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上海公報》談判:橫生枝節氣歪尼克松

尼克松總統1972年的訪華之行,堪稱已經過去的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尼克松訪華時最重要的會談,當然是與毛澤東的一小時零五分鐘的最高級會晤。但毛澤東對尼克松說,我跟你只談哲學,其他具體問題要與周恩來談。尼克松訪華進程中的會談分三個層次進行。尼克松和周恩來之間的會談是一個層次,這是兩國首腦人物的總會談。姬鵬飛外長與羅傑斯國務卿會談是第二個層次,具體商討促進雙邊貿易和人員往來。第三個層次是基辛格與中國副外長喬冠華起草公報的會談,其間一波三折,千迴百轉,終於柳暗花明。 1、尼克松秘密承諾 毫無疑義,由尼克松總統與周恩來總理進行的第一個層次的會談是雙方之間最關鍵最具實質性的會談。基本構思與框架,都是在尼克松與周恩來之間商定的,兩人一共進行了五次會談,在北京會談四次,在上海會談一次。當時在北京談判中,在台灣問題即「只有一個中國」的問題上,尼克松曾經對周恩來作了「上海公報」文字中所沒有包含的秘密承諾。 據21世紀初美國新解密的前總統福特會談記錄檔案透露,福特曾經向中國領導人重申其前任尼克松的秘密承諾,但他「不支持台灣政府的任何獨立之努力」的措辭,與尼克松的「不支持任何台灣獨立運動」有點差別。1972年2月22日的尼克松總統與周恩來總理的第一次秘密會談中,尼克松提出對台灣問題的「五點原則」: 第一,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如果我能控制得住官僚體系的話,不會再有台灣地位未定之類的聲明出現。第二,我們不曾也不會支持任何台灣獨立運動。第三,在可能範圍內,我們將運用影響力,勸阻日本軍隊在美方減少在台駐軍時進入台灣。□□□□□□(此句以下有4行被刪除)。第四,我們將支持任何台灣問題能達致的和平解決。與此點相關者,我們將不支持台灣政府作任何以武力回到大陸的軍事嘗試。第五,我們尋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我們知道台灣問題是完全正常化的阻礙,但在我剛表述的架構下,尋求正常化,努力向該目標邁進。 2、「喬基談判」共商公報文本 基辛格與喬冠華躲在釣魚台一座小樓里進行關鍵談判時,尼克松總統一行正在故宮、長城等地遊覽。在會談間隙,基辛格忍不住要打開電視,看一看尼克松的新聞。 基辛格風趣地對喬冠華開玩笑:「喬,我明白了,我是被你們用作試驗的豚鼠了。」 喬冠華問:「什麼?試驗的豚鼠?」 基辛格笑答:「你看,總統去的這些地方,你們都事先安排我去過了,來試驗總統訪華的時間安排和保衛措施,來檢驗外行的美國人在中國文明古迹前作一些什麼反應。」 喬冠華哈哈大笑。但是,在基喬會談中,更多的是為難題大傷腦筋。 台灣問題是會談中最棘手的問題。基辛格與喬冠華逐字逐句研究公報的每一句話,分歧還很大。 基喬會談的第三天,2月24日,開始了關於台灣問題的實質性談判。兩人針鋒相對,爭吵激烈。喬冠華提出的中國方案中,美國觀點是「美國希望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將逐步減少並最終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基辛格拒絕了,說:「我希望你們能理解我們的立場,我們把撤軍說成一個目標。即使這樣,我們仍然堅持撤軍跟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及緩和整個亞洲緊張局勢聯繫起來。」 「但是,這個前提,必須是美國無條件的撤軍。」喬冠華堅持道。 「這樣做會破壞整個關係,美國公眾與社會輿論決不會答應的。」基辛格毫不相讓。 每到這個時刻,不乏學者風度的雙方相持不下,都會把扯緊的弦放鬆,開一兩句玩笑來沖淡緊張氣氛。喬冠華果然鬆了弦,說:「博士,你是出生在德國,我是在德國獲得的學位。從這點上,我們應該有共同的地方。可是,在哲學上,我喜歡黑格爾,你喜歡康德,這也許是我們不能取得一致的原因吧。」 第四天,2月25日,電視實況轉播尼克松參觀故宮。此時的基喬會談,雙方還是不著急,好像明天總統無須去杭州,後天也無須在上海發表公報。其實兩人內心都在著急,都在設法向對方施加壓力。