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講座 五十四集
《楞嚴經》卷六,還在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身,上次我們是討論到有學位,十二因緣。現在是講到小乘法門,四諦法門。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有學這個名稱我們不再解釋了,就是說沒有到無心地。所謂古人唐代那位貫修禪師有名的句子:「修行不到無心地,萬種千般逐水流。」都是空的,一定要證得空性,那才是究竟,一切有心有念去做都非究竟,所以不到無心地,這都是有學位,需要再學的,需要再求進步,除非到達無心地。所以成佛是一切無心,無心不是沒有,就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道理。
現在他說假使有些小乘聲聞之果有學位,得四諦空。四諦就是一切佛學的基本,那麼以現在學者來名稱叫做原始佛教的,根本佛教,就是南傳佛教東南亞一帶的基礎的學理,南傳佛教是講東南亞一帶有小乘佛教。東南亞一帶原來錫蘭{斯里蘭卡}哪,泰國啊,緬甸啊等等,這個一兩千年多年流行的是小乘佛教,同巴利文這個系統,巴利不是法國那個巴黎,另外一種文字,巴利文的系統,叫做南傳佛教也是小乘佛教,它不承認大乘佛教的,佛教就是出世的,那麼最重要的南傳佛教的學理基本上是四諦空到十二因緣為止,後面大乘菩薩的六度萬行一概不承認的,認為這個是後代的佛教,後期的佛教,這是在學理上有爭論的。
在中國的佛教大小乘一概bang luo {聽錄註:這兩個字沒聽明白,猜想是容納的意思,錄音3分鐘處},大乘佛法必須從小乘做根基的,沒有說小乘不成就而隨便講大乘,不可能,除非是特別的根器,也等於說小學畢業以後,才到研究所,才完成最高的學位,一級一級來,這是中國大乘佛教的特色,包括了大乘小乘,包括了顯教(明顯的教化)和秘密教,這是中國大乘佛教的特點。
現在講聲聞乘小乘佛教所注重的四諦空,所謂四諦是苦集滅道,那麼這個大家都知道的,我們不過重複一道,提起大家注意,很容易懂的東西,在我們做學問修養方面我們往往把容易懂的東西看成容易,實際上都沒有懂進去。人是喜歡重難而輕易,這個人情啊人的感情上面,困難的東西拚命去摸,容易的東西看成太淺近了,馬馬虎虎過去了。實際上一切的最高深的東西就在最平凡處,最平凡最淺近的不了解,那麼專去學高深的永遠學不好,就是基礎不穩固。四諦法門是佛法的基礎,佛說世間一切皆苦,有求即苦有所求就是痛苦。所以有心地不到無心之地都在有所求中---痛苦,即使你在修道,無所求,對於世間法放棄了,修道也是痛苦,你想成佛也是痛苦,有求。真正到佛境界是無心地---無求,中國人有句老話:人到無求品自高,人真到了無求,那就是不是人了,你叫他是佛也可以呀。所以四諦法門最基本的第一個苦諦,苦諦在大小乘佛學來講,怎麼苦,很多。譬如我們身體是四大構成地水火風,血液啊、骨頭啊、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等,所謂講醫學上講十大系統乃至到九大系統,不管如何,四大裡頭每一個大類可以有一百一十種病,所以四大綜合起來,我們這個人的身體隨時有四百四十種病,大概的歸納,隨時有隨時可以死亡的。所以人自己在痛苦中煎熬習慣了,就是不覺得自己這個身體之累,也不覺得心理思想情緒之拖累,不知道苦,其實都在痛苦中。所以學佛的道理求解脫,解脫的道理離苦得樂。
我們歸納哲學的立場上,一切眾生有一個共同的目的,為什麼修道學佛?為什麼信宗教?為什麼謀生活?為什麼有科學?為什麼有宗教?為什麼有哲學?為什麼有這些等等,人文文化一切都是為了求得離苦得樂,哪一種東西是究竟的安樂,這個是問題。
所以苦,歸納起來都曉得是八苦,這個我們學佛的基礎都知道。八種苦,生老病死四種,這個生命的過程,有生命一定會衰老,長大會衰老,所謂年輕時叫長大,長大就是在衰老,比嬰兒時候已經老多了,天天在衰老,生就有老就有死亡,就有各種痛苦,生老病死四種苦。那麼這個苦所謂生老病死苦五個字,這個苦包括了後面四種的現象,求不得苦,所求一切不如意,人生沒有一件滿意的事。
在中國文學裡頭經常有這個話:十有九輸天下事。我們年輕時學佛都曉得這一幅對子,人生十件事有九件都是不滿意,都失敗了,十有九輸天下事。百無一可意中人,這個做人一輩子找不到一個真正的知己,哪怕父母、兒女、夫婦,兄弟,朋友,夫婦是夫婦,兄弟是兄弟,朋友是朋友,父母是父母,兒女是兒女,但是絕不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十有九輸天下事,百無一可意中人,這是中國文學上的名言。當然也有人反對這句話,後來有個文學家,當然他找到了意中人,意中人就是很難遇得的人,他說「眼前人是意中人」,我眼睛裡看到的那個就是意中人,我們這句話是相反這個道理。可是人生的確如此,
另一幅對聯呢,也說到:不如意事常八九,我們人生不如意事情啊,十件裡頭有八九件;可與人言無二三,有時候自己失敗了受了委屈那個痛苦,找人訴苦還找不到呢!因為沒有這個聽眾,所以不如意事常常八九,十分有八九,可與人言可以對人家講的無二三,講出來那個痛苦還是訴不盡的。這都是說明人生這個生命過程當中都是痛苦。
譬如我們生病了,一個人感冒了,哎呀,我頭好痛啊。你頭痛啊?給你吃一點葯,醫生會給你吃點葯。所以我常常跟醫生朋友們講笑話,說看牙齒呀。我說要這樣辦那樣辦。有些醫生都是好朋友了,他說老師啊,你好象比我們學醫的還內行?我說當然啊。他說怎麼?你學過啊?我說我當然學過啊,你那個牙科是學校里念出來,我是痛出來的,痛了幾十年哪,你講了半天是學理上懂得,那個痛的味道你絕不懂,真的喲。所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生病了我說我好痛啊!哎呀,你忍一忍啊。豈有此理,我痛的那個味道,你還叫我忍一忍,你絕對不懂。但是也要原諒他,他沒有這個痛嘛。
