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多歲的你,如何合理地進行收支管理?

我寫過一篇文章,講理財的,叫做《理財,是這個時代最大的雞湯》。

這篇文章發出來之後,很多人給我留言,在表達認同的同時,也有不少疑問和質詢:那年輕人是不是就不應該理財呢?是不是不需要對收支進行管理呢?

當然不是。我否定的並不是理財——理財只是一種工具,工具無所謂對錯。

我否定的是過於推崇理財的論調,將理財雞湯化,乃至成為一種萬能的成功手段——亦即「通過理財實現資產增值」。

這是不切實際的。

一、理財套路深,你可別當真

諸如這樣的文章標題:

月薪6000如何攢下50萬

我是如何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的

如何通過理財實現財務自由

……

的確非常吸引人,但是仔細分析下來,它們無非都是這樣的套路:

1. 如果你每個月都省下1000元,存起來,長期投資,利用複利,三十年後,這筆錢就將增值成幾十萬。

拜託,三十年後我們都50多歲了,那個時候要幾十萬幹什麼呢?頤養天年嗎?

我們人生中最需要錢的時候,幾乎全部集中在前半段,也就是二三十歲的時候:買房,結婚,養孩子,經營事業……

如何克服這些難關,這才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這個時候你告訴我:只要撐過去,再過三十年,你就有錢啦——這不是搞笑嗎?

這就好比說,有人生了急病,這時候另一個人過來,告訴他:我有一種葯,可以治好你的病,但是需要你連續服用三十年,這三十年間你只要堅持下來,就一定能夠痊癒。這有用嗎?

基本上,這類理財文章,只要看到「複利」兩個字,都不用往下看了,因為它們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只是畫餅而已。

2. 向你介紹各種新興的理財產品,實現穩定年化收益10%、15%、20%……的收益。

這類就更不用說了,基本上,都排除不了軟文的嫌疑。

謹記一條原則:金融行業,高收益永遠伴隨著高風險。

不存在任何長期、穩定、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簡單來說,幾乎無風險的貨幣基金,年化收益一般不超過3%;債券型基金,業績有好有壞,排名最好的,年化也不超過10%(注意,這裡已經有可能出現虧損了)。

再往上,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年化就在正負百分之幾十之間波動,看市場。再往上到股票,那就完全是另一個世界了。

那些互聯網P2P金融,宣稱能夠給到年化15%、20%,是怎麼來的呢?大多都是平台補貼,也就是用融到的錢進行補貼,以期吸引客戶。

但是,這個模式不可能長久。

長此以往,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就會導致資金鏈斷裂,要麼倒閉,要麼跑路。

隨便舉個數據:根據《2015年網貸評級報告(第四期)》,2015年新增的P2P平台為1140家,新增的問題平台為894家,整個P2P行業的淘汰率為39%。

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行業。

3. 通過報班培訓,制訂各種複雜的投資組合,在可靠的範圍內實現最大(年化10%左右)的收益。

這種相對靠譜一些,但是意義也不大。

當你月薪只有6k的時候,就算每個月能省下1k吧,每年12k,10%的收益就是1200。

而你為此付出的,可能是一大筆學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每天操心市場走勢、時時刻刻關心收益的漲跌……這划算嗎?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在增加經驗,為以後的投資做鋪墊。

實際上,幾千幾萬塊的資金運作,與幾十萬、上百萬相比,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

你辛辛苦苦得來的經驗,很可能全無用處。

同樣,當你掌握了系統的金融知識和行業知識之後,你對整個投資過程的眼光和視野,與你之前的依樣畫葫蘆相比,也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

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理財方式?

