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怎樣愛國
人民網>>信息導刊2005年 第十七期
今天我們怎樣愛國
胸懷大局維護穩定胡錦濤:要始終牢記沒有穩定什麼事也幹不成國家主席胡錦濤4月21日在斯里巴加灣市會見中國駐汶萊使館工作人員、中資機構和留學生代表時強調,我們要始終牢記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我們要始終牢記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做到「五個統籌」,努力在調整結構、深化改革、轉變方式上下功夫。我們要始終牢記沒有穩定的社會局面,就什麼事也幹不成,妥善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保持社會大局的穩定。我們要始終牢記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為廣大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我們要始終牢記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營造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積極做有利於社會穩定的事中國能否保持穩定,是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大事情。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穩定。沒有穩定,一切工作都無法進行,發展的目標就難以達到,改革的措施就難以落實,人民的生活就難以保障。保持穩定是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牢固樹立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倍加維護穩定的意識,積極做有利於社會穩定的事情。積極做有利於社會穩定的事情,是因為改革發展的大局需要穩定。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為了集中精力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把維護社會穩定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反覆強調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維護穩定是全黨全國的工作大局,是重要的指導方針。正是在這一重要方針指引下,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這就告訴我們,越是在改革、發展任務繁重的情況下,越要注意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係,越要重視保持和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積極做有利於社會穩定的事情,是因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穩定。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000美元,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根據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實踐,這既是「黃金髮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將遇到種種難以預料的困難,種種難以預料的干擾,種種難以預料的風險。這就要求我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把維護穩定作為中國的最高利益,鞏固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積極做有利於社會穩定的事情,是因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穩定。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我們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我們要建設的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切實維護社會穩定,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穩定是和諧的前提。沒有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一句空話。積極做有利於社會穩定的事情,是因為世界也需要中國穩定。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在世界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越來越把中國的穩定和發展與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密切地聯繫在一起。保持中國的穩定,符合世界和平力量和進步人士的共同心愿,符合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類歷史發展進步的潮流。把中國放在世界發展大局中去衡量,保持中國穩定也是極為重要的。積極做有利於社會穩定的事情,是因為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需要穩定。人類歷史證明,能不能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贏得主動、贏得優勢的關鍵所在。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個戰略機遇期孕育著加快發展的難得良機,提供了加快發展的諸多有利條件,對我們來講,至關重要、刻不容緩。只有團結一心、保持穩定,我們才能抓住機遇,克服困難,應對挑戰。如果喪失了機遇,就會陷入被動和落後,經濟搞不上去,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國家的綜合國力得不到提升,甚至可能引發其他一系列極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們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領會、堅持貫徹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自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自覺依法行事 維護穩定大局公安部新聞發言人4月21日就一些地區發生涉日遊行示威活動發表談話,提醒廣大群眾依法行事、維護穩定大局。增強法制觀念,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辦事,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對於我們正確應對複雜局面,妥善處理國際事務,確保我們集中精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法律制度是國民意志的統一體現,是維繫現代社會秩序的基本規則。