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哉!中國人,不懂中國字!(版別:2014-05-13)

奇哉!中國人,不懂中國字!(版別:2014-05-13)

(原來佛學是一場騙局!)

本文歡迎轉載、轉寄、任意取用、或更換標題。

《金光明最勝王經》:【若有國土宣說是經,一切人民皆得豐樂無諸疾疫,商估往還多獲寶貨,具足勝福】。『此經』即此法,所有的經都在談同一法門,故『是經』泛指佛法,『說經』即『說法、傳法』。

初版:2014-03-09

奇之1 - 不懂『根』之意。

· 定義

●根,根本也。眼根就是肉眼的根本,不是肉眼;耳根也不是肉耳。因為眼盲的人若眼根開了也可觀到內在光,耳聾的人若耳根開了也可觀到內在音,可資證明。六根能生六識,祂是六個感覺器官的根本,其實同指一個地方,就是:心,即佛性(詳:奇之2 - 不懂『心』之意)!如《圓覺經》提及的: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而《圓覺經》則提及:

【當知六根遍滿法界】

說明『六根』即是佛性,佛性是遍滿法界的。

《占察善惡業報經》也說:

【一切眾生六根之聚,皆從如來藏自性清凈心、一實境界而起】

●而《楞嚴經》則提到:

【是根非一非六】

意思是這六根好比是計算機的硬碟被劃分為六個槽,其實是在同一個地方,

●當計算機重灌format時,雖然是由C槽進入的,也會同時將六個槽完全格式化的,好像將所有的業障清乾淨似的。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

【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諸餘五黏,應拔圓脫】

這裡是指修一門,即耳門圓通法門,即能令六根清凈。

●假如這六根是肉眼、肉耳、肉鼻…的話,那麼肉體死亡後,業障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就應該隨著肉體的腐壞而消失才對,但事實上這六塵是隨著六根一直輪迴的,這也可證明六根不是肉眼、肉耳、肉鼻…。

· 順流、六根不凈

●由於我們六根遠離造化的源頭而向外流逸奔放(這叫順流),而吸收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業障越積越多。如《占察善惡業報經》所言:

【依內六根故,對外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

【以依六識故,於色聲香味觸法中,起違想、順想、非違非順等想,生十八種受】

●這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本是空、清凈的,好比是主機、硬碟;這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是六個識別器官,就像是錄象頭、錄音頭似的,無所不錄,就連別人對我們好的、壞的意念也錄;所錄到的就是外頭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也就是業障,如《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即是:

【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當然,神通也是使用六識,所以也會錄很多六塵,對於修無相法者沒有益處。

六塵被錄進來就存在六根里,對六根來講是種賊害,但六根並沒有感覺,即使累劫堆積那麼多也不知道;又因為六塵不是卡在六識,所以我們的肉體也不知道。如《金光明最勝王經》提及的:

【當知此身如空聚,六賊依止不相知,六塵諸賊別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

●雖然攝像頭(六識)錄了很多業障(六塵)回來,但這攝像頭不會自己動作,它還是受主機、硬碟(六根)的操控。我們第一世下來時,六根也許還很清凈,只有六識在錄業障而已,所以,日子過的還很舒服;第二世時,六根裡頭的業障就會影響六識,使做出好的壞的事、散發出好的壞的意念,這事或意念最終又回到自己的身上,再加上六識也繼續錄新的業障,因此,這一世,六根就更不清靜了。周而復始(這就是因果),越來越嚴重,有一天,整個六根就被六塵塞爆,日子就很難過,而想要回家。這就好像電腦用久了也會跑不動一樣,這時就要重灌是一樣的道理。如《楞嚴經》提到的即是:

【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

【令我生死輪迴,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這兩句與《華嚴經》的【一切唯心造】其實是差不多的意思。

· 六根清凈

但只要得到在世明師傳法,即可令累世業障完全去除(《華嚴經》:【佛是福田功德海,能令一切離諸惡】。離諸惡,可以為我們承擔業障),所以,照理講,我們馬上可以獲得『空』的境界,馬上成佛了(但其實成佛還要其他的條件),懂了這個,就知道放下屠刀,還要『得法』才能立地成佛。但其實在世明師還留給我們這輩子的業障,否則我們就必須馬上往生,這樣就沒有人敢修,也沒有人能幫忙宣揚明師的教理了。

以下都在談要『得法』、真『修行』,然後才能六根清凈,即業障消除:

1.《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得聞此經,六根清凈】

『聞經』就是『聞法』(詳:奇之3 - 不懂『經』之意),『聞法』就是『得法』(詳:奇之6 - 不懂『聞』之意)。

2.《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若有人聞一經於耳,先世所造一切地獄惡業,悉皆消滅當得清凈之身】

3.《大寶積經》:

【以逮聞正法,消除眾塵勞】

『聞法』就是『得法』。

4.《金光明最勝王經》:

【若人成就四法,能除業障永得清凈】

【由不分別法,獲得最清凈】、【法施能凈法身】

【若善男子善女人能聽受者,一切罪障皆悉除滅,得最清凈,常得見佛】

5.《大寶積經》:

【若有於此法門能悟入者,應知彼已住菩薩地,能速疾證無生法忍,不久當得授菩提記】

能悟,是指受在世明師傳法(詳《奇之5 - 不懂『開悟』之意》),修到不退轉的程度即得無生法忍。無生,是指證得無生無滅的道理(《大寶積經》言:【無生法忍者,一切諸法無生無滅忍故】;《大般若經》:【由得如是無生法忍故,名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6.《楞嚴經》:

【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

【又解脫者,名曰清凈】

解脫是指得法修行超三界不再輪迴,而《涅盤經》言:【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最清凈了。一般人說的六根不凈多指五戒守不清楚,這五戒是在修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有為法,與六根清凈的無為法不搭嘎。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根中積生無始虛習,彼習要因修所斷得】

是強調要聞法修行才能得無生忍之意。

· 逆流

黃河之水天上來,我們本來也是天上來,一來之後,六識這錄象頭一直錄業障回來,六根業障愈重就愈往下游流,泡在滾滾紅塵里,接著流到出海口、最後到茫茫苦海去,當想回家時,找到在世佛,為我們這六根的硬碟格式化,一時體會到業障本來空的感覺,但還是無法馬上回到源頭,還是得靠《楞嚴經》提到的耳門圓通法門,也就是內在音流才能讓我們逆流回去,所以,還是得打坐。但是有為法的打坐是用到六識,只會錄更多的六塵回來而已,更順流、離源頭越來越遠!

當我們接受在世明師傳法後,流逸奔放的六根會與造化的源頭再連上,所謂『以心傳心』,相『通』了,眼根通了即可觀到內在光、耳根通了即可觀到內在音、鼻根通了即可觀到內在香…,且越修行越往造化源頭接近,此為『逆流』、『入流』。如以下經典提的:

1.《楞嚴經》:

【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一時清凈】

【逆生死欲流】、【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逆流深入一門』是指耳門圓通法門;『一時』是即刻之意,不是講duration;『清凈』是得法開悟。成正覺就是成佛。

2.《金光明最勝王經》:

【勝法能逆生死流】

強調要正法;生死流是指三界內生死輪迴之意。

3.《大方等大集經》:

【一切眾生順生死流,大乘之法逆生死流】

4.《大寶積經》:

【一切眾生順生死流,菩薩逆生死流】

5.《涅盤經》:

【順流者謂凡夫人,逆流者從須陀洹乃至緣覺】

【以逆流故,名須陀洹】

· 成佛

再繼續修,天天打坐觀光、觀音洗掉新業障(《大乘莊嚴寶王經》:【我遇功德地,遠離諸罪垢】。內在光、內在音就是功德,罪垢就是業障),終能回到源頭而成佛,以下經典均有說明:

1.《大寶積經》:

【導師於正法,無逸到彼岸】

要在世明師哦!到彼岸即是成佛之意。及:

【若聞此經心生信解,與彼後身菩薩菩提樹下坐於道場必成正覺】

『聞經』即『聞法、得法』之意(詳:奇之3 - 不懂『經』之意),成正覺就是成佛之意。

2.《華嚴經》:

【能信此佛法,亦當成正覺】、【若聞如是法,諸佛從此生】

還是強調要得到佛法才能成佛。

3.《楞嚴經06-10》:

【我今已悟成佛法門】

是指『耳根圓通法門』。

4.《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聞法』就是『得法』。此指『法華法』。

5.《心經》: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意即修『般若波羅蜜多法』可以成佛。

6.《文殊師利般若經》也說修『般若波羅蜜多法』可以成佛:

【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學般若波羅蜜】

7.《地藏菩薩本願經》也說聞該經可以成佛:

【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畢竟成佛】

『聞經』即『聞法、得法』之意(詳:奇之3 - 不懂『經』之意)。

8.《圓覺經》也說『圓覺無礙法門』可以成佛:

……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

【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9.《無量義經》也說修『無量義法門』可以成佛:

【有一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

10.《僧伽吒經》也說修『僧伽吒法門』可以成佛::

【若得聞此法門名者,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1.《涅盤經》:

【以諸功德因緣和合,得見佛性然後成佛】

『見佛性』就是開悟,而開悟是需要在世佛的。

●有人會認為一世成佛不可能,但卻相信臨終念佛一聲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實在是很沒邏輯,往生極樂世界不就是一世成佛嗎?其實經典裡頭多處強調可以一世成佛,譬如:

1.《無量壽經》:

【其上輩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

2.《阿彌陀經》:

【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今發願』的『若今生』生於彼國土,即是一世成佛。

· 不二法門

眼尖的讀者會問了,《金剛經》不是說『所有的佛都是修金剛法而成佛的』嗎(詳:奇之3 - 不懂『經』之意)?怎麼『耳門圓通法門』、『法華法』、『般若波羅蜜多法』……也能成佛?其實這也是同一法門,都是在講內在音、內在光,釋迦牟尼佛怎麼可能傳兩種法呢?所有明師都傳同一法門,請看以下經典所說的:

1.《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第十》:

【如來所悟,唯是一法】

2.《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佛法無二】

3《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

【佛法是不二之法】

4.《金光明最勝王經》:

【諸佛體皆同,所說法亦爾】、【一切諸佛無有別法】

5.《華嚴經》︰

【八萬四千諸法門,諸佛以此度眾生】

是說八萬四千法門,但只有『此』《華嚴經》的廣大寂靜喜樂無礙法門是諸佛所傳的,其實也是金剛法門啦。可見整個宇宙就只有一種佛法。

又譬如《大寶積經》、《法華經》、《金光明最勝王經》、《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皆提及該經是經王:

1.《大寶積經》:【由聞如是大經王,功德勝利無邊際】

2.《法華經》:【是諸經之王,聞已諦思惟,當知此人等,近於佛智慧】

3.《金光明最勝王經》:【若人聽受此經王,威德勇猛常自在】

4.《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此妙經王】【於此經王不能讀誦】

經王應該只有一部才對,怎麼會鬧多胞呢?其實這也是異名之累,四部經所提的都是同一個法門,都是金剛法,都是在談內在音、內在光。

奇之2 - 不懂『心』之意。

· =佛性

『心』就是『佛性』之意,如《達摩血脈論第六問》言: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

即是。所以明心就是見性。而《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贊品第二十》提及: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這個『心』,當然也是指『佛性』。是佛性、是那個造化才能造出一切,《涅盤經》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眾生依自己的佛性造出一切;但有些眾生是沒有頭腦的(六根不具),依然能造出一切,可知這個『心』並不是頭腦之意,頭腦、意念無法造出一切(僅能造出部分)。總之,依自己六根染六塵的不同而造出不同的果。

因此可知,《心經》就是『佛性經』,是在講『佛性』的經。

所以《達摩破相論第1問》稱的『觀心』法門,即是指觀照自己的佛性(等同反聞聞自性),打坐時觀內在音、觀內在光之意也。

· =

1.《達摩悟性論》言:

【經云:心也,法也】

2.《大乘起信論》亦說:

【所言法者,謂眾生心】、【一切法皆從心起】

3.《占察善惡業報經》亦說:

【一切諸法悉名為心】

4.《華嚴經》說:

【世間所見法,但以心為主】

所以,《心經》就是『法經』,是在講『法身』的經。

●而『法』就是『空』、『無相』,所以《心經》才說:

諸法空相

【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但《楞嚴經06-08》卻說:

【依空立世界…皆依空所生】

可見『空』雖是『無』,卻也是一切之所由生,這與【無極生太極】的意思雷同,難怪《心經》會有這句子:

【色不異空…色即是空】、【空不異色…空即是色】

當然,【受不異空…受即是空】……

而《金剛經離相寂滅分第十四、莊嚴凈土分第十、無得無說分第七》提到的:

【菩薩應離一切相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也是在談無相,叫人打坐時不要用到六識(眼耳鼻舌身意),而是無為的讓內在光、內在音自然來。

●其他談到『無相』的經典也不少,如:

1.《寶星陀羅尼經》:

【應修無相一法性】

2.《大乘起信論》:

【一切法本來無相】、【心性不生不滅】

3.《大寶積經》:

【一切法無相】

4.《華嚴經》:

【成就佛身,證無相法】

5.《涅盤經》:

【如來真實是無為法】、【無相之義乃名涅槃】、【正解脫為無有相】

6.《金光明最勝王經》:

【甚深無相法】、【空性即是真法身】、【空者即是無相】

7.另《金剛經》也有『一相無相分第九』篇,標題即是『無相』。

8.《首楞嚴三昧經》:

【一切法性通達無相】

9.《文殊師利般若經》的:

【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作】、【諸法皆無相】、【正法無為無相】

10.《無量壽經》:

【住空無相無願之法】

11.《雜阿含經》:

【觀色相斷,聲.香.味.觸.法相斷,是名無相】

12.六祖惠能出名的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也是在講無相。

13.無相也是老子的『為無為』。

這麼多經典都在談『空』,也可證明它們是在講同一個法門,即無相法!

· 佛性=

因為『心』就是『佛性』、『心』就是『法』,所以可知『佛性』就是『法』,如《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言︰

【一切法莫離自性】、【自性能含萬法】

即是。另《大方等大集經》亦言:

【佛性法性無差別】

另《涅盤經》也說:

【佛性即法】

· =內在光、音、香

『心』也是內在光、內在音、內在香、內在味、內在觸、內在意之意。因為『佛性』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詳《奇之1 - 不懂『根』之意》),所以見性就是『觀』到內在光、『觀』到內在音、『觀』到內在香…之意。如《楞嚴經》提及:

【諸根若圓拔已,內瑩發光】

圓拔,是指圓通、逆流了、已經得法了,眼根開、耳根開…所以內瑩發光、且看的到內在光,還提到:

【我不因眼,觀見十方】、【無目而見】

是在談內在光;

【梵音海潮音】、【鐘鼓音聲】、【無耳而聽】、

【非鼻聞香】、【異舌知味】、【無身覺觸】

是在談內在音、內在香、內在味、內在觸。其他如《法華經》也提到:

【悉見三千界下至阿鼻獄】、【又聞諸天聲】、【涅盤音】、

【光音遍凈天】、【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菩薩聲、佛聲】、

【天女所著衣,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香悉能知】

等句子,也是在講超世界的景象、聲音、香氣。

· =

『心』也是『道』之意。如《達摩血脈論第六問》言:

【心即是佛】、【佛即是道】

可見『心』即是『道』。

奇之3 - 不懂『經』之意。

經者,常也、法也。有為法、無為法,都是法,都可以叫做經。

●對於世間的法則,這『經』就是有為法,是對於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規範,沒什麼所謂真假。譬如《佛遺教經》。

●對於超世間的法則,這『經』就是無為法,就不能用文字語言來描述。因此,你我手上拿的經典就是假經,它頂多只是在廣告某個法則而已,譬如《金剛經》是在廣告無相法,《心經》是在廣告般若波羅蜜多法,《楞嚴經》是在廣告耳門圓通法門,但是法門怎麼修,並沒有寫在裡面。

· =法性

真經並不是我們手上拿的這個經典,祂是指那個法性、佛性。所以,我們談佛學時,講到『經』,就是在指那個『法』,祂超越六識,無形無相,語言文字無法表達。

1.先看《金剛經六祖惠能解義》提及的︰

【如來所說金剛般若波羅蜜,喻法為名】

指的就是這個意思;故《金剛經》其實就是金剛法,《法華經》就是法華法。

2.再如《金剛經依法出生分第八》提及的︰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此經』就是『此法』,整句的意思是『所有的佛都是修金剛法而成佛的、所有的成佛法門都是金剛法』。因為你我手上的經典、書本是有相的,是屬於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它無法造出無相的佛法、佛菩薩來。佛法是無為法,沒在書本上,一定要找在世佛求法才行。

●以下經典也可證明『經』即是『法』:

1.《佛說持句神咒經》,在經典前面是說:

【今現在說法】但經典結尾處是說:

佛說經已,皆大歡喜】

顯然『說法』即是『說經』,證明『經』即是『法』。

2.而《佛說施燈功德經》於經尾是說:

【世尊說此法已】

更證明『講經』即是『說法』。

3.再如《金光明最勝王經》則言:

【金光明妙法,最勝諸經王】

也證明『經』即是『法』。

4.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也提及:

【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也證明『經』即是『法』。『說經』即『說法、傳法』(詳:奇之7 - 不懂『講經』、『說法』、『讀誦』之意),說明傳法時是有內在佛音的。

5.《阿彌陀經》則提及:

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佛說此經已

也證明『經』即是『法』。

6.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則有此句:

【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

意即《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法門』!

●以下經典將是『經』『法』放在一起,也可證明『經』就是『法』:

1.《六度集經64、66》的:

【共聽經法】【說經法】

2.《無量義經》的:

【得是經法威神之力】

3.《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七、不退品第三、卷第七》也是:

【常念經法,順修其行】、【讀誦經法】、【彼可學此經,決定一切法】

4.《稱揚諸佛功德經》也是:

【當廣宣傳此諸經法】、【其國經法興盛久住】、【聞斯經法所得功德】

5.《佛說無量壽經》也是:

【廣宣經法】、【受讀經法】、【演說經法】、【授與經法】

【與佛相值,聽受經法】、【聞是經法】

6.《過去現在因果經》的:

【不聞經法】

7.《大方等大集經》:

【能持如來此經法者,功德無邊,亦復如是】

8.《法華經》則是『說法』、『說法華經』、『說經法』皆出現多次:

【世尊演說法】、【說是經已】、【說是法華經】

【聞諸佛所說經法】、【若有信受此經法者】

以上都可以證明『經』即是『法』。

· 真經=無字天書

以下經典皆在談『真經』、也就是『法』,是不能用語言文字表達的:

1.《達摩血脈論》︰

【以心傳心,不立文字】、【佛即是道】、【道本無言】

2.《金剛經六祖惠能解義》︰

【若悟本心,始知此經不在文字】

3.《大方等大集經》:

【佛知諸法如幻炎,無受無作無字說】

4.《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

【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

5.《無量義經》:

【一切諸法不可宣說】

6.《大寶積經》:

【又察其法常無言說,故曰正法以無言說】

7.《華嚴經》:

【一一佛法不可說】

8.《金剛經》: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

奇之4 - 不懂『稱』之意。

佛法是無相法,『稱』是有為法,它其實只是假借詞而已,在很多地方,它都是『觀』的意思,必須由前後文判斷它確實的意思。

· 稱佛名

1.《寶星陀羅尼經》:

【各自憶念先種善根,稱南無佛陀,惡趣終已,生於天上】

『稱佛』就是『觀佛、觀法、得法』,命終可以解脫三界輪迴,但這裡只強調脫離三惡途。

2.《大方等大集經》:

【三惡眾生稱南無佛,即得解脫受人天身】

『稱佛』命終可以解脫三界輪迴,但這裡只強調脫離三惡途。

3.《華嚴經》:

【若復有人於日日中,稱說如來名號功德。是諸眾生能離黑闇,漸次當得燒諸煩惱】

『稱佛名』就是『得法』,命終可以解脫三界輪迴的,但這裡只強調脫離黑闇即三惡途。

4.《觀無量壽佛經》:

【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稱佛』命終可以解脫三界輪迴的,但這裡只強調得法時消掉五十億劫的業障。

5.《大寶積經》:

【菩薩若能稱彼佛名,晝夜常行是三種法,能滅諸罪遠離憂悔,得諸三昧】

欲得三昧要先得法,所以,證明這『稱彼佛名』是有得法的。

6.《文殊師利般若經》:

【欲入一行三昧,應……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欲入一行三昧,一定要得法的,所以才有『稱佛』這詞,沒得法者即使入定很深也無法入一行三昧,因為累世業障還在。

7.《大乘莊嚴寶王經》:

【若有人能稱念其名(觀自在),當得生彼毛孔之中不受沉淪,出一毛孔而復往詣入一毛孔,於彼而住乃至當證圓寂之地】

『圓寂之地』是指可以成佛,可證明『稱觀自在名』就是『觀佛、觀法、得法』,因為,沒有得到佛法是不可能超三界的,何況成佛!

