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前夜,這些故事要講給孩子聽!| 汶川地震十周年

2008年5月12日,8.0級地震撼動四川汶川,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明天,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祭,我們不得不觸碰那場不忍追憶的國殤。傷痛慢慢平復,記憶深入骨髓。

10年,時間已然不短,但是那段記憶卻讓人刻骨銘心,地震發生後,成千上萬的解放軍戰士、志願者投身災區,浴血奮戰,爭分奪秒進行救援;更多的同胞無法到達災區,大家通過各種渠道關注災區情況,為災區貢獻自己的力量與愛心。我們無數次看著電視里的抗震救災報道流淚,既是關心、同情、感同身受的淚水,更是感動、震撼、眾志成城的淚水。

如今,十年過去了,當時親歷地震的孩子已經慢慢長大成人,那些遭遇災難的人們也已經慢慢走出傷痛,開始了新的生活。在他們身上,除了地震帶來的傷痛之外,更應該被關注的還有他們面對傷痛的勇氣、堅強與希望,而這些也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質。

堅持

「吊瓶帥哥」李陽:「你是我的好兄弟,我不想你死!」

照片中舉著吊瓶的男孩名叫李陽,而躺在廢墟中等待救援的是他的好兄弟廖波。

2008年5月,地震後的北川一片狼藉,廖波躺在廢墟中,身體被倒塌的樓房壓著,李陽便站在廢墟上,為廖波舉著吊瓶,堅持了整整一天一夜,並且不斷地鼓勵廖波,告訴他:「你是我的好兄弟,我不想你死。」因為這個舉動,李陽被人們稱為「吊瓶男孩」。2013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大三的李陽報名參軍,提起當年的這個舉動時,他說「地震改變了我們這些從地震中走出來的人,其實當時做這些事情也是出於本能,並不是說要怎麼樣。」

地震發生時,李陽用自己的堅持與義氣挽救了一個生命,十年過去了,如今的他已經工作,但仍會時不時地回老北川看一看——看看曾經與小夥伴一起上學的那條路,看看那個讓人們陷入絕望、又給人們帶來希望的小縣城。

李陽說,雖然自己的表妹和許多同學都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生命,但或許是因為背負了他們的期望,也或許是源於對生命的敬意,他的這十年過得很充實,他也相信曾經的北川人民一定會越來越幸福!

感恩

「敬禮娃娃」郎崢:「我想對你們再敬一個禮,謝謝你們!」

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名叫郎崢的3歲男孩從廢墟下被救出時,他用稚嫩的右手向解放軍叔叔敬了個禮。從此以後,「敬禮娃娃」成了郎崢的新名字,也成了感恩和堅強的代名詞。如今已上初中的他,從天真無邪的兒童成長為陽光上進的少年,重情義、懂感恩也積澱為他的人生本色。

13歲的郎崢在視頻上說,他記得十年前那個灰暗的天空,那些溫馨而模糊的解放軍叔叔的身影,常常在夜裡夢見那些似曾相識的救命恩人。他尋找那幾位解放軍叔叔的原因也很簡單:「多想見你們一面,哪怕一分鐘、一秒鐘。」

感恩,是心對心的回應,是愛對愛的接力,當「敬禮娃娃」成長為「敬禮少年」,他仍然深深銘記著那些幫助過他的救命恩人。如果說十年前的一個「敬禮」喚起了震撼心靈的感動,那麼十年後的他想要「再敬一個禮」,一定會激發更多守望相助的力量!

樂觀

可樂男孩薛梟,「逗樂了悲傷的中國」的他如今有了新身份

照片中的男孩名叫薛梟,或許,他的另一個名字更加廣為人知——可樂男孩。2008年5月15日晚11點,被困廢墟80個小時後,薛梟得救了,在被救出後,薛梟說的第一句話便是:「叔叔,我要喝可樂,冰凍的。」

這一幕被電視鏡頭記錄了下來,因為這句話,他被稱為「逗樂了悲傷的中國」的陽光男孩。

由於傷情嚴重,這位熱愛打籃球的男孩永遠地失去了右臂,但這並沒有使他消沉,2009年,薛梟免試進入上海財經大學學習,畢業後又進入了可口可樂公司工作,現在的他已經是可口可樂博物館的負責人。