依法辦事是現代社會公民的一項基本行為準則。我國已經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全體公民都應當自覺遵守法律規範,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表達願望,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自覺遵守法律規範,用法律規定約束自己的行為,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只有人人遵紀守法,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和社會環境,才能實現社會和諧。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嚴格依法辦事,就應在思想觀念上確立法律的權威性,服從法律的約束。只有人人都接受法律的約束,人人都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享受自由的權利,社會才能協調地向前發展,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保護。穩定祥和的社會秩序和良好的國際環境,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順利發展的基礎。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國內局勢和良好的國際環境。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大局。維護這個大局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就是舉國上下守法用法,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法律規範,凡是符合法律、有利於穩定的事就去做;凡是不符合法律、不利於穩定的事堅決不做,做到人人自覺依法辦事,人人維護穩定大局。我們應該如何表達愛國熱情吳敬璉(著名經濟學家):把愛國之心落到實處怎樣正確地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怎樣遏制世界上的反華勢力,使他們的行為有所收斂?最根本的還在於增強我們國家的實力。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但是我們離好幾代中國人所追求的「中華騰飛於世界」這個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判斷一件事情正確與否、一個政策是否合適的標準,要看它是否有利於國家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於國力的增強,是否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三個「有利於」也就是我們國家和每個人應該為之奮鬥的目標。我們要愛國,要反對日本右翼,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努力實現這三大目標。把愛國之心落到實處,就是為實現這三大目標埋頭苦幹、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對日本右翼勢力的義憤之情是可以表達的,但有些行動不一定能夠最有效地實現我們的目的。作為世界公認的大國,中國的國民應該調整一下心態了。畢竟,現在跟100年前不一樣了,那時候中國非常貧弱,清政府腐敗無能,老百姓沒有更多的辦法使祖國更加強大,阻止外國侵略勢力,所以他們的愛國主義往往流於非理性的情緒宣洩。在當今的中國,民眾的愛國熱情完全可以發揮得更有效,那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實現三大目標上,容納和團結一切不反對我們的人,跟他們成為朋友。而在極端的民族情緒下,往往會不加區別地對待一個國家的全體人民,這樣不利於打擊右翼勢力。在我認識的日本朋友中,有不少人真心希望中國能富強起來,有些人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有負罪感,也有人出於經濟利益,希望跟中國友好。但不管出於什麼動機,只要是願意跟中國友好的人,都應該成為我們的朋友。作為一個泱泱大國的國民,我們不能因為少數的日本右翼分子,就把本來可以成為朋友的日本人排斥在外。那是非常不明智的。中日之間的經濟交往對兩國關係是有影響的。這種影響應該成為改善中日關係的動力。即使中斷這些往來,也不會對抵制日本軍國主義、打擊右翼勢力發揮積極作用。為了民族尊嚴、民族利益,表達人民的意志,這種「民氣」非常可貴。但要使它真正發揮作用,就要化「民氣」為民智、民力,使它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發揮真正的作用。也就是說,我們除了要有愛國的激情,還要有大國的理性。只有這樣,我們的愛國之心,才能為祖國和人民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吳建民(外交學院院長):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才算愛國新世紀的國際形勢有四大特點:第一、冷戰結束,兩極體制的舊格局瓦解,世界正處於由舊格局向新格局過渡的時期;第二、這個過渡期的時間會很長;第三、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的較量是當前國際關係的主線,它實際上是世界新格局往哪個方向發展的鬥爭;第四、在國際上進行權力和利益再分配的過程中,由於總體格局未定,國際局勢會表現出很大的流動性,國際關係中的變動也是比較多、比較快的。毫無疑問,這樣的國際形勢給每個國家都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要妥善應對挑戰,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切忌把與某個國家的關係看死、搞僵。在過渡期,兩國關係中的變數非常多。彼此之間的外交政策其實並沒有完全定局。只有清醒地認識國際形勢,明白現代國際關係的特點,在面對國際糾紛時,我們才能維護好國家的根本利益、核心利益,從而真正做到愛國。事實上,愛國主義從來就不是抽象的。它是具體和務實的,是和國家的根本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的。當前,我國的根本利益是什麼?是全面創建和諧發展的小康社會,是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所以,我認為,在今天的形勢下,有利於中國繁榮和統一的才是愛國行動,反過來,不利於這兩條的我看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愛國。以中日關係為例,日本一些政客和右翼分子不正視歷史,破壞中日關係,但這筆賬不能算在全體日本人身上,應該嚴格地區分這兩者之間的界限。把反日等同於愛國是極端的、狹隘的。去年,中日貿易總額超過1600億美元,日本在華投資總額約為666億美元。