所以人生境界就是這樣,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以人言無二三,這是包括求不得苦。愛別離苦,人生的境界所愛的人所愛的事所喜歡的東西,它最容易毀壞,越愛的越容易跑掉,所以佛說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就是堪忍,是難忍你要忍得下,不可以忍受硬是忍受了。所以你看十方世界諸佛最佩服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有缺陷的,一定有缺陷,這是這個世界的特點,沒有一件圓滿的。譬如講愛情吧,兩個人如果志同道合,又是知己又是情人,又結了婚,一定要早走一個。不走一個不叫做娑婆世界了,它是一定有缺陷的,即使一切完美了,沒有完美的東西。所以十方諸佛都願意到這個世界裡修行,事半而功倍,因為它苦難多,這個娑婆世界有缺陷的,善惡摻半。假使在凈土的世界不想修行了,凈土的社會不要道德了,大家都信佛也沒有犯罪了。到極樂世界的修行就很難了,太痛苦的世界也不能修行,苦得已經受不了,沒有時間了。就是這個娑婆世界蠻好,有時候到苦不樂,到樂也不苦,這個裡頭有刺激性的,所以修行容易成功,叫娑婆世界是堪忍,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這就是菩薩道。什麼是菩薩?就是做到了難忍,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別人做不到的,做到了,利世利人,這是菩薩道。那麼這個道理呢?聽起來很高尚的思想,做起來很困難,所以苦諦裡頭愛別離苦。
那麼第七個呢?八苦裡頭第七苦啊,怨憎會苦,怨是怨,怨是埋怨,憎是恨啊,怨比恨輕一點,憎就很重了。我們最討厭的人,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事人生不喜歡的遭遇偏偏碰上;做生意本來要發財,偏要蝕本,這個多痛苦啊!然後太太也埋怨啊,一切都埋怨,越怨越氣,越氣越做,越做越失敗,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怨憎就會苦,痛苦的事情經經常碰到,一天到晚在怨憎會這個境界里。
第八個苦包括很多了,五陰熾盛苦。五陰是佛學的名稱,同四諦一樣,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叫五陰,另一種翻譯名稱叫五蘊,蘊和陰是一樣的,看不見的一面。
色就包括生理的、物理世界、物質世界同我們身體地水火風,這是色法,生理上的這些有為的看得見的摸得著的這個色法。
受:心理一半,生理一半,一種感受的痛苦啊等等,受是很重要,我們大部分人把受字搞不清楚。這個受,現在我坐在這裡好受不好受,這個椅子好受不好受,今天這個氣候好受不好受,很難懂得。一般人都把感受感覺狀態當成思想,思想和感覺狀態兩個是分開的,但我們的人生大部分被受陰,五陰裡頭受陰感覺狀態牽起走,很嚴重的。所以現在人講:人活著求生活的享受,享受兩個字就是受陰的作用,感覺狀態。這個受陰我們經常在痛苦,我們提過很多次。佛學這個受分五種,樂受:快感。苦受:痛苦感覺。舍受就是丟掉了、空空的,沒有了,所以有時候我們覺得心裡空空的,很難過,舍受;憂受:思想的憂愁;喜受:高興。這五受佛把這五受歸納性的,佛把生理心理歸納性的五大類的感受,我們看看五分之一的一個樂,五分之四都在痛苦中。樂和喜兩個沾了一點點邊,其他都在痛苦,自己不覺得,這是受陰的痛苦。
想陰,就是思想,我們有了生命有這個身體思想停不掉,當然思想包括很多,想錢了,想名了,想前途了,大家求算命了,我說你們不要算命了,八個字啊算命算八字:前途有限,後患無窮。這八個字算完了命,有什麼算?每個人都前途有限,你活了一百年兩百年也是那個樣子,生命活著給人家帶來很多的痛苦,每個人活著都給人家找麻煩,這就是八字,就是想陰的痛苦。
行,行不是走路啊,生命的動能停不了。譬如大家說打坐念佛想定下來,定不下來,兩個腿盤在那裡眼睛閉著,心裡靜不下來,要把行陰切斷了才是真正得定。你坐在那裡看起來你在打坐入定,清凈睡覺,睡覺身體上血液還在流行呢,那個行陰,你那個思想還在做夢呢,行陰生命這個動能,你切不斷在那裡,就有這種苦。
那麼識陰,識不是思想,是心意識,包括心物一元的那個心體,心性的習氣,所謂八個識,這個不詳細講了,就是心意識,給自己支配自己的那個習氣。所謂業識茫茫,那麼佛學有一句話,業識茫茫,我們這個生命的習氣,每個人個性帶來這個脾氣,脾氣與個性就是業識的作用,前生的果報累積所帶來的,前生的思想行為所構成的這麼一個成果,變成自己這一生的個性與習氣。這股力量是切不斷的,行陰,切斷了才叫做悟道證道而成佛。那對自己生命來去自由,有了把握了,行陰很難,識陰也很難。
所以五陰熾盛,象火一樣在燒,熾盛兩個字注意啊,第八苦叫做五陰熾盛苦,我們生命活著,就在一個火爐裡頭受煎熬。所以佛經上說,三界不安,三界就是指我們這個世界,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叫做三界。三界不安,猶如火宅,人生的境界永遠不安祥,等於在火爐裡頭受煎熬,這是基本上四諦法門講苦諦的看法。
為什麼我們重述它呢?一講八苦,學佛的人都懂,但是誰能真體會到人生畢竟是苦?很難體會到。你儘管學佛,乃至學佛了以後,哎喲修道,忙忙碌碌跑到山裡頭修道,為什麼?有所求,想成佛想成道,這也很茫然啊,佛是什麼樣子?道是什麼樣子?理論自己都沒有搞清楚。然後在山裡頭又不吃飯,又拚命受苦,又打坐,那真是五陰熾盛苦,那苦中加苦,因為他理論不懂。你說哪一處是安?三界不安猶如火宅。三界是包括天人的境界啊,你跑到天上也苦啊,天人有天人的缺陷。這是娑婆世界。所以苦的真正體會到沒有?