【欲得殊特妙凈剎者,當急聽此諸尊佛名,稱其名號】

『凈剎』是指極樂凈土,成佛了,可證明『稱佛名』就是『得法』,因為,沒有得法是不可能超三界的,遑論成佛了。

8.《法華經》: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觀世音菩薩)名號,即得淺處】

『稱觀世音名號』就是『觀佛、觀法、得法』,命終是可以解脫三界輪迴的,但這裡只強調在世時不為水淹。一般人不了解這經典裡頭真實的意思,沒有得法,當然遇水則淹。

9.《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志心稱名禮讚,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

『稱名禮讚』是指『觀佛』,即得法打坐觀佛性也。

10.《占察善惡業報經》:

【若雜亂垢心,雖復稱誦我之名字,而不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

是說此人打坐時不專心,不能叫做『觀(即聞也)』,意即不能叫做打坐;『雖復稱誦我之名字』意即『雖有得法』。

· 稱法、稱功德……

1.《寶星陀羅尼經》:

【是諸眾生多行十善,……如是無量功德甚多,皆由稱揚一切諸佛大法陀羅尼法門故】

『稱法』就是『觀法、聞法、得法』,命終可以解脫輪迴的,但這裡僅強調在世時功德無量。

2.《大隨求陀羅尼經》:

【由稱陀羅尼(法門),諸魅悉壞滅】

『稱法』命終可以解脫輪迴的,但這裡僅強調在世時鬼魅壞滅。

3.《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

【以稱嘆三昧,由是故得生】

『稱嘆三昧』是指打坐入三摩地,這要靠『觀(稱)』而入定,『觀』是要得法的;『得生』是不再輪迴。

4.《無量壽經》:

【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

『功德』就是『法、佛性』,所以,『聞功德』就是『聞法、得法』;『日夜稱說』是指日夜打坐。

5.《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甚深妙法),難可解了】

『功德』就是『法、佛性』,所以,『稱揚功德』就是『稱揚佛法』。

奇之5 - 不懂『開悟』之意。

很多人對『開悟』一詞,有不同的見解,且讓我們研究研究:

· 開悟=六根清凈

1.《圓覺經》:

【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凈心便得開悟】

之前提過『六根清凈』,需要在世佛傳法,可見開悟是指得到佛法(詳:奇之1 - 不懂『根』之意)。『心』即『六根、佛性』。

2.《金光明最勝王經》:

【欲求清凈,欲聽正法,即便為說令其開悟】

六根清凈是得法開悟,『說法』令人開悟,是指在世佛傳法令人開悟(詳:奇之7 - 不懂『講經』、『說法』、『讀誦』之意)。

· 悟在本心

1.《弘忍最上乘論第六問》:

識心故悟,失性故迷】

『心』就是『佛性』(詳:奇之2 - 不懂『心』之意),『識心』即『識佛性』,說明『識佛性』才叫開悟,佛性就是內在音、內在光。

2.《六祖壇經》:

【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識本心』即『識佛性』、開悟,即能成佛之意。

【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

凡夫若『悟自心』即『悟佛性』,即能有佛之知見,即成佛之意。

【道由心悟】

《達摩血脈論第六問》說:【佛即是道,道即是禪】,道要由『自心、佛性』來悟,不是用意念修。

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解義》:

【心迷則此岸,心悟則彼岸

還是強調『開悟』是『識本心』,先開悟才能到彼岸佛土。

4.《楞嚴經》:

【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說明開悟(即見性)是開本心(即佛性)的悟。

· 悟在佛性

1.《涅盤經》:

【示悟眾生真實佛性】

說明開『悟』是開佛『性』的悟。

2.《達摩悟性論》:

悟即是佛法】

說明得到佛法就是開悟之意。標題《悟性》即表明開『悟』是開佛『性』的悟。

3.《達摩血脈論》:

【迦葉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諸佛心】

說明迦葉也是『悟本性』即能成佛。

4《六祖壇經》:

【自性若悟,眾生是佛】、【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

說明需『悟自性』才能成佛。

【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說明『識自性』即為開悟;開悟繼續修即能成佛。

·開我悟の鑰匙

1.《華嚴經》:

【此光開悟諸菩薩】、【此光開悟一切眾】、【其光照觸,即自開悟】

【於一切世間普現化身,放智慧光,悉令開悟】

是指佛光可以令人眼根通而觀到內在光(即佛性)而開悟。佛光需在世佛傳給我們。

【為欲覺悟眾生,所謂:以此音聲遍法界中而開悟之】

【得佛無量圓滿音聲,一音開悟一切眾生】、【開悟以法音】

是指佛音可以令人耳根通而觀到內在音(即佛性)而開悟。佛音需在世佛傳給我們。

2.《大寶積經》:

【我知佛法能覺悟他】、【若不了諸法,自性不可得】

說明得到佛法才能見佛性,見性就是開悟之意。

3.《金光明最勝王經》:

【法施能斷無明】、【令於空法得開悟】

未開悟就是無明,得到佛法就可斷無明而開悟。(《本業經》:【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

4.《過去現在因果經》:

【若先得聞諸妙法者,要相開悟無得吝惜】

聞法就是得法(詳:奇之6 - 不懂『聞』之意),得到佛法才開悟。

5.《法華經》:

【聞法解悟,得不退轉】

聞法就是得法,得到佛法才開悟。

·鑰匙在誰手上?

1.《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解義》:

【自從達摩西來,為傳此經之意,令人悟理見性】

傳此經即傳金剛法(詳:奇之3 - 不懂『經』之意),說明需在世佛傳法才能見性開悟也。

2.《達摩血脈論》:

【佛性自有,若不因師,終不明了】

說明需在世明師傳法才能見性開悟也。

3.《圓覺經》:

【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

【求師得正悟,隨順菩薩願,依止大涅盤】

還是在說唯有在世明師才有傳法的能力而令人開悟。

4.《涅盤經》:

【如是佛性,唯佛能知】

說明需在世佛傳法才能見性開悟也。

5.《大寶積經》:

【回施一切諸群生,成佛覺悟未覺者】

意思是說釋迦牟尼佛成佛了而有能力使人開悟。

6.《法華經》:

【能以正法開悟眾生】、【講說正法……以無量喻……開悟眾生】

『講說正法』是指在世佛『傳法』給我們而令我們開悟(詳:奇之7 - 不懂『講經』、『說法』、『讀誦』之意)。

· 頓悟

但很多人喜歡漸悟,認為可以一輩子、一輩子慢慢的進步。且讓我們回頭看前面《金光明最勝王經》提及的:

【當知此身如空聚,六賊依止不相知,六塵諸賊別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

說明業障六塵是累世俱增的,這沒有得法沒開悟的叫順流,就像水往下流一樣地離源頭越來越遠,也就是說離造化、開悟的源頭越來越遠。所以,可以說漸悟很難,或許會變成漸不悟、漸無明呢!

上面提及,開悟是開佛性的悟,跟頭腦、意念無關,這也是很多人的迷思、迷失。事實上,佛法讓人開悟其實只有頓悟一法,釋迦牟尼佛也只傳頓悟法門,請看:

1.《華嚴經》︰

【八萬四千諸法門,諸佛以此度眾生】

是說雖有八萬四千法門,但諸佛僅以『此』《華嚴經》的廣大寂靜喜樂無礙法門來度眾生,其實也是金剛法門啦,金剛法門就是頓悟的無相法。

2.《楞嚴經》︰

【頓悟禪那修進聖位】、【理則頓悟】

3.《圓覺經》:

【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

《圓覺經》也是在談內在音、內在光,同樣是金剛法門。

4.《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頓漸品第八、定慧品第四》:

【法即無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

【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

5.《達摩破相論第8問、第14問》也提到︰

【悟在須臾,何煩皓首?】、【吾今來此土,唯傳頓教大乘】

奇之6 - 不懂『聞』之意。

· 定義

『講經』即是『說法』、『傳法』(詳:奇之7 - 不懂『講經』、『說法』、『讀誦』之意),『聞法』即是『受法、得法』之意,當在世佛傳法給我們時是不用語言的,不可能有如經典記載般的兩人或多人的對話,所以,很多經典裡頭的對話內容是某人打坐時的內在體驗的場景。當然如果該經典確實是師徒肉身的對話,就另當別論。

講的簡單一點,佛法是無相法、無為法,不是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描述的,經典裡頭用到的很多詞彙只是一種假借,是用來代替無相法的「觀、照」。

譬如,『聞』並不是指『耳聞、鼻嗅』,而是指用『耳根、佛性』來『觀、照』,當然也不是用意念來『觀想』,因為真經、佛法、佛性是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只有用佛性才觀得到佛性、佛法。

眼盲的人、耳聾的人皆有佛性(《大方等大集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所以都觀得到內在光、觀得到內在音,他們不是用肉眼、肉耳看到、聽到的。

· 如是我聞

很多經典的開頭都有『如是我聞』這句子,而經典結尾又有『佛說是經已』這句子,因此很容易讓人將『如是我聞』的『聞』誤解為『聽』的意思,因為是我在『聽』釋迦牟尼佛『說』經,其實這是錯的。

『如是我聞』大部分是要翻譯成『以下是我打坐時所觀到的景象』的,那是某人打坐時的內在體驗。

如《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在忉利天說法,不是肉身講的內容;再如《佛說十善業道經》是在娑竭羅龍宮講的;這些都不是地球的場景,怎麼可以翻譯成『我聽到的』呢?

