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孝感動天 等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01孝感動天  —和平鴿—

  古語有云:「百行孝為先」,可見「孝」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雖然是古代封建帝王社會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二十四孝」的最初目的也是維護禮教,但是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孝,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和發揚的。其中雖不乏過時的、落後的、乃至不合情理(愚孝)的東西,但作為孝親的精神還是可借鑒的。  二十四孝的故事 目錄1 孝感動天 2 親嘗湯藥 3 嚙指痛心 4 百里負米 5 蘆衣順母 6 鹿乳奉親  7 戲綵娛親 8 賣身葬父 9 刻木事親 10 行佣供母 11 懷橘遺親 12 埋兒奉母  13 扇枕溫衾 14 拾葚異器 15 湧泉躍鯉 16 聞雷泣墓 17 乳姑不怠 18 卧冰求鯉  19 恣蚊飽血 20 扼虎救父 21 哭竹生筍 22 嘗糞憂心 23 棄官尋母 24 滌親溺器

  古代傳說: 01孝感動天原文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嚚,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孝經故事三皇五帝的虞朝(虞音yú,遠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帝王舜(音shùn)本是個普通平民,父親瞽叟(瞽:音gǔ,盲眼。叟:音sǒu,老者。)是個瞎子,且品性固執,不懂禮儀。舜母早逝,瞽叟再娶,後母刁頑,常作惡言,並唆使舜父欲殺舜。後母生子名象,為人傲慢,亦對舜仇視。但是舜仍然對父母很孝順,對弟弟很友愛,設法避免禍害,但卻毫不怨恨,並承擔全家的勞動工作,常在歷山耕種。因為舜的孝行這麼難得,感動了上天,致使他耕種的時候,有象出來協助,有鳥幫他鋤草。  舜二十歲的時候,他的事迹已傳播很遠,到他三十歲的時候,當時的領袖帝堯為找尋替任的接班人而問計於四岳(四時之官),四岳一齊推薦了舜。於是帝堯決定深入對舜進行考察,便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又命九個兒子和舜一起工作,觀察他對內對外的為人。  舜成親後,要求妻子孝敬公婆,盡媳婦之道,關照弟弟,盡嫂嫂的本分,不可以因妻子的高貴出身而破壞家庭的規矩。舜對堯的九個兒子要求也很嚴格,一點也不遷就,使他們為人更敦厚謹慎,事事心存尊敬的態度。  舜在歷山耕作,由於和氣謙讓,同他一起開荒種地的人受到感染,變得能夠互讓,和洽相處,田界也不計較。舜去雷澤釣魚,那裡的人慢慢都能放下爭執,互敬互讓。舜在河邊造陶器,仔細認真,不合格就重做,那些馬虎的人見了,感到慚愧,跟著漸漸也就做得精緻了。舜的品德在大家中產生很大感召力,人們都願意親近他。他住的地方本來很偏僻,但一年後就變成村落,兩年成了邑,三年成了都。  帝堯於是很賞識舜,獎賞給他高級衣料做的衣服,一架名貴的琴,一群牛羊,又為他修建了糧倉。舜的父親,後母和弟弟象看到,很為妒忌,一心暗害他,佔為己有。瞽叟叫舜去清潔糧倉那高高的上蓋,然後暗中縱火,要燒死他。幸得娥皇,女英預先給舜準備了竹笠,一手一個張開如鳥的翅膀,乘風飄下而不死。瞽叟又與象設計讓舜修井,然後推下沙泥土塊活埋他,得手之後三個人瓜分舜的財產,象要琴和舜的兩個妻子,而牛羊衣物糧倉歸瞽叟及後母。幸舜在兩個妻子安排下,預先在井旁鑿開一洞,下井後即藏身而得不死。他出來的時候,象正佔據舜的房子撫弄那架名貴的琴,見到舜而終於感到慚愧不已。舜心中明知瞽叟,後母和象合計害他,但仍然和過去一樣,孝敬父母,友愛弟弟,並沒有一絲埋怨。  帝堯對舜經過長時間的考察,又分派工作讓舜去做,終於認為舜的品德確實好,而且能幹,能凝聚天下有能之士,使更多能人願意出來輔助政事,治理的地方父有義,母有慈,子女孝順,兄長愛護弟妹,弟妹恭敬兄長,遠近的部族都對舜異常尊敬,便將帝位傳給這賢人,這就是歷史上的所謂禪讓。舜以一介平民,一躍而為虞朝的帝王,純是孝與忠所致。呂純陽師尊在《呂祖全書》中介紹了七十二位忠神,三十六位孝神,另五位忠孝神,合共一百一十三位,虞舜帝排於第一位,為「旋轉乾坤,純忠純孝,揖讓大德神聖,有虞大舜帝,無極至尊」,備極尊崇禮敬,要求我道中人,對各忠孝神之忠孝精神要「堅志奉行,細心體會」,「朝夕拜誦,廣布人間」。  後人有詩讚曰:  隊隊春耕象,  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寶位,  孝感動天心。