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白露飲食養生寶典

http://cd.qq.com  2009年09月07日08:18   新華網   

  白露節氣的由來

白露節氣(資料圖片)

  養生提示:

  每年9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交「白露」節氣。「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云:「處暑後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節令至此,正當仲秋季節,氣候一如春季,不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顏色較春天更艷,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雞冠花、雁來紅,特別是田野里迎風招展的荻花。古詩云「日照窗前竹,露濕後園薇。夜蛩扶砌響,輕娥繞竹飛」。此時天高雲淡。氣爽風涼,可謂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時節。但此時節,地球上的許多有生命的東西,會在蕭瑟秋風中隨之由榮而衰。不過,萬物興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舜亡。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這時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多吹偏北風,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雲,地面輻射散熱快,故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

  「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農曆8月,正是公曆9月的「白露」節,這時節,對氣候最為敏感的候鳥,如黃雀、椋鳥、柳鶯、綉眼、沙錐、麥雞,特別是大雁,便發出集體遷徙的信息,準備向南飛遷。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風清之夜,好像給人傳書送信——天氣冷了,要收割的莊稼趕緊收吧,並備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節的到來。

  瓜果飄香的時節

  農業上,經過一個春夏的辛勤勞作之後,人們迎來了瓜果飄香、作物成熟的收穫季節。遼闊的東北平原開始收穫大豆、穀子、水稻和高粱,西北、華北地區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棉花產區也進入了全面的分批採摘階段。這時的田野,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雲,大豆咧開了嘴,蕎麥笑彎了腰。農諺中:「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後看,莜麥、蕎麥收一半」是真實的素描。從白露開始,西北、東北地區的冬小麥已開始播種,華北冬小麥的播種也即將開始。

  1234[5]

   白露的節氣習俗

  白露時斗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度,時值公曆9月7日前後。此時陰氣漸重,露凝為白,故名白露也。白露是個典型的秋天節氣,天氣漸涼,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成白色的露珠,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里熱」便是說白露時白天夜裡的溫差很大。古語說:「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意在提醒人們此時白天雖然溫和,但早晚已涼,打赤脯容易著涼。一般習俗認為白露節下雨,雨下在哪裡,就苦在哪裡。因此有句農諺如此說「白露前是雨,白露後是鬼」。

  福州「白露必吃龍眼」

  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於吃一隻雞那麼補,聽起來感覺太誇張了,哪有那麼神奇,不過相信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等很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補,有吃了就是補,所以福州人也習慣了這一傳統習俗。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文成,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白露茶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白露米酒

  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白露時節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歷時一周。

  在祭禹王的同時,還祭土地神、花神、蠶花姑娘、門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動期間,《打漁殺家》是必演的一台戲,它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盼和嚮往。

  1234[5]

   白露節氣養生注意要點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節氣,天氣漸涼,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成白色的露珠,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里熱。」是說白露時白天夜裡的溫差很大。

  古語說:「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意在提醒人們此時白天雖然溫和,但早晚已涼,打赤脯容易著涼。

白露節氣早晚已涼,小心著涼

  白露時節,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此時秋高氣爽,正是人們外出旅遊的大好時光。但是,常有不少遊客在旅遊期間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其實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熱」。「花粉熱」的發病有兩個基本因素:一個是人體體質的過敏,另一個是不止一次地接觸和吸入外界的過敏原。此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注意早晚不要受涼,對過敏性疾病積極預防。

  白露時節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特別是因體質過敏而引發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平時要少吃或不吃魚蝦海腥、生冷炙燴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在白露一節氣中要預防秋燥,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癥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蔘、沙參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

  1234[5]

   推薦適合白露節氣的食譜

  白露節氣已是真正的涼爽季節的開始,很多人在調養身體時一味地強調「貼秋膘」,注重肉類等營養品的進補,其實食物的屬性中,不同的飲食有不同不同的屬性,其作用不同,適應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個人都要隨著節氣的變化而隨時調節飲食結構。現就推薦幾款適合白露節氣的食譜,供大家參考。

