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男歡女愛-情詩網,愛情詩,古代情詩,現代情詩,經典情詩,現代愛情詩,古代愛...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男歡女愛22345作者:佚名 來源:情詩網 時間:2008-07-25 點擊:22345 收藏 推薦 【大 中 小】  古人云:詩言志。但我說詩也言情。中國的古詩詞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其中很多的內容是言及男歡女愛的。中國和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一開篇就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為以後的詩歌創作開了個好頭。      (一)兩情相悅上古遺風   好多朋友似乎對《詩經》更感興趣,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那麼,我們來讀讀《詩經》吧。   詩經中,有大量的詩是描寫人們戀愛、婚姻生活的,大多意境優美,耐人尋味。這部分詩大部分編在<國風>中,詩經的精華在<國風>,這是公論。   今天我推薦的這首詩《野有死麇》,就選自《國風·召南》。召南,我沒有細考證過,大概是指現今洛陽以南到湖北北部的廣大地域。也就是說,這首詩是從上述地方採集上來的民歌。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   無使尨也吠。   這首詩講的是:一位獵人在郊外的叢林中遇見了一位溫柔如玉的少女,他把獵來的小鹿、砍來的木柴用潔白的茅草包好,送給女孩子作為禮物,最終獲得了女孩兒的芳心。   全詩要是直譯成現代漢語,平淡如水、意境全無,所以我主張古詩只可意會。   這首詩的前兩段是敘事,大意是:有個懷春的少女美麗如玉,一個年輕的獵人用潔白的茅草包好小鹿、木柴做禮物,向女孩兒表達愛心。   詩的最後一段,口氣一變,轉成了少女說話的口吻,使事態的發展更戲劇化,詩也由此姿態橫生,讀來讓人心旌神搖。   那女孩子到底說了些什麼呢?用現在話來說就是:你可要輕輕的、慢慢的來啊,不要動亂了我的佩巾,不要讓小狗叫起來驚動了人……   如此大膽直白而又餘味無窮的描寫,只有在中國的古詩詞中才能欣賞得到吧? --------------------------------------------------------------------------------  (二)愛,讓生命變輕   「你跳我也跳!」   萊昴那多在影片《泰坦尼克號》中的這句台詞,曾感動得多少痴男怨女熱淚盈眶啊?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千年前,有個無名的妻子已經用行動,寫下了一首不朽的詩篇,這就是漢樂府中的《公無渡河》:   公無渡河,(勸你不要渡河,)   公竟渡河。(你還是去渡河。)   墜河而死,(落入河中淹死了,)   當奈公何。(讓我拿你怎麼辦啊?)   這應該是漢樂府中最短的詩了,和最長的《孔雀東南飛》一樣,同是寫夫婦殉情之作。   據《古今注》中說,朝鮮津卒霍里子高一天早起撐船,見一個「白髮狂夫」,不顧危險,橫渡急流。他的妻子追來阻擋不及,夫墜河而死,妻彈著箜篌唱出這幾句哀歌后,亦投河自盡。子高的妻子麗玉聽說這件事後,有感而發,創作出「箜篌引」這個曲子。   生命因愛而美麗;愛,讓生命變輕。   這讓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另外一個真實的故事:國外有一對夫妻,同是登山愛好者。兩個人在一起攀登一座危險的山峰時,攀在前面的丈夫的岩釘鬆動了,失足跌向山谷。妻子抻出手想拉丈夫一把,卻沒能拉住。在這一瞬間,妻喊了一聲:我愛你!然後毅然地割斷了身上的保險繩……   這些生死與共的愛情故事,讓所有的誓言都變得蒼白無力! --------------------------------------------------------------------------------  (三)庄生曉夢、杜鵑啼血   在古代帝王中,論文彩無有出李後主之右者。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   李煜本是個溫文儒雅的才子,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一定會成為一個名動天下的詞人。   李煜的父親李璟是南唐的元宗,善詩詞,但聲名遠不如李煜。李煜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加之天資聰穎,雖過著奢華的生活,但能詩能畫,確是多才多藝。   李煜18歲的時候,遵父命娶了揚州的美女周娥皇為妻。   周娥皇雖比李煜大了一歲,但長得花容月貌,氣質高雅;詩畫雙絕,能歌善舞,可謂慧質蘭心。傳說唐明皇最喜歡的《霓裳羽衣曲》至晚唐已經失散,周娥皇搜盡典籍,重按《霓裳譜》,由此可見其才氣之一斑。而李煜知情識趣,更是風月高手。二人婚後的確過了一段幸福甜美的生活。李煜曾寫了一首《一斛珠》來描繪妻子嬌艷的風姿。   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   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綉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這首詞的大意是:晚妝剛剛理過,唇上再點一抹擅色的紅膏。含笑未唱,露出像丁香花蕾一樣的整齊潔白的牙齒,櫻桃小口微張,流出了婉轉如鶯的清歌。   一臉嬌憨地用大杯喝著美酒,哪在意污濕羅衣?醉意瀾珊時,斜依在綉床之上,嚼著紅嫩的草花,向心上人輕輕唾去……   娥皇的媚態躍然紙上,看過之後,還有誰不會心動?   寫下這個題目完全是一時興之所致,及至落筆才發現,這個題目好大,恐怕真的會心有餘力不足。   在網上查翻了一下資料,發現自己憑記憶寫下的東西有的已經很不準確,因此更不敢輕易落筆,牛牛和美地都是卧虎藏龍之地,生怕怡笑大家。   