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領我們的內在小孩
核心層:這是生命的本質和核心
我們的最裡層是核心層,這是生命的本質和核心!是我們降臨這個世界的最初狀態:純真,信任,生機盎然,自然地愛,沒有保護層,我們赤裸裸,全然脆弱的來到這個世界,沒有認同,沒有姓名,地址,我就是我,無意識狀態。
中間層:脆弱層
中間層是我們受傷的脆弱情感層,也就是脆弱而極易受傷的小孩!
傷痕纍纍的「內在小孩」
在你我成人的身體里,還存留著一個童稚的內在小孩,有著脆弱的特質和被關注的需要。它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被傷害被遺棄的「自我」。我們小的時候大致都經歷過一些創傷,有一個在成長環境中曾經受傷的孩子。然而很少有人在小的時候具備內在的資源去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不受到負面的影響而強壯的活著。
這些創傷來源不一,可能是:
被拒絕,活力能量受壓抑,麻木不仁,缺乏溫暖,緊張,受虐,被比較,有壓力,被苛責,被批判;而這些創傷中最大的羞辱是不被支持做原來的自己,而被制約成為別人(父母,老師,整個社會)所期望和要求的人。帶著這些制約,我們的純真,美好,愛心,信任。。。。。開始一一瓦解,不復存在。
1、純真變成多慮;
2、信任變成不信任;
3、自然流露變成精神崩潰和自我懷疑;
4、熱忱變成擔憂;
5、生氣盎然然變成沮喪缺乏活力;
6、抒懷變成催促;
7、自然地權利主張變成好戰或無法保護自己……
這些清單列不完,而我們就在這些過程中受傷了……
傷痕之根源:愛的缺場
每個小孩在生命的最初幾年都需要有人「無條件地愛他們」--不帶任何批評眼光,全心全意地愛。而且孩子們本能地知道,人只把時間花在他們所愛的事物上,孩子期望被愛,也期望有人來接受他的愛。
但如果我們偏偏碰上了自己還有問題,還是未成年孩子心態的父母,他們終日沉浸在自己的情緒問題里,無暇顧及我們的需要,因為他們本身的需要就很大了,他們根本無法在情感上陪伴我們,那我們就會怎樣呢?
父母的嚴格要求管教,有時也會成為傷害我們的源泉。如果不管你做了什麼,做得多好,都無法追上父母對你殷殷的期望,無法達到父母對你完美主義的要求,你還有興趣有勇氣繼續做下去嗎?作為孩子,你能夠體會到的不過是自己永遠是不對勁的,有缺陷的,是生而為人的瑕疵和缺陷。
在我們發展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的「需要被忽視」,我們的感情被壓抑,我們就不得不帶著這個憤怒、受傷的小孩在我們身體裡面一起長大;而這個傷痕纍纍的內在小孩也將無法避免地污染到我們的成年行為。
人性中脆弱的自然狀態是:柔軟,接納,開放,幸福感。
然而在受傷之後,失去了內外的信任,脆弱的這些狀態混雜了害怕,孤寂和羞愧。這一層成了一個令人或害怕,或孤立,或內疚,憂傷的空間……
經歷了社會多年的洗禮,內在的小孩會變得服從,不得不壓抑,因為如果不這樣,大人不認同,社會不許可。只有服從才會得到大人的愛和贊同。
每個人受傷的程度不一樣,自然每個人受到的影響也不一樣。
最外層:保護層
每個小孩都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遭遇到各種傷害,也因此內在的小孩發展出不同的應對方式,應對外在的傷害,這自然就有了「保護層」。
當保護層出現的時候,我們失去了原有的純真和美好。失去這樣的狀態並不是不幸,我們本可以通過它呈現出挑戰和潛能,將純真和美好由無意識狀態變成有意識狀態。
然而,我們沒有再度拾回那份純真美好,才是令人感到難過!
於是,我們製造保護層的「防衛機制」,這一層是我們用來將苦痛的能量被阻隔在外,以免受傷的屏障,它也是用來掌控生活的方法。
保護層設法讓自己不再受到更多的傷害和害怕,想要把痛苦的能量阻隔在外,會用盡各種辦法保護自己。
例如:
1、在生活中努力奮鬥;
2、取悅別人;
3、退縮不前;
4、理智化;
5、誘惑別人;
6、保持忙碌;
7、壓縮生命力量,
8、讓自己先安全;
9、用上癮的藥物或行為讓自己麻醉和分心;
11、叛逆;
12、憤怒感;
13、讓自己的認同和行為符合別人的要求,順從的將事情做好;
14、帶著深深的疏離感;
15、或者崩潰,放棄,等等
保護層不是一個負面的空間,是我們無意識造成了他的負面性。當我們還是個小孩時,必須找一個保護自己的方式,自然建立了自己獨特的防衛風格,而我們卻認為這就是我們自己真實的自己,其實這不是!
