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禾刀|一個巡山員的山野傳奇:高山的門徒

[摘要]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這其實也就是我們嚼得稀爛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並非得以高技術含量為前提,那些最簡單的工作同樣可以做到極致。

《山中最後一季》 (美)埃里克·布雷姆

1996年7月21日,54歲的美國巨杉和國王峽谷國家公園巡山員藍迪在巡邏途中失蹤。此後,園方出動100名人力、5架直升機、8組搜救犬,展開前所未有的搜救行動,卻一無所獲。直到5年後,藍迪的同事在一次例行巡山途中偶然發現了他的蛛絲馬跡。

5年後的調查結果表明,藍迪最後死於巡山途中的失足。藍迪最後死亡於他所鍾愛的大自然,他用自己的靈魂展現了他對大山的敬意。無法判斷藍迪曾經是否設想過自己這樣的結局,但當他選擇這項工作時,便註定了這種風險的存在。從後來的新聞中還得知,繼藍迪之後,在巨杉和國王峽谷公園又曾發生一名巡山員失蹤事件。

《山中最後一季》一書,開篇便拋出這種尋人啟事的懸念,有如好萊塢大片。但是大片式營救並非本書的真正用意。為寫作本書,作者前後花費8年時間,遍訪藍迪的親人至交,閱讀他留下的文字書籍,這才得以為讀者還原出一個山野之子的人生傳奇。不過,與其說本書是一部以尋找巡山員藍迪過去精神世界為主題的非虛構作品,不如說作者是藉此洞窺以藍迪為代表的巡山員的群體生活狀態,並走進他們共同的精神世界。

在美國優勝美地山谷中出生長大的藍迪,在巨杉和國王峽谷國家公園服務了30年,其中28年在山裡漫遊。一生中大半時間待在巨杉和國王峽谷國家公園令人驚奇,但他的真正過人之處還在於他對山上的一切了如指掌,對巡山員守則爛熟於心,對工作地點地貌常常能做到「一口清」——曾經有位兒童在山上失蹤,正是憑藉他的準確判斷,直升機才找到那名失蹤兒童。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這其實也就是我們嚼得稀爛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並非得以高技術含量為前提,那些最簡單的工作同樣可以做到極致,極致到別人無法超越。

藍迪熱愛高山裡的一草一木,對於那些遠道而來的大自然打擾者,他並非我們想像中那樣苦口婆心地勸說,而是努力用自己對大自然的理解與熱愛去感染他人、影響他人。他做得很成功,表現非常優秀,他的這些魅力甚至「傳染」了他的愛人茱莉——他倆把蜜月安排在深山密林中的大自然,婚後他還特別希望茱莉能夠經常同他一起待在山上,感受大自然的鳥語花香。年輕時他確曾有過文學夢想,但那也只是為了更好地宣傳環保理念,讓更多人熱愛大自然。更早時候,他更是違拗父親意願,放棄大學學業,決意進入大山做一名大自然的呵護者也是親近者。

以「世俗」的眼光看去,藍迪的工作生活條件似乎算不上美好。一旦潛入深山老林,藍迪長時間只能形單影隻,與孤獨為伴,飽一餐餓一頓是家常便飯不說,個人面臨的許多艱險都只能獨自面對,這些艱險既有巡山旅途之勞累,也有遭遇猛獸襲擊之兇險。至於他所鍾愛的值巡點,也不過是深山老林中的一棟簡陋小木屋……

當我們真正了解到藍迪的工作生活時,「艱苦」二字可能很快便會在大腦中閃現。事實上,我們也經常以這樣「世俗」的思維,去觀察、分析、判斷那些野外工作者,特別是原始森林裡的自然保護工作人員。然而,至少從藍迪的身上我們可以得出另一種結論,即如果僅以「艱苦」二字去評判他的工作,未免顯得過於膚淺。

毫無疑問,在我們的思維慣性下,對藍迪這樣的工作者不可避免地會打上「奉獻」標籤,甚至還會努力從精神層面進一步打撈提煉乃至拔高。但是,相較於藍迪這樣的巡山員,上述思維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如果我們真是站在藍迪思維角度,設身處地走進他的生活便不難發現,大談奉獻,不像是對藍迪的褒獎,更像是一種侮辱,因為一直以來他深愛著他所工作的大自然,並未把巡山工作當成一種養家糊口的職業,所以從未覺得自己一工作就是在付出。他也從來沒覺得自己有多麼高尚,只不過一直以來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在旁人看來的艱苦生活,在他眼裡根本不值一提,甚至覺得從事這樣的工作就是一種幸福,這樣的感覺顯然遠離大多數人的世俗判斷。在數十年的工作中,他從未流露出半點反感和逃離的念頭,反倒是從一開始便堅定在大山中工作的信心,一旦離開大山便覺得渾身不自在,巡山更像是在享受一種愜意的人生。

因獨自登山時右臂被巨石壓住三天、最終選擇斷臂自救的美國著名登山運動員阿倫·拉爾斯頓讀到藍迪的事迹後頗為震驚,稱之為「高山真正的良心與門徒」。藍迪對高山的這份「良心」基因有著某些「先天性」特徵。藍迪的父親戴納曾在鄰近的優勝美地工作了36年。從小沐浴在父親工作環境中的藍迪始終對大自然抱有極其濃厚的興趣,幾近於痴迷:當他「聽到其他同事說"等我回到現實世界』,他會糾正他們說:"喂,這裡才是現實世界』」;當鄰居對他家門前那長得過深的草頗有微詞時,他非但不贊成,反倒「對除草這件事很有意見」,「就是不想把草地修剪整齊」;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我們是地球的子孫,這是事實,就算人類文明擁有推土機和水泥廠也無法否認」;他向愛人如此傾訴,「你應該知道我身體里流著高山的血液吧?山永遠在呼喚我」,「山就是我的生命。沒有山,我什麼也不是」……

從別的渠道還可以了解到,雖然美國是公認的高收入國家,但在藍迪工作時代,巡山員的收入水平並不高。但從本書通篇包括藍迪留下的那些文字中,我們看不到他對於待遇有任何抱怨情緒。他唯一的抱怨只是針對巡山員通訊設施過於落後,因為這不利於他們方便開展巡山工作,即便不滿也和他鐘愛的工作有關。

藍迪的經歷不僅讓我們真實觀察到巡山員的工作生活狀態,還讓我們不可避免地對大自然呵護者心生更多敬意:正是因為藍迪這樣無數大自然「良心」的存在,我們的生存環境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另一個疑問是,面對我們從小喜歡嚮往的工作時,我們是否敢於像藍迪這樣義無反顧,並為自己的理想奮鬥,哦不,是享受終生呢?(文/禾刀 )

推薦閱讀:

【水晶傳奇
亦舒摘錄——044《傳奇》
出道時被看不起,如今卻高攀不起的7大明星,最後一位夠傳奇
義門陳:一個曠世家族的傳奇
鐵觀音的傳奇:儉、清、和、靜

TAG: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