寫東西習慣於信馬游韁,多謝各位支持,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   可惜好景不長,娥皇作了四年的皇后,就生了重病。為此娥皇年僅十四歲的妹妹女英進宮探視。女英正值豆蔻年華,天真爛漫、嬌柔動人,且《後唐書》中說其」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靜。」李煜一見,不禁心生愛憐。   為此,李煜想方設法和小姨接近,細心呵護,大獻殷勤,把情竇初開的女英勾引得芳心大動,難以自持,不久就投入了姐夫的懷抱。不過礙於雙方的身份,兩人不敢明目張胆地來往,只有在夜深人靜之時才能偷偷地約會。女英偷偷地溜出寢宮,怕被人發覺,還把金縷鞋脫下拎在手中,只穿襪子登上含元閣。李煜見了,又憐又愛,寫下一首》菩薩蠻》: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   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這首詞的意思很好懂,但意境卻值得好好品味。   在一開頭,詞人就營造出一個朦朧浪漫的意境:在一個薄霧輕籠、花明月黯的夜晚,一個美麗的少女從自已的寢宮裡溜出來,手裡提著金縷鞋,只穿著襪子的小腳丫兒踩在落滿花瓣的台階上,悄悄地向自己愛人的身邊走去。   而在後半闕中,一句「一晌偎人顫」,將少女緊張、嬌羞的心態描寫得淋漓盡致。最後一句:「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以少女的口吻說出心思來,讓人碰然心動。至於如何的憐法,就請各位朋友盡情去想像吧。   本人最喜歡的就是李煜的詞,他有一首描寫亡國恨的詞,《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花做煙羅。   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   深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垂累對宮娥。   這首詞是當時他被虜降宋時寫的,是一首描寫亡國恨的,寫亡國容易,寫恨難。   寫亡國只要有史實就行,寫恨很抽象,需要用藉助可以抒發感情的事情來表達,他是一個非常富有藝術修養的詞家能手,他只是感慨「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感嘆「人生仇恨何能見,消魂獨我情何限」終至「故國夢重歸,覺來雙累垂」過著「無言獨上西樓,憑欄半日獨無言」的日子,日夕只能以淚洗面,他把這麼重要的場面以「最是......宮娥」做為壓卷。   東坡先生頗有微詞,「此人追懷故國,哀康凄創,終不如眷戀宮女之情深」,說他是一個「生於深宮,長於婦人的亡國之君,到什麼時候了,還和女人們戀戀不捨,怎能不亡國」,此論一出,當時頗有凡響,以至許多後選詞家都不選錄他的詞。   ——李煜還有兩首詞也是寫和女英歡會的情景的,現抄錄如下:   菩薩蠻   蓬萊院閉天台女,畫堂晝寢人無語。   拋枕翠雲光,繡衣聞異香。   潛來珠鎖動,驚覺銀屏夢。   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又   銅簧韻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   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   雨雲深繡戶,來便諧衷素。   宴罷又成空,魂迷春夢中。   前一首詞寫的是李煜潛入小姨寢宮偷香的事兒,後一首則描述了李煜和小姨不能公開傳情的複雜心態,均十分傳神。知道了背景,這兩首詞就很容易懂,這裡就不想多說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大周猜到了小妹與丈夫之間的關係,傷心欲絕,不久就離開了人世,年30歲。為此,女英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李煜的心態也很矛盾,一方面,他想儘快迎娶女英,別一方面又覺得愧對亡妻。他的一首《更漏子》就反映了他此時複雜的心境:   金雀釵,紅粉面,花里暫時相見。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香作穗,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   珊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   「此情須問天。」天見亦憐!大周去世後的第四年,李煜終於和女英完婚。是為小周后。   李煜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為正統,苟安於江南一隅,年年進貢、歲歲請安。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李煜北上,李煜均借故推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太祖遣大將曹彬統兵南下攻金陵。第二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封小周后為鄭國夫人。   宋制,每逢慶典,命婦按例要進宮朝賀。宋太宗趙匡義是個好色之徒,早就看上了小周后。為此,每當小周后入宮,太宗都會將其扣下,幾天後方放回。李煜家國不保,鬱悶滿胸,只有寄情於詩酒,寫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佳作。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   這其中,最為出名的詞就是這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傳說宋太宗就是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才於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李煜四十二歲生日時,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葯將他毒死。