移

仍有治癒可能

腫瘤轉移、複發是籠罩在患者頭頂的陰影。肺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有腦、骨、肝臟等處,某些患者還可轉移到腎上腺及皮下組織。如果患者出現消瘦、乏力、頭暈、骨痛、面部腫脹等癥狀,或摸到頸部有小疙瘩(淺表淋巴結腫大),應儘快到醫院複診。

肺癌轉移分為寡轉移和廣泛轉移。尤長宣說,前者僅轉移到對側肺部或腦、骨、腎上腺等單一部位,轉移灶不超過5個。這類患者通過局部治療及內科治療等,仍有治癒可能。但即便出現廣泛轉移也不等於沒救了,而要根據病理類型、分子分型、轉移部位等情況綜合分析,進行針對性治療。廣泛轉移的治療原則是以內科治療為主,放療、手術等局部治療為輔。如針對最常見的肺腺癌,首先應對患者進行準確的基因分型,科學應用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等全身治療手段。有的患者已接近臨床治癒,一段時間後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了,應及時就醫。判斷腫瘤是否複發、轉移主要根據影像學檢查,如CT、顱腦核磁共振、骨掃描、全身PET-CT等。

尤長宣最後提醒,確診肺癌後不要背太重的思想包袱,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戰略上藐視,戰術(治療)上重視,對維持整個機體狀況非常重要。臨床工作中發現,那些不害怕、不退縮、樂觀開朗的人,治療效果比緊張、恐懼的人要好很多。

肺部結節

大多都是良性

有些人在常規體檢時發現肺里有小結節,首先會想到癌,十分緊張。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北京胸科醫院肺結節分中心主任陳步東指出,發現肺部結節不用太擔心,但也不能坐視不管,應密切觀察,及時診斷。

肺小結節是指直徑小於1厘米的結節。據介紹,肺結節很普遍,檢出率為39.1%,但96.4%都是良性的。感染(如結核病)、非感染性炎症(如類風濕關節炎)、良性腫瘤,都可能導致肺部結節。陳步東說,查出肺結節後,患者和家屬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壓力,不要盲目選擇手術。

規律隨診強於一切檢查和治療。陳步東說,美國最新的肺癌篩查指南對肺部結節的處理有詳細的建議:小於6毫米的結節應每年進行低劑量CT檢查。隨診一定要保證時間間隔,既不要拖延複查時間,也不要過度頻繁複查。CT檢查畢竟有輻射,頻繁檢查反映患者焦慮程度很高,反而對病情不利。6~8毫米的結節應3個月複查胸部低劑量CT,如有進展需進行多學科會診,考慮病理檢查或外科干預,如果判斷為炎性結節(如肺結核)可以轉內科;若無變化則6個月後再次複查,此時還無變化則需12個月後再複查;超過2年以上無動態變化即可轉為每年一次的常規體檢。大於8毫米的結節建議多學科會診,討論制定下一步診療計劃。▲


推薦閱讀:

肺癌治療中的毒雞湯 科普系列二十七
都說肺癌治不好,我這裡要說一些不同的觀點,治療之中這點很重要
PD-1/PD-L1免疫療法在亞裔肺癌人群中的療效如何?
王潔教授:CTC、液體活檢在肺癌診療中的地位和應用前景
肺癌科普知識

TAG: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