而保護層最大的功能就是和別人的保護層互相吸引,所以我們和別人發生一切的關係往往都是在自己的保護層里發生的行為;而我們保護層中,很多讓我們不喜歡的行動和思維,都是來自於那個脆弱的情感層面。
認領我們的內在小孩
弗洛依德是第一個發現我們那可憐的內在小孩的人。他發現,神經症和性格問題,都是我們沒能解決的童年困擾造成的。他創造了一種方法,希望建立一種安全的環境,讓那位受傷的小孩重新浮現,讓心理治療師擔當起愛護這個小孩並讓他成長的責任,從而幫助這個小孩長大。因為我們已經無法要求父母還給我們所欠的愛。
我們知道不完美的父母是這個不完美的人生中的必然,就象我們無法對我們的孩子承諾完美。現在,成長是我們自己的事,我們必須自己認領自己的「內在小孩」。
傾聽內心的需要
內在小孩受傷的成人們,當發現自己需要別人的時候,需要愛的時候,不管其需要是多麼正當,都會覺得很丟臉,特別是在有性需求時,更會體會到羞恥。他可能將自己完全投身在工作中,或者淹沒酒癮中,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樂趣。只有在這些行力中他才能有感覺。而實際上,他是以這樣的方式將他跟他「真實的自我」隔離開來,因為受外界思想的影響,真實的自我會讓他覺得可恥。
在的成長中,幾乎只被允許表達和感受喜悅、興趣和驚奇等正面的情緒,而恐懼、悲傷、憤怒等情緒則被責備和壓抑。在受傷的內在小孩裡面充滿了源自童年的創傷。
從現在起,不要再用酒灌自己,用香煙去熏自己,你要做的是感受自己「真實的情緒」,而不是用種種方式去逃避自己的情緒,要學習和自己的情緒真實的接觸。就是和自己內在小孩的真實接觸。在你有痛苦需要逃避的時候,面對這情緒,找到「痛苦背後你真實的需要」,並接受它,擁抱他。為了得到幸福,你可能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生活目標,更高的職位和更高的收入,或更大的房子……但是從外部世界,你很少能夠得到真正持久的滿足。
其實你要做的,就是擁抱那個蜷縮在角落裡的內在的孩子。安慰他那沒有人真正看重,費盡吃奶的勁都沒有得到愛和看顧的心靈。找一個地方靜靜呆著,你能聽到他悲傷的哭泣,還有對父母和傷害過自己的人怯怯的憤怒和怨恨。想像出你的內在小孩的樣子,以他的方式給你寫一封信,寫出他曾經受到的委屈,他的不滿,他的痛苦……
當你初次見到你的內在小孩時,你可能會覺得羞恥,甚至害怕。其實就是因為羞恥感和害怕,你的內在小孩才被長久地遺棄在那的。現在,感受他,擁抱他,不管他是多麼不堪,其實那就是你自己。
看顧自己的內在小孩
小時侯應該讓我們無條件依賴的父母,如果沒能帶給我們安全感和信任感的話,會讓內在小孩相信:他沒有權利去依靠任何人。現在,你應該讓他知道,成年的你會永遠守在他身邊,幫他洗凈被拋棄、被忽視、受虐待、被困之苦。告訴他,雖然身邊所有的人都可能會棄他而去,而你永遠不會離開他。
由於我們的內在小孩可能是在不同的年齡被遺棄,找到自己的內在小孩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但有一點,愛護自己,是我們能給予內在小孩的最好的看顧。因為自我痛惜和自我照顧是對自己負責任的心態,當別人對不起我們時,至少我們自己對得起自己。當別人無暇、不願或不能給我們溫暖時,收起哀怨憤恨,給自己一個深厚的擁抱。
而且,你真的長大了,你完全有能力去認識很多事實,排除煩惱,創造快樂,讓自己過得更好!
當我們願意以憐惜之愛去全然的接納我們曾經受傷的內在小孩,當我們自己願意撫慰憐惜脆弱的自己,我們和自己的關係更為親密,我們自然和外在所有的一切都將更為密切,內心自然就會感覺到寧靜和喜悅。
請認領我們內在的小孩!
推薦閱讀:
※劉強愛電影之《美國往事》:那時,我們是兄弟
※我們父女
※男人,你咋就不懂我們女人的心!
※轉帖:我們都是光陰的過客
※我們今天最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