死後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但也有人說,宋太宗毒死李煜的真實目的是想長久地佔有小周后,可小周后在李煜死後不久也上吊自盡,和她姐姐一樣,年亦30歲。   李煜作為亡國之君,悲劇性結局已不可避免。但真正讓後人記住他的,還是他那些千古不朽的詞章。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   後主的一章終於寫完了,鬆口氣吧。 --------------------------------------------------------------------------------  (四)曾經滄海情寄西廂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生於唐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死於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與白居易並稱「元白」。   他8歲喪父,少年貧賤。15歲時因為明兩經擢第。23歲時和白居易一同中了進士。早年做過秘書省校書郎等小官。元和四年(809)做了監察御史。   因仗義執言,觸犯了宦官權貴,次年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後來,元稹在不斷受到打擊後,漸漸失去了氣節,投靠宦官崔潭峻,當上了祠部郎中、知制誥。直到長慶二年,達到了他事業上的頂峰,當了三個月的宰相。   元稹在文學上以寫傳奇和艷詩聞名,但他的悼亡詩也同樣讓人感動。元稹的妻子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二十歲時嫁給元稹(元稹二十二歲),那時元稹沒有功名利祿,雖然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卻「野蔬充膳甘長藿」。兩人恩愛有加,渡過了七年艱苦卻幸福的生活。   七年後,元稹已經當上了監察御史分司東都,韋氏卻離他而去,元稹十分悲痛,為她寫了很多可稱為千古絕唱的悼亡詩,包括《遣悲懷》三首及那首著名的《離思》。   第一首: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詩人用謝公(謝安)憐女來比喻韋叢在家時所受的寵愛;用戰國時的「窮人」黔婁來自比。後面四句則從衣、酒、糧、柴四個方面概括了婚後窮困的生活。最後一句是說,我現在當官有錢了,你卻故去了,我只能用齋祭來寄託我的哀思。   第二首: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這首詩沒用什麼典故,因而很容易懂。最後一句語淺情深,成為千古名句。   我們再看第三首: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這首詩譯成白話就是:沒事的時候想起你來,為你悲傷也感到自悲。你走了已經多久了?晉人鄧攸為救侄子而失去了兒子,潘岳為寫悼亡詩費盡了心思。死同穴是多麼的渺茫,來生再續前緣更是沒有希望。我只有用終夜無眠的思念,來報答你生前為我所受的苦難。   這三首詩用平白的語言,寫出了對妻子無限的思念和情感。因此有人認為,古今中外的悼亡詩,「無有出其右者。」   而元稹《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則從另一個角度寫出了對妻子的愛情: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從《孟子*盡心》篇「觀于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是說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說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   這解釋已經比較明了了,是用來比喻他失去了韋氏就不會再有這樣的愛情了。後兩句則是用花叢來指代女人。   當時元稹被放外任,他說自己對別的女人已是「懶回顧」了,一半是因為「修道」,一半就是因為你啊……   這幾首詩的悲妻、念妻、愛妻之情溢於言表,但沒有類似經歷的人,很難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  (五)羅帶輕分此際最銷魂   秦少游的詞也很讓人喜歡,這首《滿庭芳》更是久負盛名啊,以至於秦觀因此有「山抹微雲秦學士」之稱。我們來看看全詞: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這首詞從內容上分析,是少游回憶舊日與一女子的愛戀之情。因有「青樓薄倖」之句,這女子的身份又很可能是一青樓中人。   少游從景物入手,「山抹微雲」一句極具鍊字功力,為歷代學人所稱道。在準確地描繪出季節與時間的特點,營造出一種凄涼愁苦的氣氛之後,由景入情,即景生情,引出對「蓬萊舊事」的回憶。這手法,儼然是現代電影的蒙太奇。   全詞最煽情的就是那句:「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老秦真高手也,留給你無限的想像空間,與現在那些開人肉鋪的所謂情色作家真是天壤之別。這不禁讓筆者想起了一首歌,就是辛曉琪的那首<味道>――懷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詞人在最後寫到了情傷,愛別離,是人生的八苦之一。啼痕猶在,充滿了無奈。   「高樓望斷,燈火已黃昏。」鏡頭拉長,一個大全景,影片結束。張藝謀導演也不過如此吧?讓人回味無窮。 --------------------------------------------------------------------------------  (六)梧桐更兼細雨,腸斷有誰同倚?   