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二五計畫」引爆8兆元RMB產業商機作者:天碩電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於2011/8/15 上午 11:45:18中國「十二五計畫」引爆8兆元RMB產業商機天碩電網科技2011年中國大陸即將啟動第12個5年計畫(十二五計畫),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指出,十二五最重要的兩大主題分別是區域發展和都市化,以及產業升級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汪濤認為,由於大陸東部沿海地區土地及勞力成本的上揚,益以出口預料將會趨緩,因此大陸將協助中西部的發展,加速中西部的都市化,並提供優惠政策促使製造業內移中西部。同時,內陸的基礎建設投資及工業園區將會增加,因此中西部的投資及GDP成長將會持續領先沿海地區。可以預見,十二五規畫將使大陸區域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產業布局更為完善的5年。在今後5年中,十二五計畫將是大陸經濟結構轉型整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將是該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值此兩岸高度友善互動之際,對台灣意義將非常重要,主因內需市場的擴張與優質化,已是大陸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論調,若能善加運用與滲透,台灣偏重製造的產業結構,將有機會獲得轉型。「十二五」計畫焦點 中國鎖定7大新興產業在地球暖化已引發全球焦慮之時,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就是「節能減碳」,只要國人能從生活做起,政府政策有減碳思考,那麼要走向低碳社會,將是指日可待。而中國十二五計畫當中的七大新興產業也包括了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電動汽車、新醫藥、生物育種及資訊產業等,大陸財經專家認為,新的「環保節能」色彩極濃的7大產業,無疑會在「十二五」時期在中國經濟扮演重要角色。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於2009年11月召開,會議強調,「要著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會中所謂新興產業,即鎖定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等等7大行業。在全球氣候變化及環保節能當道下,加上中國「十二五」(2011-2015年)時期即將來臨,可以預見這7大產業將成為中國政府下一階段的扶持重點。中共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胡鞍鋼表示,在全球氣候變遷及綠色工業革命現狀下,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應以「綠色發展」為關鍵字,強化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產業。據報告指出,新能源技術革命是這次新興產業中的要角,包含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沼氣、地熱,以及煤的潔淨利用等;電動汽車方面,預料未來數年內,中美兩國將有幾百萬輛電動汽車合作產製完成,遠高於先前中國政府原先提出的新能源汽車數量。至於資訊產業方面,「物聯網」將成為下一個戰略目標,其產業鏈將包括資料存儲及處理技術、以3C融合為代表的智慧型技術等方面相關項目;新材料行業則包括電池材料業、磁性材料業、超硬難熔材料業、化工新材料業等。同時,文化創意產業可望成為中國下一個重要新興產業。相關人士指出,透過政策支持下,中國未來在原創領域、影視製作以及新媒體三大方面,加上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前景將十分看好。
資料來源:ITIS計劃&TRI;永豐金控研究總處整理預估,2010,12月
資料來源:統一投顧專題報告,2010 資料來源:永豐金控研究總處整理2010,12中國「十二五」大商機大餅,台ICT產業有機會吃得到中國「十二五計畫」即將於2011年展開,拓墣產業研究所ITIS計畫副所長楊勝帆指出,中國大陸「十二五計畫」將以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為3大發展主軸,政策重點在擴大消費內需,可稱中國大陸生產力第2次大解放,他強調,中國十二五將聚焦在物聯網與雲端商機為主,而台灣ICT產業在雲端與物聯網皆具上下游硬體整合發展優勢,將很有機會搶搭這股熱潮。楊勝帆認為,目前中國物聯網發展仍屬萌芽階段,營運模式尚需時間磨合,初期企業供應鏈垂直整合與製造及服務整合延伸領域都很有機會,例如醫療資材管理、智慧行車系統與智慧停車管理等,由於中國在標準制定方面具主導權,終端設備製造方面將具規模優勢,應用服務方面更有龐大用戶試驗基礎,台灣在晶片製造領域則具有優勢,若兩岸能密切結合,應可創造具大中華自主規格特色之物聯網應用。TEEMA團隊在焦佑鈞理事長、翁樸山召集人及陳文義秘書長的帶領下,即積極佈局,期兩岸能密切結合。台灣ICT產業軟硬體開發及生產實力在全球居領先地位,雲端運算更是台灣 4 大新興智慧型產業,硬體發展是優勢所在,雖然台灣物聯網發展未盡理想,但台廠在IC晶片、RFID、感測器、設備及系統方面皆有優勢,是未來台廠能切入的市場方向。邁向低碳經濟,實現綠色發展中國「十二五計劃」積極推廣低碳經濟,實現綠色發展,預計在2020年,完成非石化能源比例達15%,以及碳減排40%~45%等兩項目標,十二五計劃將帶領中國由世界工廠,轉型為全球最大市場,台系業者具技術與品質優勢,若能順勢切入與中國企業相互結盟合作,將有機會分食龐大市場。而天碩電網科技公司之研發重點也著眼於智慧電網的開發,利用有效的能源管理,提升能源的有效運用,來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期望能順應著這股潮流,打造一個「低碳」的社會。
推薦閱讀:
※京冀雙城的默契:未來這七大產業將成風口
※評論:金融業要阻斷產業空心化
※雅戈爾:資本盈利反哺服裝產業跨國併購造國際品牌
※中國四大製鞋產業集群分析-溫州製鞋篇
※生豬產業陷五大弊端 散養戶難逃此劫?
TAG:生活 | 中國 | 智慧 | 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