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置業哪家強,杜甫最慘,岳飛最壕

文/老x

國內城市房價飆漲讓很多人「望房興嘆」,網路上甚至出現了丈母娘幸福指數供單身人士參考。日前,國家統計局對外發布的一組關於全國人均住房面積的權威數據,這篇題為《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文章稱,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0.8平方米,已是一種進步。其實,房產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同樣困擾著古人,甚至是一些大名人。

  西周時期,一個叫矩伯的人用兩塊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條帶花的圍裙換了裘衛一千三百多畝地,這可能是房地產業有史來最划算的一筆土地交易,那時候人口比地值錢,國家和城市的範圍都很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房子多簡陋。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普通的朝廷官員是不奢望有自己京城的房子。秦朝公務員實行的是實行「秩石制」,直接發糧食當工資,並不括房產享受的特權。從西晉開始,官員才正式按等級占田私授,但這些田也不是永久給你的,一旦官員退休,在職時的俸祿一律停發,這地也得還給皇帝。當然,當官的時候,朝廷是管吃管住管傢具的。為了省卻許多麻煩,許多官員就直接把家安在了條件相對優越的衙署里或異地做官,舉家搬遷到新宿舍。如果不幸被淘汰出官場,那就要想回老家另謀生路了。

  在古代,一般都是業主自己建房,房子蓋好後,因為種種原因,這套房子再被轉賣掉。從戰國到明清,中國房地產市場上賣來賣去的主要是二手房,沒有產權年限一說。賣房時,要先問四鄰和族人是否想買,如果他們不願,或者出的價太低,你才能賣給其他人。正規的做法是拿一個小本子,把親戚鄰居的名字都列在上面,然後從族長老太爺到隔壁大媽,讓他們挨個簽字。有買賣合同,有繳稅證明,有公章,政府才不予追究。 假如其中一個拒簽,這房就別打算賣了。隋唐時,才出現專門開發商鋪租賣的商人,但總的來說都是玩票性質,沒有哪個人真靠這個賺錢。

  生活在盛唐時期的詩聖杜甫,曾在長安呆了10年,做過左拾遺的閑差(給皇帝和朝政提意見、挑毛病),按照現在的概念,杜甫應該待遇不低,生活悠閑,房子都好幾套吧。然「杜工部」只是個虛職,沒有太多的俸祿和編製,還因工作被唐肅宗李亨被貶華州(今陝西華縣),安史之亂後,潦倒的杜甫攜家眷由隴右 (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來到成都。攥著弟王十五來的蓋房資金「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再加上朝中做官的高適、嚴武施以援手,杜甫才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三間,終於有了一個棲身之所。可「成都草堂」落成不久,秋夜狂風就捲走屋上的幾層茅草,屋頂不斷地漏雨。杜甫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忍巨痛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呼籲政府實施保障房建設工程,但強調工程質量一定要過關「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後來杜甫選擇住到一條破船上,過起「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生活。

  安史之亂平定後的幾十年,白居易28歲考中舉人,29歲考中進士,32歲才參加工作,中央辦公廳負責校對紅頭文件的工作人員。當時是正九品「校書郎」,類似現在的處級幹部,每月一萬六千錢,相當於現在的8000塊人民幣。收入不低,買房不可能。白居易就在長安東郊常樂里,租了已故宰相關播家的一個亭子、四間茅屋,因為離上班的地方遠,又養了一匹馬代步,還雇了兩個保姆,這樣每月開銷七千五百錢,剩下八千五百錢存起來。35歲時,白居易下放到陝西盩厔當縣尉,後調回長安做左拾遺兼翰林學士,薪水大漲,結了婚,帶著愛人繼續租房住。白居易有了女兒金鑾子,在長安南城的昭國里租了所大房子。這時他已是「京兆府戶曹參軍」,主管首都財政,相當於北京市財政局局長。老婆楊夫人提買房之事,白居易總說:「唯有衣與食,此事粗關心。苟免饑寒外,余物盡浮雲。」只要吃的是自己的食物,穿的是自己的衣服,生活不就很安逸了嗎?幹嘛非要住自己的房子呢?就這樣租房十年,後來白居易去重慶做市長(忠州刺史),夫人下了最後通牒:必須買房,不然後果自負。白居易嘴上「何須廣居處,不用多積蓄」,見媳婦動了真格的,於是在租房十八年後,到長安郊渭南農村買了一套二手房。平時在長安租房上下班,逢假期(唐朝官員每十天休假一天,十天為旬,故稱旬休)和休息日就回渭南的家中「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

