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養生學講義/周潛川

養生學講義/周潛川

  周潛川講授

  第一章·養生學簡史

  第一節·正名與含義

  一、立名的取捨

  養生學是一門研究有關人類祛病延年的科學,它包括理論和實踐的各種動功、靜功、藥物和食餌等內容,而氣功呢,只是屬於養生學中「練氣」修脈的一方面而已!考古書中的記載,沒有氣功這個名稱,它是一般人口頭上流傳的一個俗名,因此它是狹義的,不能與養生學這個名詞相提並論。

  二、養生學與養生術的含義有分別

  上面已經說過,養生學是研究防治疾病的一門科學,屬於理論性質,其含義是廣大的。而養生術則是具體的操作方法,其含義是狹義的。因此養生學是養生術的理論基礎,養生術是養生學的臨床實踐。即舊說所謂體與用的意思。雖然有些分別,但兩者是互為依存的。故又不能孤立的來體會它。

  三、養生學的哲學觀點

  養生學是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防治病老的科學,它具有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古人從許多年的生活和勞動中,觀察宇宙內各種生物(包括胎、卵、濕、化、動、植、飛、潛、有情、無情等)皆有生老病死等的現象。而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之中,又有著各種不同程度的變化或轉化,即舊說所謂生為死之機,死為生之始的意思,也就是一種可變動的自然規律,既然生老病死是一種自然的規律,故不能違反,因此長生不死是不可能的妄想,生命是有時而盡的。但是由於這些生老病死的過程中又有各種不同程度的變化,我們如果能掌握和利用這些變化規律,或者尋求一些方法來適應這些變化的規律,就可能相對的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因此養生學的哲學觀點正是從這個樸素的辯證法則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四、養生學的物質基礎

  養生學的哲學觀點既然是由樸素的辯證唯物的學術思想出發,那麼,在應用的時候,就不能離開一定的物質條件了。首先是練功者(人)的存在,以及四時氣候,行住坐卧等環境的結合,練功時機體內所發生的各種變化,(如呼吸、心血管、血象、消化、新陳代謝、內分泌、神經系等)。另外,在生活方面,猶如冬天陽氣內潛,衣著應加厚,食物宜甘溫等等,皆離開不了物質基礎的變化。

  五、用毛主席的思想研究養生學

養生學的創造發明,既然有其樸素的辯證唯物論的學術思想做基礎,而經過若干年來諸子百家的不斷發展,著作很多,但是其中也有不少是蒙上了唯心的色彩或迷信的外衣,而真正有養生作用,福利於人的則反被淹沒了。尤其是所謂密部,卻往往是夫不傳妻,父不傳子,保守甚嚴。因此我們現在要研究養生學就必須打破過去的保守思想,大量發揚,用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和毛主席的思想做指導,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達到去偽存真,純潔本質,使我們得到這些有用的東西,不但要用之於己,而且還要推廣,從而通過科學研究的論證來提高它,以期在創造祖國的新醫藥學派中,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二節·唯物史觀洞照下的養生學

  我們從歷史上了解到古代的人類生活,從茹毛飲血到鑽木取火,發展到現在的食譜烹飪。知道熟食及烹調的方法,對消化和消毒二方面,於人體的健康,有直接的利害關係。因此用於治療或預防方面,有食醫的食餌方法。古人又觀察到許多動物在活動時的某種動作蹺健,對促進身體健康有好處,通過模擬實踐,證明有效,於是創造出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峨眉十二庄等鍛煉強身方法。而在勞動中和生活中,還體會到發出某種聲音如嘿呦等可以增加力氣,並能使心情舒暢,這些通過群眾實踐的方法,即使後來練功時的某些口訣。由以上這些事實看來,可知養生學術,是從古到今,歷代勞動人民在生活中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一整套經驗的總結,它具有群眾性的時間基礎,而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但是到了後來,養生學這一門具有增進人類身體健康、祛病延年的科學,卻被歷史上有閑階級和沒落階級所利用,塗上迷信的色彩,披上神秘的外衣,吹噓可以羽化登仙。又加上許多旁門外道,亂用功法,例如房中術本來是一種教人如何正確對待生理的性生活,卻被用來作為縱慾恣淫的工具。

古代養生學主要注重在預防保健方面。如黃帝內經所說的上工治未病,這與近年來中央衛生部所提倡的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是相符合的。在大力提倡養生保健的號召下,我們一方面要發掘研究我國各宗派的養生學術。另一方面我們又要打破保守觀念的舊框框,同時還要對旁門外道及各種邪說進行批判,才能達到去偽存真,發揚祖國醫學遺產的目的。

  第三節·養生學的考略

  古代養生學原沒有什麼宗派的分別,只是到了後來學說發展,後人才給以區分為許多派別。古人對於那些在養生學上有創造和有實踐經驗的人,給以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等四類稱號,但後來被人曲解為迷信的人物,反而失卻其本來的含義了。

  從文獻的考證上來看,最早的養生學說當推十六字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無為爾識,允執厥中。」相傳這十六個字是廣成子寫在蕉葉上傳給黃帝的。

  以後在三代關於養生學方面的文字記載不多。只有一些刻於器皿上的銘文。周末老子著有道德經五千言。春秋戰國時的莊子,鄒子以及諸子百家的著作和專門講究養生術的人,在秦始皇時代已經風行一時了。後來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始有佛家的養生方法,與道家有別,晉代有黃庭內景,由衛夫人傳出,經過七代至陶弘景。至此正式有道家茅山七祖的門戶記載。從此醫家(治療方面)與丹家(養生保健方面)分流為二。與此同時張湛與嵇康各自著有養生論。至唐代又有回教的傳入,也講究養生入靜的方法。晉隋唐時代的代表人物如抱朴子(葛洪)著有「行蹺術」,王子喬著有三十六決法,孫思邈著有千金方等。此後的養生學由於各宗派的形成,內容也繁複不同了。

  第四節·養生學的宗派

養生學各派按其理論主張和特點,可概括為四大流派:道家、佛家、醫家、外道。其中各家大概分別如下:按山名有少林、天台、華山、峨眉、青城、武當、崑崙、崆峒等派。又按道教在家(有妻子家室者)俗稱火居派,即正一派。出家者叫全真派,又按地域來分佛道家皆有南宗與北派。又按學習方式來分佛道有顯教與密宗。又按練功的成果來分,道家有上中下三成,佛家有大二小三乘。醫家基本上與道家相同,只不過一個是注重治療,一個是著重養生保健罷了。至於外道則是曲解經文,亂用功法來主張情慾,取快於一時而貽害無窮,有失養生學的本義。

  第五節·各家特點

  一、動功

  道家勝於佛家,它的優點在於道家根據經絡的學說,每一動作配合經絡的運行,以鍛煉筋骨皮為主而逐漸入靜,主張氣脈雙修,由動歸靜。同時又主張勞逸結合,勞逸有度,對現實生活有積極的意義。而佛家的動功如金剛拳、寶瓶氣等則比較粗糙,缺乏動靜結合的完整規律。

  二、靜功

  初步的小成靜功道家勝於佛家,最上乘的靜功佛家勝於道家。佛家對於靜功是非常注重的。它有一套精深的理論,能夠直接入靜,使精氣神的活動高度集中,這是道家所不及的。

  三、服食

藥餌方面,道家勝於佛家。道家的藥物食餌方法很多,全面配合,注重整體治療,尤主張預防衰老,必須營養滋補。而佛家則不太注意這一點,方法也較簡單,獨特性也少。

  第二章·養生學理論淺釋

  第一節·動靜相對的觀點

  一、不動非常,唯靜制動,用動體靜,相因相顯,故法當自動入靜。

  就整個練功分類而言,不外動靜兩類。它包括所有的養生方法,動與靜是相對的,沒有動就無靜,沒有靜也就顯示不出動,二者互為體用,互相制約,互相促進。又因為宇宙間沒有絕對不動的東西,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斷的變化著和發展著,這些變動發展的規律,在顯示的存在現象而言,即生老病死的過程。古人根據這些觀念,創造一整套養生方法,以由動入靜為綱,是動相對的減少,而達到相對的靜。由動功到靜功,對靜不斷要求外界的環境要靜,更主要的是內在的意識也要靜。也就是在思維活動中消除各種雜念,意識高度的集中,一心不亂,一念不生,才是真正入靜,也才能發生以靜制動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保健的目的。