所以第一個是苦諦,諦就是一個總綱很仔細,你要搞清楚,人生是純苦無樂。那麼一切眾生不知道自己生命在苦中,在求苦,把暫時偶然的輕微的痛苦當成了快樂,錯誤,所以眾生顛倒。顛倒這個意思是佛學的名詞,我們現在講就是犯了最大的自己自我的錯誤,把輕微的痛苦當成了快樂。
譬如我們說眼睛看書吧,拚命想求學問、求學位,拚命的讀書,眼睛近視了,多痛苦呢。一個眼鏡一帶上,很好,看得很清楚,很高興,又加了一個負擔。所以我戴著眼鏡看書的時候,我到現在都很討厭,我很想不讀書也不看東西了,應該廢了這個眼睛,老了嘛,加了一個東西就覺得麻煩。可是眾生呢?加了以後覺得這很好啊,這個科學的恩惠呀!啊,很高興,實際上負擔很重。汗出來,這個眼鏡就掛在鼻子這裡變成鼻鏡了,那個樣子也不好看,可是眾生在這個時候覺得科學的文明。譬如說舉這個例子,很多,仔細的體會沒有真正的快樂,沒有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除非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本來。
生命本來沒有找到以前,都在集諦,集苦為樂,集就是去抓,一切都去抓,一切抓來以為是真的。我經常講過這個故事,一般在這裡同學聽我講慣了,叫做猴子偷苞谷,四川人的話。猴子偷苞谷當然你們沒有看過的,至少看過猴子,猴子偷東西很有意思的,山上。我們在山上那個時候求苦啊,自己在求苦,以為修道的時候,看得很有趣。猴子偷東西呀,偷那個玉米那個苞谷,它一來了以後,猴子看到玉米,一掌,東看西看手就來摘喲,它那個摘,猴子也沒有穿衣服,苞谷一摘來它就一夾,夾著了,這個手又去,又捧起來,這樣掉了一地。掉了一地,哎喲他忙得很,一邊還要看人,怕有人有來的。我們看到它抓了一地,很多了,故意「喲」,它就跑了,跑了連最後一個也沒有了,這就是人生。人生就象猴子偷苞谷,生下來的時候兩手就抓著,到了民權東路儐儀館最後放掉了,猴子偷苞谷,什麼都沒有抓到。光光的來,光光的去,當然後來有些人還給你加一點衣服啊,弄一把電火給你燒一燒,其實也很多餘,當時來也沒有什麼燒啊,回去了還要燒一燒,這是集諦。眾生以集,集:抓住,就是集中了痛苦自己認為是快樂,錯誤顛倒的認識。這是四諦的前面兩個。
所以集是因,苦是果,因為來抓這個東西,才有所求,集就是求的意思,人生有所求,就有痛苦。那麼要滅掉痛苦,眾生的目的,不只人生啊,凡是有生命的一切眾生有個共同的目的是離苦得樂,脫離痛苦求得幸福得快樂。真正的快樂要滅一切痛苦才能得一切快樂。
所以第三個是滅諦,滅不掉。譬如我們思想,要睡覺要失眠了,想睡覺求不得苦,血壓高了失眠了,想睡覺都做不到。年紀大了想自己身體靈便一點做不到,求不得,一切都是求不得。所以想滅除痛苦做不到,滅掉苦就是樂,不需要求樂,只要滅掉了痛苦自然就是樂。所以滅諦我們很難,譬如我們學佛修道打坐,想念頭思想把它寧靜下來空一下做不到,滅不下去。怎麼樣才能真空真滅掉一切苦啊?道諦,除非你證道。得了那個道,道是什麼呢?空的世界,怎麼樣空呢?不曉得怎麼辦!