也就是說,經典內文的場景很多是超世界的,可間接證明不是釋迦牟尼佛肉身拿著『書本』在講課。譬如《法華經》有『佛說是經時,普賢等諸菩薩,舍利弗等諸聲聞,及諸天、龍、人非人等,一切大會,皆大歡喜,受持佛語,作禮而去』之句,這超世界的場景可以證明是某人打坐的內在體驗;而經首說佛在『王舍城』,是指佛的肉身在『王舍城』講經傳法;所以整部經典是在描述當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傳法時,某人打坐的內在體驗。當然,有些體驗的場景或許是地球,且是釋迦牟尼佛在體驗內傳法,其中也出現很多地球人、非人、佛菩薩。

再說,經典的內容其實就像是一部小說、像一齣戲,是有場景的,更能證明是某人體驗的紀錄。

而結尾的『佛說此經已』及『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的句子,是說大眾已經聞佛講經,『聞經』就是『聞法』,『聞法』就是『得法』、即接受佛的傳法了(詳:奇之6 - 不懂『聞』之意),而不是現代人理解的以為是『聽課』!理由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沒有佛經,佛經是釋迦牟尼佛圓寂後五百大弟子才集結完成的,可見『佛說此經已』的『經』,不是您我手上這部『經』,不是釋迦牟尼佛拿著『書本』在講課!話說回來,就算佛經於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就已問世,那拿著自己與他人的對話內容來講課,不是很怪嗎?

· 聞法、聞道、聞經、聞自性、聞功德

1.《六度集經卷6》:

【人道難獲,佛法難聞】

『法』是超越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不是用肉耳聽得到的,『聞法』是指明師傳法給我們,我們用佛性『觀到法』,我們得了法之意。

2.武則天的: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也是說明她已『聞法』即『得法』了,並繼續修行,希望成佛之意,因為只有成佛才能解佛之意。

3.《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聞道』就是『聞法』,『聞法』就是『得法、得道』,『道』是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用肉耳是聽不到的。道不可道(言說),名不可名(言說),怎能用『聽』的?

4.《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

【此等一切有情,聞《大乘莊嚴寶王經》,得聞是已皆得安樂獲不退地】

『聞經』即『聞法』,用佛性『觀到大乘莊嚴寶王法』,是指得到大乘莊嚴寶王法。這裡的一切有情,已聞《大乘莊嚴寶王經》,但經典當時還未問世,再次證明『聞經』即『聞法、受法』之意。

5.《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

【諸佛出世其事甚難,得聞是經更難於彼】

『聞經』即『聞法、受法』之意,佛世雖難值,但會修行求法的人更少,此間接證明『聞』絕不是『聽』的意思,因為,聽經太容易了。

6.《大寶積經》:

【若有得聞如是甚深微妙經典,與值佛出世,等無有異。何以故?若有欲證須陀洹果,要由此經;欲證斯陀含欲證阿那含及阿羅漢,要聞此經】

『聞經』即『聞法、受法』修行之意,此間接證明『聞』絕不是『聽』的意思,因為,聽經不能證得阿羅漢等果位的。

7.《楞嚴經》:

【兼聞此經了義名目,頓悟禪那修進聖位】

『聞經』即『聞法』,用佛性『觀到楞嚴法』,是指得到耳門圓通法門。

【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心聞洞十方】

『心』即是『佛性』(詳:奇之2 - 不懂『心』之意),用『佛性』『觀』之意。這個『聞』字不是『聽』的意思,因為只有肉耳才有『聽』的功能,所以這個『聞』字是『觀』的意思。而『頭腦』只能『憶想』不能『觀』,所以,這個『心』不是指『頭腦、意念』而是指『佛性』。

【反聞聞自性】

就是反觀自性,自性就是內在光﹑內在音,故整句就是打坐觀光﹑觀音也。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說明打坐入三摩地,要得法、以佛性來『觀(即聞也)』才能達到。這句話,實際上是整個佛法的精髓。

8.《寶星陀羅尼經》:

【五百妓女於魔王邊,聞嘆如來所有功德,即得菩薩三昧,名離一切相電光三昧】

『功德』就是法性,是無相的,所以,這個『聞』字也是『觀』的意思。

· 聞佛名

接著,我們來探討『聞佛名』的真義:

1.《阿彌陀經》:

【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聞經』就是『聞法』即『得法』。

『聞佛名』,就是『聞佛』、『聞法』,即『得法打坐』,才有可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佛。

所以,『聞佛名』並不是『聽到在世佛的名字』的意思,若是這個意思,頂多這個人跟在世佛結了因緣,未來世、也許好多世後就會求法修行而成佛。也不是『聽到在世佛介紹某某佛的名字』就成佛,因為那樣還是不懂如何『觀』內在光、內在音,不可能成佛的。更不是『聽到一般人說某某佛的名字』就成佛。

所以,整句還是在強調『得法打坐』。

2.《大寶積經》:

【普見如來雖未成佛,若我現在及滅度後有聞其名,亦皆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聞佛名』是『聞法、得法、打坐』之意,才有可能成佛!

3.《華嚴經》:

【若有眾生得聞我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退轉】

【若復有人得聞如來及佛名號,離諸黑闇,與彼眾生為涅盤因】

4.《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當然,這裡的『聞』不是『聽』的意思,因為原文裡頭有『聾、瘖、啞』,這聾啞的病人怎麼能聽?其意思還是跟《阿彌陀經》裡頭提到的『聞諸佛名』是一樣的,『聞佛名』就是『聞佛』、就是『聞法』、就是『真正的念佛』、就是『觀佛』,所以呢,還是在強調『得法、打坐』。

這裡順便提,若是憶念或口誦在世佛名號則是有益處的,可以千處祈求千處現的。但是,念過去佛、未來佛的名號是沒什麼感應的,念過去佛的法號如果有用,釋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其實可以不用來,5000年前就有佛了、釋迦牟尼佛的師父會不會更厲害?這道理很簡單,但是很少人放得下。

假如念過去佛、未來佛的名號真的有用,那全天下幾乎都沒有病人了,因為大家都來『聽』或『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法號就好了,不是嗎?

這問題還是出在沒有在世佛叫我們念,或者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佛』沒有跟我們同時在世上(即使祂在世上,也要知道祂的肉身現在叫什麼名字!)所以那麼多人試過都沒效。

【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舍惡行,修諸善法】

說明『聞佛名』就是修行、修正法。

【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

說明『聞佛名』就是得法(才能六根清凈)。

【我當誓於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

以上是文殊師利童子說的話,『方便』意即方法,『聞佛名』就是得法,才能『覺悟其耳(指令人開悟)』。因為文殊師利菩薩有能力傳法開悟人,所以,祂有資格這樣講,如果只是讓人『聽』佛名就能開悟,那文殊師利菩薩不必出面了。

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於是

『聞藥師佛的名號』竟然難於得人身、難於信敬三寶,可見這個『聞』絕對不是『聽』的意思。

5.《大寶積經》:

【我聞佛名故,於宿業得悟】

證明『聞佛名』就是得法開悟,當然就是『聞法』。

6. 《華嚴經》:

【無量億千劫,佛名難可聞】

此句就跟《大寶積經》的【諸佛難值,正法難聞】是一樣的道理。間接證明『聞佛名』即是『聞法』。

【若有得聞如來名號,耳得清凈】

說明『聞佛名』就是六根清凈,六根清凈就是即得法開悟(詳:奇之1 - 不懂『根』之意)。

7.《稱揚諸佛功德經》:

【聞此佛名,於眾厄中疾得解脫。其有執持斯佛名者,復勸他人令使誦持增益功德,必當得往生此佛國,求最正覺,立不退轉】

『聞佛名』就是得法開悟,『執持佛名』就是繼續修行,終會成佛。

奇之7 - 不懂『講經』、『說法』、『讀誦』之意。

· 說法不用口

因為真經就是法,所以佛教經典里提到的『講經、說法、讀誦』在很多地方是指『傳法』之意;而『誦經、念經』在很多地方是指『打坐』之意(詳《奇之10 - 不懂『念經』、『誦經』之意》),因為『法』是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所以『講經』、『說法』、『誦經』絕不是用嘴巴說,請看:

1.《金剛經》所講的︰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闡明『演說』是不用語言的。

2.《達摩血脈論》亦說:

【佛即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

3.《大方等大集經》所說的:

【如來正法實不可說】

【如來正法無文字,離文字已無有聲,無有文字無可說】

【我從是人聽受正法,是人亦不宣說一字,亦令一切而樂聞之,知法真實不可宣說】

· 說法の真義

『說法』,其實是指『傳法』,如《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提及︰

【...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

『說經』就是『說法』(詳:奇之3 - 不懂『經』之意),指的就是五祖傳金剛法給六祖,五祖還交代六祖必須馬上離開逃避追殺,六祖確實得了法脈並拿著衣缽走了。再如《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提及︰

【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

也是指傳法。聰明的讀者一定會發現,達摩傳的是『觀心』法門,為何到了五祖卻變成『金剛法』?到了六祖又變成『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其實這都是同一法門,只是名字不同而已,都是在談佛性。另《華嚴經》提及:

【以梵音聲而演說法】、【佛以一音為說法】

說明傳法時,是有內在音的。再如《大乘莊嚴寶王經》提及:

【時彼世尊,於是眾中欲說法時,口放種種雜色光明】

說明傳法時,是有內在光的。

· 誰能說法?