到了下午,在喬冠華向周恩來彙報、基辛格向尼克松彙報之後,兩人再碰頭,都拿出了新方案,都作了讓步。 會談取得了突破,尼克松、周恩來也進來參加了半小時談判。 尼克松坦率地在會談中對周恩來擺出了自己的難處。他說:「如果公報在台灣問題上措辭過於強硬,勢必會在美國國內造成困難。我將受到國內各種各樣親台灣、反尼克松、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院外集團和既得利益集團的交叉火力之拚命攻擊……到時候,如果我不論是否由於這個具體問題而落選,我的繼任者就可能無法繼續發展華盛頓和北京的關係。」 周恩來表示可以考慮美方經過修正的論點。周恩來請示了毛澤東,得到了批准。尼克松也同意接受中方經過修正的論點。在當晚尼克松的答謝宴會結束後,基喬於晚10時30分再次會晤。晚上的談判十分順利,只花了15分鐘就解決台灣問題的措辭問題,行文如下: 雙方回顧了中美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嚴重爭端。中國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場:台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台灣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干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台灣撤走。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台」、「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和鼓吹「台灣地位未定」的活動。 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台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至深夜兩點,也就是第五天凌晨兩點,預定在上海簽署的公報文本終於落實了! 3、橫生枝節氣歪尼克松 公報大功告成,使尼克松飛往杭州時心情特別輕鬆愉快。他一想到翌日到上海後就向全世界發布這個公報,便覺得興奮不已。 儘管2月底天氣陰冷,他還是很喜歡這個風景最美麗的城市。2月26日專機飛抵杭州筧橋機場後,他下榻在毛澤東來杭州常住的劉庄賓館裡。 但是,在去杭州的飛機上,美國國務院的專家們拿到了公報。他們看後,一路上嘀咕這份公報不理想。他們的不滿是大有原因的。這次由國務卿羅傑斯帶來中國的,都是一些職業外交官,對於草擬公報的過程他們都被排斥在外,本來就很有看法。到達杭州的當晚,羅傑斯對尼克松說公報不夠圓滿而交給總統一份材料。材料中列舉了國務院專家們對公報的一大堆意見,要進行修改。例如,有人對「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這句話提出了異議。說這話說得太絕對了,或許還有一些中國人不這樣認為呢(當然是指搞台灣獨立運動的人)。建議將「所有中國人」改為「中國人」。重要修改處,竟有15處之多。 看了這份材料,身穿睡衣的尼克松在套房客廳里走來走去,氣得臉都歪了。那些保守派對訪華的反應已經搞得他夠緊張了。他預見到關於國務院對美國所作讓步不滿的傳聞,有可能成為導火線。他也知道,在已經通知中國人說他同意公報以後,又要求重新討論,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中國人將怎麼看待他這個總統。 晚宴開始之前,他把基辛格找來商量。臉色陰鬱的基辛格看了材料,說:「公報文本是我和喬在北京花了20多個鐘頭搞出來的呀,現在要改的地方那麼多,幾乎等於推翻重來。」「我批准了,毛澤東也批准了,我們又單方面提出修改,我這個美國總統還有沒有臉?」尼克松近乎在吼叫。 「總統,你也知道,全世界都在等著看明天在上海發表公報了。」基辛格說。 臉色鐵青的尼克松思忖良久,對基辛格說:「亨利,宴會後,你再找喬談一談。」 晚上10時20分,基喬兩人再次會晤。基辛格說出了一番經過精心琢磨的話:「喬先生,在正常情況下,總統一拍板,公報就算妥了。但是這一次,如果我們僅僅宣布一些正式主張,還未能達到我們的全部目的。