所以眾生永遠在那裡輪迴,成天學佛想空空不掉,空不是沒有,空掉這個受陰,感覺上,空掉這個思想,基本從這裡開始。想陰中被這個生理物理牽起走而做不到,所以學佛的人說四大皆空,你半大都空不了。今天天氣冷了,你不穿衣服,站在那裡試試看,四大皆空嘛,冷算什麼?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你看看,馬上就感冒就生病,半大都空不了,這是風大,天氣冷了,風大你也空不了。可是這四諦的道理呀,在學佛的基本,大家沒有去想,沒有去求證,所以一點苦諦的因、集所求的因、得苦的因、都沒有動手滅掉,只有自己找了更多的煩惱,乃至去信一個宗教也好,任何宗教,乃至去信佛,本來還沒有關係,一信了佛兩夫妻還吵架啊,信一個宗教啊,家裡頭變成一個問題的家庭,我們看得多了。這又何苦上教堂?何苦跑廟子呀?本來為了離苦得樂,這是離樂求苦,多矛盾呢,這是因為心有所求,集諦,要觀察得清楚。觀察清楚。
四諦法門我們都曉得,佛最初說法說這個四諦,同時在佛學裡還有個名稱,三轉四諦法門。三轉:轉了三次,三轉怎麼轉法?四諦就是四個字、四個範圍,那麼有幾種說法,說佛的三乘道,小乘的聲聞乘他的最高的成果是羅漢羅漢果,那要定慧的功夫做到;中乘道就是緣覺乘,我們《楞嚴經》上兩次才講過獨覺佛緣覺佛,這是中乘道,十二因緣,上次剛剛說過的,這是中乘道;最後大乘菩薩道,出世而入世的,救世救人的。上面兩乘道絕對出世,菩薩道大乘道是入世的。所以你看佛教的諸位大菩薩都是在家相,形象都是在家相,除了十八羅漢,五百羅漢,那是聲聞緣覺道是出家相,表示絕對出世的。大乘菩薩道都是在家相,不過出家裡頭也有出家菩薩也有,但是大乘道是最後。所以三轉四諦法輪,不管是聲聞乘、緣覺乘、大乘道,一切佛法要四諦為基礎。
那麼這個四諦的道理呢,要怎麼去修證它?在這裡我們要研究《楞嚴經》目的不在懂得佛學,懂得求證的方法,本來一切佛經是告訴我們求證的,求到實驗的方法,不是做學理來研究的,做學理來研究那變成了思想了,那佛學就是哲學,就是論辯的,那沒有什麼用處,一切的佛經記載就是修證的經驗之談。那麼如何求得了這個四諦的苦空到達,那麼基本上原則《楞嚴經》第二卷裡頭講到過,驕陳如等佛最初說法度起來五個比丘,五個出家的弟子,跟佛一起出家修道的。佛問過他:你最初聽我講四諦的法門,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只有三十二歲喲,開始出來說法的時候只有三十二歲,他說你最初聽我說法的時候,因四諦法門而悟道,你何以能夠悟道?能夠證果呢?
我們現在迴轉來把《楞嚴經》上面大家聽過的,引起大家注意啊。那麼驕陳如等這五個人的報告,他說當時聽了佛的說法,因悟了「客塵煩惱」四個字,中文翻譯後來變成最高的文學。我們唐宋以來很多的文學都用這個東西「客塵煩惱」,塵就是物理世界物質世界、人文的社會裡頭一切的人事、一切的是非,都是心地上面的灰塵,染污的灰塵。所以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感情來來往往,都是心裡頭的灰塵,客塵它是客不是主。我們知道自己在思想知道自己有感覺,那個能知道的那個是主人,那個不動的。那些使我們動心的使我們有感覺有思想,這是客人,它是不留的。來而則現,這個思想依他起,外界一引誘就起來了,所謂依他起,譬如大家坐在這裡聽這些話,聽我在亂講,你本來腦子裡空空沒有這個思想,因我一講呢,一引起來都是依他起,客塵,這些塵勞越裝多了越痛苦,都把它丟掉。所以心中腦中把這些客塵煩惱都丟開了,此心自然清凈,所以悟到了客塵煩惱而成道,這是基本原則。
但是我們也讀了《楞嚴經》,也懂得了客塵煩惱這個文字的含義,這是佛學的文學,畢竟我們自己馬上能夠把客塵煩惱去得掉嗎?去不掉,因此,他產生小乘裡頭的很多的法門。所以法門都是先給你訓練自己的心理,最後達到把客塵煩惱洗刷乾淨,恢復我本來的清凈。
那麼佛因此產生小乘經典來告訴我們修證的方法有十念法,十個念。哪十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 念天、念安般、念身、念休息、念死十念法。所以念佛不過是十念裡頭的一種,佛在聲聞乘、小乘法門《四阿含經》,南傳佛教原始佛教根本的有十念法。
那什麼叫念呢?要注意喲,現在人就講觀念、思想,那麼在學理的名稱邏輯上,哲學的名稱是意識形態,觀念思想,觀點,普通話你的看法,你怎麼看法,再么說白一點,你怎麼想?那個想就是念。那麼念是什麼內容呢?就是我們自然的呼吸,生命沒有死以前,自然的呼吸,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注意喲,一念是一出息一入息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所以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個煩惱。煩惱不是念哪,當然念一定是煩惱,有念必煩惱。念的內涵呢?這個煩惱有八萬四千種,一念之間,一呼吸之間。你說佛說的這個話真說的大話,大家沒有注意喲,我們真注意,我們呼吸一往來,這樣一呼一吸等於這個時鐘滴答就是這一下,滴答一下一呼一吸,有八萬四千煩惱,我們那個思想能夠思想的比呼吸還要快,轉得非常快的。