以下來談誰有能力傳法,請看

1.《涅盤經》提的:

【如來身者即是法身】

說明成佛的人就是法身,祂本身就是法,祂才有『法』可傳。

2.《金光明最勝王經》提的:

【法身是正覺,法界即如來,此是佛真身,亦說如是法】

也說明成佛的人就是法身,祂才有『法』可傳,祂是經典里所說的法師!

3.《未曾有因緣經》提的:

【彌勒菩薩,後成佛時,初會說法】

【遇佛在世,聞法信受】、【從師聞法】

這『師』就是在世明師、在世佛也。

4.《華嚴經》提的:

【諸法無差別……唯佛與佛知】

【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聽聞正法】

【願一切眾生隨善知識聽聞諸佛所說正法】

【最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量千歲演說正法成熟眾生】

經典裡頭提到的『佛』是指在世佛;『善知識』就是佛菩薩(《未曾有因緣經》:【解脫心者,即涅盤也,是則名為善知識也】),以上皆闡明只有成佛的人才有『說法』的能力!

5.《法華經方便品第二》提到:

如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我今亦如是,說無分別法

釋迦牟尼佛說自己和諸佛有傳法的能力。

6.《大寶積經》也說:

【從佛聞正法】

【唯願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宣說正法】

【我當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廣為眾生宣說正法】

【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以正法等施一切人、天、阿修羅】

都說明只有成佛者才有『說法』的能力!

7.《大方等大集經》則明言:

【應當從佛聽正法】、【遇善知識故得聞正法】

說明只有成佛者才有『說法』的能力!『善知識』就是在世佛。

8.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

說明此人能『讀誦藥師經』、即能傳藥師法給人,已成佛了,所以才能演說開示。

【有諸眾生……長病贏瘦,不能飲食……死相現前……

然彼自身卧在本處,見琰魔使(鬼差),引其神識至於琰魔法王(閻羅王)之前。

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為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眾僧,轉讀此經……或有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見……是故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隨力所能,恭敬供養】

說明此除強調病人之親屬皈依藥師佛,故請眾僧『轉讀此經』,應是請眾僧當使者代為傳法之意。『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表示繼續修持藥師法即無相法。

9.《金剛經持經功德分第十五》說的︰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說明此人能『讀誦金剛經』、即能傳金剛法給人,已成佛了,所以才有無量功德。不是一般認知的以為拿著『經典』為人翻譯解說就有無量功德。請看《達摩血脈論第1問》提的︰

【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教,儘是魔說】

【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論以為佛法者,愚人也】

【若不見性縱說得十二部經,亦不免生死輪迴,三界受苦】

· 如何傳法?

事實上,傳法只能用『心(佛性)』傳『心(佛性)』,在世佛的大佛性與我們的佛性連上線了,等同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大力量聯機。如《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提及的:

【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

而『以心傳心』,就是『以心印心』,請看以下經典的記載:

1.明廣陵傳戒沙門寂光《梵網經直解卷2》:

【佛佛祖祖,無不以此心地法門,光明金剛寶戒,以心印心,燈燈相續】

2.《了庵清欲禪師語錄卷第八.示琮藏主》:

【佛佛授手,祖祖相傳,莫非以心印心,將法付法,曾無一毫自外而至者】

3.《楞嚴經05-28》:

【我是如來眾中綱紀,親印我心】

4.《過去現在因果經》:

【以諸法印,印眾生心】

5.《達摩血脈論第8問》: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遞傳心印】

6.《六祖壇經頓漸品第八》:

【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

7.《普遍光明清凈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

【此大隨求無能勝陀羅尼,是一切如來心印之所加持】

8.《寶星陀羅尼經》:

今一切諸佛世尊說此陀羅尼印句差別法門記,是一切眾生心印大稀有行

· 說佛名

『說佛名』其實就是『說佛』。

《華嚴經》說:【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

另《大方等大集經》說:【佛性法性無差別】

所以,『說佛』就是『說法』。如《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

是文殊師利菩薩請佛說法(傳法)之意。

奇之8 - 不懂『佛』之意。

佛、如來,其特點有二,一是千處祈求千處現,千處是指整個宇宙;二是能傳法給人,因為祂本身即是法(《華嚴經》:【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

如《涅盤經》所言:

【云何為佛?佛者名覺,既自覺悟,復能覺他】

但是,如果不是在世佛,對我們並沒有什麼幫助,是無法千處祈求千處現的,也無法傳法給我們,這真的讓我們很無奈。所以,只要是提到『佛』,一定要想到是在講在世佛,這樣才有意義。

這有點類似互聯網,但不完全一樣。中國電信的伺服器、美國電信的伺服器……就如同是在世佛、別的星球的佛……,而我們家的計算機就如同是一般個人,計算機繳費連上線就能上網,但是要與美國的網頁聯繫,就需要透過中國電信與美國電信互聯。

類似的,在世佛在地球上,我們一求就會應,但要與別的星球的其他佛菩薩溝通,就必須先跟在世佛求法聯機,這時,所有的佛真的可以千處祈求千處現了,因為在世佛與別的星球的佛菩薩本來就有聯機。

如《占察善惡業報經》云:

【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

【以能得聞我名字故,亦能得聞十方佛名字故】

這裡的『聞我名』其實是『聞佛名、聞法』之意(詳:奇之6 - 不懂『聞』之意),得到在世佛的法就是跟在世佛聯機了。

再如《華嚴經》云:

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大寶積經》亦云:

【三世無量佛,同處法性身】

很多人不了解這些規則,求了一輩子的佛,也沒什麼感應。更有些人以為佛就只有一位釋迦牟尼佛,忘了經典寫的『十方三世佛』是什麼意思!

最糟糕的是,多數人不曉得生生世世都有佛菩薩出現在地球,如《法華經從地湧出品第十五》所說的:

【自有六萬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能於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

『說經』就是成佛傳法(詳:奇之7 - 不懂『講經』、『說法』、『讀誦』之意)。他們一直以為釋迦牟尼佛才是世尊,哎!釋迦牟尼佛現在並沒有在地球,怎麼會是世尊呢?當達摩在中國時,達摩是世尊;當惠能在世時,惠能是世尊。世尊是指世界最尊貴的人,應該就是在世佛才對呀。請看:

1.《大寶積經》提到:

【過去一切諸世尊】、【此是諸世尊,為諸眾生類所說善法門】

2.《法華經》也提到:

【未來諸世尊其數無有量】、【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3《文殊師利發願經》的:

【願未來世尊速成菩提道】

4.《華嚴經》的:

【本國諸世尊,名號悉亦同】、【本不稱嘆諸佛世尊種種神變故】

5.《稱揚諸佛功德經》的:

【其人所生未曾不值諸佛世尊】、【我今普禮東方一切諸佛世尊】

6.《大方等大集經》的:

【誰能贊佛光明德?唯有十方諸世尊】

7.《金光明最勝王經》的:

【諸佛世尊斷樂欲故,名為涅盤】

8.《涅盤經》的:

【諸佛世尊無出無入】

9.《無量壽經》的:

【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

10.《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

就可以證明世尊是在世佛之意。

奇之9 - 不懂『念佛』之意。

查古本繁體佛經,只有『念佛』,沒有『口字旁的念佛』,即經典並沒有叫人口誦佛號,但是現在全天下都在口誦『阿彌陀佛』,這是為什麼呢?

· 佛?

我們先來談談『佛』的另外定義,請看《達摩血脈論》提的: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

【性即是佛】、【性外無佛,佛即是性】

之前提過『心』就是『佛性』,所以『心即是佛』即『佛性就是佛』之意,也就是說內在光、內在音就是佛。

所以粗略的講,得法(法、佛性就是內在光、內在音)的人就是佛,只是還是個『小』佛,因為光、音可能還不夠強。也因此《達摩血脈論第5問》才會說︰

【自心是佛,不應將佛禮佛】

而《弘忍最上乘論第4問》提的︰

【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則到彼岸】

是在說明『本心(即佛性)』就是自己的佛,其他的就是『彼佛』。

現在如果有人跟我們說『佛在心』,就應該能理解那個『心』不是頭腦、意念,而是『佛性』,因為『佛』是無相的,『意念』是有相的,兩者不相容。

· 用什麼念佛?

『佛性』既是『佛』,那麼『念佛』就是『念佛性』。

但是『佛』、『佛性』是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不能用意念來憶想、更不能用口誦,這個『念』其實也是『觀』的意思,『觀』,就只有佛性有此功能。請看:

1.《達摩破相論第14問》:

【夫念佛者…念在於心,不在於言】

『心』就是『佛性』(詳:奇之2 - 不懂『心』之意),以佛性念佛之意。

2.《稱揚諸佛功德經》:

【至心念佛而敬禮,卻五十劫生死罪】

3.《法華經》:

【但一心念佛】

說明『念佛』是要『以佛性(心)念佛』,也是『以佛性念佛性』、『以佛性念法性』(《大方等大集經》:【佛性法性無差別】)之意,即以『佛性』觀內在音、內在光(即打坐)也,而『念經』也是同個意思(詳奇之10 - 不懂『念經』、『誦經』之意),都是在講打坐啦!

現在我們來談《楞嚴經05-36》提及的:

【念佛三昧】

就很容易可以理解它的意思是指打坐入三摩地了!

但是很多人還是無法接受上面的說法,還一直認為『佛』是要有個『人』的樣子才是,其實任何佛的的法身都是一片光海,無形無相,因為祂們是『大』佛,所以是極光極亮,如《阿彌陀經》也解釋『阿彌陀』的意思是:

【光明無量】、【壽命無量】

上面也說過『佛』就是『佛性』,那麼『佛』當然就是內在光、內在音了。

· 念佛の先決條件

所以說,『念佛』其實是要得法的,請看:

1.《阿彌陀經》提到的:

【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聞』就是『觀』的意思(詳:奇之6 - 不懂『聞』之意),此說明當我們『觀』到內在音時、即得法時,才真的懂什麼叫『念佛、念法、念僧』,即得法了之後才是真正的念佛!

