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火了 誰讓愛情與生活失衡
06-17
《蝸居》乍一看覺得很真實,大眾敏感的房子問題被編導演繹得淋漓盡致。但是仔細一琢磨,這部劇是在很巧妙地耍花活。 《蝸居》火了,為什麼?有人說是因為它拿房子說事說得好。而隨著劇情的不斷發展,我們發現,原來房子也僅僅只是編劇剖析現實的一個切入口而已,《蝸居》之所以好看,還因為它是真實展現人性和現實社會的一部電視劇,有很多地方真實得讓人不敢面對,看了心酸。說白了,《蝸居》太寫實,赤裸裸、血淋淋,觸動了很多人的神經。就像電視劇中所描述的那樣,人都變得很物質,唯一的信仰就是money。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普遍缺乏責任心,於是原有的道德觀被背棄,每個人都為自己的私利而活,為所欲為。古話說得好:錢乃身外之物。夠用就好,活著關鍵還是要開心…… 《蝸居》乍一看覺得很真實,大眾敏感的房子問題被編導演繹得淋漓盡致。但是仔細一琢磨,這部劇是在很巧妙地耍花活。 劇中,妹妹海藻與小貝、宋思明的愛、恨、情、仇是主線,姐姐海萍為房子而苦惱、奮鬥的故事為輔。該劇非常審時度勢地截取了大眾敏感的房子話題為全劇的主要線索,並以此為噱頭,進行了波瀾壯闊的演繹。果然,房子問題快刀斬亂麻地擊中了觀眾的心。不是說房子情結不真實,房子確實是很多現代人的心病,多少白領為房子而奔波,當房奴確實像大山壓背一樣難受。但是,讓一切慾望的矛盾都淹沒在房子之中,也是一種矯情。生活是多層面的,不是說有了房子,海萍們從此就再不會像潑婦一樣折磨丈夫,海藻們也不會再拋棄小貝,淪為宋思明們的情婦,因為房子包容不了整個社會。宋思明倒是有房子,且不止一套,但他並沒有遏制貪婪的慾望。 看這部戲的時候,我們對門的大媽說了一句話,很值得玩味:「人啊,沒有知足的時候,有了房子想別墅,有了媳婦想二奶,海萍、海藻一輩子都得鬧騰。」話糙理不糙,真正讓這姐倆失衡的是她們不甘於平淡,不甘於寂寞的躁動內心。比房子比車,比來比去,就比到丈夫沒本事上,所以,她天天給丈夫念緊箍咒,逼著丈夫去賺錢。豈不知,個人慾望就像一個無底洞,舊的慾望滿足了,新的慾望會跳出來。可編導有意無意地迴避了這個本質話題,讓房子成了所有罪惡的爆發點和擋箭牌。 貪官、二奶的風花雪月變身為梁祝式的真愛情也是這部劇的新創意。宋思明活到42歲,終於有了一次轟轟烈烈的真愛,那個純潔的女孩海藻成了他心目中的女神。既像寶哥哥情歸林妹妹,又如梁山伯死戀祝英台,一舉一動都頻頻爆出了愛情的火花,撩撥得人浮想聯翩:原來,包二奶的過程也這麼美好,照此,《水滸》里的高衙內看上林沖的娘子也沒什麼不可以,愛情這事多少朝代都搞不清楚,難道真的在《蝸居》里出了答案:一切掠奪式的欺男霸女,都來源於「真愛」。 原載《北京青年報》 控訴!房子逼出「小三」 《蝸居》用灰色基調描寫了房奴的尷尬,再次觸及到了都市眾生相,而房子成為「原罪」。關於海藻當「小三」,很多網友也認為是房子逼的。有網友說買房這麼辛苦,幹嗎不租房?漢字里,「家」字是寶蓋頭,有房才有家,房子對於大部分普通的中國人代表的是一份安全感,是租房無法帶來的安全感。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奮鬥一生就是為了房子,太多人用三輩積累的財富換取幾十平方米的安居之所。《蝸居》拍出了房奴的辛酸,才讓這麼多房奴觀眾心有戚戚焉。 為了房子,我們到底能犧牲些什麼?可以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可以一年不買新衣,但若為了幾十平方米犧牲生活、犧牲愛情、犧牲最根本的價值觀,房子還能稱之為家嗎? 海萍、海藻的生活告訴我們,房子能帶來安全感,但那冰冷的建築物卻絕對不能帶來幸福感。為了房子在奮鬥的人,金錢上,你可以是房奴;但精神上,我們拒絕當房奴。 原載四川新聞網 像一枚刺,刺向我們內心 雖然,房子不是一個筐,可以把什麼問題都往裡面裝,但誰也無法否認,當今很多問題,都會在房子問題之中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由房子而引來的貪官的腐化、人性的扭曲、道德的失衡、價值觀念的錯亂,或家庭關係、愛情倫理的考驗,在動蕩的房價面前,都在走馬燈一樣亮相。 於是,這部劇所折射的並不是很多觀眾所關心的宋思明和海藻是否真愛、海萍對海藻悲慘的結局是否負有責任諸如此類婆婆媽媽的問題,而是房子對於一代人情感價值系統的摧毀。海萍和海藻姐妹之間原本那樣清純而美好的親情,以及她們和父母的親情,不都是在房子問題面前而節節敗退,最後無法收拾,以犧牲了海藻的一個子宮為代價的嗎? 因此,《蝸居》不是愛情劇、反貪劇,也不是家庭倫理劇。它用巧妙的手法昭示著房價在扭曲現實,扭曲情感乃至人性。真的是物質決定精神,生存壓迫心靈,房子壓得不止一代人心裡喘不過氣來。 《蝸居》不是承載問題的一個筐,而是刺向當下社會和我們內心的一枚刺。它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擁有不迴避現實生活的良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蝸居:房子成為愛情絞肉機
※蝸的居:房子問題
※全球蝸居報告(5)——奧斯陸
※超級喜歡的三口67平甜蜜小蝸居
※《蝸居》人物逐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