  二、圓空法生,唯中是則。故得精一,諸功歸靜。

  1.所謂動與靜,都是建立在圓和空的基礎上。人的氣血循環流注,和思維起伏也是如此。凡是練功的人,都必須體會「空」。在練功時更需要空,空的意思是指思維的活動高度休止而言。在生活中也要結合起來。例如不宜飽飲飽食,多思多怒,多愁多悲。這樣把思想包袱丟掉,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用空的觀點而入靜。舊說空空如也,杳杳冥冥,空無所得,即形容空象的。

  2.至於圓的含義是統說動功的架子要圓,渾身的關節筋骨肌肉,才不會彆扭,靜功的氣脈運行的基本要求也要圓,才符合如環無端,周而復始的客觀規律。

3.所謂中一,舊說要得到相對的氣脈平衡,在練功當中(1)呼吸的長短粗細,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當以適合自己的生理情況者為中。(2)思維的中,意思是前面的思維完,而後面的還未來到,這個時候是中,也就是在思維活動中,什麼雜念都沒有謂之空。此時對外界的聲光刺激都不起反應,也就是真正的由動入靜了。

  第二節·陰陽平衡的觀點

  一、動靜雙賅,陰平陽秘,故損之益之,動中求靜。

  凡是陽都主動,凡是陰皆主靜。人體如果得了病,就是失去了陰陽動靜的平衡。如果自己能夠統一陰陽動靜的矛盾,就能祛病延年。如此必須掌握損之益之的法則,能夠靈活運用這個法則,既是動靜雙賅,也就是能動中求靜,以靜制動。亦即舊說陰陽在握,動靜無礙的純熟功夫了。

  二、陽進陰退,火居於水,則火得水而不炎上,水得火而不寒中。故陰陽平衡,水火既濟,得清凈歸一旨趣,足以祛病延年

陽氣衰弱,人即得病。所以要祛病延年,就必須使陽氣增加,故曰陽進陰退。陰陽消長進退的含義有二。1.專指人體的陰陽經絡,氣血循環而言;2.指思維活動的起伏而言。二者互相制約,相對進退。要做到真正的入靜,使雜念不生,才不刺激氣血循環自然規律。趨於自然的平衡狀態。例如水上火下的蒸汽鍋爐的作用一樣,便是水火既濟的境界,亦即祛病延年的火候。

  第三節·呼吸的觀點

  一、肺主均衡,呼吸升降,故能吐故納新,陰平陽秘。

  呼吸法在養生學中占著首要位置。因肺的作用,能吐出濁舊的炭氣,納入新鮮的氧氣,所以練氣先從肺呼吸著手。又因呼吸是氣運循環的關鍵,所以練呼吸能平衡陰陽。舊說人命在呼吸間,足見養生家對呼吸的重視了。

  二、氣為血帥,練氣運行,故能灌溉表裡,營衛全身。

  練呼吸能調節血液循環,氣到則血至,氣行則血隨,使氣血平衡,從而達到陰陽的平衡。所以練功要從呼吸著手。例如,無脈症的患者就因為氣不能充沛周流,營衛全身的原因所致,練氣運行則愈。

  三、升降開合,流注合度,故能陰陽以順,氣血調和。

人體氣血的循環,是有一定的循行路徑和流注時間,其順序由寅時從肺開始,經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至肝臟,再由肝流注到肺,周而復始。如果破壞了自然規律,陰陽經絡相逆,就會生病。所以練功時要掌握這一規律,就能調和氣血,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這種作用,也是由肺的呼吸而導致的。

第四節·心念的觀點

  一、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萬法從心,諸法唯識。故練氣能隨心所欲,皆得所願。

  一切方法,皆通過心念而起作用,故曰萬法從心。我們練氣以後,功夫到家,氣脈即可隨我們的心念而運行。假如我們身體哪部分有病,把氣運到那裡,使其功能恢復正常,病即消除,故曰皆得所願。

  二、心不外馳,不隨景轉,故能歸一清靜。

  這主要是說明我們在練功的時候,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開小差。靜功更為主要。如果內在的意識被外界所吸引支配,則不能集中。必須消除雜念,才能真正入靜。

  第五節·勞動的觀點

  一、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熊經鳥伸,為壽而已。故勞動勝於逸樂。

  古人根據這個原理,運用到人身上,創造練功方法,使其保持一定程度的健康,所以勉勵人們要加強勞動的觀念和鍛煉,故立動功法門。

  二、勞動勿極,息則復作,故勞息結合,動靜相兼,足以祛病延年。

  當我們平常勞動的時候,不要勞動過度,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勞有息,勞息結合。當人有病時,氣脈遲滯,運動循環不合度。用練氣入靜的方法,使它合乎規律,則病即會消除,恢復健康。故立由動歸靜法門。

  第六節·服餌的觀點

  在養生學中,除了練功而外,還要配合藥物和飲食的治療。這樣可以促進疾病痊癒的程度和縮短療程。

  一、丹藥最好,因為用量既少,營養又好,但服藥治病是有其一定的範圍和條件,而不是服藥萬能。

二、在服食方面,不論是動、植、飛、潛、有情、無情各品,根據各人的需要,選擇該吃什麼東西,和禁忌的飲食。健康人在四季之中,該當經常注意飲食的宜忌,這樣能使人收到保健的作用。

  第七節·練功的辯證觀點

  一、強調練功和藥物的萬能論,是孤立的觀念,事實證明這是不符合邏輯的。養生術在歷史上也事實證明,練功不是讓人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成仙作佛,而是祛病延年的作用。因此研究養生學對於唯心論,形而上學的說法,我們必須予以取捨和批判。至於練功的辯證法也必須研究,才能適當實際需要。有些人不論什麼病都以為意守丹田,可以萬病皆除,這也是不對的,應該根據疾病的不同,選擇適當的方法,否則徒勞無功,或者練出偏差來。

  二、練功、葯療、服食三者合一論。是綜合觀念,故療效顯著。只有綜合的療法,才能事半功倍,必須互相依賴,不過應當辯證主從。

  三、病變匪一,故法有等差,宜與不宜,故療效有顯晦。

因為病是各種各樣的,不是千篇一律,所以當我們練功的時候,應該根據疾病的情況和性質,而選擇練功的方法,藥物、食餌也是如此。總不該離開辨證論治(病)的觀點。這個觀點是練功成敗的首要關鍵,切勿等閑視之。

  第八節·養生學的整體觀點

  一、養生大要

  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語,六曰房室,七曰反俗,八曰飲食,九曰醫藥,十曰禁忌。

  在這一段內容里,主要是說明在練功的人應該注意的總綱要。它說明在練功時,要把神意內守,如守丹田守臍中等方法,勿使思想開小差,把氣歸元,還要少說閑話,節制房事,飲食等等都應注意。

  二、十二少、十二多的反正觀。

  1.十二少:一曰少思,二曰少念,三曰少欲,四曰少語,五曰少笑,六曰少事,七曰少想,八曰少樂,九曰少好,十曰少怒,十一曰少喜,十二曰少惡。

  2.十二多:一曰多思則神怠,二曰多念則忘散,三曰多欲則損智,四曰多事則形疲,五曰多語則氣爭,六曰多愁則心攝,七曰多笑則傷藏,八曰多樂則意溢,九曰多喜則忘錯昏亂,十曰多怒則百脈不定,十一曰多好則專迷不治,十二曰多惡則焦煎無歡。

