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數載十三陵(1)
【貼圖】春秋數載十三陵(1)
舉世聞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三個封建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縣境內的燕山山麓。據京城約五十公里,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輝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世系表)。是當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南麓三面環山的小盆地內。北為天壽山龍脈,東莽山、西虎峪分列兩側,群山聳立,南面長龍山與卧虎山相峙而立,中部明堂廣大,一帶平原,並有曲水環抱,山清水秀,是一塊地地道道的風水勝境。陵區從永樂七年(1409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前後營建230多年。整個陵區南北約9公里,東西約6公里,佔地面積約40平方公里。結合自然地形,形成一個環抱內收的完整環境,其布局與明北京城布局非常相似。
明十三陵陵名,墓主情況一覽陵名,墓主名,廟號,謚號,年號,在位期間/年,享年1、 長陵,朱棣,成祖,文皇帝,永樂,1403~1424,22/65歲2、 獻陵,朱高熾,仁宗,昭皇帝,洪熙,1425,1/48歲3、 景陵,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宣德,1426~1435,10/38歲4、 裕陵,朱祁鎮,英宗,睿皇帝,正統/天順,1435~1449,1457~1464,22/38歲5、 茂陵,朱見深,憲宗,純皇帝,成化,1465~1487,23/41歲6、 泰陵,朱佑樘,孝宗,敬皇帝,弘治,1488~1505,18/36歲7、 康陵,朱厚照,武宗,毅皇帝,正德,1506~1521,16/31歲8、 永陵,朱厚熜,世宗,肅皇帝,嘉靖,1522~1566,45/60歲9、 昭陵,朱載垕,穆宗,庄皇帝,隆慶,1567~1572,6/36歲10、定陵,朱翊鈞,神宗,顯皇帝,萬曆,1573~1620,48/58歲11、慶陵,朱常洛,光宗,貞皇帝,泰昌,1620,1月/39歲12、德陵,朱由校,熹宗,悊皇帝,天啟,1621~1627,7/23歲13、思陵,朱由檢,思宗,愍皇帝(清代順治加謚),崇禎,1628~1644,17/35歲
有人要問,明朝十六帝,為什麼叫十三陵呢?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歷史。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分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長陵
明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生於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七日封燕王,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就藩北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永樂。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征漠北,十八日病逝於榆木川,謚「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十二月十九日葬長陵。
長陵陵恩殿
長陵神道碑亭
長陵明樓
明長陵的陵宮建築
長陵的這座棱恩殿,是明代帝陵中唯一保存至今的陵殿,堪稱是我國古代木構建築中的珍貴遺物.
兩柱牌樓門,為柱出頭式牌坊,又稱欞星門。
明樓
推薦閱讀:
※【秋意濃】秋遊十三陵
※唯一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朱祁鈺
※十三陵,究竟葬著哪十三位皇帝?
※十三陵裕陵開工大修?明朝外殼清代「心」
※十三陵遊記!
TAG:十三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