現在的薛梟養成了一個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也都是自己去扛,「現在更在意自己去想辦法,而不是面對困難時的抱怨,實在抗不過去再說,況且當真連自己都搞不定的時候,也許家人也難以搞定吧。」「我是死裡逃生的人,地震那麼大的困難都過來了,現在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呢?」薛梟說,「也許這就是我跟其他同齡人或者年輕人不一樣的地方,也是地震教給自己最受益的東西。」

十年前,當整個中國都被悲傷籠罩的時候,一句「我要喝可樂」讓人們記住了這個樂觀的大男孩——薛梟。與其說「可樂男孩」是對薛梟的稱呼,不如說它是一種精神的縮影——一種面對事情能夠泰然處之的精神、一種相信自己從不輕言放棄的精神。

夢想

獨腿女孩的芭蕾夢,有夢想我也是大舞蹈家

11歲的李月來自北川縣曲山小學,她愛好跳舞和畫畫,從小就夢想著成為一名舞蹈家,就連老師都說她的長相、身材以及天賦非常適合跳舞。

然而,突如其來的地震毀掉了這個孩子一生的夢想。求生的本能、跳舞的願望,支撐著李月在廢墟下度過了70多個小時,可為了挽救危在旦夕的李月,救援人員不得不做出截肢的決定。人們很難忘記:在廢墟里,滿面塵土的李月睜開大大的眼睛,問救援人員:「我是不是很勇敢?」

經過一場艱苦卓絕的生命接力,李月頑強地挺了過來,災難奪走了她的左腿,卻沒有讓她的舞蹈夢想屈服於殘酷的命運。那時,「芭蕾女孩」李月引起了北京殘奧會開幕式執行總導演張繼剛的注意,為了能夠再次讓小李月舞動起來,開幕式團隊找到了正在進行康復訓練的李月,希望她能參與殘奧會的演出。

追夢的過程是艱辛的,在媽媽的陪伴下,李月每天往返於康復中心和學校之間。有一次,媽媽失手,讓正在方便的李月一下子坐在了坑槽內,母女倆都哭了。「媽媽,我不想練了,太累了。」但話音未落,母女倆又匆匆擦洗乾淨,回到了排練現場。

「殘缺的肢體一樣可以演繹完美的藝術。」2008年9月6日,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李月終於重新起舞,雙手高舉紅色芭蕾舞鞋。醒目的紅舞鞋在「鳥巢」的舞台上躍動——那是李月追逐夢想的腳步,也是一隻「永不停跳的紅舞鞋」!

勇氣

「最美志願者」廖智:幫助更多的截肢者走到陽光下

廖智原本是一位青春靚麗的舞蹈老師,但汶川地震卻改變了她的命運。一場地震將廖智和婆婆,還有10個月大的女兒埋進了廢墟,26個小時後,廖智被救出,卻永遠失去了孩子和婆婆,也永遠失去了雙腿。不過,這並沒有打垮廖智:她用被截肢的雙腿繼續跳舞,成為了一名無腿舞者;她熱心公益,2013年,雅安地震後,廖智選擇以志願者的身份前往災區,被稱為「最美志願者」;她還「感同身受」地關注肢殘者,鼓勵他們參與社會活動,展示自己的「不完美」。

如今,十年過去了,現在的廖智有了新的家庭,她和丈夫每個月都會組織一次私人名義的聚會,參與的都是因意外截肢的朋友們,一起分享他們的經歷和故事,給他們勇氣,鼓勵他們光明正大地走到陽光下,去享受本就屬於自己的尊嚴和平等。

和其他大部分截肢者不同的是,廖智絕大部分時間都不依靠輪椅——做志願者、跑馬拉松、攀岩……「不是關上門舔傷口,而是發生了的事,只有接受,而不是抗拒和隱藏。」她說。廖智是勇敢的,在大家印象中,她是一個從來不曾為失去而痛苦的人,最常見的,是她充滿自信、彷彿能夠融化冰川的陽光笑容。

