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算後的張居正
電視劇中的張居正
萬曆十年(1582年)7月9日,農曆六月二十,讓已經日薄西山的明王朝又重新煥發一線生機的政治家、改革家張居正因病去世。權傾天下的張居正怎麼想不到,自己死後不到一年便遭到自己的「乖學生」萬曆皇帝的清算,而且還是殘酷的清算。
萬曆十一年三月,神宗詔奪張居正上柱國、太師,再詔奪文忠公謚,斥其子錦衣衛指揮張簡修為民。第二年即萬曆十二年四月,再「詔令查抄居正家產。
抄家的官吏還沒趕到江陵,江陵的張府就已經被查封。張家子女,全部被趕到一個沒有食物、甚至連一口水也沒有的空屋裡,不得出門。直到五月初五,當抄家的官吏趕到,打開宅門之時,已餓死十餘口人。張居正長子張敬修不堪拷問,自縊而死;張懋修投井不死,僥倖保一條性命。落得終身殘疾,其他兒子即使僥倖活命,也被發配充軍。
第五子張允修,親見家破人亡、長兄死去,一家人受盡凌辱,亦幾次尋死未成,幾近瘋狂。他曾經脫掉衣服,打著赤腳,在惡毒的太陽底下抱著父親的遺稿,以及家父給孩子們的尺牘信札號淘大哭。崇禎十七年(1644),張獻忠的部下攻下了張居正的老家江陵,強迫張允修出來做官。張允修自殺,時年79歲。
張居正故居
直到天啟二年(1622),熹宗皇帝給張居正平反。崇禎十三年(1640),思宗皇帝給居正的子孫復官復蔭。國家到了艱難的時候,才想起往日的功臣。但這一切已經太遲了。
崇禎十五年(1642)永曆帝授張居正的曾孫張同敞兵部右侍郎、總督諸路軍務。領導中國人抗擊滿洲蠻族的重任,又落到姓張的肩上。在永曆五年(1651),清兵攻進廣西,桂林失陷,張同敞被清軍殺害,據說在行刑的時候,同敞衣冠整齊,昂然站立。頭顱落地後,他向前躍起三步,方始倒下。直到現在,桂林關東還留著這位民族英雄的墳墓。
張同敞墓
張同敞就義前作絕命詩一首:
彌月悲歌待此時,成仁取義有天知
衣冠不改生前制,姓字空留死後思
破碎山河休葬骨,顛連君父未舒眉
魂兮莫指歸鄉路,直往諸陵拜舊碑
張同敞的死是悲壯的,但他的曾祖張居正在推行改革時也同樣悲壯的說過:「知我罪我,在所不計!」張居正的兒子張懋修在窮盡餘生編訂了《張太岳集》之後也說:「留此一段精誠在天壤間,古人所謂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先公意在是乎。」
正如《三國演義》主題曲唱的:興衰誰人定 勝敗豈無憑,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推薦閱讀:
※人性、政治和張居正
※祖宗十九代是個什麼概念? 從現在算, 可以追溯到哪個朝代?
※知人·曉事之張居正
※明朝有2個兇悍對手,朱元璋用千軍萬馬沒解決,張居正用2張紙搞定
※五十六 無數秋山入小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