說了這麼多,我的觀點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兩點:

1. 理財是實現財富保值的方式,而不是增值。

不要迷信各種金融產品,意義不大,甚至就算你把錢放銀行里,也沒太大問題。如果你想實現財富增值,你需要學的是投資。

但是,投資是一門非常、非常專業的學問。你需要有充裕的資金,系統的金融知識,對即將涉足的行業有所了解,有一定的信息渠道,甚至有調動一些資源的能力。

除此之外,你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然不可能在這個血腥而慘烈的市場上生存下來。它並不適合普通白領。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在投資市場上,如果你想獲利,你要對抗的,是超過90%的普羅大眾,你永遠要比他們看得更遠、走得更快、反應更迅速。

除此之外,你還要對抗一部分以此為生的專業人士,也就是華爾街里西裝革履的金融精英。想一想人家擁有多麼龐大的資源和實力,再想想自己全身而退的可能性有多高?

2. 合理的理財方式,是規劃自己的收入和支出

我們應該對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做好規劃,以達到穩定、健康、不影響生活和心態的消費。

對於20多歲的我們來說,與其每天操心把錢放在什麼地方收益最高,不如用來多買點書,多參加一些活動、培訓,學點技能,買點生產力工具,給另一半買點禮物(如果有的話)。

我們應該操心的,一是如何進行自我投資和提升,從「開源」的角度增加收入;二是如何平衡自己的財政狀況與消費慾望。

前者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今天主要想說說後者。

如果你對自己的財務狀況也沒有概念,又像我一樣不喜歡記賬(主要是懶),可以參考下面這套方法:

  1. 對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做一個統計:假設每月收入6k,支出4k,每月可以省下2k。

  2. 建立2個賬戶,一個叫「享受賬戶」,一個叫「定存賬戶」。每月把這2k均分,分別往這兩個賬戶存進1k。

  3. 「定存賬戶」用來避險,非緊急重大情況(比如生病、辭職、各種意外等)不要動用。可以放在銀行里,也可以放在餘額寶,或者信得過的貨幣基金里。

  4. 「定存賬戶」裡面的錢累積到多少比較合適呢?至少等於2個月支出的總和——也就是4k*2=8k。它主要是保證當你沒有工作時,可以有2個月的緩衝期,不用為生活操心,可以好好休息、思考、尋找新的機會。當然,多多益善。

  5. 「享受賬戶」是你進行非必需消費的額度。也就是說,你每個月可以有1k的額度,用來「揮霍」。吃飯、購物、玩都可以,隨你自己喜歡。但是,每個月不能超過1k。

  6. 「享受賬戶」可以累積。比如,你想買iphone 7,就可以攢5個月,不進行額外消費,再用5個月的額度買一台。

  7. 當然,用信用卡提前消費也是個好方法。你也可以先用信用卡買iphone 7,再分期付款,在接下來的5個月里,用每月的額度去還。

  8. 無論你用信用卡分期付款,還是日常使用信用卡消費,牢記一條準則:信用卡的消費總額度不要超過兩個月收入的總和。在這個例子里,也就是12k。再高,就容易對生活產生壓力了。

  9. 如果你不買iphone 7,換成一台1k多的國產機,用省下來的錢出去旅行一次,也是可以的。「享受賬戶」每年1k*12=12k的額度,如何使用由你自己分配,選擇對自己來說效用最大的方式即可。

  10. 兩個賬戶的分配比例由你自己決定。我寫1:1主要是因為懶……

當然,再好的規劃,也需要有足夠的執行力和毅力去堅持。

如果你希望讓生活更加清爽、穩定,同時兼顧到保險和消費慾望,不妨試試這套方法。

希望每個人都能規劃好自己的生活和財務狀況。

本文作者Lachel(L先生),前公關人,現任職於互聯網,知乎16萬贊答主,專欄撰稿人。

本文作者Lachel(L先生),前公關人,現任職於互聯網,知乎16萬贊答主,專欄撰稿人。轉載自微信公眾號L先生的貓(id:lxianshengmiao)。LinkedIn經授權轉載。

推薦閱讀:

領導者vs 管理者的區別 (隨筆 丁敏 v2017.12.19)
護理部如何加強質量管理
「管理」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老公管理條例
精彩微課堂 | 范竹萍教授:以結局為導向的慢性肝病健康管理

TAG:管理 | 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