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古幣,必知的古幣術語!
本文著重和藏友們分享在古錢收藏是可能涉及到的一些專業術語,意在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古錢,大行請略過,愛好古幣的泉友可多熟記一二,為古幣學習添磚加瓦。
古錢:指已退出流通領域,失去了貨幣職能的古代貨幣和近代方孔鑄幣(包括:貝幣、布幣、刀幣、圓孔圓錢、方孔圓錢等)
面:指錢幣之正面。
面文:錢幣正面的文字。
背:指錢幣之反面,又稱幕。。
背文:錢背文字,也稱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圓者叫圓穿,圓孔。
重文:又稱搖頭,鑄造過程中往往因人為移動了模具而造成錢幣上面或背文字重疊的幣。
重文貨泉
小樣:指錢徑小於同類型者。
大樣:指錢徑大於同類型者。
傳形:指刻成正字的陰文范鑄成之錢,錢文呈反字狀,見於先秦至六朝時期。也有特意造傳形的如劉備時造傳形五銖具說就是特造的傳形。
母錢:就是古時翻鑄大量錢幣時,中央和地方財政所製作的標準樣板錢。
雕母:是指錢局工匠手工雕制的錢幣,又稱祖錢。質料較精,文字工整深峻。常見是銅、錫、鉛、木、玉、象牙等質料製品。很珍貴。
鑄母:是指用銅、鐵等金屬材料鑄造出的母錢。鑄母錢的目的是頒發給各錢局作為翻砂鑄錢之初錢.
錢母:鐵錢的母錢,一般均據雕母以優銅翻鑄而成,以兩宋鐵母為多。錢體較鑄制出的鐵錢稍大,形制及文字亦比鐵錢精整美觀,甚珍罕。
光緒通寶雕母錢
鐵范銅:用鑄鐵錢的錢範鑄造銅錢稱之為鐵范銅。這類錢通常為厚重大樣,呈樣錢的形式。特徵:一是與相應的鐵錢文風格相一致;二是具有鐵錢的形制特徵,與相應的鐵錢大小厚薄一樣。這種鐵范銅錢品相雖不如鐵母,但也十分美觀。還有一種是「局私」的鐵范銅錢,這種鐵范銅錢除了文字風格與形制和相應的鐵錢一樣外,其厚度比鐵錢薄,重量輕,品相也差
借范:一般指借用舊錢的現成的錢範鑄新年號年。通常在同一朝代或戰爭年代才會如此馬虎。但也有例外。
老生坑:錢幣銹色是長期埋藏在地上才會產生的,它相對於生坑色是出土的時間較長。
傳世古:是未入過土而是世代相傳之品。它的特點是幣色呈烏黑髮亮是經無數人手掌摩挲的產物。
原包漿:是指幣上呈的色澤未遭破壞,讓人能看出該幣的歷史來。
對錢:亦稱「對品」、「對子錢」,是指同一種錢的錢文、大小、內外輪廓、厚薄和銅質完全相同,惟採用不同的書體,但字形筆勢仍互相吻合,可以成為雙配對的錢幣,又叫「和合錢」。對錢始於南唐,盛於北宋。南唐所鑄「開元通寶」,篆、隸成對,開創對錢之先。此外,北宋天聖、明道、元豐、熙寧、政和、重和、宣和等幣均可作對。
政和通寶對錢
套子錢:造型一致但重量、大小、擔當價值不同的錢組合一起組成套子錢。(現在來看一般套子錢都出之同一錢局)。
稚錢:是指一種瘦小纖細的五銖錢,古時一般喜歡把此錢用於「射稚」的有遊戲故而得名。
鎮庫錢:鑄錢局在開爐鑄錢前,或為了紀念或為了避邪而特鑄有「鎮庫」字樣的大錢(但也有不鑄「鎮庫」字樣的同類性質的大錢)的統稱。該類錢一般都不參於流通故該類大錢也不談「當幾」使用等。存世最早的為南唐「大唐鎮庫」錢。
開爐錢:指歷代錢監(局)在正式鑄造前,先精工鑄造一批帶有紀念性質的錢幣,用來祭奠神靈,迎祥納吉,或進呈上司之用。
宮錢:指專供皇宮節日慶典、裝飾、墜帳、掛燈、上樑、賞賜的特製錢品。
庫平:是清政府部庫徵收租稅,出納銀兩所用的衡重標淮。它制定於康熙年間,在光緒三十四年由農工商和度支部擬訂劃一度量衡制度,規定庫平作為權衡標準,庫平一兩等於37.301克 。
文:錢幣的基本單位,一枚小平錢稱一文。
串:一百錢(文)稱串。