力量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汶川地震中要當空降兵的男孩,今成黃繼光班班長

照片中的主人公是「黃繼光班」第38任班長,也是十年前,在汶川地震中舉著「長大我要當空降兵」橫幅的瘦小男孩——程強。

2008年,程強才剛上五年級,汶川地震奪走了他的一位小侄女的生命,也讓他的家變成了斷壁殘垣。

地震第二天,大批空降兵進入他的家鄉——四川什邡,連續進行了長達97天的救援和重建。在送別救援部隊時,程強高高舉起了圖中的橫幅,一顆「當空降兵」的種子開始在心裡發芽。十年後的今天,他終於實現了當年的諾言,憑藉刻苦的努力和付出成為了「空降兵的一員」、「黃繼光班班長」。

十年前,或許是空降兵的奮不顧身感動了他,也或許是空降兵的到來為身處恐慌中的他們帶來了一絲曙光,於是,高高飄揚的「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的旗幟和印有「空降」二字的頭盔,在這個年幼的孩子心裡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十年後,或許他們的樣貌已經模糊,但曾經帶來的力量和希望卻激勵著程強不斷向前!

希望

汶川震後十年:剛當了外婆的她又做了媽媽

汶川地震後,那些經歷了喪子之痛的父母們,重建家園,孕育希望。家住綿陽北川的劉洪英便是其中之一。

十年前,汶川地震讓劉洪英的兒子王強,永遠地停留在了19歲,雖然那時的劉洪英已經年近40,但為了給活著的人以生的勇氣,她和丈夫還是決定通過試管的方式,再養一個孩子。2009年12月18日,小女兒降生,成為汶川地震後,四川省第一個試管嬰兒。

談起十年前的那場災難,劉洪英嘴角掛著微笑,像在說著別人的故事一樣,只有眼角時不時泛起的淚花,泄露出心底的悲傷。地震發生後,劉洪英兩口子到處找不著孩子,就想著,王強去什麼地方救災了,或者受傷住院只是暫時聯繫不上。反正,孩子肯定活著:「過了有一個多月,武裝部的領導喊我們去領喪葬費,我們就沒去領,我們說娃兒還在,就不想去領。過了兩個月,武裝部長來家裡,他說人沒了,找不到了,沒法了。這錢不拿也得拿。」

劉洪英決定再生一個孩子的時候,大女兒王芳已經懷有七個月的身孕了,她說,想著媽媽可以一手帶外孫、一手帶兒女,也挺好。於是,剛當了外婆不久的劉洪英,又做了媽媽。

對於這個小家庭來說,女兒和外孫的降臨帶來的不僅僅是生命的傳承,更重要的是希望的傳遞。在劉洪英心裡,日子再艱難,只要有人,就總有希望。

奉獻

把熱愛奉獻給三尺講台,把生命奉獻給學生

照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的妻子,但她也有一個更特殊的身份——人民教師譚千秋老師的妻子。

地震發生時,譚老師正在教室上課,他正講得起勁時,房子突然開始劇烈地抖動。譚老師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聽到老師的喊聲,同學們迅速衝出教室。房子搖晃得越來越厲害,可還有四名同學已經來不及衝出去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名學生。隨著轟隆隆一陣響,水泥板重重地砸在譚老師的身上,房子塌了。

經過一天一夜的搜尋,譚老師和四名學生終於被找到,「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學生們都還活著!」。

為了保護學生而獻出生命的還有通江縣洪口鎮永安壩村小學教師苟曉超。

地震發生時,他正在教學樓例行巡查,突然,一陣地動山搖,「不好,地震!」苟老師腦海中出現了這個可怕的念頭。出於本能,他大聲地喊叫,讓學生趕快逃走,可他自己卻一次又一次地沖回教學樓救出學生。當他再一次衝到三樓抱起兩名孩子向樓下跑時,頂樓轟然坍塌,一塊重約一噸的磚塊和混凝土砸向他的小腿,他將兩個孩子「藏」在懷中,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從天而降的磚塊。

「我……恐怕……不行了,快……快……快救孩子!」他對前來營救的老師們說道。12日下午4點20分,在被轉往縣醫院搶救的途中,苟老師因傷勢過重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而這一天距離他新婚的日子剛剛過去十天,他用自己的犧牲換來了孩子們安然無恙。