  三、天人合一的觀點

  根據舊說,外因六淫,內因七情,六賊六門,十二因緣,二分二至二十四候,一切自然界的因素與人體有關,皆與養生有直接影響。道家的養生學說,還創造一個條件論。它說:一法,養生要選擇方法,而不是隨便採用的,要適合自己需要的方法,才謂之上法。二財,要有計劃經濟,要安排生產和生活,謂之善財。三侶,要有練功的伴侶,這樣才可以相互照顧和交流經驗,彼此提高,謂之道侶。四地,練功要有舒適、清靜、優美的環境,謂之福地。

第九節·練功的禁忌觀點

  一、禁預執妄念

  在練功時要解除病人的思想包袱,消除各種雜念,樹立一定能夠治療疾病的信念,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作用。

  二、禁著意分別

  在練功時要使思想集中,不能胡思亂想開小差,或者著意追求練功動觸,就會造成條件反射,練出偏差。

  三、禁雜念攀援

  要消除一個接一個的雜念,思想如果不能集中,可念呸(PA)字訣,即可消除雜念。

  四、禁心隨外景

  練功的時候,不要心念隨著自然反射的八觸,這八觸景象是:(一)寒(二)熱(三)酸(四)麻(五)脹(六)痛(七)震掉舞蹈(八)筋惕肉瞤。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堅決不去管它,就會自然消除。

  除了八觸之外,還有內景的八幻:(一)忽長(二)忽短(三)忽胖(四)忽瘦(五)身軀分離(六)飛行(七)陷地(八)如居洪爐中。這些幻景是由於人體五髒的病變氣脈不和而導致的幻景,並不是怪,更不可怕,乃是事理之常,不必理它,仍舊放心練功,氣脈平衡之際,也就消逝了。除以上八種幻景外,還有五色幻景,這些是臟腑氣血不平反應出來的。如果有人出現五色幻景,可用「吹」字訣,撮口頂舌,輕輕一吹,即會消逝的。

  五、禁房事縱慾

  對性的生活應該加以節制。

  六、禁大溫大寒

  練功的地方,或平時生活居住處,太熱則傷骨髓,太寒則傷形骸,故不宜過熱過寒。

  七、禁五勞暗傷

  久站、久坐、久卧、久行、久視都不宜,所以我們勞動和休息都不宜過度。

  八、禁出汗當風

  房子一定要空氣流通,但不要直接吹著人,特別是練功以後出汗,更得如此。如有汗時,可在胸前、背後,事先放上毛巾,練功後取去。

  九、禁緊衣束帶

  練功時要解松衣袋,否則因衣帶的刺激,而影響練功入靜。

  十、禁饕餮肥甘

  平時吃的東西,不宜肥甘濃味,最好吃清淡些。

  十一、禁跋床懸腳

  我們坐床時,不宜腳懸起來,否則易得血痹症,如果用正坐式,雙腳落實著地,易受寒氣,當墊上木板或地毯。

  十二、禁久忍二便

  久忍二便則易得痔瘡、尿癃閉的病,或前後陰漏氣。

  十三、禁搔抓癢觸

  在坐功入靜過程中,自覺得臉上有蟲在爬,這是氣脈運行的癢觸,不可搔抓,堅持忍耐下去。氣脈運行下到缺盆穴,就舒適了。如亂去搔抓,影響練功的進步。

  十四、禁卒呼驚悸

  環境要適當安靜,如受驚駭,可以用「倒吸一口氣」的方法,用「嘶」字訣,短促的習氣,即可消除。

  十五、禁對景歡喜

  不要對練功有所滿足和喜歡,否則會影響進步。有些人因生歡喜心,反而在靜中容易入幻景。假如因為生歡喜心而入幻景,久不出靜,可用銅磬在耳邊輕敲二三聲,即會出定的。千萬不可去觸動他。

  十六、禁久著汗衣

  被服被汗潤濕了以後要換,不要穿有汗的衣服。

  十七、禁饑飽上坐

  太飢太飽不宜打坐和打拳,但宜服餌適合需要的丹藥。

  十八、禁天地災怪

  在狂風暴雨、響雷閃電的忽然變化時,不要練功,如果功夫深了,也可以用來鍛煉自己抵抗寒熱。

  十九、禁真言偶聽

  口訣不可讓不同病種的人聽,否則病人亂用,功法不對症,就要出偏差。

  二十、禁昏沉偏倚

  練功時昏沉欲睡,對此有兩種辦法:1.不要練功,乾脆睡覺;2.用鶴嘴勁導引頰車雙穴

  二十一、禁過樂入坐

  因此時易造成對景歡喜,引起條件反射,意志不易集中。

  二十二、禁吐唾無度

  在練功時不要吐或咽唾液,否則妨礙入靜。練完功以後,慢慢的分二三口咽下。

  二十三、禁生疑懈怠

  對練功要有堅強的信心和堅強的決心,避免半途而廢,或試試看的心理。

  二十四、禁大怒入坐

  因大怒時氣血上升,易引起頭痛、頭脹等不良反應。

  第十節·練功的八觸觀點

  一、善巧運用八觸

  八觸是生理和病理的練功反應現象,因此這些現象,不可用啥好啥壞的觀點來看它。同時要破斥動是好現象的謬論。根據患者的反應來診斷內髒的陰陽虛實的變化是很好的辯證資料,從而加以治療,必然正確無誤。

  1.寒:是陰有餘而陽不足的現象,閉氣念「吽」(HONG)字訣的音符,即可解除(註:開發聲,緊接著閉氣,氣降膀胱,才是吽字音,不閉氣則變為「唵」(ONG)字音,而上轟頂門,作用不同,切勿搞錯了)。

  2.熱:是陰虛陽盛的現象,可用張口平舌呼氣,念「哈」字訣法。

  3.酸:是肝虛的現象,可用劍訣的手法,導引氣脈,從十二肋骨尖端向上提至乳平線,即可解除。(每肋骨都要滾動)

  4.麻:麻為氣虛,把鞋穿上,用金屬的東西(水筆也可以)插入腳心的湧泉穴,即可解除。

  5.脹:脹是氣滯,用鴨嘴勁導引膏肓雙穴,穴在第三、四脊椎骨之間,外開三寸,肩胛骨下面,令病人抱肩彎腰,即能開穴。如法導引,脹感即退。除此而外,胸脹亦可用此法。

  6.痛:曾受傷有鬱血,有平素受寒風濕氣,即會作痛。此時哪裡痛,把氣運到那裡衝擊痛處,當即消失。

  7.筋惕肉瞤:肌肉跳動抽搐,是陽氣不周遍全身的現象。最好用全身按摩導引陽氣周遍。

  8.震掉舞蹈:是大動得不可收拾的現象,必須了解大動的受病經絡與關竅閉塞之處,然後用點穴法,可以治之,應手停止。

  二、不可追求,不可恐怖

  練功不可追求動觸現象,也不可恐懼,為此必須給病人解釋清楚。

  三、破斥動是好現象的謬論

  如練功病者有動觸現象,不要理它,全身放鬆,堅持練功,即可消除。不要給病人說是好或不好,使人每每造成追求或恐懼心,招來條件反射的後果。

  第十一節·練出偏差的觀點

  一、功法不對症。

  二、妄用以意領氣的方法,違反了自然規律。

  三、動是好現象的謬論造成條件反射。

  四、亂試功法,造成方圓鑿納的矛盾。

  五、故意追求動觸或生恐懼,難以自持。去歸一清靜的道路愈遠,造成病上加病。

  練功偏差有三種類型:

  1.岔氣:自覺在身體內有一線熱流或曰圓球,流走停滯,腿滿難受。

  2.走火:練功後有一熱流在身內鼓動流行,肢體因之大動,使人不能隨意,難以停止動象。

  3.入魔:這種現象更重,類似神經分裂症,但又的確不同,發作時說神說鬼,手舞足蹈,不由自主,心裡明白,發作之後,記憶猶新。

  第十二節·氣脈流注規律的觀點

  一、負陰而上,抱陽而下,以任督帶三脈為主,常經奇經,得以溝通運行。

  二、督脈為三陽之督綱,行於背後。

  三、任脈為三陰之妊養,行於胸前。

  四、帶脈為諸經之鎖鑰,行於腰肋,主管三陰三陽升降的速度。

  五、手三陽經氣脈,從手背陽面,自手尖走至頭。手三陰經氣脈,從胸走於手臂陰面而至於手尖。足三陽經由頭循背脅胸,下走至足。足三陰經由足入腹,貫膈,挾喉嚨止舌本,唯肝脈獨上巔頂。

  六、臟腑精氣,皆出生於玄關、牝戶,而大會於膻中,上合於所聞,濡營於目,還於下丹田。

  七、自寅時起氣脈從肺經開始流注,卯時注入大腸經,辰時入胃,巳時入脾,午時入心,未時入小腸,申時入膀胱,酉時入腎,戌時入心主,亥時入三焦,子時入膽,丑時入肝,流轉至寅時,由肝再注入肺,如此周而復始,循環無端。

  第十三節·周天河車運轉的觀點

  一、一般人的氣脈是循經絡運轉的,名叫順道,是順著陰陽生滅的規律和軌道而運行,散入肌肉皮膚而不能自還,真氣消耗,因此造成老病,乃至於死和夭折,故舊名叫「非常」,其意思是說「用雖順而實逆乎體」。

  二、練氣家的氣脈,是逆經絡運轉的,名叫逆道。雖然也要循環流注,但能「還丹」於下丹田,真氣消耗比較少些,保存大部真元之氣。因此,能夠益壽延年,故舊說名叫「真常」,其意思是說「用雖逆而實順乎體」。

  三、河車運轉示意圖

  第三章·靜功口訣

  第一節·靜功的總則——十三要

  一、要有信心,確信養生術能夠保健與治病。

  二、要有恆心,堅持久練。

  三、要有忍耐心,不怕吃苦,不急於求成。

  四、要練功生活化,與行住坐卧相結合。

  五、要自在活潑,順乎自然規律,不要機械運用,要根據自己具體情況,適當的掌握。

  六、要選擇適合病症的方法,不要硬性的統一運用,要掌握練氣的辨證施治法則,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方法,不可隨意亂用。

  七、要辨識動觸的現象,體會經絡流注,並要善巧的運用。

  動觸是在練功過程中,氣機發動後所產生的生理和病理必然現象(熱、涼、酸、麻、脹、痛、筋惕肉瞤、震掉舞蹈)。它是象徵著氣脈運行或與疾病作鬥爭的感覺,對於此現象,不要認為是什麼好的現象而故意追求,也不要認為壞的現象,而自生恐懼心理。應採取不聞不見不睬不理,一心一念,集中念頭,照著口訣去練功,這樣它自然會被我們善巧運用,逐漸使氣血平衡,八觸消逝,而歸元入靜,對治療和保健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八、要選擇一種適宜的功法,堅持久練,不可亂問或再模仿他人的功法,自行亂練,有不懂之處,要請教大夫,這樣可以避免練功發生偏差。

  九、要全身放鬆,不可緊張,能放鬆才能入靜,為要旨中要旨,不論動功靜功,都要放鬆(放鬆即舊說的柔道)。

  十、要念頭集中,運用內視法。

  十一、要如法調息,吐納合度。

  十二、要在坐後自行按摩導引。

  十三、要坐後細咽津液,並以意送到下丹田。

  第二節·靜功的準備

  一、選好合理的功法(舊說謂之上法)

  二、布置幽美的環境(舊說謂之福地)

  三、安排好生活起居(舊說謂之善財),處理好個人生活問題。

  四、醫療單位要有勤值負責的醫護人員(舊說謂之道侶)。

  五、療養院所里要有嚴格的制度(舊說謂之戒律)

  六、抓緊思想工作,發揮主觀能動性,依靠自己,不依靠大夫(舊說謂之定慧)

  七、設備好坐凳、被單、薄毛毯,室內溫度調節好,不可過暖過冷。光線在練功時要弱,在休息時要強。空氣要流通,但窗戶不可對流,防止穿堂風(舊說謂之道具、道場)

  第三節·搬運法

  一、釋名:什麼叫搬運?猶如搬運東西似的,由甲地搬到乙地,或從丙地搬到丁地的意思。用某種練功方法,把人體內的氣脈上下左右作合理的運行,使其平衡流注,取意於此,故叫做搬運法。也就是舊說「取坎填離、運水濟火、投火入水、抽鉛添汞」等方法。

  搬運法分以下二種:

  1.大周天搬運法:人們練功,真氣發動,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以任脈養三陰,督脈都督三陽,循環周遍。舊說謂之大周天搬運,則從玄關牝戶起,丹田內產生真氣(暖氣),出自會陰穴-尾閭關-夾脊雙關(轆轤關)-玉枕關-百會-囟門-面部-下降分兩支(經過缺盆)<[一支經中脈-丹田,另一支腹壁下行-丹田]>玄關牝戶(五氣歸元)

  2.小周天搬運法:短距離搬運

  例如,丹田地搬至肱中。又如臟腑之間搬運。把肺臟的氣搬到大腸去,所謂表裡搬運,因肺與大腸為表裡。其他如五臟之間的生克搬運,頭足之間的上下搬運,關竅之間的通塞搬運,皆屬於小周天的範圍。舊說又謂之小鍊形法。

  第三節·搬運法

  一、釋名:什麼叫搬運?猶如搬運東西似的,由甲地搬到乙地,或從丙地搬到丁地的意思。用某種練功方法,把人體內的氣脈上下左右作合理的運行,使其平衡流注,取意於此,故叫做搬運法。也就是舊說「取坎填離、運水濟火、投火入水、抽鉛添汞」等方法。

  搬運法分以下二種:

  1.大周天搬運法:人們練功,真氣發動,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以任脈養三陰,督脈都督三陽,循環周遍。舊說謂之大周天搬運,則從玄關牝戶起,丹田內產生真氣(暖氣),出自會陰穴-尾閭關-夾脊雙關(轆轤關)-玉枕關-百會-囟門-面部-下降分兩支(經過缺盆)<[一支經中脈-丹田,另一支腹壁下行-丹田]>玄關牝戶(五氣歸元)

  2.小周天搬運法:短距離搬運

  例如,丹田地搬至肱中。又如臟腑之間搬運。把肺臟的氣搬到大腸去,所謂表裡搬運,因肺與大腸為表裡。其他如五臟之間的生克搬運,頭足之間的上下搬運,關竅之間的通塞搬運,皆屬於小周天的範圍。舊說又謂之小鍊形法。

  二、適應症:陽虛、氣虛、火虛最為適應。

  1.陽虛的癥狀:主要是怕冷,精神疲倦,飲食不振,善欠,思睡,面色青白,容易感冒,腦力減退,消化不良等。

  2.氣虛的癥狀:主要是氣短,心怔忪,胸膈悶,容易疲乏等。

  凡練搬運法,在起火之後,陽和暖氣,周遍全身,而主流暖氣還入下丹田時,即應當入靜,不可再搬運了。即舊說五氣歸元,清凈的火候。這一點是由動入靜的關鍵,不可錯過了。

  三、禁忌症:陰虛陽亢,水虧火炎,肝陽素旺,肝氣素郁。

  四、坐式方法:在未練功時先照練功禁忌事項和注意事項做好準備,同時把衣服紐扣和褲帶解松,然後輕鬆愉快的照方法開始練功。這裡所介紹的限於坐功,卧式的睡功,亦可以運用練功諸法。