所以我常常給有些同學講,我說你們寫文章就知道了。我們有時候一篇文章靈感來,要寫快呀,筆來不及寫,腦子思想想了,想快點寫下去了,哎喲,只要停一下這個靈感就跑掉了,記不住了,這個寫得慢,用打字也來不及,思想非常快的,念是很速的,它的快速很快,大家在一呼吸之間自己念有那麼多的思想、煩惱,煩就是煩憂自己,苦惱自己的東西,屬於情感性的、理念性的,統統都在內停不掉。所以一念之間這八萬四千煩惱,那麼要把這些煩惱慢慢地修理乾淨,只有採用這十種法門。
好,這十種法門,你說念佛怎麼念?念法怎麼樣念?念僧怎麼樣念?乃至念死怎麼樣念?念死就是修白骨觀,修不凈觀,修止觀,可是內容做起來都很難。一般研究佛學的講經教的呢?把四諦一說清楚了,好象就會成佛了,成不了。好象證得羅漢,證不了。它有修證的功夫,因為你理懂了,不是那麼高明的。高明的人呢?那容易啊,有為皆苦,放下無求就好了。但是放不下,真放下了就是休息啊,第九個念休息,大休大息。所以《楞嚴經》上也提到過,狂心頓歇,歇即菩提。這個歇就是休息,這個「歇」字是唐朝的俗語,普通話並不是文字啊。如果講廣東話客家話閩南話裡頭有這個字,休息就是歇一下,不過閩南話不講歇,那麼客家話照老輩子的,歇一歇。那麼在長江一帶啊,兩湖一帶這個俗語是經常要用的,休息是歇一歇。歇就是休息,狂心頓歇,歇即菩提,才能夠證道。
但是假設一切空了,證到道了,這個得個什麼果位呢?羅漢果位,聲聞的羅漢果。那麼羅漢有幾個階層呢?四果,初果羅漢二果羅漢到四果。所以四果裡頭有不同,得到空,有些人得到空,究竟了沒有?沒有究竟,初果羅漢現在假使開始修道,證到清凈的空性了,這個身體死了以後,你就得了羅漢果了?沒有。這叫做羅漢向,初果羅漢向,換句話說後補初果羅漢。相當於民選的時候候補初果羅漢,那麼佛學叫做羅漢向,初果向,向這個初果的路上走。要如何呢?從現在開始修,證得了一切放下,休息了得到空性乃至一入定可以入定幾十天都不動念了,這個樣子說得道沒有?沒有。初果羅漢向,這個肉身壞了,七返人間。還要七次到這個世界上來,再做人再修過。
你看我們這個世界修行大學並不壞呀,這些羅漢最後還要到這裡來的,這個時候升天,升天以後享受一下,再到這個世界來做人,做了人以後他自然會曉得修持,也同你們諸位一樣,生來就喜歡《楞嚴經》啊,好佛啊,你們都是初果羅漢向啊,或者四果羅漢向啊,或者是三返人間、四返人間,不知道,真的不知道。羅漢有隔陰之迷,定力很高,一投胎就忘了前生。那麼你說忘了怎麼曉得修道呢?帶來的習氣個性,這是阿賴耶識帶來的種子,他喜歡接近宗教,喜歡接近修道,這個個性就是他的習氣。至於說我前生究竟是哪個和尚,哪個廟子里?或者我是哪個修道人?這個忘了,因為羅漢有隔陰之迷,隔了一個中陰身,上次講到中陰身就迷掉了。菩薩也有隔陰之迷,除非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薩,不動地不退轉的,否則都有隔陰之迷。所以初果羅漢還要七返人間,最後身才證得四果,證得四果啊,證得真的空的定。
所以小乘的修法你不要看小乘不行,有些年青人學佛,我要學大乘,我要學密宗,小乘我才不幹呢,哎呀,你小乘不幹,我還不請你干呢,你還沒有資格呢。你不要看到小乘不行。小乘就了不起,初果就了不起,至於二果羅漢那更了不起,一返人間最後是即身就在空定中,大阿羅漢,所謂到無心之地,修行不是個簡單的事。
到了四果羅漢,大阿羅漢,聲聞緣覺最高的學位,對不起,在整個佛法里還屬於有學位,還非究竟,那有個名稱叫做擔板漢,只看到空的一面,有的一面沒有看見。曉得性空不知道妙有,知道清凈不敢起用,可以出世而不敢入世,還沒有談到說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那是大乘境界。小乘境界到四果羅漢,可以出世而不敢入世。大乘菩薩才有這個資格說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那是更高了,不談。所以只能出世不能入世,非究竟。
所以觀世音菩薩說這些聲聞乘的羅漢果們,「修道入滅得四諦空」,得到空果了,
「修道入滅」他自己懂了這個理來修道,「入滅」滅盡了一切煩惱,不起心動念,等於孟子說不動心了,一切不動心,入滅。
「勝性現圓」自己認為自性已經明心見性了,他知見有限,認為自己最高了,再不能進一步呈現圓滿的境界。觀世音菩薩說象這一類人,
「我與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那麼我就自然來化身來在他前面,化身來他也不知道是觀音菩薩來度他,「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令其解脫」,解脫什麼?解脫聲聞乘的得少為足,以中國禪宗來講,知道空不知道有,可以出世而不能入世的擔板漢,就是得少為足。所以禪宗的語句這些祖師的罵人是很藝術的,四個字叫滯殼迷封,透不出來,那觀音菩薩就現前為他說法了。那麼象這一個故事,你說觀音菩薩在哪裡呢?觀音菩薩就在世間,一切皆有。
譬如我們舉一個中國禪宗的古人修道的公案,禪宗那位牛頭山牛頭融禪師就是這個公案,就是這個境界就是這一條,牛頭是山名,現在在江蘇南京一帶,法融禪師年輕出家入道,他在牛頭山山涯裡頭打坐修道,百鳥街花供養,你看一打坐,這個花不要買的喲,空中的鳥給他銜來供養他,當然還沒有到達天人送食。百鳥銜花古人很多啊,真修到那個境界,得空性的境界,百鳥銜花供養,天人送食,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飯不要自己做的喲,到了正午的時候,空中的天女就給你送來了。青年人不要妄想,哎呀,我趕快修到還可以看到天女,那你就完了,那個魔障就來了。他因為無所求,到這個時候百鳥銜花供養,還沒有到天人送食,那還得了?