  蓮子百合煲

[配方]蓮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蓮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鐘,精瘦肉洗靜,置於涼水鍋中燒開(用水焯一下)撈出。鍋內重新放入清水,將蓮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鍋,加水煲熟(可適當放些精鹽、味精調味)。

  [功效]清潤肺燥,止咳消炎。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患者。

  柚子雞:

  [配料]柚子(越冬最佳)一個,公雞一隻,精鹽適量。

  [做法]公雞去毛、內臟洗靜,柚子去皮留肉。將柚子放入雞腹內,再放入氣鍋中,上鍋蒸熟,出鍋時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肺益氣,化痰止咳。

  銀杏雞丁

  [配料]銀杏(白果)100克,無骨嫩雞肉250克,蛋清2個,高湯、白砂糖、紹酒、澱粉、味精、香油、食鹽、油、蔥各適量。

  [做法]白果去殼,在油鍋內煸炒至六成熟,撈出剝去薄衣待用。雞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丁,放在碗內加入蛋清、食鹽、澱粉攪拌均勻。炒鍋燒熱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燒至六成熟時,將雞丁下鍋用勺劃散,放入白果繼續翻炒,至熟後連油一同倒入漏勺內瀝去油。再在鍋內倒入少量油,將蔥段煸炒,隨即烹入紹酒、高湯、食鹽、味精,把加工過的白果雞丁倒入鍋內翻炒,用濕澱粉勾薄芡,出鍋前淋入香油,攪拌均勻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補氣養血,平喘止帶。本方可作為老年性慢性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及婦女帶下證患者之膳食。

  香酥山藥:

  [配方]鮮山藥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植物油750克(實耗150克),醋、味精、澱粉、香油各適量。

  [做法]山藥洗靜,上鍋蒸熟,取出後去皮,切1寸長段,再一剖兩片,用刀拍扁。鍋燒熱倒入植物油,等油燒至七成熱時,投入山藥,炸至發黃時撈出待用。另燒熱鍋,放入炸好的山藥,加糖和水兩勺,文火燒5、6分鐘後,即轉武火,加醋、味精,澱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健脾胃,補肺腎。對於脾虛食少,肺虛咳嗽、氣喘者更為適合。

  1234[5]

   進補食療

  糯米阿膠粥

  原料:阿膠30克,糯米50-60克,紅糖適量。

  製作: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後再放入紅糖,稍煮二三沸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三天為一療程。間斷服用,連續服食會有胸悶氣滿不舒之感。

  功效:養血止血、滋陰安始。

  應用:陰血虧虛所致的頭暈眼花、面色無華、心慌心悸、失眠健忘、月經後期、經少色淡、經閉不行、漏下不止、胎動不安、胎漏下血、久咳咯血、吐血衄血、大便出血及肺結核咯血、支氣管擴張出血等。

  注意:感冒時及胸悶腹脹、納呆苔厚膩者,不宜服。

  沙參枸杞粥

  原料:沙參15~20克,枸杞15-20克,玫瑰花3-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作:先將沙參煎汁去渣,後以葯汁與枸杞、粳米同入沙鍋,再加水適量,用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玫現花、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滋陰潤燥、養血明目。

  應用:陰血虧虛所致的乾咳少痰、痰中帶血、咽喉乾燥、聲音嘶啞、胃脘灼痛、飢而不欲食、乾嘔呃逆、頭暈眼花、兩目乾澀、視物模糊、手足心低熱等。

  注意:外感風寒所致咳嗽不宜服。

  人蔘百合粥

  原料:人蔘3克,百合15-2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製作:先將人蔘研末;百合剝皮去須,洗凈切碎;後共與粳米同入沙鍋,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益氣滋陰、潤肺安神。

  應用:氣陰兩虛所致的心悸氣短、煩渴神疲、久病形瘦、失眠健忘、心神不寧、食欲不振、久咳聲低、乾咳少痰,以及神經衰弱、癔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百日咳等而屬氣陰虧虛者。