喬,我們需要動員公眾輿論來支持我們的方針……」 喬冠華挖苦地笑道:「博士,這個『公眾輿論』成了你們的法寶,動不動就搬出來用。」 基辛格委婉地說:「如果喬先生能夠進行合作,從而使我們的國務院覺得自己也作了貢獻,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你拐了一個大彎子,是想說貴國務院對已經通過的公報文本有意見,要修改,是嗎?」 「是的。是這個意思。」基辛格將尼克松的為難境地簡述了一番,誠懇地說:「希望你們能認真考慮。」 4、毛澤東表態:台灣問題不容談判 喬冠華暫停了會談,去找周恩來總理請示。周恩來聽著喬冠華的彙報,沉思著。 早在晚宴之前,給羅傑斯國務卿那班人當翻譯的章含之已經找他作了彙報,說她了解到羅傑斯及其手下的專家們對已經脫稿的公報文本大發牢騷,還聽說到上海後他們要鬧一番。周恩來一直在考慮這件事。毛主席會見尼克松時,羅傑斯沒能參加,難怪人家有意見。他還考慮,明天到了上海,他要特地去看望羅傑斯,補一下課。 周恩來要喬冠華談談自己的看法。喬冠華氣呼呼地說:「他們內部不統一,又要我們作讓步,我們已經作了很多讓步了呀。他們美國人自己的矛盾,讓他們自己消化吧。」 周恩來說:「冠華,公報的意義不僅僅在它的文字,而在它背後無可估量的含意。你想一想,公報把兩個曾經極端敵對的國家帶到一起來了。兩國之間有些問題推遲一個時期解決也無妨。公報將使我們國家,使世界產生多大的變化,是你和我在今天都無法估量的。」 喬冠華恍然大悟:「總理,我明白了。」 周恩來又說:「我們也不能放棄應該堅持的原則。修改公報文本的事,還要請示主席。」 周恩來當即拿起了紅色直通電話。毛澤東聽了彙報,口氣十分堅決地回答:「你可以告訴尼克松,除了台灣部分我們不能同意修改之外,其他部分可以商量。」主席停頓了片刻,又嚴厲地加上一句話:「任何要修改台灣部分的企圖,都會影響明天發表公報的可能性。」 於是,基辛格與喬冠華在劉庄賓館又開了一次夜車。凌晨2時許,另一個「最後」的公報文本終於完成了。在劉庄賓館一個八角亭里,尼克松與周恩來草簽了《中美聯合公報》。 5、打開通向中美建交之門 1972年2月28日下午5時,在上海錦江飯店那個著名的大廳里,尼克松、周恩來率領的雙方大隊人馬全部從杭州趕到了。從全世界各地趕來的數百名記者將大廳擠得滿滿的,各種閃光燈一起閃亮。《中美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終於在這兒宣布誕生了。 當晚在上海舉行的慶祝宴會上,尼克松喜不自禁地舉起酒杯,斟上茅台,在麥克風前講話,由唐聞生翻譯。臨到講話時,他卻把稿子一擱,紅光滿面地作即席演講:「我們在公報中說的話,遠不如我們在今後的幾年要做的事那麼重要。我們要建造一座跨越16000英里和22年敵對情緒的橋樑,可以說,今天的公報是搭起了這座通向未來的橋樑……」 人們沉浸在歡樂中,為尼克松的話鼓掌。尼克松又乘酒興即席發揮,興奮地說了一句十分敏感的話:「美國人民,要和中國人民一起,將世界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後來有挑剔的西方記者評述說,美國總統在鼓吹「美中」聯合「主宰」世界。 接著,尼克松更為躊躇滿志地說:「我們訪問中國這一周,是改變世界的一周……」 「上海公報」發布後,極大地震撼了世界,影響了世界格局的改變。法新社評述說:「改變世界的一周」應該是「改變尼克松的一周」。開羅《金字塔報》評論說:「西方帝國封鎖新中國的神話破滅了,這是亞非人民的偉大勝利!」 實際上,「上海公報」打開了通向中美建交談判之門,導致了十多年之後由鄧小平與卡特指導下進行的中美關係正常化的談判。 「上海公報」發布當天晚上,台北震蕩了。數百輛大卡車滿載憤怒的人群湧上了台北街頭遊行,一直衝到市區北面美國大使館大門前,雞蛋、香蕉、石塊扔向使館的門窗,宣傳車的高音喇叭播送的抗議聲震耳欲聾。台北市民怒喊的口號,除了「打倒尼克松」等,竟然也有「打倒美帝國主義!」 (摘自《新中國外交談判》,陳敦德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5年1月)
推薦閱讀:

如何掌控高壓狀態下的談判?
2.非正式談判
成功談判,從說「不」開始
11思維模型:錨定效應—主動權屬於把握錨的人
國際商務談判心得

TAG:上海 | 節氣 | 談判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