這麼大的數字說明中日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共同利益。要是不把日本右翼和日本人民區分開來,那不同樣也傷害我們自己的巨大利益嗎?在中日關係上,鄧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會見當時來訪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時就說過:中日兩國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21世紀友好、22世紀友好、23世紀友好,世世代代友好,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超過中日之間任何別的事情。鄧小平同志是最了解中國根本利益的,他的話今天仍然值得我們深思。國與國之間發生利益衝突是常有的事,由此產生一些國際糾紛也是必然的。我們主張用協商談判的辦法,盡最大可能來求得問題的妥善解決。不是只有對抗才能顯示出愛國。對於國際問題,民眾當然可以發表看法,表示自己的態度。但是,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文明歷史的大國的公民,在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感時,應該守法、理智和文明。無論如何,過激行為談不上愛國,那不僅違反中國的法律,也違反國際法。外交使團是受國際法保護的。要是我們的使館在外面被人砸了玻璃,我們會怎樣看待那個國家的人呢?薄熙來:抵制商品將損害雙方利益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日前就中日經貿關係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問:日本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和吸收外資來源地,當前中日經貿關係的總體狀況如何?答: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中,中日之間的經貿關係發展很快。總的來說,中日經貿合作的利益是平衡的,也正因為互惠互利,才有20多年的長足發展,並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在的利益。目前,中日經貿關係與中美、中歐經貿關係已成為我國對外經貿關係的三大板塊,去年的雙邊貿易額超過了1600億美元。中日之間的經貿關係不但對雙方十分重要,也在影響著亞洲乃至世界。1972年,兩國實現了邦交正常化。33年來,雙邊貿易額增長了160倍。中日兩國已互為最大的進口來源地,日本是中國第三大出口市場,中國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場。中日兩國還在科技、教育、旅遊等各個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問:您如何看待中日經貿合作的互補性?答:中日經貿合作發展迅速,20多年間逐漸形成的規模,在世界經濟史上亦不多見,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中日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在一定意義上,這是由中日兩國在經濟結構上的差異性決定的。中日兩國既是近鄰,文化相通;又有差異,可以互通有無。從生產要素結構看,日本的資金和技術是中國經濟建設所需要的。日本已成為中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地,也是中國引進技術的主要來源地,近幾年都位居前三位。同時,中國巨大的市場和活躍的商機、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智力資源又是日本經濟發展所特別借重的。根據日方的統計,近年來日本對華出口大幅上升,已成為日本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從進出口商品結構看,中國對日本出口的礦產品、農產品、輕紡產品等有明顯優勢。2004年,上述商品出口占對日出口總額的43%以上。中國從日本進口的主要是信息技術產品和機械設備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2004年,中國自日本進口機電產品651億美元,占自日進口總額的69%;其中高新技術產品進口298億美元,占自日進口總額的32%。事實證明,日本經濟的復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華經貿合作;同時,與日本的經貿合作也對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擴大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中日兩國發展經貿合作有利於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問:近期中日之間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社會上也有人提出了抵制日貨的言論。這些是否會對兩國經貿關係產生不利影響?如何看待在華投資的日本企業和中國市場上的日本產品?答:中日兩國的經貿關係是互惠互利的,兩國經濟界和人民都從經貿合作中獲得了利益。中國良好的投資環境,巨大的市場潛力為日本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在華日資企業也為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據測算,在華日資企業直接和間接吸納就業人數920萬人;2004年,日資企業繳納稅收約490億元。日本投資者也從中國經濟發展中獲得了相應的回報。我們不希望中日之間的經貿關係受到傷害,因為它來之不易,經過了中日雙方許多熱心人的精心培育。正是出於對中日經貿合作的高度重視,我們才更加堅定地要求日本政府能夠切實採取措施,認真對待中國人民的關切,妥善處理涉及中國人民感情的原則問題,為促進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營造必要的條件和良好的氛圍。現在社會上有人提出抵制日貨,起因是想表達對日本一些人否認侵略歷史等一系列錯誤言行的不滿。實際上,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生產要素相互交流、按價值規律進行配置,經濟發展已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許多外國品牌是在他國以合資或合作的形式生產的,企業利益交織在一起,這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因此,抵制商品將損害雙方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不利於我們的對外合作與發展。我們相信這部分群眾會理智地表達愛國熱情,自覺維護社會穩定,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中國政府一貫致力於建設有利於各國對華貿易往來和投資的良好環境。我們將依法保護包括日本企業在內的一切在華外商的合法權益。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和世貿組織的重要成員,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對外開放,發展同各國的正常貿易往來。