這裡順便提什麼是『僧』?《涅盤經》:【法即是僧】、【僧即無為】,說明『僧』是要得法、見性的。我們常說的佛法僧三寶,就是指在世佛、在世佛的法、及有受法的徒弟,也就是老師、教材、同學(僧團)啦,這是研究學問以及修行路上的要件,故曰三寶。

2.《大寶積經》提及的:

【菩薩以法因緣,念佛及念佛法】、【以法緣念佛,多聞從是生】

說明要先得法才是真正的念佛。

3.《涅盤經聖行品第七之三》所提的:

【或說一法,若人修習能凈眾生,滅除一切憂愁苦惱,逮得正法,所謂念佛三昧】

是強調要先『得正法』才是真正的念佛。

4.《華嚴經》也提到:

【一切眾生見佛聞法念佛圓滿心得清凈,獲諸佛法

經文中多處皆強調要見佛(在世佛)、要聞法(即得法),也是在說明要先得法才是真正的念佛。

5.《稱揚諸佛功德經》也提到:

【於諸法中常增長至心念佛而敬禮】

也是說明要先得法才是真正的念佛。『心』就是『佛性』,以佛性念佛,就是以佛性觀佛性,以佛性觀內在音、內在光,就是打坐啦。

· 念佛名

『念佛名』有兩種解釋。

一是『念佛』的意思,就是『觀』、得法打坐。

另一是『口念在世佛的名字』、『頭腦憶念在世佛的名字』,因為在世佛是可以千處祈求千處現的,有時可以由上下文判別是指哪一個意思。不過,口念在世佛的名字,還不如跟祂求法修行。

1.《大乘莊嚴寶王經》:

【若復有人念是觀自在菩薩名者,是人當來遠離一切輪迴之苦】

『念佛名』就是『念佛』,得法打坐,可以解脫。

【若人恆念大士名, 當得往生極樂界】

『念佛名』就是得法打坐,可以成佛。

【若有人,能憶念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名者,是人當來遠離生老病死輪迴之苦,猶如鵝王隨風而去,速得往生極樂世界,面見無量壽如來聽聞妙法】

2.《地藏菩薩本願經》:

【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

『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也可能是比喻法,假有為喻無為。此處的『念佛名』有可能是口念在世佛的名字,所以才沒有解脫。

【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可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

『讀誦此不可思議經典』是傳法給新產者夫或婦,第一個『或男或女』是指新產者夫婦;為新產者夫婦『念佛名』就是我們得法,為他們打坐。這樣子,新生兒可以解脫。這是為新生兒著想,才會趕在出生七日內求法。

3.《無量壽經》:

【其上輩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念佛名』就是得法打坐,可以解脫、成佛。『修諸功德』是修行的功德。

· 臨終念佛,得生佛國?

接著,讓我們來探討『臨終念佛,得生佛國』是否是真的?

1.《金光明最勝王經》有關『聞佛名』的內容:

(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臨終的情況。此為大乘:)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寶王大光照如來名號者,於菩薩地得不退轉至大涅盤。若有女人聞是佛名者,臨命終時得見彼佛來至其所,既見佛已究竟不復更受女身】

平時即『聞佛名』是『聞法、得法、打坐』之意,有可能成佛,命終往生佛土!

(註:這有正式傳法的是大乘,如《大寶積經》所言:【攝受正法者則名大乘】。除了自己可以解脫成佛之外,自己的親人也受益,即一人得道九代超生。)

2.《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有關『聞佛名』的內容:

(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臨終的情況。此為大乘:)

【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 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於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 天上壽盡,還生人間: 或為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 或生剎帝力、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

平時即『聞佛名』是『聞法、得法、打坐』之意,命終可能往生佛土;對於命終只修到天界者,藥師佛的化身並沒有繼續帶他們上去,而是需再回來做人。

3.《華嚴經》有關『聞佛名』的內容:

(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命終的情況。此為大乘:)

【若有眾生聞其佛名,必得往生彼佛國土】

平時即『聞佛名』是『聞法、得法、打坐』之意,有可能往生佛土!

4.《阿彌陀經》有關『聞佛名』的內容:

(一般修行人,平時即得法打坐,臨終的情況。此為大乘:)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是說平時就要練習好打坐,由一日一心不亂進步到七日一心不亂(其實此時就該見到無量光,此時沒見到,怎麼保證臨終能見到?),臨終時(自己或能預知)才能也做到七日一心不亂,而觀到無量光等。命終時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不是簡單的事,即使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也不是人人往生極樂世界,有人只證阿羅漢果(但釋迦牟尼佛的化身會繼續幫他修到成佛);《僧伽吒經》也說:【欲求涅盤者當勤精進】,精進才得禪定,禪定才得佛智慧。

『聞說阿彌陀佛』是某人『聞』到(在世佛)『說』阿彌陀佛。

《涅盤經》說:【如來身者即是法身】,那麼『說阿彌陀佛』就是『說法』,『說法』就是『傳法』(詳:奇之7 - 不懂『講經』、『說法』、『讀誦』之意);『聞…阿彌陀佛』就是『聞法』,『聞法』就是『得法』(詳:奇之6 - 不懂『聞』之意)。所以,『聞說阿彌陀佛』就是『聞佛名』,是指『得法打坐』(應了廣欽老和尚說的【凈土也是禪】)。

有人會將『聞說阿彌陀佛』翻譯為『聽人說阿彌陀佛』或『自己說阿彌陀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如果真的是這麼簡單,那麼《楞嚴經》的耳門圓通法門提到的禪那、帶人上佛土的內在音流(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不就多餘的?我們何必那麼辛苦打坐呢?也不需要在世佛來傳法了。其實《阿彌陀經》裡頭介紹的就是內在音、內在光,一樣也不能少。經文【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就提到『說法』,確實是有傳法的。

再說,《金剛經》提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不能見如來】,這裡的『色、聲』,對照前後文即知是指【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的六塵的『色、聲』,是有為法,而『聽』與『口說』就是有為法,怎麼能見到阿彌陀佛呢?

即使是翻譯成『聽到在世佛說阿彌陀佛』,也沒多大意義,因為聽者還是不懂如何『觀』無量光。

『持名號』是說已經『聞佛』後,繼續修行之意。

『阿彌陀佛……現在其前』,意思是觀到無量光。命終時就跟著無量光走而往生極樂世界,因為無量光是無相的,我們只能用無相的佛性才觀得到祂,所以,確實是指『得法打坐』。

做個小結,『聞佛』就是『觀佛』,就是『真正的念佛』,因為『聞』、『念』都是『觀』的意思。是指打坐觀光、觀音之意。同理,『聞經』就是『念經』(詳奇之10 - 不懂『念經』、『誦經』之意)。

其實念阿彌陀佛一輩子的人很多,見過無量光(阿彌陀佛)的很少,往生時得瑞相的也很少,因為用口誦或用頭腦憶念都是有相的,而佛是無相的,兩者不相容,這是以水溶油,徒勞無功!主要是因為沒有跟法性搭上線,這就如同買了一隻手機沒有SIM卡,撥了一輩子也撥不出去是同樣的道理。

SIM卡在中國電信那裡,中國電信就是在世佛,向中國電信買門號裝SIM卡,就是跟在世佛求法,得法後24小時都可以觀得到內在音,常常可以觀得到無量光,因為他已經跟在世佛『心連心』、『佛性連佛性』了,這是同類相容,事半功倍。

5.再看《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十二品》的故事:

(這是一人得道、九代超生的情況:)

【有男子女人……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姐妹……思憶父母及諸眷屬……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

塑畫地藏菩薩形像』、『瞻禮供養』都是有為法,只是一種假借,表示內心的虔誠而已;『一日至七日』、『三七日中』、『滿於萬遍』也是在強調誠信,重點是生者有『』、『念佛名』,即有得到正法(詳:奇之9 - 不懂『念佛』之意),才能幫自己的往生親屬超生。

這裡沒有提到口誦經典。

結論:這種情況,命終者可以超生(超越到好一點的境界),甚至解脫。

6.《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十二品》:

(臨終得法的情況,這是最幸運的了。此為大乘:)

【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是人若是業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承斯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皆悉消滅】

『聞佛名』就是『聞法、得法』,『歷耳根』也可證明是『耳根圓通』、接受佛法了。

結論:這種情況,命終者不只可以超生,有時還能解脫。

7.《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七品》:

(臨終得法的情況,這是最幸運的了。此為大乘:)

【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聞佛名』就是『聞法、得法』。

結論:這種情況,命終者不只可以超生,甚至解脫。

8.《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八品》:

(臨終得法的情況,這是最幸運的了。此為大乘:)

【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這是臨時抱佛腳,很幸運的情況,臨命終日才『聞佛名、聞經』,就是『聞法、得法』(詳:奇之6 - 不懂『聞』之意),除了犯『五無間罪』者之外,皆可免墮三惡途。

結論:這種情況,命終者不只可以超生,甚至解脫。

9.《金光明最勝王經》有關『聞佛名』的內容:

(臨終得法的情況,這是最幸運的了。此為大乘:)

【若有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寶髻如來名者,即生天上】

臨命終時,才『聞佛名』,就是『聞佛』、『聞法』、『得法』。這是臨時抱佛腳,是很幸運的情況。

10.《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提的:

(臨終得法的情況,這是最幸運的了。此為大乘:)

【如此愚人應墮惡道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文中的『善知識』就是在世明師(《未曾有因緣經》:【解脫心者,即涅盤也,是則名為善知識也】),『說妙法』就是傳法(詳:奇之7 - 不懂『講經』、『說法』、『讀誦』之意),『教令念佛』是教其觀佛、真正的打坐,但該愚人被苦所逼而『不能念彼佛』是指他無法打坐。

(平時沒有得法,臨終得簡便法的情況。此為小乘:)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就是這個句子讓這麼多人一直在口誦『阿彌陀佛』!