王士鎮《花草蒙拾》云:「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為繼矣。」沈謙《填詞雜說》將李清照與李後主並提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李清照詞在群花爭艷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卓有造詣,儼然為一大宗。人稱「易安體」。她作為女詞人的代表,給森然的中國詩壇帶來了幾多水氣,幾多溫馨。以其特有的女性氣息,感染了無數後人。   李清照是山東濟南人,她出生於書香世家,父親李格非曾任官禮部侍郎,提點京東刑獄,且工於詞章,文字活潑。清照的外祖父王拱辰是宋朝的狀元,學識也很淵博。   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約有45首,另存疑10餘首。   李清照是富有鮮明個性和文化教養的才女,青少年時代,生活於富於文化氛圍的家庭,養成了喜愛文墨、吟風詠月的雅興。因此,前期寫了一些反映少女生活的閨情詞。如《點絳唇》,寫少女愛玩和羞澀的情態,極有情趣:   躕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劃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女主人公打罷鞦韆,懶洋洋地撫摩著白嫩的玉手,忽見有客人來,急切中來不及穿鞋整釵便含羞而走。走到門口,又好奇地倚門回頭想窺看究竟,(為掩飾自己的神情,)拿起一枝青梅在鼻尖輕嗅。   此詞氣韻輕靈,刻繪少女情志細膩傳神,活靈活現。   李清照18歲嫁給太學生趙明誠。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曾作過宰相,但趙明誠卻沒有沾染上紈褲氣習。趙明誠博學好古,喜愛收藏金石書畫,以《金石錄》一書名滿天下。李清照精於詩詞,亦鍾愛文物典籍。兩人互相敬重,情趣契合,婚後有一段甜蜜的愛情生活。   李清照在《金石錄》的後記中,曾間接敘述了他們夫婦的生活:他們夫婦每夜的工作以點完一枝蠟燭為度,有時整理書籍,加以題籤,還不時以工作來打賭。譬如,每人要說出某一件事出在某書某頁甚至某行,如果誰說錯了,必須要為對方敬茶。從這別具風趣的閨中樂事中,不難看出他們夫婦豐富的學識和深厚的感情。   李清照在幾首小令中也曾記敘了一些閨中秩事,如這首《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技春欲放。   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女主人買得一枝紅艷帶露的鮮花,讓夫君來評判春花、艷容那個最美。以花襯人,以人擬花,人面鮮花,交互輝映,寫出了年輕夫婦恩愛情濃的甜蜜感。   可惜好景不長,趙明誠步入仕途,由於服官,夫婦間難免時有離別。兩人感情越深,離情便越重。李清照對銀河雙星感觸殊深,故有「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行香子》「草際鳴蛩」)之嘆。   在李清照寫給丈夫的詞中,有一闋極其纏綿悱惻,它就是《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   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關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這首詞深沉宛轉,綿密細膩。「多少事,欲說還休」,飽含沉厚複雜的感情內蘊,耐人尋味。(也有人說,這首詞寫的是清照因自己無後,明誠納妾而產生的複雜情感。唉,當時當世,在所難免。)   李清照還有一首《一剪梅》,寫的是與明誠別後秋日出遊、觸景生情,無法排解對丈夫的殷殷思念: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上述這兩首詞都是千古名篇,雖平白易懂,但韻味無窮。這裡如虹也講不出什麼新意來,其中意味,就請諸位在字裡行間去細細品評吧。   李清照是多才多藝的,她能詞,能詩,能文,能作畫,她的一幅「琵琶行圖」,一直到明朝還留存著。可悲的是,清照所處的年代,正好處於亂世,北宋皇朝已瀕臨末日,北方的金人不斷南侵,不久就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難。從此,李清照個人的災難也不斷地來臨也。先是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裝滿了十幾間房子的文物,竟被戰火燒成一堆灰燼。再者,多年的漂泊,對趙明誠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南遷建康以後,趙明誠接到詔令,被派到湖州當知府。那時候,兵荒馬亂,李清照不可能跟他上任。想不到趙明誠這一去,就得了一場瘧疾死去了。明誠死後,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二十九年的夫妻,感情彌篤,追憶從前,她抱憾終天的是過去值得回憶與悼惜的往事。   在金華時,她寫了一闋《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在寡居中懷念丈夫的,還有一闋《御街行》:   藤床低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沉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花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簌雨蕭蕭地,又摧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從這兩闋詞可以看出她相思之深,哀念之切。一句「沒個人堪寄。」凄苦之情非常人能解。   