各國商品都會在中國市場受到公正的對待。同時,我們也希望日本工商界多做有利於深化雙邊經貿合作的事情,共同促進中日友好合作。問:如何看待當前中日關係中「政冷經熱」的現象?答:近來在分析中日關係時,經常有「政冷經熱」的說法,這是一種形象化的比喻,既然是比喻,就不盡全面和準確,但這個說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中日關係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應該說,「政冷」的局面是兩國人民都不願看到的,而「經熱」則是我們樂見的,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國的歷任領導人都十分重視發展與日本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這已成為我國一項基本的外交政策。中日之間之所以會出現「政冷」的不正常現象,根本原因是日方沒有正確對待歷史問題。近年來,日本領導人堅持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日本政府最近又允許美化侵略歷史的教科書出台。日方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的錯誤言行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不滿和憤慨,屢屢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這是導致目前不正常的「政冷」現象的根源。相較中日之間的「政冷」現象,中日經濟界在經貿合作方面始終是積極和熱忱的,並互有所望,互有所得。加強經貿合作已成為雙方的共識,兩國經濟界都十分珍惜這一經過不懈努力才形成的互惠合作的局面。但中日關係「政冷經熱」的狀態是難以長期保持下去的,如果不和諧的政治關係持續下去,必然有傷於兩國經貿合作的發展。事實上,「政冷」影響「經熱」的現象已初現端倪。2003年前的11年里,日本一直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但去年已被歐盟和美國所取代,中歐、中美之間的雙邊貿易額都已超過了日本。在投資方面,韓國當年的對華投資額也已超過了日本。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經濟大國,而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巨大的市場潛能正在逐步釋放,作為經濟互補性很強的近鄰,中日經貿合作的步伐反而放慢,的確令人遺憾。改善中日關係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我們堅決反對日方在歷史問題上的做法,並嚴正要求日方將正視和反省侵略歷史的承諾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不要再做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同時,我們也希望社會各界從兩國關係的大局和兩國人民的長遠利益出發,共同維護並積極促進兩國經貿合作的健康發展。問:您如何看待中日經貿關係的發展前景?答:中國和日本是亞洲的兩個重要國家,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由於兩國經濟內在的互補因素,發展經貿合作已成為各自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溫家寶總理在不久前提出改善中日關係的三原則中特彆強調,「中日友好合作有很大的潛力,特別是在經貿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兩國的共同發展」。我國政府對加強中日經貿合作始終持積極態度,對日本的經貿政策沒有變。小泉首相也曾講過,中國的經濟發展對日本不是威脅,而是機遇。這說明兩國政府都有促進經貿合作的願望。互利互惠的經濟合作需要相互尊重的政治基礎。中國人民是講原則、講事實的,中國人民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蒙受了巨大的苦難,這一事實是不能掩蓋,更不容篡改的。中國人民又是善良的,對於日本人民在戰後幾十年間振興經濟的創造能力是充分肯定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更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樂土。胡錦濤主席一直強調,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只要日方正視歷史,妥善處理雙邊關係中存在的問題,相信中日經貿合作就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曾表示,在過去一段時期,日本通過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日本願意謙虛地對待這一毋庸置疑的歷史事實,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道歉。如果日本政治家能以「村山談話」的客觀態度來正確對待歷史問題,並言而有信,中日兩國的經貿合作必將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實惠,受到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也在世界經濟史上創造了奇蹟。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中國的對外開放一百年不動搖。我們珍惜已經形成的對外開放的大好局面,並在開放中繼續實現與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這種共同發展的願望,當然包括同日本經濟界的真誠合作。堅信黨和政府能妥善處理對日關係的各種問題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具體行動愛國主義是激勵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光輝旗幟,是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精神動力。正確表達愛國熱情,有助於振奮民族精神,有助於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有助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近一段時間,一些地方發生了部分群眾和學生自發舉行的涉日遊行活動,這是由於日本在歷史等一系列問題上堅持錯誤態度,不斷採取傷害中華民族感情的錯誤行為引發的。中國人民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那場戰爭、對日本右翼勢力至今還歪曲那段歷史的做法,是深惡痛絕的。但表達愛國熱情必須冷靜理智、合法有序,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應對複雜國際形勢作出的重要判斷和重大決策上來。