  1.盤腿法:

  (1)正坐法:兩腳分開與肩等寬,平正地踏實地上,腰背頭要成一條自然的直線。

  (2)散盤法:1.自然坐法(架馬橛)兩腿自然交叉盤坐。2.左足後跟輕貼在會陰穴,右足跟貼在左足的沖陽穴,雙膝放鬆,腿腳的外側平放在坐凳而盤坐。

  (3)單盤法:雙腿盤攏,一腿壓在另一腿的上面,左上右下,或右上左下,都可以不加拘執。

  (4)真武坐法:左足盤起,腳心向天放在右大腿二分之一處的下面。右腳落實,平放在地上,也可以左右互換,一般適用於女同志。此外還有雙盤,跨鶴,虎踞,熊蹲等坐法,一般人不用它。

  2.豎脊法:在盤腿之後,須把脊骨調整成自然的正直,不可駝背彎腰,前俯後仰,但又要放鬆,不能硬挺強直。其方法是把肩尖微聳2-3分高,即可達到上述要求。

  3.含胸法:上坐後不可挺胸,胸要稍內收,其方法是把兩肘尖微向前方開張一點。

  4.握手法:有二種方法。

  (1)陽虛者,手心朝天,二手重疊,兩大手指相接觸伸直,與二個食指在一平行線上。舊說叫做定印,是控制肺臟氣脈出入平衡的方法,從而也能收到全身氣脈平衡的輔導作用。

  (2)陰陽兩虛,而陽偏虛者,右手大拇指貼在左手勞宮穴,虎口交叉,右手壓在左手背上,舊說叫做「太極印」。

  5.合眼法:(1)眼垂簾後露一線微光。(2)全眼閉上,這樣易使思想開小差,是其短處。

  以上這種方法舊說名叫「垂簾」。

  6.柱舌法:舌抵上齶,不可用意識去抵,這樣違反自然規律,應當把齒輕輕扣住,兩唇閉攏,則舌尖自然抵住上顎了。

  7.豎頭法:要平正,不可低頭或仰頭。配合眼神內視。

  五、綜合口訣

  神與氣合-神與脈合-舍氣從脈

  1.神與氣合的口訣:呼吸時把意識集中,隨著呼吸出入,即由鼻(口)吸入丹田,再由丹田呼出鼻(口)外,而意識即隨氣升降,在丹田與鼻(口)之間,無固定守竅的部位。這是功夫下手處,故曰神與氣合。

  2.神與脈合的口訣:當呼吸升降的火候到一定的程度時,丹田起火發暖後,即將意識集中,改變在丹田而與氣合一,即不再管呼吸了,叫做舍氣從脈。當熱氣流走,自丹田流注到尾閭關,以及循環的經絡上時,則意識隨熱氣而流走,仍然與它合成一體。這叫做神與脈合,亦步亦趨的隨順著流行而決不可當頭去領引它,要隨著其自然的經絡規律而流注。

  六、練氣法:練氣吐納,即運用一呼一吸,鍛煉內髒的內功方法,其方法分述如下:

  1.順呼吸法(正呼吸)

  一般自然的呼吸,一吸小肚皮鼓起,一呼癟進去。這種呼吸適宜初步練功者。

  2.逆呼吸法(反呼吸)

  與順呼吸相對而言的呼吸法,一呼肚皮鼓起,一吸癟進去,這種方法適用於順呼吸掌握很好之後,進一步採用此法。

  3.神與氣合法:

  把思想集中,把意識與氣合一,順著自然規律進行呼吸。出入降升相隨。

  4.舍氣從脈法:練氣與練脈的交替方法。

  5.九種息法:一般用鼻呼鼻吸法,詳細分為九種,根據各人的情況,適宜採用:

  (1)鼻呼鼻吸(2)鼻吸口呼(3)口吸鼻呼(4)口呼口吸(5)單呼不吸(6)單吸不呼(7)不呼不吸(8)臍呼吸(9)呼吸無礙。外有天台宗的十二種息法,與此異曲同工,也可以參考,不過要得其口訣才能用。

  6.呼吸法的檢查法:檢查呼吸是否合度,呼吸的快慢粗細,柔和溫冷熱等均在檢查之列。

  方法:用食指放在下頜相平,不可遠也不可近。遠了接觸不到呼吸的感覺,近了影響病人練功的思想不集中。

  如,檢查呼吸熱,則告訴病者張口念「哈」(HA)字訣退熱。

  如,檢查呼吸冷,則告訴病者閉口念「吽」(HONG)字訣以祛寒。

  七、練脈法

  1.神與脈合法:以意隨脈,但非用意引導,而是順應自然規律,把意識集中與脈道熱流合成一體,隨順著循環流注,亦步亦趨的跟著它。

  2.內視法的運行規律:集中念頭與熱流合一,隨順著自下丹田起-會陰-尾閭關-轆轤關-玉枕關-百會-泥丸宮-頞中-入目-面部-人中-人迎氣口-缺盆-膻中-[下日月、入丹田]-丹田-入竅歸元。為河車運轉大周天。即練功循環一次。

  又有由會陰分出三歧,其支者分出尾閭關,其主者出氣街穴會於帶脈,左右橫行,再會轆轤關,再上行玉枕關,也是正路,以女子為多,男子少有。

  3.神與脈合:以意隨脈,不能用意引領,因為初學人不知經絡軌道如何走,領錯路就要出氣病。在功夫成熟之後,一時有不通情況,方可用以意領氣法(會陰穴不可沖,衝破真氣散了身上發涼)。以意引領法,在搬運時偶爾可用一下,短距離也還可以用。例如玉枕關與前髮際真氣弱,不能過關時,可用意引領過關,但在過關之後,就立刻放鬆不用,仍用神與脈合的方法與它合成一體,隨順著自然規律向前額及面頰流注。以至下行入缺盆,還入丹田,而入竅歸元,由動歸靜。

  八、真氣歸元入靜法

  周天搬運後即宜入靜。真氣歸元象徵,是自覺真氣向丹田吸收,肚皮內抽,此時千萬莫把時機放過,將意識隨著吸入。要適應其吸入情況,如不穩定時,亦可輕輕向後引著,但不可硬性拉扯,以防止跳動。此時體會其吸入最緊的地方,意識與之合一。若有意,若無意,不矜持,也不要太放鬆了,平平淡淡,如像吃家常便飯一般,守住那一點,是歸元入靜的關鍵和境界。這時搬運自然停止,呼吸已很微,所謂「若存若亡」了。

  九、氣脈交練法

  在搬運中如熱氣半途而無,則當再練「神與氣合」的口訣,則熱氣仍會再生,再生之後,再練「神與脈合」的口訣,故曰交練法。

  十、意守丹田法

  宜用於陽氣虛的人,舊說是一種「起武火」之方法。其要領是把思想意識始終集中在下丹田,即會產生熱氣,但不可在熱氣產生之後,死板的固守著丹田。否則起火發動太過了,即會引起「動觸」的偏差。多數大動得不可控制的人,皆因誤用這方法而造成的。應當在發暖之後,用神與脈合法,才是活潑自在的運用。

