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銀行揮別高利進混戰時代:儲蓄出走搶食者眾

銀行揮別高利進混戰時代:儲蓄出走搶食者眾

本報記者 肖君秀 深圳報道

銀行突然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危機感。靠利率管制吃利差活了數十年的滋潤日子,銀行如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基金、保險、互聯網平台等紛紛揭竿而起,通過互聯網直接與儲戶親密接觸,用高收益硬生生地搶食了銀行的客戶,而且這種勢頭還在迅速地蔓延……

「他們不是在談危機,就是在談轉型,或者在兩者之間徘徊。」某證券公司副總對本報記者打趣道。在12月5日的「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表示,存款不再是銀行唯一重要的金融資源,如果固守傳統,坐吃利差,不再是高枕無憂的生存方式了,弄不好還會面臨生存危機。

銀行唯一能做的就是適應變化,盈利模式以融資為主轉向以資管為主,但這種模式又與其他金融機構短兵相接。

「異軍」突起

「不管你關注與否,互聯網革命就在那裡,不遠不近。」宏源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易歡歡對互聯網引發的顛覆性革命如此表述。金融界嗅覺敏感者,正在利用互聯網革銀行的命—— 一輪狼煙四起的支付和資金搶食戰正在上演。

近日,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給壽險營銷員的一封電子郵件曝光,「春節,我們還將推出一個新的拳頭科技產品——電子錢包……希望大家先準備好智能手機,等候通知,讓我們一起期待見證奇蹟的時刻。」 市場上開始紛紛打聽電子錢包到底神奇在哪裡,「其推出的理財產品會不會比餘額寶的利率要高一些?」一位金融從業者也充滿好奇四處打聽。據悉,平安的電子錢包可以在手機上使用,兼具溝通交流和投資理財等綜合功能。

當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打得正酣的時候,平安的電子錢包橫空出世再次攪局,原本「二馬」的互聯網金融戰爭瞬間演化成「三馬」的戰爭。他們進行支付埠的佔領,並推出高利率產品進行吸金。比如支付寶推出的餘額寶,至年底規模有望站上2000億元以上。在其規模將要觸頂之際,微信支付便出手了,擬在12月中旬推出類似的理財產品,如今微信版的「餘額寶」已經吸足了眼球;在1月春節來臨之時,平安的電子錢包橫空出世……市場正在期待他們的高利率產品橫空出世,以便一哄而上。

這些產品的背後合作者,正是傳統的非銀金融業,如支付寶的「餘額寶」以及微信版的「餘額寶」都是與基金公司合作,而平安電子錢包的背後有其強大的保險客戶作支撐,可見其他的金融機構正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挑戰銀行。

10月,銀行的存款數字格外引人注目,當月儲蓄凈流出4027億元,如果扣除財政資金的流入,居民儲蓄暴跌8960億,企業儲蓄則下降2060億元。除了季節性的因素使然,如此巨幅下降不免令市場大吃一驚。

在瑞士信貸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陶冬看來,居民儲蓄搬家加速的原因是儲蓄利率被人為地降低,老百姓儲蓄放在銀行因通脹購買力不斷縮水,此時理財產品破土而出,資金流向房地產、股市、網上銀行等等。不過,10月儲蓄如一陣風似的搬家之後,「資金的接收方最終還是要將資金存回銀行,資金滯留在中間環節時儲蓄數量因時間差而出現起伏。」

所以,11月份這些出走的儲蓄,又將會沉澱到銀行中來。據申銀萬國預計,11月預計全行業各項存款3886億,其中一般存款增長5886億,財政存款凈下發約1900億。但接下來隨著微信版的「餘額寶」、平安的電子錢包登場,又可能掀起新一輪的儲蓄搬家。

陶冬認為,未來銀行的儲蓄結構將會改變,居民儲蓄減少,企業儲蓄增加,儲蓄期限縮短,資金調動更頻繁。那麼,銀行存款的起伏波動也會更大。同時為實現這種變化,銀行獲得的資金成本將會更高,攬儲大戰將更加激烈。

轉型大戰

原本高枕無憂的銀行面對種種挑戰,危機感驟然增加,一些銀行正在提前布局,紛紛尋找新的出口。

「如果說過去市場化改革還只是擁抱一下市場化,市場化改革僅僅是一種綵排、熱身賽,未來我們這種價格的改革將使我們的整個市場進入生死存亡的淘汰賽。」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說。

如今,存款利率市場化正在通過互聯網曲線實現,一些互聯網平台上的產品利率已經高達7%上下,而P2P更是高達20%左右,存款正在螞蟻搬家式地從銀行脫媒,轉而投向了更高收益的銀行外理財產品。

一些積極轉型的銀行早已出手,12月4日,平安銀行行長邵平在內部會議上說,他們正面臨複雜的內外部形勢,「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金融脫媒日益深化,支付脫媒漸成趨勢,同業競爭日趨激烈,互聯網企業步步緊逼,客戶需求日新月異,內部資本金壓力也日益加大。」

那麼,面對這些挑戰怎麼辦呢?平安銀行全面實施事業部制;在業務創新上提出「四輪驅動」模式,以公司、零售、同業、投行驅動業務發展,並積極探索公司業務投行化。

而中信銀行零售轉型,採取以「小」博「大」的策略,即以小微金融布局促零售戰略轉型。興業銀行自去年初進行大力轉型改革,將總分行制的垂直管理轉向專業化程度更高的業務部制。「未來銀行將向專業化轉型,更快地向綜合金融服務轉型,大資管、投行化的面貌呼之欲出。」上述金融業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稱。

如今,資金方和需求方以互聯網為紐帶進行了直接對接,其結果是銀行的存款出走,儲戶得到了更高的收益,中小企業和個人融資成本下降。而倒逼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走高,以將出走的資金重新吸引而入銀行。最近,銀行的理財產品紛紛調高收益率,從原來的4%左右一下子站上了5%、6%左右的高位。銀行不但融資成本增加,業務模式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此外,大企業也更多地通過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等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股、債融資規模不斷增大。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說:「儘管我們現在不知道未來中國會不會以直接融資為主,但我們至少知道,間接融資的比重在急速下降,中國正在向直接融資的方向靠攏。」可見,無論大企業、中小微企業,其資金需求都在想方設法繞開銀行進行直接對接,銀行的金融脫媒正在劇烈地進行。

據某上市銀行管理人士稱,自三季度以來,資金價格就在大幅抬高,「這種趨勢估計年底前不會有大的改變。」這還只是開始,一旦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徹底放開,完全利率市場化時代到來,對銀行的衝擊還要大得多。

建行批發業務總監許會斌認為,到時存貸利差會大幅收窄,商業銀行傳統息差業務盈利能力會有所弱化;同時貸款利率下限放開,存款利率空間上浮擴大,銀行利率定價方式和定價的能力都將受到嚴峻考驗。而市場預計,利率市場化將在未來兩年內完成。銀行轉型已迫在眉睫,其所擁有的時間已經不多。


推薦閱讀:

昭和時代的日本女星
北大 一校一刊一時代 群星匯《新青年》
時代教育
教兒職場守則(張麗鈞《時代教育》)
怎麼看馬錫五審判方式的時代價值

TAG:銀行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