此外,還有許許多多像譚老師和苟老師一樣,在地震中默默奉獻的老師——為了學生的安全,他們捨棄了自己的安危;為了「學校」這個大家,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小家,塑造了一座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

十年過去了,很多網友提到當年地震的情形時,仍會想起老師們疏散學生的場景:

網友@冬暖 說 :「美術老師用身體支撐起了教室前門。」

網友@攀登高峰望故鄉 說:「我們疏散的地方旁有堵圍牆。幾個同學和體育老師覺得不安全,招呼同學們趕緊往操場轉移,轉移過去之後,那堵圍牆就倒了。」

網友@小許 說:「當時我們的化學陳世偉老師,因車禍一條腿打著石膏給我們上課。地震來臨時他組織我們下樓。等所有人都下去了,老師才拄著拐杖下來,那個拄著拐杖站在樓梯口指揮學生下樓的身影,在我腦中刻了十年。」

網友@炒鍋 說:「5樓,自動捲簾門在震中一直往下掉。年級主任一個人手撐著門不讓它掉,讓我們快跑!那天晚上睡在操場,老師讓我們睡,他們守著。」

老師們的質樸、無私,讓他們在危難來臨的那一刻做出勇敢的抉擇。有人說,老師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平凡,才體現出不為名、不為利、不苟且的傲骨和正氣。

災難帶來的絕不僅僅是傷痛,當那些被老師救起的孩子長大後,他們將會比別人更加懂得什麼是勇氣,什麼是無私,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奉獻!

汶川地震十年,我們應該讓孩子懂得這些

十年,太長,足以讓地震中幼稚懵懂的少年長大成人;十年,太短,地震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在與時間的賽跑中,我們學會了堅持、感恩、樂觀、夢想、勇氣、力量、希望、奉獻……作為家長,請您一定要告訴孩子:

學會堅持——對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抱定堅持的態度,遇到困難時堅持、被別人質疑時堅持……學會堅持,生命就會因此而閃光。

學會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撫養我們長大,要對父母感恩;在學校接受了老師的教育之恩,要對老師感恩;進入社會後,又有領導、同事的幫助、關懷之恩,要記得感恩……時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才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常把「謝」字掛在口邊,才能讓生命更加豐滿。

學會樂觀——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如意、不開心的事情,而樂觀便是一劑良藥。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告訴自己:「只要努力,下次就會考得更好」;和小夥伴發生矛盾時,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我們應該寬容大方」……有了樂觀的心態,孩子的心靈便更加富有。

樹立夢想——對孩子來說,「夢想」這個詞或許還有些遙遠,但至少要讓孩子樹立一個目標——一個能為之努力、奮鬥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夢想,孩子將來的路就會走得更加踏實、更加穩重,而這個過程便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

充滿勇氣——讓孩子學會勇敢、充滿勇氣,不妨從小事開始。孩子摔倒了,鼓勵他們勇敢地站起來;孩子考試、比賽成績不理想時,告訴他們要有勇氣面對失敗……在成長的道路上,一個孩子的勇氣,便是他在面對未知風景時的底氣。

汲取力量——榜樣的力量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父母作為孩子最常接觸的人,不妨以身作則,從我做起,讓他們能夠從自己父母的身上汲取更多的正能量。

保持希望——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地放棄希望,這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人生前進的動力。告訴孩子,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連自己都不相信「我能夠克服困難」而放棄了希望。

學會奉獻——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告訴孩子,「給予比得到更加快樂」。在保證自己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學會奉獻,也許就會讓處在黑暗中的人看到一絲光明。


推薦閱讀:

《灰姑娘》的故事:為什麼12點鐘敲響之後,所有東西不該都消失了嗎?為什麼水晶鞋卻沒有呢?
一隻鬼的告白行動
無法改變的世界
龍門故事:大病一場,醒來成了神婆,竟是神仙收的徒弟
三八婦女節竟然還有這麼一段故事!到底是怎麼來的?|三八婦女節|女工|遊行

TAG:孩子 | 地震 | 故事 | 汶川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