李清照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可以說是居無定所,但大致以金華為多,下面這首《添字採桑子》寫的就是那時的生活: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   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   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李清照的卒年在史書中已無可考,但據一般推斷,她大約活了六十歲。在她的諸多作品中,最為詞家所稱道的,恐怕還是這首《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首句連下14個疊字,歷代詞家異口同聲贊為千古絕調。張端義謂:「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徐釩《詞苑叢談》謂其音響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以是萬樹《詞律》云:「其用字奇橫而不妨音律,故卓絕千古」。   卓絕千古,這也應該是後人對李清照的評價吧!   竊以為,古代的女詩人(詞人)中,論藝術成就,無出李清照之右者。   能與男性詩人比肩的,也只有清照一人而已。 --------------------------------------------------------------------------------  (七)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永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並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過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來這根柳絲卻緊緊地系著我,倒不是為了他的名句:「楊柳岸晚風殘月」,也不為那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只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經歷和那歪打正著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沒有為我們留下太多的生平記載,以至於現在也不知道他確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閩北去,我曾想打聽一下他的家世,找一點可憑弔的實物,但一川綠風,山水寂寂,沒有一點音訊。我們現在只知道他大約在30歲時便告別家鄉,到京城求功名去了   柳永像封建時代的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總是把從政作為人生的第一目標。其實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誰不想讓有限的生命發揮最大的光熱?有職才能有權,才能施展抱負,改造世界,名垂後世。那時沒有像現在這樣成就多元化,可以當企業家,當作家,當歌星、球星,當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條路--去當官。所以就出現了各種各樣在從政大路上跋涉著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淵明那樣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蘇武、白居易那樣政心不順而求文心;像王維那樣躲在終南山裡而窺京城;像諸葛亮那樣雖說不求聞達,布衣躬耕,卻又暗暗積聚內力,一遇明主就出來建功立業。柳永是另一類的人物,他先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政治,碰了釘子後沒有像大多數文人那樣轉向山水,而是轉向市井深處,扎到市民堆里,在這裡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國封建知識分子中一個僅有的類型,一個特殊的代表。   柳永大約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時到京城趕考。以自己的才華,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而且幻想著有一番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就沒有考上,他不在乎,輕輕一笑,填詞道:「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等了五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要發牢騷了,便寫了那首著名的《鶴衝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   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他說我考不上官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樣被社會承認,我就是一個沒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虛名有什麼用,還不如把它換來吃酒唱歌。這本是一個在背處發的小牢騷,但是他也沒有想一想你怎麼敢用你最拿手的歌詞來發牢騷呢,他這時或許還不知道自己歌詞的分量。它那美麗的詞句和優美的音律已經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覆蓋了所有的官家的和民間的歌舞晚會,「凡有井水處都唱柳詞」。這使我想起「文化大革命」中大書法家沈尹默先生被打成「黑幫」,被逼寫檢查。但是他寫出去的檢查大字報,總是漿糊未乾就被人偷去,這檢查總是交代不了。   柳永這首牢騷歌無徑而走傳到了宮裡,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並記在心裡。