  注意:外受風寒及發熱飲冷、舌紅苔黃、便結尿黃等實熱所致咳嗽,均不宜服。

  大棗烏梅湯

  原料:大棗20克,烏梅20克,冰糖適量。

  製作:將大棗、烏梅洗乾淨,人沙鍋加水適量,文火煎取濃汁,兌入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滋陰、益氣、斂汗。

  應用:陰津虧虛所致的煩熱口渴、氣短神疲、盜汗不止等。

  豬肺蟲草湯

  原料:豬肺250克,冬蟲夏草15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先將豬肺除去血污,清洗乾淨,切成小塊。將豬肺與冬蟲夏草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燉湯,待豬肺熟爛後,加入少許精鹽、味精調味,飲湯食肺。

  用法: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補肺腎、止咳喘。

  應用:肺腎氣虛、氣陰兩虛所致的久咳乾咳、胸痛咯血、氣短喘促、不相接續、動則尤甚、聲音低怯、腰膝酸軟、尿隨咳出,以及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癌咳喘咯血而屬肺腎兩虛者。

  鯽魚紅糖甜杏湯

  原料:鯽魚1條(約500克),甜杏仁12克,紅糖適量。

  製作:先將鯽魚去掉鱗、腮,剖除內臟洗乾淨,切成幾塊,將鯽魚與杏仁、紅糖一併熬湯,魚熟後即可飲湯食魚(可稍拌醬油)。

  用法:食魚喝湯,適量。

  功效:益氣健脾、滋陰理肺。

  應用:慢性支氣管炎,症屬氣陰虧虛型,症見形體消瘦、倦怠乏力、咳嗽痰多、氣短聲低喘促、咳劇或痰中夾有少量血絲者。

  貝母甲魚

  原料:活甲魚1隻(約500~1000克),川貝母5克,料酒、細蔥、花椒粉、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先將甲魚放人溫熱水中,使其排盡尿,然後剁去頭,剖除內臟,清洗乾淨。將甲魚放入蒸缽中,加水適量,放人貝母、料酒、花椒粉、細蔥、味精、精鹽,以武火蒸熟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滋陰補肺、化痰止咳。

  應用:陰虛所致久咳痰多、氣短喘促、夜卧盜汗、心煩口渴、低熱不退等。

  南沙參煮蛋

  原料:南沙參50克,雞蛋2個。

  製作:將南沙參與雞蛋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煎煮,待蛋熟後,取出剝去殼,再放入葯湯中稍煮即成,飲湯食蛋。

  用法: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滋陰、降火、止痛。

  應用:陰液虧虛、虛火上炎所致的牙齒疼痛、紅腫不顯或無紅腫、口齦乾燥等。

  雙參酒

  原料:西洋參30克,沙參20克,麥門冬20克,黃酒800克。

  製作:將西洋參、沙參碎成小段,麥門冬碎細,共裝入小壇內,將黃酒全部倒人葯壇內,置爐上用文火煮魚眼沸,取下待冷,加蓋密封,置放於陰涼乾燥處,每日搖動數下,經7天後開封,加涼開水200毫升,攪拌勻,再用細紗布過濾一遍,收入乾淨瓶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用開水送服10-20毫升。酒服盡後,將藥渣爆干為末,每次用開水送服5克。

  功效:滋陰益氣、生津潤燥。

  應用:氣陰兩虛所致的心煩體倦、氣短汗出、口渴多飲、咽干唇焦、舌燥無津、小便短少、皮膚乾燥、乾咳少痰、大便燥結,以及熱性病後期形消體瘦、飢而不欲食、煩躁夜卧不寧等。

  注意:脾胃陽虛、寒濕內阻之脘腹脹滿、冷痛泄瀉、

  食少苔膩者,不宜服;勿與藜蘆同用服,服用時若感味苦,可加適量冰糖。


推薦閱讀:

專家們為何偏愛高酸型葡萄酒?
養生必知 10個卵巢保養飲食準則
糖尿病飲食指南,看這一篇就夠了
打造完美的飲食計劃

TAG:飲食 | 養生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