所以後來你看禪宗的四祖道信禪師,偏偏到牛頭山去度他。因為他「修到入滅,勝性現圓」,以空為究竟,並非究竟。這一段公案你們諸位自己去研究了,我現在不報告,因為報告了,我口音也不對,他們寫黑板也寫得很苦,這段公案一講起來《楞嚴經》也不要講了,那很鬧熱,很有意思,諸位自己去研究,找他們出家同學那裡有資料,不過要看原書,要中國文學有一點底子,不然看不懂了,裡頭文句也很妙,故事也很妙,好,我們把它姑且跳過去了。現在下一條,觀世音菩薩說: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凈。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若諸眾生」觀世音菩薩說,這個「諸」字要注意喲,他不是指定哪一個,我們大家都有資格。這一切眾生,「欲心明悟」,要想明心見性,明心見性這是一個名詞,不是說明心見性就悟道啊,是悟道,悟了道不能說馬上就證果啊,悟後才能起修,不悟道還不能修呢!等於學科學一樣,你那個學理都不懂,方程式都不懂,你想到試驗室去求證那全錯了。所以悟後才能起修。
他說有一些眾生要想求得明心自己悟道。「不犯欲塵」,這就很難了,尤其是狹義的欲,男女之間的愛。三個字,情、愛、欲都不犯了,不犯是戒喲。那硬要防守,很痛苦喲,不犯欲還容易,男女說身體不接觸還容易,最難了的是情,比愛還難辦。有人覺得我一輩子不犯欲,這個身體呀也不結婚,哎,他此情難了啊。這個情啊微妙得很啊。你說這個情,有些人講我可以不動情,什麼都容易吹,這可吹不得喲,情,廣義的情,父母的情你可以了嗎?對兒女的情你能夠了嗎?男女之間的情,說那個傢伙那個男朋友,或者想那個男朋友,我恨死了他,因為你恨他,你自己無情啊,我恨死了他這一句話是最高的多情。因為情多了,所以恨,無情就不恨了。你看那個無情的東西你會恨它嗎?你為什麼要恨他要氣死他呢?因為你對他很有情,不能了。所以情、愛、欲三樣都屬於欲,都屬於欲喲。這個欲塵就是染污的,塵就代表染污。所以這個梵行,什麼叫梵行?梵代表絕對清凈謂之梵。
所以我們看常常我們引用,你看密宗的教主黃教的教主達賴,不是這一代呀,這一代達賴談不上,第六代的達賴當然那個還是真轉生過來的。那宗咯巴大師要他死後也要再來,死後也要再來。到第六代以後成問題了,到了乾隆這個階段啊,大家都說轉生的好幾個孩子,抱到中央來,抱到朝庭,乾隆說那抽籤,所以乾隆發了一個金瓶,實際上銅子鍍金的了,金瓶抽籤,抽到了哪個是轉生就算哪個是轉生,就是這樣。第六代達賴是活佛啊,那真得道了,他有情詩五十五首,很有名的,最有名的一句是「最恐多情勝梵行」,最怕自己多情有害於修行,最怕了,「入山又怕負頃城」啊,那你就斷了一切念頭入山修道打坐去啊,他說入山了又捨不得呀。所以有些人叫他閉關了、出家了、我媽媽了、父親了、孩子了、丈夫怎麼辦呢?就是入山又怕負頃城。「世間哪得雙全法」,你看連達賴都在嘆氣啊,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不辜負了佛又可以成佛又可以度你,你看這個貪心多大?這就是欲啊,這是達賴的情詩。你看這位法王,這位活佛多多情啊。所以菩薩佛都是多情種子,這是他的名詩。我們為什麼講到他的這個詩呢?就是梵字這個意思,梵就是清凈,最恐多情勝梵行,入山又怕負頃城。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個恐怕我們在坐的諸位都有同感,諸位達賴,諸位法王。
所以梵天是很高的,天人這還沒有得道啊。大梵天,欲界天玉皇大帝是欲界天的天主啊,玉皇大帝是歸欲界歸太陽月亮這個系統啊,超過太陽月亮系統,管銀河系統那個梵天啊,那個天主就高了。大梵天要悟了道,再能夠守戒,不犯欲塵,但是有限度,身清凈,身不犯不是說心不犯,心不犯還做不到啊,是身可以做到無欲,心不犯和身不犯怎麼說法呢?