貫:一千錢(文)稱貫。
小平:銅錢最普通的形制,即一文小錢,又稱平錢,它是使用銅錢時代的最小貨幣單位,其直徑約2.4—2.5厘米,重約3—4克,但是也有不一定的有些錢幣的小平錢就在2.5-2.7厘米,折二錢的直徑就到了3-3.1厘米了。又有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當二十、當三十、當四十、當五十甚至當百、當千大錢。
折二:錢徑一般2.7-2.9厘米,重5-8克。南唐李璟交泰二年(959)所鑄「唐國通寶」為最早的折二錢。北宋至明均有發行。
折三:錢徑一般2.9-3.2厘米。重8-12克。北宋至明均有發行。
折五:錢徑一般3.2-3.6厘米。重量不一。五代十國始有發行。其後北宋至明均有發行。
折十: 直徑約4.0cm-5cm左右
銖兩貨幣:指中國隋以前鑄行的以銖,兩為重量單位,重量為錢名的貨幣,如半兩,五銖等。
五分錢:西漢高後六年鑄,屬於半兩錢的一種。
三分錢:西漢武帝建元五年發行的貨幣,屬半兩錢的一種。
比輪: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大小輕重並行,大錢稱「比輪」,形容其大如車輪。
四文:即一錢當小錢四枚用,一般指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中大小適合的錢。
大錢:大面值錢和大型錢的總稱,六朝時稱標準大小的五銖錢為大錢,
廣穿:指錢孔較大者。
狹穿:指錢孔較小者。
內郭:指錢孔四周這突出部分,又稱好郭。
廣郭:指內部較寬者
狹郭:指內部較狹者。
重郭:指兩重內郭。
決文:指錢身方孔之一角或數角尖出者。
四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稱四決。
粟角:是一種特殊的四決文,方孔四角尖出處呈小點狀。
四齣文:指錢身方孔四角有陽文延伸至郭外,又稱四齣,四道。
外郭:指錢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稱外緣,外輪,肉郭,邊郭。
寬緣:外郭較寬,又稱寬輪,寬邊,
狹緣:外部較狹,又稱狹輪,狹邊。
重輪:指二得外郭。
額輪:指外郭外高內低,多見於王莽錢。
削邊:指外郭向外斜削,正與額輪相反。
磨邊錢:指磨去外郭邊緣之錢。
肉:指錢幣的內外郭之間無文字圖案部分,厚者稱厚肉,薄者稱薄肉。
日:指錢背之凸起的圓圈,又稱日文
月:指錢面,背之凸起圓弧,又稱月文,甲文,月痕,圓弧向上稱仰月,向下稱偃月
開元通寶背月
星:指錢面,背之凸起圓點,又稱星文。
圈星:指錢背下凹之圓圈。
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指錢無文,又稱素背,光背,素幕。
合背:指誤用二件面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有錢文。
合面:指誤用二件背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是錢背。
直讀:錢文按上下右左次序排列,也稱順讀,對讀。
旋讀:錢文按上右下左次序排列,也稱環讀。
左讀:指錢文由左向右讀。
離郭:指錢文遠離內郭
接郭:指錢文均與內郭相連。
隔輪:指錢文遠離外郭不相連接。
連輪:指錢文與外郭相連。
深字:指錢文特別深峻。
隱起文:指錢文高低粗細不一。
聚頭:指錢文之首均對內郭,又稱聚首。
並足:指錢文之首均對外郭。
生坑:指新出土之錢,表面氧化嚴重。
熟坑:指未經入土的傳世古錢。
水銀古:出土古錢表面之一種銀白色氧化層,又稱水銀銹,水銀沁。
樣錢:試鑄及初鑄的樣版錢.
