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秘檔:順治出家之謎
清史學界有關順治的研究成果,較為一致的看法是順治的確信佛、好佛,也有出家的念頭,但正如史學大師陳垣先生所說:「順治出家之說,不盡無稽,不過出家未遂而已。」
關於,「順治出家」之說,最早見之於清初有「詩史」之稱的吳梅村之《清涼寺贊佛詩》,此詩共四首,長達一百餘句。後來一些文人學者在詮釋該詩時,認為詩句影射順治愛妃董鄂氏之死導致其「出家」一事。如詩句中說:「王母攜雙成,綠蓋雲中來」;「可憐千里草,萎落無顏色」,句中「千里草」——草下千里重疊,是個董字,「雙城」乃用《漢武帝內傳》王母侍女董雙成的故事,實際上都是影射順治愛妃董鄂氏。而「八極何茫茫,曰往清涼山」,清涼山指的就是佛教聖地五台山,意思是說順治遜位出宮雲遊至五台山為僧。在蔡東藩的《清史演義》里寫道:「順治帝經此慘事,亦看破世情,遂於次年正月,脫離塵世,只留重詔一張,傳出宮中。」此外,還有《清稗類鈔》、《清代野史大觀》等書中均有關於順治帝因董鄂妃去世而削髮出家的故事。後來,康熙又多次陪奉母后游巡五台,遂更有順治出家五台山、康熙來此尋父之說。據說清聖祖康熙親政後,曾經以進香為名,多次到五台山看望順治,希望順治能回到宮中,但是順治不為所動。康熙有詩哀悼:「又到清涼境,巉岩卷復垂。芳心愧自省,瘦骨久鳴悲。膏語隨芳節,寒霜惜大時。文殊色相在,惟願鬼神知。」其中悲慟之情躍然紙上。又有傳說康熙年間,兩宮西狩,經過晉北,地方上無法準備御用 器皿,卻在五台山上找到了內廷器物,這似乎又是順治出家的佐證。
針對上述各種順治出家的傳說,孟森在其《清初三大疑案考實》之二《世祖出家事實考》中,以大量翔實的史實考證,順治雖然好佛,但其的確死於天花,並未離宮出家。
順治篤於宗教信仰,最早是受到天主教的影響。順治八年(1651),大學士范文程引見居住在北京的耶穌會教士、欽天監監正湯若望,這位傳教士因學識高深很快獲得了幼齡君主順治的好感和敬仰,又因孝庄文太后曾認湯若望為「義父」,所以順治尊稱湯若望為「瑪法」,即「爺爺」之意。湯若望利用講授知識談論政務的機會,竭力向順治灌輸天主教教義,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順治的性格和思想。
順治十四年(1657),可能是由於太監們的鼓勵和慫恿,二十歲的順治召見佛教高僧憨璞聰,從此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漸漸疏遠了天主教。據有關佛教典籍,如《憨璞語錄》、《續指月錄·玉林琇傳》、《玉林年譜》、《北遊記》等記載,自是而後,南方高僧玉林琇、茚溪森、木陳忞、玄水杲先後應召至京,在宮中論經說法,大談佛理。順治曾封玉林琇為「國師」。並請玉林琇為自己起了法名「行痴」,號「行痴道人」。他在玉林琇等高僧面前自稱弟子,以示尊敬。他曾說:「願老和尚勿以天子視朕,當如門弟子旋庵相待。」印章亦有「塵隱道人」、「痴道人」等稱號。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董鄂妃突然病死後,順治痛不欲生,萬念俱灰。為哀悼董鄂妃,他五天不理朝政。沒過多久,又親自給禮部下了一道聖旨,特意採用追封的方法,給董鄂妃加封謚號「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 惠端敬皇后」。董鄂妃死後,順治的心也隨之而去,正可謂:「維將竟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然而即便是這樣,仍然不能緩解順治心頭的悲懣,終於萌發了遁入空門的念頭,他命茚溪森為其削髮,決心出家。幸虧玉林琇抵京,聞知此事,命人取來柴薪,欲燒死他的弟子茚溪森,加之孝庄文太后竭力勸阻,才使順治勉強答應重新蓄髮留俗。
對此,著於康熙十九年的《續指月錄·玉林琇傳》說:「玉林琇二次到京(時為順治十七年,第一次到京為十五年),聞其徒茚溪森為上剃髮,即使眾聚薪燒森。上聞,遂許蓄髮,乃止。」而《玉林年譜》則載:「十月十五日,到皇城內西苑萬善殿,世祖(順治)就見丈室,相視而笑。」順治再次申明想要出家的意願,經玉林力勸,順治才作罷。所謂「相視而笑」,則是因為一個光頭皇帝見到一個光頭和尚的緣故,因為順治雖允蓄髮,此時尚未長起,便覺可笑。在《湯若望回憶錄》內有這樣一段話:「此後皇帝便把自己委託於僧徒之手,他親手把他的頭髮削去,如果沒有他理性深厚的母后和若望加以阻止時,他一定會充當了僧徒的」。以上幾則史料表明,順治十七年八至十月間,清帝順治決意出家,並剃了頭髮,但出家未遂。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順治因患天花病死在養心殿,距董妃之死僅半年。二月初二日,順治梓官移至景山壽皇殿,停放百日之後於四月十七日,由與順治關係密切的高僧茚溪森主持,在壽皇殿前焚燒火化。第二年五月,順治的「寶宮」——骨灰罈,由輔政大臣等護送,與董妃的「寶宮」(董妃於死後「三七」火化)一同葬入遵化清孝陵。
關於順治火化,首先,《清聖祖實錄》載:順治十八年(1661)四月十七日,「上(指康熙)詣世祖章皇帝(即順治)梓宮前,行百日致祭禮。」康熙元年正月初七日,「上詣世祖章皇帝寶宮前,行期所致祭禮。」「康熙二年四月辛酉,奉移世祖章皇帝寶宮往孝陵。」這裡,康熙所祭者分別為「梓宮」和「寶宮」,從中可知寶宮所藏已非梓宮原來之屍體,而是屍體焚化後的骨灰。所謂寶宮,其實就是一個骨灰罐。《五燈全書》引「茚溪語錄」,其中有「世祖遺詔召師,至景山壽皇殿秉炬」之語,即指茚溪森主持火化,他是四月十六日到京的。「茚溪語錄」還有他當時為順治秉炬的一揭是:「釋迦涅槃,人天齊語,先帝火化,更進一步,大眾會么?壽皇殿前,官馬大路。」
由此可斷定,順治死後火化毫無疑問,這也就證明了他未曾出家。至於清朝帝王中為何只有順治火化,是因當時才入關十幾年,仍遵循滿族故土先祖火化之舊俗。抑或是因順治好佛,而僧人圓寂後需火化,故清廷為這位「行痴」皇帝舉行了佛法所崇的火葬葬儀,還是二者兼而有之,這裡姑且不論。目前清史學界較為一致的看法是順治確實信佛、好佛,也有出家的念頭,但正如史學大師陳垣先生所說:「順治出家之說,不盡無稽,不過出家未遂而已。
請大家多多關注「八大山人」或微信「笑談趣史」可以和小編聊歷史哦!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在家居士怎樣正確稱呼出家人?
※李自成究竟是被殺?還是出家為僧?本文深度揭秘李自成最後的歸宿
※曾是吳京的最佳CP,男友一死一出家,現在只能在tvb跑龍套
※文殊師利問經(住家過患出家功德)
※出家,要心出,不在乎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