這個古人有副對子,我們中國文化裡頭有一幅對子的,你注意。這副對子怎麼講啊?「百善孝為先,一切修行好事啊,要孝父母,孝是第一,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孝道是一切善行的第一條,但是孝只看心孝不孝,不看行為,假定一定要行為上論這個人孝不孝,那窮人,他孝不起父母嘛,父母跟著受苦,他並不是不肯給父母享受啊,自己都沒有辦法,只好聯帶父母受苦。所以萬惡淫為首,男女之間淫為首,論跡不論心,有沒有這個行為?不管你心裡。論心世上少完人,論心的話,心裡他想一下,這個沒有辦法的,如果說這個人心裡都不動了那除非大菩薩,大阿羅漢境界。如果論心世上少完人,這是中國文化的裁判,善惡的裁判,最高明的。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就是這個道理。
不但世上,這個世上包括了天人,梵天也是如此,梵天很高了,很乾凈了,欲身清凈,還不談心呢,論心他還不能,梵天還沒有跳出三界喲,做上帝做天人,上帝還沒有跳出三界啊,所以上帝還要修,梵天還要修。那麼梵天裡頭有大自在天,我們看到大自在天梵天的天主,大梵天的天主,你們研究比較宗教就清楚了,你們翻開新經看看,基督教,最難講的那一篇。基督教里也有密宗啊老的基督教里有密宗喲,因為你們沒有研究過比較宗教不知道,而且老的天主教基督教也講打坐,不過不象我們這樣,他這樣坐,那個坐的地方啊,象那個警察站崗的那個方亭一樣。
我當年看見在成都有一個朋友西班牙人一個神父,他坐著可以懸空,真可以懸空,不過只在那個亭子裡頭,所以我們倆很好朋友。我說你不敢動念,他說對,他說我曉得懸空了,想再高一點,這個念頭一動,咚就掉下來了,就是這樣。所以現在的天主教基督教也變了,真修持功夫沒有。
大自在天的天主全身是白的,白冠白的帽子皇冠白的衣服,印度婆羅門教以前是白的,我們的白衣觀音也是白的。白衣是在家入世的,所以象我們居士寫信給法師們,象我寫信有時候給和尚老和尚,白衣,就是自己。我也不好稱自己老兄,也不好稱自己老弟,我也不好稱自己老師啊,就是我這個在家居士「白衣」兩個字南某某,當然不是白衣南某佛啊,那就要皈依觀世音了。這個梵天就是這樣,
他說「我與彼前現梵王身」,這個梵王是欲界天的梵王,還不是大梵天,我剛才講的大梵天,穿白衣的那很高了,比色界還高。他說這個天人,要注意喲,他悟道了沒有?那麼你說人怎麼可以變天主呢?因為持戒。好好守戒,尤其不犯淫戒,這個他生來世升華做十善升天,變天人,不過對不起啊,天人算得道啊?不算得道。天人也分啊,天人變天王變天主那是要智慧和功德倆到了的,如果有些差一點的變天女啊。那麼到了這一生守戒,男女之間不發生,一生保持此身的清白,不犯淫戒。淫戒不止男女之間喲,乃至諸位將來後面要討論到的,所謂漏丹不漏丹,戒除淫戒的問題,那個時候再來討論,這個很難了。但是你變了梵天啊,糟糕了,一個天主啊,四五百個太太,天女都是你的,這個時候有犯哪。所以守戒不守戒,什麼是戒的究竟?要研究清楚啊。
所以我常常說有些人講,某某人啊,前生有修持啊,這一生富貴功名好啊,但是慾念特別大。我說因為他前生守戒守得好,這一生來在功名富貴中,不要守戒了,呵,因為前生餓極了,這一生拚命吃啊,造業就再墮下去了。
升到天人也是如此啊,你以為升了天不犯戒,所以我們這裡有三界天人表,佛學裡頭,越是天人越多啊。你說不相信天人有五百個夫人啊?那你就問問那些夫人吃不吃素呢?天女照樣的吃素。你看研究佛學啊,這個就是佛學的基本啊,你說人和天人的心境是一樣,動物也一樣,你們看看昨天晚上中視的那個動物世界裡頭就有,你看是在阿拉斯加還是什麼依索比亞的那個探險的,發現有一種猴子,這個猴子,一個公猴王五百隻母猴是他的太太,老了,那個母猴還在吃醋啊。昨天晚上我剛好打開一看,十一點鐘,那個母猴看到別的公猴一來,呵呵,那個樣子生氣的。我看了以後,又悟到一道,娑婆世界連猴子都如此啊,何況人也!所以眾生皆苦,天人世界,所以觀音菩薩在梵王裡頭會現身來度脫梵王。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於彼前。現帝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帝釋是什麼呢?這一降下來,欲界天的最低層,就是我們講的玉皇大帝,在佛經裡頭就是帝釋天。這個玉皇大帝是這個欲界裡頭的天主,這個玉皇大帝佛經稱成釋提桓因,釋提桓因是他的名字,是印度人的名字。我們中國人的玉皇大帝根據封神榜上姓張的,據說現在一貫道把他換了,明選換成關公了,最近玉皇大帝是關公來接位,不過我們也沒有接到通知,他們愛換就換。
所以我們小的時候讀小的故事。老師們講啊,諸葛亮給關公看相,關公要諸葛亮給他看相,他說軍師啊,你給我看相。諸葛亮說君候(是很恭敬的稱呼)生不過封候,在生啊只封候而已。講這個關公的官位,因為三國的時候劉備封的不算數,最大的官是漢承平候,漢獻帝封的。死後三千年大運。所以關公死後越來越走紅,現在美國也有關帝廟,美國都開始有了,上一任最前任的總統杜魯門都到華僑社會的關帝廟上香,所以他越來世界性的了。因此難怪玉皇大帝也換位,讓他了,現在的玉皇大帝據說,不過我也是據說是關公。過去那些道士啊,畫符念咒上表文報告給天上啊,玉皇大帝張。現在要寫那個表文,道家有的,上表文玉皇大帝關,稱關大帝了,這就是帝釋天的比方,欲界天的最低層。
那麼他們悟道了沒有?為什麼能夠當玉皇大帝呢?在佛法裡頭就要問了。你們研究比較宗教同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上帝只有他也可以做,別人不能做的,一切人不能做上帝啊。所以佛法是無主宰非自然,眾生平等,我們都可以做上帝的,上帝犯了錯誤犯了罪照樣墮落變眾生,眾生修了道一樣可以做上帝,這是佛教的基本教義同其他宗教不同的。佛教不是無神論者,有神論者,他是多神論者,承認有神。這些天人三界天人怎麼樣來的?並不要悟道,並不要悟得菩提,不要大徹大悟,修十善業道,就可以升天。