  十一、制服雜念法

  雜念生時,張口念「呸」(PA)字訣,雜念即止。

  十二、退火法

  身上太熱時,張口念「哈」(HA)字訣,熱氣自然念消或減低。但不可多念,否則熱氣全消反而把「火」退多了。

  十三、進火法

  身上發冷,或甚寒戰時,閉氣念聲「吽」(HONG)字訣,即去冷生熱,陽和之氣周遍全身(見前注吽與唵的練法,最易混淆,切切注意)。

  十四、由動入靜次第法

  1.搬運階段:初步功夫從大周天搬運法下手。

  2.五氣歸元階段:在練搬運法中,真氣內吸,肚皮內抽,意識隨它吸入,與之合為一體,即是次第法,當放棄搬運法,而把意識集中內視黃庭。

  3.上述階段是由動歸靜的初步功夫。真氣內斂後,意識集中,內視肚皮,吸得最緊的地方,即舊說「玄關一竅」,又名叫黃庭。找著這地方,大如雞子黃一般,功夫深了,也能如豆米一般大小,這是真正「清凈境界」的階段。

  4.久久習靜,即會坐亡和發光。白光逐漸變亮,明如秋月,光照處則全身皆忘,痛苦全無了。把思想意識與光合為一體,成為「光我不二」,是高度入靜的階段,用於治病保健方面,練功到此地步,已綽綽有餘了。

  十五、咽津法

  練完一次功後,把口裡的津液分成三至六口,慢慢的咽下食道,以意識送下丹田。

  十六、出靜停功法

  將念頭與熱力分開,或把念頭與光色分開,即會出靜。

  十七、按摩導引法

  雙掌洗面熨目,拔耳,鳴天鼓,叩齒,漱口,拍手足,搓腰等,參考各家著作,皆可隨意採用,不必拘泥。

  十八、領氣治病法

  運用真氣直衝病處,衝擊時要柔而有彈性,如滴水穿石的滋味,柔中有剛,如此則氣脈塞者得通,通則不病了。

  第四節·清靜法

  一、釋名:是一種不經搬運法的過程,直接入靜的方法。這種方法作用大,療效高,不會出偏差,是它的優點。而很難下手練好,掌握不易,是它的短處。但經練好後,轉過來去練搬運法,以及小鍊形的各種功法,卻易如反掌了。

  二、適應症:以陰虛火炎的人最為適宜。

  三、禁忌症:沒有禁忌症,治病保健皆可選用,唯對三心二意,思想上抱有包袱的人很難見效。

  四、坐的方法:向搬運法依法選擇一種。

  五、觀想法:又名感攝法,有名的天台宗講究的大小止觀也屬於這種功法的範圍,可以參考密宗脈輪的練法,以此為主。

  1.觀法:坐好後,思想集中,不管呼吸,單是運用兩眼垂簾內視,憑空觀看前方兩膝之間,眼光與膝成45度的角度,全身放鬆,意識集中,觀照膝前。不可追求光的快來,也不可見光時歡喜,應當恬淡虛無的觀看,一旦出現了光,也只宜不即不離的觀著,這樣……則初見前面有一片白光,淡如輕煙,彷彿白霧;逐漸有似雲海,又如霧谷,逐漸濃縮而光趨明,最後光似中秋月光一樣白,然後清靜地懸照面前,令人心神清靜,煩惱俱無,再經這樣練習,則光與身合,全身皆忘。即舊說「不知身在何許」的清靜境界。以此養生,祛病與延年即有把握了。

  附言:為了結合科學的研究,使用誘導入靜的方法,可把觀法變成機械化,在座位前面適當地方懸個白色圓球,誘導境界觀想,容易速成。

  2.口訣:「光即是我,我即是光,光我不二,我光一如。」起白霧後,思想也容易開小差,最容易生分別心。此時應作光即是我,我即是光的念頭來觀,以收拾雜念,即舊說治心的方法。光色明朗,有似皓月,這時宜作光我不二,我光一如的念頭,以收光內斂丹田,則光即與身體合一,融合一起,令全身皆忘而化光,即真正入靜了。亦即舊說色心兼治的方法。

  3.上視法:一般不用。

  4.歸真法:一般不用。

  5.迴光返照法:未全化光的地方,用意識引光去一照,即會照頭忘頭,照身忘身,照手足忘手足。照完之後,把意識放在光幢的中心,或者把意識放寬大一些,與全部光幢合為一體,也可以的。不過初練的人,火候太淺,做不到這種自在裕如的境界而已。

  6.制色法:久久鍛煉後,會看到各種的顏色,但以白光為純正。如見到雜色後,應用吹字訣制服它。一吹雜光即散。但見到紫色時,不可作紅色光論而吹它,因紫色是化白光的初步象徵,所以不能吹。誤吹之後,白光就出現得更遲了。

  7.分光治病法:

  某一臟腑有病時,即將光集中收縮成一個蛋大或拳頭大的光球,先集中在下丹田,然後再把光球轉移到那個臟腑或者某一個筋骨肌膚之間的病處,一直到病苦消逝為止。無病的人在出定之時普行分光照遍臟腑一次,更能保健內臟。其照光次第,當先照上焦心肺,次照中焦脾胃,再次照下焦肝腎。五臟照後,六腑也同時受益了。最後收斂還歸黃庭,光斂而身現了。

  8.出定法:念與光分,即會光斂現身,依然故我了。不過要注意出定之後之一二分鐘內,要慢慢的張眼,開口,鬆手,伸腿。因在靜定中眼內縮口緊閉,手腳膠粘,真氣從里出表後,才能活動而感到特別輕快。

  9.按蹺導引法:同搬運法。

  10.注意事項:

  (1)怕光來後起歡喜心

  (2)不要起追求心,愈追求光愈不來。光不來則心念愈亂。

  (3)光來後不可心隨景轉,心不隨光轉動,則光會自然愈來愈明。

  (4)出現幻景:出現各種山河大地,人物花鳥等幻景後,不應恐懼。堅決的不要理它,念一次「吹」字訣,朝著幻景一吹,立刻化為烏有,依舊明月當前,清靜自照了。

  第五節·小鍊形法

  一、釋名:這個功法的涵義以大小相對,整體與個體相對而言,是專對某一臟或者某一腑發生病變後,治療與保健練功法。其優點是操作不出偏差,簡便易行,行之有效;而缺乏整體性的防治作用,是其缺點。

  二、分類:

  1.心臟病練功方法:

  (1)適應症:怔忪,脈間歇,心絞痛,心煩躁等。

  (2)盤腿法:真武坐,見搬運法條文。

  (3)握手法:金鉤印。

  兩小指相勾,兩手輕輕握拳,左手掌心向上朝天,右手掌心貼在腹皮的丹田上。不可用力,隨著呼吸的波動而動著。

  (4)調身象法:同周天搬運法。

  (5)吐納法:用默念音符的功法,分述如下:

  初練功者只默念單音,隨自己的氣息的長短而念,不可強求細長,所謂綿綿不斷的標準。功夫純熟後,再變複音,即舊說音的「符變」。

  真——為陽中之陽,發音高亢而清。

  登——為陽,發音較重,清中有濁。初練的人,以只用於呼氣時單念這二個音為準,吸氣時不用念它。初練的人當微念出聲,練熟了即當默念。吸氣呼氣也不拘執了,逐漸進步到「無念而念」的境界,功夫就到佳境了。

  (6)意守法:意守心臟,即思想集中在心臟,且與呼氣默念的音波相結合,即舊說「棲心於心臟」的用法。

  (7)導引按蹺法:除全身按蹺導引外,另加下法:

  1)兩手握拳,與乳相平,手心向胸,用拳尖各指相對,互相抵觸,一緊一松,三至五下為度。

  2)十指交叉兜住足心,以蹬三至五下為度(雙腿先伸平向前,再蹬,先左後右。)

  (8)服餌方法:參閱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一書。

  補充方法:陣發性心動過速,可閉氣念「吽」(HONG)字訣,或捏住鼻子閉氣,念吽字訣,即可制止心跳過速。

  (9)盜汗者的呼吸法:用單呼不吸法,在睡前呼20-30口氣,另外配合外住法:五倍子、凌霄花、紫花地丁等分,共研細粉,加麝香少許拌勻,用溫開水調和,如龍眼大的丸貼左神闕穴,外用膠布固定。

