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碑林
屈原碑林,位於屈子祠東側,佔地20畝,由天問壇、思賢樓、離騷閣、九章館組成,採用碑廊勾連,集全國三百多位書法家大作,嵌碑356塊,書寫了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成為集書法,美術和古建築藝術的有機整體。碑林正門坐東朝西,牌樓式建築,三門斗拱,飛閣琉璃,琳琅彩繪,高11米,門樓上「屈原碑林」匾額,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楚圖南先生題署。正門兩邊「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摘錄李白《江上吟》詩句。
天問壇,屈原塑像高5米,峨冠博帶,神色孤傷,雙手平端,昂首蒼穹。《天問》,屈原長詩,代表作之一。作品通篇發問,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一直問到神話傳說、聖賢凶碩、戰亂興衰,表現了對某些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被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思賢樓,位於天問壇的左側,古樸典雅,三層走廊和大廳刻錄著有司馬遷、賈誼、李白、杜甫、陸遊、蘇東坡、郭沫若、陳立夫等緬懷屈原的詩文。正在維修中。
離騷閣,高12米,重檐攢尖頂三層四方八角庭式建築,頂部「離騷閣」三字由著名書法家趙朴初題寫。離騷閣主碑,高5.2米,碑身由4塊「濟南青」精製花崗石組成,由中國書協常務理事、書法家夏湘平用隸體書寫《離騷》全文。《離騷》,屈原代表作品,「離,別也;騷,愁也。」其以理想與現實衝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比興,以瑰奇迷幻「求女」神境作象徵,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大量的比喻和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有深遠影響。「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等詩句,為世人耳熟能詳。
碑廊,嵌碑356塊,書寫屈原二十五篇作品,分別用楷、行、草、隸、篆、魏碑、甲骨文書寫,並有反映《九章》、《招魂》詩意浮雕16幅,富有金石韻味。
九章館,兩層宮殿式建築,鎏金匾額由著名書法家吳丈蜀題寫。書法、堆畫作品鑲嵌在四周牆壁上,七幅堆畫題材分別取自屈原《九章》中的《悲迴風》、《惜誦》、《惜往日》、《涉江》、《思美人》、《抽思》、《哀郢》,此外,九章還有《懷沙》、、《桔頌》兩篇。王逸《楚辭章句》認為它們都是屈原流放於江南時所作,朱熹《楚辭集注》認為「非必出於一時之言也」。
屈子墓,位於汨羅北玉笥山東5公里處的汨羅山頂,因在2公里範圍內有12個高大的墓冢,相傳為屈原的「十二疑冢」。屈原投汨羅江後十日才被打撈起來,不幸頭部被大魚咬去一半,他的女兒女媭給他配上半個金頭,安葬於汨羅山。不久,反對屈原的楚國貴族,借口掘墓鞭屍,欲奪金頭。女媭聞之,以羅裙兜土趕築疑冢,此舉感動了周圍的百姓,鼎力相助,一夜之間便修起了形似小山的11座疑冢,連原墓共12座,這就是今存的12疑冢。
趙家沖這座最大,形如小山,高14米,徑44米,墓前豎有清同治六年(1867年)刊立的石碑,高1.45米,陰刻「故楚三閭大夫之墓」。由於墳墓封土高大,取土處挖成了一口大逾百畝的水塘,後人稱之「楚塘」,為紀念女媭,將汨羅山更名「烈女嶺」,山下女媭兜土經過的小橋則名「烈女橋」。
供桌上酒瓶很顯眼,細看竟是「屈氏家酒」,第一次見,沒喝過。
推薦閱讀:
※端午,怎能不憶屈原?他究竟是怎樣沉汨羅江的?
※《思美人》:給歷史穿上瑰麗的新衣
※屈原是誰
※怎樣看待屈原?
TAG:屈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