部頒樣錢:由中央戶,工兩部監製頒發各省作為標準的樣錢,也可稱作母錢用。
進呈樣錢:地方進呈有關當局審查的樣錢。
剪鑿錢:剪邊錢與延環錢的總稱,即將一枚圓錢剪鑿成內外二枚。
剪邊錢:被剪鑿去外圈之錢。又稱對文
餅錢:王莽時厚型貨泉的俗稱。後來在北宋時寬緣厚型的咸平,祥符錢也稱餅錢。
公式女錢:南朝梁武帝時所鑄無外郭的五銖錢,也稱女錢。
男錢:王莽時布泉的俗稱。
紅錢:清代新疆鑄行的銅錢,因紅銅岳而得名。
正用錢:作為正式通貨的錢幣。
厭勝錢:屬壓邪取吉性質的非用錢,多作吉慶,上樑,供奉,懸掛,佩帶之用,又稱壓勝錢,押勝錢。
佩錢:古人佩帶在身上作為裝飾品的錢幣。
供養錢:寺觀內作為供品的錢幣,一般藏天佛像腹中或掛於佛龕之旁,又稱佛髒錢。
淳化元寶佛像供養錢
春錢:元代的一種金銀小錢,婦女用作首飾。
秘戲錢:帶有簡陋的男女**圖案的錢幣。
打馬錢:打馬遊戲中的棋子,又稱馬錢。
金背:明代用四火銅(經過四次熔煉的銅)鑄的銅錢。
火漆:明代用二火銅鑄的銅錢。
旋邊:用旋車對鑄錢進行挫磨加工。
惡錢:唐代劣質私鑄錢的稱謂。有鐵錫,銅沙,銅盪,穿穴等名目。
夾錫錢:北宋微宗年間蔡京主行的一種夾錫鐵錢。
錢範:鑄錢模型,印錢幣正面的稱面范,印背面的稱背范。
分冠寶:錢文「寶」字無右折鉤。
蟹爪寶:「寶」字的「爾」右折鉤和右點下垂,形成蟹爪型。
曳尾:一般指「通」走之長,尾由上向下滑動。
接郭:古錢文字均與內郭相連。
寄郭:古錢文字內側與內郭靠近。
正郭:上面的文字位於正中。
進、退:以穿孔為中心,古錢上下文字,偏左為進,偏右為退。
昂、降:古錢左右的文字,高於穿孔上橫線為「昂」。低於穿孔上橫線為「降」。
仰、俯:錢文右傾為「仰」,左傾為「俯」。
隱起文:因澆鑄不勻使錢文筆畫高低不平。
甲文:背凸起的圓弧,又叫月紋。
美製:文字端莊秀美。
邊爐:與正用錢同時期的私鑄錢。
正寶:正郭寶寄郭簡稱。
遒勁:文字雄勁有力。
抽示:指崇寧通寶「崇」字瘦勁有力,「示」第二筆橫長,二邊有強頓點。
抽示
泉「手」:指清錢滿文與面文不同局。如滿文為「源」局,面文為「泉」局,既稱:泉手源.
----------------------------
推薦閱讀:
※納甲筮法術語名詞解釋
※易經術語解釋-完
※八字命理術語彙編181-210
※八字中的常見術語大集合
※八字愛好者必備四十個常用「術語」釋語
TAG:術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