  (11)動功配合法:可練十二庄的雲字庄,太極十三式的排山掌。

  2.肝臟病練功法:

  (1)適應症:肝腫大,肝氣鬱遏,左右肋痛(急慢性肝炎),肝血虛,肝陽亢。

  (2)盤腿法:照搬運法選用,最好用真武坐法。

  (3)握手法:金剛杵(即千斤閘印)。

  大拇指捏在無名指內側第一節根部的細筋上,同時二手輕輕握拳,並將左拳放在右拳上,輕貼肝區,兩拳隨呼吸起伏。

  (4)吐納法:呼吸時默念音符的方法如下:

  吸氣時念哥字音,呼氣時念哦字音。初練的人可以不分呼吸念熟練之後,再分吸哥呼哦的念法。並參考心臟病吐納法詳註。

  (5)意守法:意守肝區,體會音符的波動。

  (6)按蹺導引法:將二手握拳貼著右脅間,由下向上,推至乳部,再還向下,平肝區朝左脅推去,再朝上至乳部,成口字形,按蹺時身體手轉動的方向隨之轉動,最後將腹部做一般的按摩。

  (7)服餌法:參考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一書。

  (8)動功配合法:太極拳雲手,十二庄的雲字庄。

  3.脾臟病練功方法:

  (1)適應症:脾腫大,里熱病後遺症,能食而不知飢,癥瘕,痞氣。

  (2)坐式法:單腿蹲式

  先盤右腿,放平放鬆,以右足跟輕接會陰穴。另以左腿蜷屈,把大腿微接左腹,以左膝髕骨對左乳為度。

  (3)握手法: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著肚皮,把左掌夾在肚皮與左大腿之間,而把左掌心貼左脅的章門穴。右掌心貼在肚皮正中的神闕穴。

  (4)吐納法:呼吸用默念音符的功法,分述如下:

  吸氣念公字音,呼氣念果字音,發音在鼻內共鳴,並參考心臟病吐納法的詳註。

  (5)意守法:意守脾區,體會音符的波動。

  (6)導引按蹺法:先把二腳伸平,隨即屈右腳而單把左腳平伸,作單蹲坐的姿勢,再以二手攀著左腳掌向後掣,而左腳則前蹬,如此操作三到五次,再換左腳伸平,照前操作。除上法外,也可以加練一種導引法,即舊說的虎視法:

  跪式(虎視)。兩膝跪著用兩掌拒地,同時搖頭回顧背後,左右旋轉,如此引導,能除肝脾臟的積聚和外邪,增加飢食。

  (7)動功配合法:太極拳,小字庄(只做立式的彎弓射明月架子)

  (8)服餌法:參看氣功藥餌練法與救治偏差手術一書。

  4.肺臟病練功方法:

  (1)適應症:肺結核,肺氣腫,支氣管炎,哮喘等。

  (2)坐盤腿等法:照搬運法。

  (3)握手法:金剛杵法(見肝臟病,只把手印平胸,附在膻中穴外)

  (4)吐納法:呼吸用默念音符的功法,分述如下:

  吸氣念商,呼氣念昂,體會音符的波動,並參考心臟病吐納法的詳註。

  (5)意守法:意守病變處或全肺臟。

  (6)導引按蹺法:就練功完畢後的姿勢,把二拳反敲背脊第三、四椎。左敲右,右敲左,交互反敲。同時叩齒相應,各三至五度,如此引導可去肺臟胸臆間的疾病。

  (7)動功配合法:太極拳,雲字庄。

  (8)服餌法:見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一書。

  5.胃病練功方法:

  (1)適應症:潰瘍病,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

  (2)禁忌症,大出血的潰瘍病。

  (3)方法:先平肩站立,全身放鬆,緩緩地下蹲,好像正在解大便似的,把臀部與小腿相接觸,再把二掌接連起來,同時關節的內沿圍套著兩足膝部,再把二掌交互捧攏,如捧揖之狀,兩大拇指並齊輕輕抵住下巴的軟凹處,另外四個指頭,捧成拳頭,靠在承漿穴處。

  (4)吐納法:用呼吸音符的方法如下:

  吸氣念東字音,呼氣念董字音,體會音符波動,並參考心臟病吐納法的詳註。

  (5)意守法:把念頭集中於胃部,隨著音符的波動與胃的影響結合起來。

  (6)按蹺導引法:練完功後,以中指尖按蹺三里穴,以五至七度為準。

  (7)動功配合法:叫化功,見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一書。

  (8)服餌法:同前。

  6.神經衰弱病練功方法:

  陽虛:周天搬運法,詳見前述。

  陰虛:清靜法,詳見前述。

  7.高血壓病練功方法,詳見前述。

  (1)松靜功法:即現在推廣的誘導性氣功。根據理論和經驗加以補充,以便於患者能切實掌握。我們通過實踐,在臨床觀察結果證明這些補充法有優越性和正確性。

  最初用分段法先松頭、頸、背。再松胸、手、腹。三松大腿。四松小腿到足尖。根據純熟的程度,可以酌情發展合用一法。把四段連結成三段,再至二段,最後一口氣即能從頭松到足尖,以為標準。其具體方法,也補充如此:松頭、頸、背時,用微仰頭微俯頸的方法同時呼氣,意識集中由頭松到背,下至尾閭。松腹手時用念「哈」訣方法,呼氣外出,同時意識集中由胸鬆手和到少腹。松大腿時用膝微向左右分開二三分的方法,同時意識集中,呼氣外出,由髖部松到膝關節。松小腿時用微抓足趾方法,同時呼氣。意識集中,由膝松到足下和趾尖。如此鬆了若干次之後,自覺全身輕鬆,頭腦輕快。即不必繼續再鬆了,而把意識集中也不管呼吸,守住湧泉穴或者足大趾進入「入靜」階段,以鞏固已松的成果。

  (2)清靜歸一法:修觀想法,見前述專條。

  (3)動功配合法:可作虎步功。

  8.月經不調,五色帶下,練功方法(斬赤龍法的一部分功法)

  (1)坐法:真武坐,見前述坐法。

  握手用定印法:平胸放在膻中穴處。適應於陽虛者;月經退後者,握手用千斤閘法:二手平胸放於兩肋期門穴處。適用於血虛、陰虛、月經向前趕者。

  (2)呼吸法:陽虛的人單吸不呼,三至五口氣後,就不管呼吸,而自然呼吸。陰虛的人,單呼不吸,三至五口氣後就不管呼吸,而用自然呼吸。

  (3)意守法:意守乳中穴。即意守兩乳房的中心(奶頭)。

  (4)導引法:雙肩微聳如像擔負重擔似的。吸則聳肩,呼則放鬆肩。

  9.小腸病練功法:

  (1)適應症:潰瘍病,慢性腸炎,腸粘膜粘連,腹脹,氣痞等。

  (2)禁忌症:急性腹瀉。

  (3)坐法:正坐,真武坐,單盤,馬叉,任選一種。

  (4)握手:火丸印

  雙手自然捏拳,中握胡桃一枚,以三棱者佳。雙手放在腿上,掌心復著向下。

  (5)呼吸吐納法:

  默念:夫(剛音)字音,五(柔音)字音。初練者念音不必拘執呼吸,只把意識守住病區,與音符的波動合為一體。

  (6)按蹺導引法:除常法外,另加方法如下:雙掌心貼在腹上反正互推,如太極圖型。

  (7)意守法:意守病變處。

  10.遺精病練功法:

  (1)適應症:有夢無夢的遺精症。

  (2)禁忌症:有外科癥候者,如橫痃、下疳等症。

  (3)坐法:真武坐,見前述坐法。

  (4)握手法:定印,或金剛杵印。

  (5)呼吸吐納法:單吸不呼,一吸便提,一提便收,同時意識集中會陰穴,以自覺前陰後陰向內收縮為度。但不可用力去提它。只依靠吸氣的自然收縮為準。

  (6)意守法:意守會陰穴。

  (7)按蹺導引法:除常用法外,雙掌摩熱,貼丹田和腰腿穴各五十至一百次,舊說「以多為勝」,可增至三百次。

  11.腎臟病練功方法:

  (1)適應症:慢性腎炎,陽痿早泄,腰酸。

  (2)禁忌症:腎氣強的人,不可練這種方法。

  (3)盤腿坐法:真武做,或單盤坐,或馬叉坐。

  (4)呼吸吐納法:反正呼吸都可以用,唯嚴格要求,先在吸氣時,從任脈的經絡上,以意隨氣下入丹田。把氣住在丹田,然後用意識引到腎臟。次在呼氣時以意隨氣從督脈的經絡上,由大椎穴仰頭縮頸松到腰眼,引氣入腎臟;如此反覆呼吸吐納,存想導引,以五十次為度。

  (5)握手法:右手大指壓住左手的勞宮穴,其餘四指握在左手背上,隨意放在丹田下面,或另用「原始印」也可以的。

  (6)導引按摩法:搓掌熱後,貼腰眼穴,一百五十至三百下。

  (7)服餌法:見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一書。

  (8)動功配合法:腎為閉藏之臟,不能開泄,而要收斂密固。因此不能用念音符去震動,但可練虎步功,見峨眉十二庄一書,及氣功藥餌療法。

  附註:(4)項呼吸吐納法,先任後督的練法,初練的人,難於操作,可以把內視的面積加寬一些。即從兩側乳根合併任脈的膻中一整幅下行到臍中與日月穴,再入丹田。督脈可自大抒雙穴起合併一整幅下行,到腰眼再浙入腎臟。這樣比較好練些。功夫深了,再單走中行一線。

  第四章·動功口訣

  第一節·簡說

  一、關於動功的學習,選用正經承傳的東西,以符合挖掘、整理、繼承的基本政策。因有單行本面世,故這裡不再重出了。

  二、各種動功,我們對於健康人或者恢復了健康的休養員們,才主張練習整套的拳法。而對於正在病中的患者,卻主張分割使用選擇某一手式,某一架子,專門針對著有病的臟腑和受病的經絡,予以對症治療法。根據病情的好轉,統用練氣的辨證論治的觀點,從始至終選擇必要的架式二三個,逐漸的增加到七式、八式,或全套拳法。這樣才符合多快好省慢病快治的精神,也符合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篩選原則。

  三、各家的動功,雖然方式不同,而其鍛煉筋骨皮的作用確是共同的。無論它上中下三路,各式架子,必須配合呼吸升降開合的運用,才能內外一如,表裡受益。其次,各式架子,對臟腑經絡有「利於此而無益於彼」的作用,而分析人體的疾病存在,是以五臟六腑陰陽六經來立論的。治標治本,補偏救弊,皆以求得陰陽相對平衡為防治二者的最高論點。因此當懂得練氣的辨證論治的精義,才能臨床指導人練功。進一步從動功靜功的結合練法與立論確定某種病和某種體貌的患者,應該以動功為主或靜功為主。主從之間的百分比例,才能確如其分,也才能收穫顯著的祛病延年的效果。

  第二節·動功項目簡介

  一、武當太極十三式

  二、太極拳簡化二十四式

  三、峨眉十二庄

  四、文八段錦

  五、武八段錦

  六、五禽戲

  七、太極劍

  八、叫化功

  九、虎步功

  十、密宗金剛拳

  以上各種動功,適宜選用,但須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

  第五章·導引按蹺術

  第一節·總論

  在養生學裡,導引術是一種很重要的手段,它包括內景導引術(即患者自己用一定的呼吸吐納和觀想口訣向內求之)與外景導引術(由大夫或患者自己用一定的手術在外按蹺)兩種。這兩種導引術都是為了使人體氣脈經常保持相對的平衡,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或在練氣中出了偏差時,起到導氣歸經和撥亂反正的作用。

  這裡所介紹的導引術,是採用峨眉天罡指穴法三十六式的大部分,選其在臨床上能普通應用的,以供學習研究。而以實踐致用為主,有關內景理論的闡述,則擬合併註解口訣,另寫一卷專門的單行本,以貢同好。

  一、導引術的作用

  1.救治偏差:當練功發生偏差時,依法導引氣脈,能使之循經歸元。

  2.運用於按蹺治療一般疾病,既無針灸的痛苦,又與服藥同功。

  二、基本要求:施術者要技術熟練,有相當的內功基礎,能將熱力運至指尖和掌心,才能得到滿意的療效。

  三、練功發生偏差的原因

  1.不懂練功的辨證施治法,故法不對症,猶如方圓鑿納。甚至把功法看成單純的心理作用,輕率地改變口訣,造成更大的偏差。

  2.盲目追求動觸現象。

  3.自己不懂,誤認為「動是好現象」,知道者又把動觸現象作為誇獎和鼓勵練功者的資料,造成偏差或加速其發展。

  4.以意領氣法,未能適當的掌握,胡亂領氣,以致經絡氣機紊亂。

  5.全身未做到放鬆的要求,反而很緊張。

  6.練功方法:運用得機械呆板,違反了「活潑自在」的原則和自然規律。

  7.違犯了練功的禁忌事項及對注意事項的準備不適合要求。

  8.不按適合自己的方法練功,而亂學別人的練法,胡亂試練。

  9.對練功過程中所見的幻像,不了解是臟腑生理的病態反射,而故意去追求或產生恐懼。

  四、導引術的分類

  1.內景的導引:教練功者自己用導引口訣練功或救治偏差。

  2.外景的導引:由大夫或患者自己用手術的導引法,幫助患者導氣歸經,撥亂反正,治病保健,救偏,都可以用。

  第二節·外景導引術治病與救偏的舉隅

  一、頭部

  1.前額部:凡屬手足三陽經及督脈的病,出現在頭部者,皆可治療。病理:

  (1)手三陽與足三陽的氣脈不交,或會少離多。

  (2)手足陽明經的偏勝。

  (3)督脈與三陽經氣脈交匯失去平衡,尤以陽明胃經為突出。

  診斷:督脈與三陽同病,病狀現在督脈的經絡上額中穴、天目穴、印堂穴、素竊穴、脹悶不通,或似蟲行,或如膠粘。

  厥陰經:病在巔頂。

  少陽經:病在兩側。

  陽明經:病在前額。

  太陽經:病在後腦。

  手法:用豹撲勁口訣。

  第一首:天庭豹撲攬三陽,大指著心取印堂,左右分經梭骨上,「魚腰」「竹經」「太陽」當。

  此言豹撲勁用在前額的經絡路線和學位。

  後記

  這份筆記,是在周潛川先生講授養生學時記錄並整理的。大約最初的整理過程受到了某種干擾,原文至此戛然而止,給我們留下了永遠的遺憾。好在周先生關於養生學的基本思想及靜功部分的法則,已在筆記中有了足夠詳盡的闡述;對於動功部分,各位亦可參考已面世之《峨眉十二庄》與《峨眉天罡指穴法》,揣摩其中運用要點。若有機會,博主也會整理部分相關資料以享列位博友。預祝各位節日快樂!是為記。

山人辛卯中秋先十日於心瀾堂

天地虛懷來自:

資料_萬象山人_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15634375_7_1.html


推薦閱讀:

十二經脈養生操——生命十二式的變體
男性養生:番茄保護前列腺 5食物男人必吃!
它在中國無人問津,卻在歐洲被封為神聖的補血大王【安卡西廚】
養生要學會「察顏觀色」,一起來相面吧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