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參加了下一次考試,這次好不容易被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給勾掉了。   這次打擊實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寫他的歌詞,並且不無解嘲地說:「我是奉旨填詞。」他終日出入歌館妓樓,交了許多歌妓朋友,許多歌妓因他的詞而走紅。她們真誠地愛護他,給他吃,給他住,還給他發稿費。你想他一介窮書生流落京城有什麼生活來源?只有賣詞為生。這種生活的壓力,生活的體味,還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從事民間創作。他是第一個到民間去的詞作家。這種紮根坊間的創作生活一直持續了17年,直到他終於在47歲那年才算通過考試,得了一個小官。   歌館妓樓是什麼地方啊,是提供享樂,製造消沉,拉你墮落,教你揮霍,引人輕浮,教人浪蕩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這裡也要消魂鑠骨,化作一團爛泥。但是柳永沒有被化掉。他的才華在這裡派上了用場。成語言:脫穎而出。錐子裝在衣袋裡總要露出尖來。宋仁宗嫌柳永這把錐子不好,「啪」的一聲從皇宮大殿上扔到了市井底層,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他閃亮的錐尖,這真應了柳永自己的那句話:「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寒酸的衣服裹著閃光的才華。有才還得有志,多少人進了紅粉堆里也就把才漚了糞。   也許我們可以責備柳永沒有大志,同為詞人不像辛棄疾那樣:「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不像陸遊那樣:「自許封候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時勢不同,柳永所處的時代正當北宋開國不久,國家統一,天下太平,經濟文化正復甦繁榮。京城汴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興市民階層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藝相應發展。恩格斯論歐洲文藝復興時說,這是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市民文化呼喚著自己的文化巨人。這時柳永出現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的市民文學作家。市井這塊沃土堆擁著他,托舉著他,他像田禾見了水肥一樣拚命地瘋長,淋漓酣暢地發揮著自己的才華。   柳永於詞的貢獻,可以說如牛頓、愛因斯坦於物理學的貢獻一樣,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過去只有幾十字的短令發展到百多字的長調。在內容上把詞從宮詞解放出來,大膽引進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語言,從而開創了市民所歌唱著的自己的詞。在藝術上他發展了鋪敘手法,基本上不用比興,硬是靠敘述的白描的功夫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超聲波探測,就像電子顯微鏡掃描,你得佩服他的筆怎麼能伸入到這麼細微絕妙的層次。他常常只用幾個字,就是我們調動全套攝影器材也很難達到這個情景。比如這首已傳唱900年不衰的名作《八聲甘州》:   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慘,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一讀到這些句子,我就聯想到第一次置身於九寨溝山水中的感覺,那時照相根本不用選景,隨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絕妙的山水圖。現在你對著這詞,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無盡,美不勝收。這種功夫,古今詞壇能有幾人。   藝術高峰的產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樣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柳永自己也沒有想到他身後在中國文學史上會佔有這樣一個重要位置。就像我們現在作為典範而臨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塊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頭,大部分連作者姓名也沒有。凡藝術成就都是陰差陽錯,各種條件交匯而成一個特殊氣候,一粒藝術的種籽就在這種氣候下自然地生根發芽了。   柳永不是想當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懷著極不情願的心情從考場落第後走向瓦肆勾欄,但是他身上的文學才華與藝術天賦立即與這裡喧鬧的生活氣息、優美的絲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發生共鳴。他在這裡沒有墮落。他跳進了一個消費的陷阱,卻成了一個創造的巨人。這再次證明成事成才的辯證道理。   一個人在社會這架大算盤上只是一顆珠子,他受命運的擺弄;但是在自身這架小算盤上他卻是一隻撥著算珠的手。才華、時間、精力、意志、學識、環境通通變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個人很難選擇環境,卻可以利用環境,大約每個人都有他基本的條件,也有基本的才學,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來全在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怎麼處理。