善知識就教他簡便法,即只『稱南無阿彌陀佛』、也就是『稱無量壽佛』即可,但要至心,『十念』是要他一心不亂的『觀、打坐(念即觀也)』,不是只念十聲(十,滿也、全也),否則怎會叫他『令聲不絕』?

不過,這裡的『稱無量壽佛』也不是口誦,而是『觀無量壽佛』(詳:奇之4 - 不懂『稱』之意),是在講『真正的念佛』。『念佛』就是『聞佛』,『聞佛』就是『觀佛』,要『觀』,就只有『佛性』有『觀』的能力,但佛性唯佛能知,還是要找在世佛幫忙才行。

若再將『稱無量壽佛』對照經名《觀無量壽佛》,可知這『稱』就是『觀』,標題已表明是『觀佛』,『觀佛』不就是『觀佛性』嗎?還是在講打坐,不過,此處僅僅是指觀無量光(無量光就是阿彌陀佛之意)

這『稱』不是『口誦』或『憶念』的意思,因為在世佛要給他念的,不會寫在這裡,即使寫在這裡對我們也無益,因為在世佛沒說要讓我們念,力量傳不過來。這世上就是有人硬要『口誦』或『憶念』阿彌陀佛,記得《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口誦』或『憶念』都是有為法,釋迦牟尼佛會做這種糊塗事嗎?再說要叫人家念也要講清楚說明白,怎麼一個是『無量壽佛』,一個是『南無阿彌陀佛』(雖然同義)?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明明佛堂都是伺奉釋迦牟尼佛的,釋迦牟尼佛又是佛教教主,怎麼不念『釋迦牟尼佛』?反而念起『阿彌陀佛』?都是誤解經典啦。

另外,要『見金蓮花』,就如同要觀到無量光一樣,還是要用無相的佛性才觀得到祂,因為金蓮花是無相的,所以我們眼睛還是要閉起來,好好的打坐。

『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很多人誤解這句為『臨終念佛一聲,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若真有這麼簡單,那大家都不用修行了,吃肉喝酒去,臨終再來念佛一聲就好了!上面第1.點、第2.點、第3.點、第4.點即《地藏菩薩本願經》、《金光明最勝王經》、《華嚴經》、《阿彌陀經》所提的,都是白提了?那麼累都還不如人家臨終念佛一聲!?釋迦牟尼佛在《佛遺教經》裡頭還交代祂的徒弟要日夜修行呢!(倒是如果平時沒得法,臨終念在世佛的名字就不一樣,至少可以超生)其實這個『念』也是『觀』的意思,而且要以觀到金蓮花為前提,意即觀到金蓮花之時(一念頃,這『一』是as soon as之意,不是在講次數)即刻往生,那麼就能到極樂世界去。假如該人昨天觀到金蓮花,今天卻觀到紅蓮花、或白蓮花而往生,那也只能說對不起,或許只能解脫而已,而且這裡一定是指有在世佛傳簡便法的才解脫(但傳法的在世佛化身會繼續幫他修到成佛),沒求法的即使自己觀到紅蓮花也是要輪迴的。

(註:這簡便法是小乘,只可以自己解脫成佛,無法度其他親人超生。不過,無論是大乘抑是小乘,都要有船票才能上船,船票在船長那裡,船長是在世佛。)

所以現在如果看到某人含笑往生、或火化時出現舍利子如觀音像……等等異像,就約略可以知道他應該是有修『金剛法門』或有『念』在世佛令其念的佛號!

11.《地藏菩薩本願經稱佛名號品第九》:

(沒有得法的人臨終時,眷屬有得法、幫忙打坐的情況:)

【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銷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銷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眷屬為其『稱念佛名』,即眷屬『真正的念佛、得法打坐』、為臨終者打坐,除了犯『五無間罪』者,業報都會消滅。

可以確定這不是口誦佛號啦,《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口誦』是有為法,釋迦牟尼佛不會做這種事的。

『自稱自念』是指自己得法打坐,有可能解脫三界輪迴(註:如果往生時沒有解脫,依各個在世佛的力量不同,有些在世佛的化身仍會繼續幫他一直到成佛,有些則還要回來做人);『無量罪』,是指得法時在世佛將所有業障都消除了。

12.《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一品》的故事:

(沒有得法的人命終後,眷屬有得法、幫忙打坐的情況:)

【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如來(化身)告聖女曰:……端坐思惟吾之名號……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

雖然不是正法時期,但文中強調婆羅門女(地藏菩薩的前身)會『念佛』,表示她有得到正法(或許就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圓寂前傳法給她的,因為原文是說【時世有佛……婆羅門女,其母常輕三寶……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化身也叫她『思惟吾之名號』,就是『念佛名』即『真正的念佛、打坐』(詳:奇之9 - 不懂『念佛』之意),所以才有力量救自己的母親離開地獄(有超生)。注意這裡沒有提到口誦經典。

結論:這種情況,命終者可以超生(超越到好一點的境界),但尚未解脫。

· 結論

最後來看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頭所寫的,應該可以為『念佛』這詞理出一些頭緒:

【常應心念】

『心』就是『佛性』,『念』就是『觀』。用『佛性』『觀』內在音、內在光。這跟《楞嚴經》的【我用心聞】是同個意思。

【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實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聞是觀世音菩薩』就是上面提過的『聞佛名』、『聞佛』、『聞法』。這跟『聞…阿彌陀佛』是同個意思(《華嚴經》:【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切佛變化名號無差別】、【其諸菩薩、世界、如來,所有名號悉等無別】,所以,聞任何佛名都是聞法的意思)

『觀其音聲』不就是強調打坐觀內在音嗎?

【稱其名號】、【稱觀世音菩薩名】、【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

『稱』就是『觀』。『稱觀世音菩薩名』就是『觀佛名』,而『觀佛名』就是『觀佛』,打坐觀內在音、內在光。

……而為說法】

還是強調要傳法,因為『說法』就是『傳法』。

奇之10 - 不懂『念經』、『誦經』之意。

· 念經不用口

古本繁體字的『念』與『口字旁的念』是不同意思的:

『念』是默念不出聲,『口字旁的念』是誦出聲。查古本繁體佛經,只有『念經』,沒有『口字旁的念經』,即經典並沒有叫人口誦經典,如《達摩血脈論第1問》也提到︰

【佛不誦經】

《達摩破相論第14問》則言及︰

【在口曰誦,在心曰念。...誦在口中,即是音聲之相;執相求理,終無是處

意思是聲音是有相法,佛法、真理是無相法。

前面提過,『心』就是『佛性』(詳:奇之2 - 不懂『心』之意),『經』就是『法、佛性』(詳:奇之3 - 不懂『經』之意),所以『以心念經』就是『以佛性念經』、『以佛性念法』、『以佛性念佛性』之意。

但『經』、『法』、『佛性』是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它是內在光、內在音,不能用嘴巴誦、也不能用意念來憶想的,如《大乘起信論》提的:

【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

若知一切法,雖說無有能說可說,雖念亦無能念可念,是名隨順

· 念經=得法、打坐

其實這個『念』就跟『聞』一樣(詳:奇之6 - 不懂『聞』之意),都是指『觀照』的意思,而『經』就是『法』,所以『念經』就是『觀法、聞法』,就是『得法』。『以心念經』就是以『佛性』『觀』內在光、內在音,也就是打坐啦。

以下皆強調念經要先得法:

1.《六度集經七六》:

【其心得禪,念經深義】

得禪就是得道、得法(《達摩血脈論第六問》:【佛即是道,道即是禪】),整句是得法後繼續『念經』即打坐修行之意。

2.《大寶積經寶髻菩薩會第四十七之一》:

【常念經法,順修其行】

這裡是指修『陀羅尼印法教法門』,也是得法之意。得法後繼續打坐就是『念經』。

3.《阿彌陀經》的:

【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若有善男子聞是經受持者】

『聞經』就是『聞法』即得法也,得法打坐就是『念經』。

4.《寶星陀羅尼經》的:

聽此法者坐禪誦經】

『聽法』就是『聞法』即得法也,並且打坐,這是此處『誦經』的含義。

5.《佛遺教經》的:

【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

還是強調要修所得的『善法』,即打坐也,這也是此處『誦經』的含義。這『誦經』絕不是口誦,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沒有佛經,祂若要教人口誦經典,總要有本書才可以啊!佛會做這麼不負責任的事情嗎?再說,哪有深更半夜才口誦經典的?且《金剛經》說過:【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不能見如來】,這『口誦經典』,怎能見如來呢?釋迦牟尼佛怎會教這有為法呢?

●所以『念經』、『誦經』並不是教人用頭腦憶念,也不是用口誦,幾乎都是指『打坐』啦。

●另外,經典裡頭也有『誦讀』這詞,已在前面提過,並不是用嘴巴誦讀,有時是指『講經說法』、傳法之意(詳:奇之7 - 不懂『講經』、『說法』、『讀誦』之意);有時也是指『誦經』即打坐。

《地藏菩薩本願經》:

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此時的『讀誦』並沒有成佛傳法之意。

●也有人會說誦經沒什麼不好,六祖惠能不就是聽到人家誦《金剛經》而想要找明師求解脫的嗎?誦經好不好不是我們討論的範圍,問題是整個中國歷史有幾個人像惠能那樣?

· 誦經超度?