中日兩國作為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對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都肩負著重大責任。發展長期穩定的中日睦鄰友好合作關係,今天比過去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堅持從維護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的大局出發,立足於維護和實現我國長遠戰略利益,強調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著眼長遠、善謀大局,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強調不能也無法迴避歷史問題,日本要正視和反省自己的侵略歷史,不要再做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強調要堅持中日世代友好的大方向,實現中日關係穩定發展。這些都是我們認識和處理中日關係中矛盾和問題的根本準則。一定要看到,努力改善中日關係,實現友好相處、合作雙贏,有利於我國確保並延長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穩定周邊環境,推動區域合作。我們要深刻領會黨中央的戰略布局和重大部署,充分相信黨和政府有能力、有辦法妥善處理好中日關係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精心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堅決維護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爭取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和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作出自己的努力。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只有嚴格依法辦事,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表達愛國情感,才能維護民族尊嚴,才能維護社會穩定,才能維護國家利益。要清醒地認識到,不能因為愛國的初衷是好的,就不顧忌表達方式。如果情緒衝動,意氣用事,就會影響人民群眾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愛國熱情不僅要表現在對祖國、對民族、對人民的深厚情感上,更要表現在為祖國的繁榮、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富裕而不懈奮鬥的實際行動中。當前,我們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扎紮實實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這就要求我們深刻理解「穩定壓倒一切」和「發展是硬道理」的含義,把強烈的愛國熱情進一步轉換成為社會要穩定、國家要發展、民族要振興的共同心聲;進一步轉換成為勵精圖治、增強國力的堅強意志;進一步轉換成為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具體行動,自覺把愛國情感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穩定的和平發展環境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堅定相信黨和政府完全能夠從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出發,妥善處理對日關係中的各種問題。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貫徹黨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對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支持,把報國之志轉化為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的實踐,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自覺地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力量。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和各種矛盾問題,我們要顧全大局,冷靜理智,以法律規範自己的言行,在遵紀守法的基礎上表達正義的訴求,不參加未經批准的遊行活動,不用互聯網和手機簡訊傳播鼓動遊行示威的信息,不做影響社會秩序和有損國家形象的事,自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只要我們齊心協力,集中精力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加快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夠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青年學生: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學習動力從4月19日開始,中宣部和外交部聯合組織「中日關係形勢宣講團」到各地進行巡迴宣講,講解當前形勢,讓民眾了解中日關係的歷史以及現狀。「中日關係形勢宣講團」成效顯著,所到之處頗受歡迎。每場聽眾最少的也有1000多人,多的高達數千人。許多青年學生髮自內心地稱讚宣講報告是「及時雨」。四川省高校的師生代表聽了報告後表示要「理智愛國」。四川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劉曉娟說,我們應該認清我國正處在抓緊機遇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大學生不能偏激行事,要把滿腔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因為只有國家真正強大了,我們的聲音才能振聾發聵。西南交通大學學生秦文臻說,聽了報告後,使我深化了對中日關係的理解,我們不能讓一時的熱情和偏激干擾我國正常的外交工作,而應該通過正常與合理的渠道表達我們的觀點。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呂聰說:「對待中日最近的摩擦,我們要做的不應是抵制日貨,因為抵制日貨是不理智的行為。作為一個青年,既要有澎湃的愛國激情,也要有冷靜和理智的認識,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正確對待中日關係中存在的問題。」《信息導刊》(2005年第十七期)
推薦閱讀:
※今天是2008年10月1日看看中國名人的外國籍!
※不熟不吃!今天你被綁架了嗎?
※你知道曾經黃梅戲有多火嗎?為什麼今天的黃梅戲由盛而衰了?
※歷史今天:1925年1月14,綁架自衛隊的作家三島由紀夫出生
※從今天起,為了孩子,請家長每天朗讀三遍,請轉給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