就像黃山上的迎客松,立於懸崖絕壁,沐著霜風雪雨,就漸漸干挺如鐵,葉茂如雲,遊人見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當初這一粒松籽有靈,讓它自選生命的落腳地,它肯定選擇山下風和日麗的平原,只是一陣無奈的山風將它帶到這裡,或者飛鳥將它街到這裡,托於高山之上寄於絕壁之縫。它哭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一陣悲泣(也許還有如柳永那樣的牢騷)之後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決心,既活就要活出個樣子。它拚命地吸天地之精華,探出枝葉追日,伸著根須找水,與風斗與雪斗,終於成就了自己。這時它想到多虧我留在了這裡,要是生在山下將平庸一世。   生命是什麼,生命就是創造,是攜帶著母體留下的那一點信息去與外部世界做著最大程度的重新組合,創造一個新的生命。為什麼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為在逆境下你心裡想著一個世界,上天卻偏要給你另外一個世界。兩個世界矛盾鬥爭的結果你便得到了一個超乎這兩個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順境下,時時天遂人願,你心裡沒有矛盾,沒有企盼,沒有一個另外的新世界,當然也不會去為之鬥爭,為之創造,那就只有徒增馬齒,虛擲一生了。   柳永是經歷了宋真宗、仁宗兩朝四次大考才中了進士的,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絕大多數人都順順利利地當了官,有的或許還很顯赫,但他們早已被歷史忘得乾乾淨淨,但柳永至今還享此殊榮。嗚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時,人各其用,無大無小,貴賤無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時不我失,有功於民,就能名垂後世,就不算虛度生命。這就是為什麼歷史記住了秦皇漢武,也同樣記住了柳永。 --------------------------------------------------------------------------------  (八)蜀中才妓----薛濤   四川成都望江公園有一口薛濤井,蜀中才女子的故事也就從這開始。   薛濤是唐代名妓和女詩人,字洪度,約生於唐大曆五年(公元770年),祖籍長安,出生於成都。其父薛鄖宦居成都,薛濤很早就展現了她天賦的詩才。薛濤八歲那年,她父親看著庭中的一棵茂盛的梧桐樹,便以《詠梧桐》為題,吟出了兩句詩:   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   這兩句明為狀景,實際含有他高風亮節,不隨俗流的清高人生觀。薛濤隨即脫口而出:   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她這兩句純粹只是觸景生情,頗為生動切題,但並沒有特別的意思。而薛鄖卻暗自認為是不祥之兆,定會預示著女兒今後是個迎來送往的人物;當然,他這種推測,除了從詩句而來外,主要還是根據女兒那過人的才思和美貌來看的。不料,事情的發展確實也應了薛父的預感,薛濤長大後真是成了一棵招搖一時的「梧桐樹」;過了一生「迎南北鳥」、「送往來風」的奇特生涯。   薛濤十四歲的時候,父親溘然長逝,她只好憑著自己的天生麗質和通曉詩文、擅長音律的才情,開始在歡樂場上侍酒賦詩、彈唱娛客,不久便成了成都市上紅得發紫的高級歌妓,又被人們稱為詩妓。   薛濤雖然日日周旋於華堂綺筵與燈紅酒綠之中,但是誰又知道她內心深處的感受卻與現實生活有天地之別。落寞與凄苦緊緊包圍著她的情、她的愛,但都不能寄托在眼前圍繞著她的達官貴人身上。薛濤把自己比作孤高的青竹,希望與竹林七賢共醉,與娥皇、女英同悲,把一腔幽怨寄託於蒼茫的遠古。   尤其是薛濤《洪度集》開宗明義的第一篇詩《酬人雨後玩竹》,全詩說: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眾類亦云茂,虛心能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   薛濤借吟詠風物來寫照自己。不但以竹自比,而且以竹自負。   薛濤畢竟是個有血有肉,更有著細膩情感的女人,她深切渴望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愛情;然而身世飄零,每日里迎張送魏,繁華的後面掩藏著她感情世界的空白。她甚至幻想著自己擁有一個牽腸掛心的情郎,只因戰亂而天各一方,情郎出征未歸,自己則獨守空閨等待著他的驀然歸來,如「贈遠」一詩寫道:   芙蓉新落蜀山秋,錦字開緘例是愁;   閨閣不知戎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接。   裊□新蒲葉又齊,春深花落塞前溪;   知君未轉秦關騎,月照千門掩袖啼。   她不但不能象一個普通女人那樣守著一個體已知心的丈夫,甚至連做一個等待離夫歸來的怨婦資格也沒有;她只能用自己的情思和詩句,編織一個凄美的情夢,來麻醉自己。   當時與薛濤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輩慶、張籍、杜牧、劉禹錫、張祜等,都與薛濤有詩文酬唱,但真正讓薛濤動了深情的卻是元稹,   薛濤四十二歲那年,她生命中才姍姍走來遲到的春天。三十一歲的監察御史元稹,於唐憲宗元和四年春天奉朝命出使蜀地,蜀中雖然美女如雲,但俗媚女色很難打動元稹這位詩人才子的心。薛濤比元稹整整大了十一歲,但由於她天生一副細膩白皙的容貌,再加上懂得恰到好處的化妝與修飾,仍然是一位風韻不減當年的美人兒。憑著薛濤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卓越的才情,一經交往,便使元稹這位京都清貴陷入了粉紅色的溫柔鄉里。   這男人就是她夢寐以求的人!