現在我們來討論誦經超度亡魂的事。

1.《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七品》:

(沒有得法的人臨終、命終時,眷屬有得法、幫忙打坐的情況:)

【惡習眾生……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或懸旛蓋及燃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即畜生、餓鬼、地獄),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眷屬為其『轉讀尊經』,或許是指眷屬有得到在世佛允許而代為傳法給臨終者,才能【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註:若臨終者有得法,因為能修的時間不多,所以,如果往生時沒有解脫,有些在世佛的化身仍會繼續幫他直到成佛,有些則必須回來做人);『讀經』或可解釋為『誦經』,即眷屬為臨終者打坐。畢竟臨終者不好再傳法給他,因為無體力打坐了。

再加上眷屬『念佛名』,即『真正的念佛、得法打坐』、為臨終者打坐;這樣能夠免墮三惡途。可以確定這不是口誦經典、口誦佛號啦,《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口誦』是有為法,釋迦牟尼佛不會做這種事的。

【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

結論:比較第1.項,這種情況,因為臨終沒得到佛法,所以,家人需為其做更多功德,才能達到第1.項同等的效果。

2.《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八品》:

(沒有得法的人臨終時,眷屬有得法、幫忙打坐的情況:)

【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就是這一句讓這麼多人在為亡者口誦經典。都是因為不了解『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的真意。大家如果再回憶《金剛經》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不能見如來。】就知道釋迦牟尼佛不會教人口誦經典。

臨命終時,眷屬設大供養,顯然是供養在世佛(或指內心非常虔誠、祈求在世佛幫忙之意);『轉讀尊經』,『讀經』或可解釋為『誦經』,即眷屬為臨終者打坐。(註:經文提及【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所以,『轉讀尊經』,應該不是指代為傳法給他,若臨終者有得法,如果往生時沒有解脫,有的在世佛的化身仍會繼續幫他到成佛,有的則還需回來做人);

再加上『念佛名』,即『真正的念佛』、為臨終者打坐。這力量能『令亡者離諸惡道(即畜生、餓鬼、地獄),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此處可以確定這裡不是用口誦經典、口誦佛號啦。

結論:這種情況,命終者可以超生,但尚未解脫。

3.《地藏菩薩本願經利益存亡品第七》:

(沒有得法的人,命終時,眷屬不會打坐的情況:)

【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在七七日內……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凈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命終之後,這裡只說明眷屬為亡者造『聖事』、『資助道業』,眷屬並沒有『真正的念佛、得法打坐』、也沒有『念佛名』即『真正的念佛、打坐』(詳:奇之9 - 不懂『念佛』之意),所以,力量不大。但還好有供養在世佛,才有一點功德,不過,亡者也只得到七分之一(沒提到超生)。

但文中沒有提到誦經。

結論:這是很糟糕的情況,文中只提到『存亡獲利』即生者、亡者皆獲利。目前世上的做法大多比這個還糟,因為連在世佛在哪裡都不曉得。

4.再看看現代廣欽老和尚超度鬼魂的故事:

【台北法華寺鬧鬼,晚間無人敢住宿,廟方邀廣欽老和尚過夜,也不明言。隔日晨老和尚用手指殿前右側一客房,主動對廟方人員說:「那兒有兩個日本鬼,你們去翻開榻榻米,取出屍骨……」果然如他所說……他口中一面念佛號,又像是念往生咒,之後說:「已經超度過了」……第三天早晨老和尚又說右側後面寮房還有一鬼,囑令如前掀開榻榻米,取出髏骸,送入化紙爐,老和尚念佛持咒後說道:「他也走了!」之後就再也沒鬧鬼】

廣欽老和尚不識字,更不會口誦經典,也沒叫人口誦經典。有人會懷疑他口中念念有詞是不是有為法?不是哦,那只是sakura做樣而已,真正的力量是在裡面,應該是在打坐時就已經幫亡魂超度了。

5.另外明朝萬曆年間龍褲國師為皇太后超度的故事:

……一張桌子,一隻手幡,及太后的牌位就夠了……龍褲和尚拿起幢幡,對著牌位登高一呼:「我本不來,你偏要愛;一念不生,超升天界。」……「好了!去吧!妳已經解脫了。」

皇帝惱怒道:「這,這如何能夠超度?分明是開朕的玩笑!」

……突然……一陣微妙的天音幽幽響起:「聖僧度我,我已解脫;汝等還不趕快禮謝?」

……大臣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是皇太后的聲音。」】

也是不用任何法器、儀式,更不必口誦經典。

奇之11 - 不懂『功德』、與『福報』之別。

· 功德

●功德是無相的,祂超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所以呢,只要是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無法完成的就是功德。以下經典所言即是:

1. 《占察善惡業報經》:

【一切功德行滿足故作佛】

要成佛不是用六識修的,佛是無相的,而功德也是無相的,功德就是佛性,佛性就是佛。

2. 《涅盤經》:

【功德者即是三寶】

『三寶』即佛、法、僧(《涅盤經》:【法即是僧】、【僧即無為】),都是無相的。

【功德甚深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

要解脫就要修無相法,而功德也是無相的。

3.如《華嚴經》:

【如來功德不可量,充滿法界無邊際】

功德就是『法性、佛性』

4.《涅盤經》:

【佛性亦爾,悉是無量無邊功德之所成就】

功德就是佛性。

●所以,修功德就要用無相法(但有為法如果它的結果是超越六識的層次的,那也是功德)。請看:

1.《華嚴經》說的:

【令隨念佛生功德,此發威光解脫門】

『念佛』就是得法打坐,是無相法(詳:奇之9 - 不懂『念佛』之意)。

2.《文殊師利般若經》則說:

【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

『念佛』就是得法打坐,這樣才能『生』功德。

3.《未曾有因緣經》說:

【正為宣傳通法化耳,利益天人令開悟故,名為法施,功德無量】

若幫在世佛做弘法的工作,應該也是法施,也有功德,當然如果能度人修無相的正法,那也有功德。

所以要修功德,就要向在世佛求法、打坐。

●功德既是法性,祂就能消除眾生業障,領人出三界生死輪迴。但福報則不行。請看:

1.《未曾有因緣經》:

【說法教化,名為法施,能令眾生出世間道】

2.《金光明最勝王經》:

【法施能令眾生出於三界】、【法施能凈法身】

3.《華嚴經》:

【佛是福田功德海,能令一切離諸惡】

4.《大乘莊嚴寶王經》:

【我遇功德地,遠離諸罪垢】

這裡是指遇到在世佛,已向在世佛求法了。

· 福慧雙修

所謂福慧雙修,是指跟在世明師求法後,修佛智慧,也能同時得到福報之意,如《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所言:

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念功德』就是真正的念佛,『誦經』指打坐觀內在音、內在光;但若對照『演說開示』,則『讀誦』就是指『說法、傳法』,表示此人已成佛。總之,此人修佛智慧之正法,同時也能得到很多福報。

· 人天福報

●要如何知道自己做的善事是功德還是福報呢?很簡單,福報是有為法,任何用眼耳鼻舌身意所做的善事,幾乎都是在做福報,不是功德(但假如它的結果是超越眼耳鼻舌身意的層次的,那就是無為法,就有功德)。譬如梁武帝的故事:

【武帝問達摩: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德?

達摩答道:並無功德。因為「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這是有為法,是人天福報,即使供養在世佛也只是得福報。但功德是無相的。

【武帝又問:如何是真實功德?

達摩道: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於世求

智慧就是無相的,與功德同意,空寂是在談法性,也是無相的。

●所謂人天福報,意即還在三界內。如

《金光明最勝王經》所說的:

【財施之福不出欲界】、【財施但唯增長於色】

《大智度論》說的:

【人天為求世間福樂,故以十善布施為其道……其中,十善為世間道,故稱有漏道】

●所以,做好事即使無苦報,也無法解脫生死輪迴;再加上有他化自在天王的作弄,還是會再造新惡因,受惡報的。所以,嚴格講,福報也是業障。請看《未曾有因緣經》所說:

【施珍寶物,濟一世乏,增益生死,系縛因緣】

【行善功德雖無苦報,然有生死,不免無常。兼有他化自在天王,見人修福心懷嫉妒……令造惡業;惡業因緣,應受苦報】

做好事無法解脫生死輪迴的主要原因是,福報無法抵消業障,如《未曾有因緣經》講的:

【布施之功不亡失也,罪後畢時方當受福。夫人修福不與罪合;不共合故,要須方便令得滅罪;何謂方便?謂善知識。何謂善友?謂正見人,是為善友,常以正教調伏其心。何謂正教?謂觀無常苦空無我,十二因緣纏著生死;修四真諦,見苦斷集證滅修道;行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是為方便調伏諸根……解脫心者,即涅盤也,是則名為善知識也】

●意即業障需要無相的功德才能抵消,要修功德就要找善知識(即在世佛),跟祂求法才行,而且,修功德還可以得到福報。如

1.《華嚴經》講的:

【佛是福田功德海,能令一切離諸惡】

【世間所有安樂事,一切皆由佛出生】

2. 《未曾有因緣經》說的:

【以要言之,求一切福德,皆應修學智慧方便】

結語:

在《達摩破相論第12問》有句話:【佛所說經……所以假有為,喻無為,很多詞句乍看是有為法(即用到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但其實都是比喻而已,它所指的都是無為法(即佛性的六根),因為佛法就是無為法。所以,當看到經典裡頭如下表的【動詞+受詞】的組合時,

主詞(有相)

動詞(有相)

受詞(無相)

看、見

經、法、法性、佛、佛名(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佛性、性、自性、道、禪、心、本心、自心、心性、內在光、內在音、智慧、功德

聽、聞

嗅、聞

誦、稱

憶、念、持

誦、讀、說、講、宣

↓↓↓

就要想到其實是下表的組合:

主詞(無相)

動詞(無相)

受詞(無相)

佛性

觀、照

經、法、法性、佛、佛名(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佛性、性、自性、道、禪、心、本心、自心、心性、內在光、內在音、智慧、功德

佛性

觀、照

佛性

觀、照

佛性

觀、照

佛性

觀、照

法性

傳、印

唯一的『念佛名』的『念』,有可能是口誦、憶念,不過,也只限念在世佛的名。

後記:歡迎全文轉載,若部分轉載(如『奇之1』、『奇之2』、『奇之3』……),請自己加註各個名詞的解釋,以免讀者看不懂而生誤會。

即時更新版載於:http://yhn19941.bokee.com/

或http://yhn19941.blogspot.tw/

或上新浪網愛問共享資料 搜尋。


推薦閱讀:

七問中國經濟
中國春節吉祥圖案欣賞[19P]
馬哈希尊者傳記_中國涅槃之聲禪修中心
停止冷漠喚醒良知 中國網民哀悼小悅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

TAG:中國 | 中國人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