什麼叫十善業道?就是我們人「身三、口四、意三」,這三種惡業,斷除了這些惡變成了純善。十種,身口意,意就是思想,嘴巴,十種都轉過來就是十善業。
身業三種,殺、盜、淫是身業三種惡業,要轉到善業,不殺,絕對不殺,不偷盜。什麼是盜戒呢?佔便宜就是偷盜,占人家的便宜貪便宜就是偷盜,非我之所有非我之屬就粘來的就是盜,佔便宜就是道,淫就是剛才講過了,殺盜淫身三。
意三:貪嗔痴。貪慾嗔恨痴情,痴迷就是沒有智慧,三業轉過來不貪不嗔就是慈悲布施忍辱,就是慈悲喜舍,都要轉了,有般若有智慧,意業轉了。
嘴巴四業很難轉啊,第一是妄語:說謊。我們人類天生愛說謊,據我所了解,包括我在內並不是我在外,人好象生來就不會說真話,都說假話。孩子見到娘無事都哭三場,假裝就愛哭就是孩子在說謊的開始,耍賴在心理行為就是說謊就是開始。
兩舌:挑撥是非。挑撥是非,其實我們覺得並沒有兩舌,有時候犯了兩舌戒很多啊。哎呀我聽人家說啊,哎呀我勸你啊,兩舌,已經把人家中間拉開了,是有感情的破裂就是兩舌戒。兩舌就是非常多,至於說是非,是的非的,是非我們覺得很正義感啊,哎喲,這個不對的,所以我要勸你啊,不對就是非嘛,認為對就是是,誰知道我們來講是非,犯了兩舌。所以中國人,七字言文,我們從小的課外讀本上,有兩句話,我們小的時候都背得「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人碰到人講什麼?沒有正經話,講別人,都是講別人。呀,今天你看到了?我看到了,他去看電影了,又講他嘛,對不對?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呢?都是一樣的。所以當領袖的人,當老闆的人希望部下都擁護我,絕不埋怨我,絕不罵我,那是傻瓜,做不到的。你不要看到當面哎呀,老師啊,了不起,他轉過來你就起不了了。所以不要上這個當啊,當面恭敬你總經理萬歲,轉過來你半歲都沒有了!千萬要注意啊,這個人類的壞習慣是天性,這個是兩舌。
惡口:我們經常犯的,當然罵人,罵國罵《三字經》啊,當然是惡口之一了,那還是小的惡口啊,有時候惡口啊,會出口傷人,自己覺得說了一句好話,過後一想是個惡口,很壞害了人,這就是惡口,等於兩舌一樣的嚴重。
還有第四種很難,綺語:黃色的話固然很綺了,「綺」字很難解釋,幽默的話、黃色的話、帶粉紅色的話這一些等等都叫做綺語。譬如文學家多半是綺語,譬說如我們寫一個文學形容人家,譬如說白居易的《長恨歌》,你們都念過的,全篇都是綺語,那全篇都是綺語。你看《長恨歌》最好的,「聞道漢家天子使,花冠不整下堂來。」那個綺語到極點啊,沒有一句是對的,可是文學境界那個綺語最好。你看《西廂記》上那個綺語「待月西廂下,雲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你看象我們這個頭腦就犯了戒,綺語,《西廂記》這種小說還背來,你看看,這個變很糟糕,又痴,意識犯了痴,嘴巴還犯了綺語,這還不算數,還有《西廂記》這些詩啊,反正犯戒再犯給你聽吧,這都是我們十一二歲犯的戒,背來的到現在,童子功啊,「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就是為了你裝病不下床,你真的來看,我還病得更重,更不下床。這就是本人犯綺語戒,思想裡頭第三個貪嗔痴戒,十二歲就看小說,這些好的都背得來,凡是這些風流的多情的那非把它背來不可,到現在我頭髮白了,它也丟不掉,此乃痴也。我是現身說法啊,現身說法叫你們反省自己喲,不得解脫這種東西都是你障啊,修道的障礙,得了解脫都是功德。怎麼把這些變成功德?所以綺語隨時會犯。有時候逗人家說一個笑話,其實我在笑啊,笑自己又犯了綺語戒,現在就犯了。
所以你看這十惡業我們隨時都在造,身三意三口四,叫做十惡業。十惡業都把它轉了,都轉了,變成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積功累德才能得天人果報啊。所以叫你守戒,出家學佛先三皈五戒,沙彌戒,比丘,比丘尼戒。你戒守住了才能得天人果報,還沒有說一定成佛道。人天乘你修好了,才能夠得上修聲聞乘啊,聲聞乘才跳出欲界呀。聲聞乘修好了,才夠得上修緣覺乘啊,緣覺乘修好了,才夠得上修大乘啊。真正的佛法是五乘道,以人天乘十善業道為基礎的喲。所以講到這個地方,諸位千萬記住,什麼是佛法的基本,戒律與修持,記得一個偈子,不是我說的,佛說的: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你什麼經都可以不要念,四句念來了,到閻王前面把四句話一念,閻王馬上退位就看不見了,你就馬上上升了,升天,真的喲,這個話不是綺語,不騙你的,騙你我要下地獄的。四句話記住: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是一切佛的真正的教義,第三句話最重要,看你能不能自凈其意。(第54集完,善觀樂聽錄)
推薦閱讀: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講座》29集
※《壇經講座》第一講六祖與壇經(下) —— 凈慧長老
※風水講座:財來財去如何化解?
※講座:《通解紅樓夢》第三講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在京聆聽雪漠老師講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