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對婚姻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千萬別小看

相關研究表明,在中國離婚家庭中,47%的夫妻離異,是由於婆媳關係造成的。這些夫妻因為沒有正確處理好婆媳矛盾而造成夫妻不合、家庭熱戰冷戰不斷,對家庭對雙方都造成巨大影響,甚至產生婚姻危機。婆媳關係已經成為我國很多家庭的一個現象級困擾。

2015,鄭州一位75歲的大娘在穿戴整齊之後,跳樓身亡。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就這樣變得支離破碎。起因竟然只是因育兒理念不同而與兒媳發生過爭吵。也是去年,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小三門"鬧得沸沸揚揚。通過相關報道,可以鮮明地看出,他這段婚姻中,最大的問題不是來自小三,而是婆媳關係。

是不是只有中國夫妻會面臨這種困擾?有專家表示,婆媳關係擰巴不僅僅存在於我國的婚姻家庭中,同時也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2001年,德國進化心理學家尤勒等人報告了他們的一項研究。他們要求測試者評價自己的父母跟四位祖輩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測試者普遍評價婆媳關係最差。在7點評分的量表上,母女關係評分5.49,父女關係評分5.16,母子關係評分5.03,父子關係評分4.71,母婿關係評分4.45,翁婿評分關係4.35,公媳關係評分4.03,婆媳關係評分3.75。2004年,來自美國的普渡大學的芬格曼採用了新的研究對象研究婆媳關係。43名美國老年人報告他們跟自己的子女以及子女配偶的關係,結果同樣發現婆媳關係評分最低。這些數據表明,婆媳關係的擰巴很可能是一種跨文化的普遍現象。這兩個家庭關係的調查數據中,美國人和德國人都認為婆媳關係最擰巴:無論是讓作為第三方的孫輩來評分,還是讓作為當事人的祖輩來評分,人們給婆媳關係的評分都最低。

婆媳關係已經成為一個當今我國很多家庭的現象級困擾。不論是都市題材電視劇中的永恆主題,還是已婚婦女的閑言碎語,抑或新聞媒體不時報道因婆媳失和導致家庭破碎的事例,或是個人的親身體驗,都已昭示婆媳問題是中國最重要的社會話題之一。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級的困擾?

專註中國人婚戀研究十多年的珍愛網,通過多年的情感服務經驗研究發現,婆媳問題,並不能狹隘地分析婆媳關係的甲方和乙方,簡單地以對錯和是非加以區分,真正的原因並不僅僅在於這甲乙兩人身上。

情感專家指出,一般而言,婆媳關係有了問題,很可能源於以下五個情況:

一、觀念衝突

婆媳之間年齡相隔至少二十年以上,婆婆憑老經驗總結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符合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婆媳各有觀念,各說各有理。蘋果更有營養還是獼猴桃更有營養呢?其實很難確認對錯。媳婦和婆婆顯然都覺得自己有理,衝突就難以避免。

二、嫉妒情節

在原生的家庭里,兒子與父母緊密生活了幾十年,母親一直照顧呵護著兒子,但在結婚後,兒子卻去照顧呵護別的女人。對於母親來說,內心深處其實是對媳婦有一些嫉妒的。對於媳婦來說,丈夫和自己已經有了一個小家,卻在很多事情上重視考慮婆婆的意見更甚於自己的意見。婆婆對丈夫的影響力,也會讓她對婆婆產生嫉妒。

三、資源爭奪

這個資源指的是兒子。婆婆希望兒子仍然是原來的兒子,而媳婦希望丈夫只是自己的丈夫。在婆婆和媳婦來說,對方多佔有資源,自己就只能少佔有資源。在這種對抗的關係中,兒子作為被爭奪的資源,如果具備居中調和的情商,就能雙方都"哄"好,緩和婆媳關係,反之則是最壞的情況,將雙方都得罪。

四、家庭界限迷糊

對於婆婆來說,在原生家庭中,她和兒子是一個家庭內,她習慣進入兒子的領域。而在兒子結婚後,如果她沒有意識到兒子已經在一個小家庭內,她進入孩子的領域其實也是進入了媳婦的領域,她就很容易經常侵犯到媳婦的領域而不自知。而對於媳婦來說,雖然和丈夫組成了一個小家庭,但是她也不能剝離丈夫原生家庭的一部分。如果她希望完全掌握丈夫,希望丈夫只關注小家庭而不在乎原生家庭,就很容易激發起丈夫和婆婆的共同敵對。

五、外界的輿論影響

我國民間自古以來就有"婆媳天生是對頭"之說,大家也公認婆媳關係是最難處理的人際關係,於是讓大家形成了一種認知,在兒子結婚後,家庭有了新成員後,開始接觸接納彼此時,讓婆婆對媳婦保持警惕,讓媳婦對婆婆保持戒備。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芥蒂的雙方,很容易錯誤解讀對方的行為,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要想把一段婚姻經營好,讓一個家庭和睦幸福,從某種程度上說,婆媳關係是擺在很多家庭面前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婆媳關係很微妙,也很突出,很複雜,也很簡單。要想把一段婚姻經營好,讓一個家庭和睦幸福,婆媳關係是無法繞開,無法逃避的問題,是必須處理好的人際關係。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北京時間查看原文
推薦閱讀:

脾胃小腸大腸之間的相互關係?
同父異母姐姐把遺產給弟弟 證明姐弟關係成難題
我們到底想要怎樣的親密關係?
職場人際關係技巧
延安時期的黨群關係

TAG:婚姻 | 婆媳 | 婆媳關係 | 影響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