  兩宋時期,城市房價快速上漲,大大超出了常人的承受能力。特別是宋高宗晚年,南宋只剩兩百萬平方公里的疆域,人口卻多達一億兩千萬,人口密度堪比日本,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紛紛涌到杭州,有錢的中原老百姓也紛紛南遷,分別在杭州、蘇州、紹興、寧波等江南城市安家落戶。南遷的士大夫,花很少的錢就能在城郊買下十幾畝甚至幾十畝的地皮,給自己蓋上豪華別墅。

  蘇軾的爸爸蘇洵,年過半百的時候混上了一個「霸州文安縣主簿」的烏紗帽,開心得不得了。每月只有7貫銅錢薪水的收入,卻在首都開封宜秋門外買了所標價8000貫的「花園洋房」。誰知才住了七年,債還沒還完,蘇洵就病逝了,留了一屁股債給兩個寶貝兒子——蘇軾和蘇轍。蘇軾26歲正式成為公務員,每月收入才十來貫,要想著賑災做慈善,還要替蘇洵還房貸。蘇軾的官場一路坎坷,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同事排擠,亂髮帖子和牢騷被領導打壓,等蘇東坡老了,想安置下來,可薪水不斷下滑,職田也被沒收,京城的房子徹底買不起。可兒子要結婚的剛需要求在,蘇軾只好硬著頭皮向好友借房子鬧洞房(蘇洵在世時購買的壕宅已被賣掉)。50歲那年,為了讓家人有個安身之所,蘇軾又硬著頭皮從弟弟蘇轍那裡借了三千貫在江蘇常州買了唯一的房產。

  我們熟知的岳飛,不僅是領兵打戰的抗金英雄,還是個理財高手。雖然岳飛早在39歲就冤死在風波亭,但絲毫不妨害他在江西九江置辦了498間房,5所水磨以及2300多畝田地。建在江州城中的38間房屋是岳飛的私宅,剩下的約460間草屋、瓦屋和房廊,主要集中在廬山之南的「岳家市」,供逃難而來的岳姓族人居住。岳飛蓋房的錢倒都是自己的合法收入,每月工資福利在6000貫以上的岳飛(摺合現在48萬元),完全靠雙手是「勤勞致富」。南宋初年疆域銳減、財政緊張,文官薪水和宗室福利一律減發甚至停發。但岳飛是武將,薪水不但能準時足額發放,皇帝時常還會有巨額賞賜。自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後,岳飛所置辦的房屋和田產都被朝廷沒收,冤案昭雪後朝廷也只返還一些零頭房產,一場遊戲一場夢,唯岳家廟香火不斷。

  看歡天喜地住進豆腐渣危房的杜甫,看拖家帶口租他人屋檐之下十八載的白居易,看勒緊褲腰帶苦幹二三十年才買下首套房的蘇軾,看天天跟敵人鬧革命打游擊,房產壽命跟自己差不多的岳飛,現代都市人會不會有些新的啟發?重要的不是房子,而是住在裡面的人吧,不然一輩子不知為誰而忙!

推薦閱讀:

杜甫草堂 之 大雅堂(圖)
怎麼賞析杜甫的《春望》?
詠懷古迹隋 唐 杜甫
古驛聊齋(19):奉濟驛杜甫送嚴武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那麼,詩虎、詩瓢指的是誰?

TAG:買房 | 杜甫 | 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