於是一切都顧不上了,滿腔積鬱已久的熱情,一股腦地奔泄出來,兩人同時融化在愛的熱流中。   薛濤雖為風塵女子,但她屬於那種賣藝不賣身的高級詩妓,周旋於蜂蝶中,卻一直潔身自好。而這次一切都不同了,與元稹見面的當天夜裡,她就把自己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心愛的人;第二天清早起來,還真情所致地作了一首「池上雙鳥」詩: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   這儼然就是一個柔情萬種的小妻子,在向丈夫訴說對生活的嚮往奏響追求摯情的心曲。雖然曾有不少人得到過薛濤的粉紅詩箋,但誰也沒能象元稹這樣真正享受到她內心深處的戀情。對此,多情公子元稹也盡能領略,深為薛濤那綺麗的情意而沉醉,這時他留下的一首詩就記載了這樣的情事:   詩篇調態人皆有,細膩風光我獨知;   月夜詠花憐暗淡,雨期題柳為歌欹。   薛濤與元稹倆人結下了一段真情。然而畢竟是萍水相緣,在元稹完成了蜀地的任務,離開成都返回京都時,兩人不得不揮淚分手。到這時為止,他們已在一起度過了一年如膠似漆的親密時日。   相別時,薛濤特作《牡丹》一詩贈送元稹,以寄情懷。詩曰:   去年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元稹回到長安後,即託人捎來一首七律給薛濤:   錦江滑膩峨嵋秀,生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似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侯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葛蒲花發五雲高。   元稹對薛濤的才情念念不忘,暗自稱奇,同時也直抒相思心意,可見他對成都那一年纏綿歲月還是頗寄真情的。   元稹還另贈寄有詩與薛濤,詩曰:   詩篇調態人皆有,細膩風光我獨知。   月下詠花憐暗淡,雨朝題柳為欹垂。   長教碧玉藏深處,總向紅箋寫自隨。   老大不能收拾得,與君開似教男兒。   因是元稹在侍直禁廷以後,就出任浙東觀察使。這時與薛濤分別,已過十年。本來元稹正想遣使往蜀迎接薛濤,忽有浙東名妓俳優周季南之弟周季崇的妻子劉采春,從淮甸回到浙東元稹的住地來。采春善唱,不但高歌聲徹雲霄,而且餘音繞梁不絕,真有「半入江風半入雲」的深趣。采春的詩詠,雖不及薛濤,然而容華絕世,江采照人。這就使得元稹迷戀新歡,忘棄舊好,把為他素所敬愛的薛濤,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薛濤看透人情冷暖,世味辛酸;特別感到孤鴻只雁,身世凄涼。   《望詞四首》詩,一則曰「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再則曰:「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就可看出她對真摯愛情的追求和幸福生活的嚮往。但由於她一生不幸的遭遇,使她種種理想,終歸幻滅,終身未嫁。   薛濤流傳下來的詩篇,以七絕為最多,同時也以七絕為最好。在這些七絕詩中,又以抒情的最多,也以抒情的為最好,這些詩哀婉流暢,清麗多姿,令人讀了,深深感到薛濤的文採風流,才華卓越。同時也引起人們對薛濤一生的辛酸生活,凄涼身世,寄與無限的同情!真可是:   枇杷院里薛濤冢,曠代風流一麗人。   脂粉無痕車馬盡,不堪回首憶前身。   唐代各地官府及軍鎮均設有樂官,官妓居於其中。她們專為官府服務,獻藝陪酒,甚至私侍寢席。當時成都的最高地方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特別賞識薛濤,常命她來侍酒唱和,接應賓客。後來,韋皋甚至奏請朝廷想任命薛濤為「校書郎」,雖未獲批准,但人們從此戲稱薛為「女校書」了。從韋皋、高崇文、段文昌到李德裕,西川節度使共歷十一屆,他們均與薛濤有詩酒往來,關係極為特殊。   薛濤的詩大多散失。清代編纂的《全唐詩》中有她的詩88首,多是吟花詠月、應酬唱和、感春傷別之作,思想性與藝術性均不是很高。但如細讀起來,在字裡行間往往能感受到詩人凄苦悲涼的難言之痛與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如悲秋之作:《鴛鴦草》   綠英滿香砌,兩兩鴛鴦小。   但娛春日長,不管秋風早。   傷春之作:《春望詞四首》(選二)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傷懷之作:《柳絮詠》   二月楊花輕復微,春風搖蕩惹人衣。   他家本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飛。   《秋泉》   泠色初澄一帶煙,幽聲遙瀉十絲弦。   長來枕上牽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傷別之作:《送友人》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傷無知音之作:《寄張元夫》   前溪獨立後溪行,鷺識朱衣自不驚。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   自傷之作:《鸚鵡離籠》   隴西獨自一孤身,飛去飛來上錦茵。   都緣出語無方便,不得籠中再喚人。   這些詩句,似乎很淺顯易懂,但筆者以為,這詩的後面,往往有更多的內情。 Tags: 本文來自:情詩網(www.qingshi.net) 原文鏈接:http://www.qingshi.net/love/jingdian/6639.html
推薦閱讀:

2017年度中國中央空調市場總結報告正式出爐!
中國經典油畫作品邀請展
【如今的中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中國棉花種植業正在同時面對三場戰爭

TAG:愛情 | 中國 | 詩詞 | 經典 | 情詩 | 古代 | 現代 | 愛情詩 | 古典 | 古典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