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02親嘗湯藥  —和平鴿—  原文  前漢文帝,名恆,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養無怠。母長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天下。  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仁孝之子。  有詩頌曰︰  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後三載病,湯藥必先嘗。  己亥日,劉恆病死於長安未央宮。死後的廟號為太宗,謚號為文帝。 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偉業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將其列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評說  天之大,孝為先。總為自己學習忙、工作忙、生意忙,事情多、應酬多找借口,事情再多總多不過皇帝劉恆吧?皇帝隨從何其多,批閱奏章千百萬,還要親侍母親,不愧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漢文帝之孝道不愧為中華民族學習之楷模。流芳百世!  漢文帝劉恆(前202~前157年),在位時間為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7年,其實他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而不是文中所說的「三子」。他最初被封為代王,代國轄區在今河北、內蒙交界以及山西東北部。周勃、陳平等在諸呂之亂平定之後,經群臣之議,迎立其為帝。即位後重本抑末,興修水利,農業  生產有較大發展。又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駐兵北方,移民屯田築城,增加糧食儲備,加強北方防禦力量,為全面反擊匈奴作了準備。  文帝的生母是薄姬,即後來的薄太后。漢文帝奉養母親毫不懈怠。母親曾經生病三年,文帝晚上不合眼,也就是「目不交睫」,不解衣帶,盡心服侍母親。母親喝的湯藥,不是自己親口嘗過,就不進獻給她。文帝的仁孝傳聞於天下。今天來看,雖然這些歷史的記載不免有誇大阿諛之處,但是他的孝行卻確實被人們一代代認可了。  如果對照《孝經》來解讀此故事,作為文帝,如《孝經·天子章》所說的,他盡到了一個「天子之孝」。「文景之治」,是歷史上有名的治世,其中從文帝來說,那麼他自己或者可以說是「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他有對親人的孝、愛、敬,又延伸到對百姓的「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自己成為一個榜樣,也教育了百官與百姓。  《史記·孝文本紀》列舉出文帝的一些做法:如廢除「肉刑」,廢去了黥面、劓鼻、刖足等的刑罰。他認為這些是不講求恩德的做法,不符合自己作為民之父母的主旨。又如他登上帝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衣服、車駕無所增加,有時候還開放法禁來為百姓謀利。再如他曾經想要建築一個露台,但預算下來要花費黃金百斤,於是放棄了。他說:「黃金百斤就相當於十個中等水平家庭的財產了。我留守在先帝的宮室,還常恐怕玷污它們,還要建築露台來幹什麼呢?」他自己常穿粗厚的衣服,連寵幸的慎夫人衣服也不能長到拖地,帷帳不能有繡花圖案,表示敦厚儉樸,作天下的表率。漢文帝治辦霸陵,既不修高大的墳冢,也不許用金銀銅錫來裝飾隨葬器,而都用瓦器,這也是意在節儉,不擾民。  另外文帝死時,留下的遺詔也很有意思,有幾點可以說:一,明確指出反對當時社會的厚葬風氣。二,不要因為他的逝世,而讓百姓服喪很長時間,避免擾民。要對天下的官吏、平民發命令,只用三日舉行喪禮,免除其餘的服孝規定。此間不要禁止婚嫁、祭祀、飲酒食肉。三,作出許多細節的規定,比如參加喪禮不要求光著腳、服喪的帶子不要超過三寸,不要陳列軍隊和用上兵器儀仗,不要動員百姓到宮殿去哭喪。對宮中如何操辦喪禮也有很多簡化的指示。四,他命令死後將後宮中夫人以下至少使全部遣送回家,也顯現出了人性化的某些光彩。五,霸陵一帶的山水保持原來的面貌,不要因為修建陵墓而有所改變。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個皇帝死了還關心著生態保護的問題。  湯諧曾有評論:「孝文為三代以後第一賢君,史公在孝武時作《孝文紀》,故尤極無窮慨慕也。二十餘年,深仁厚澤,紀中排纘不盡,止舉其大要,而余者令人悠然可思,正是史公畫龍點睛妙手。」(《史記半解·孝文本紀》)當然,這裡不去全面評價漢文帝的歷史功過,但是一個封建的帝王能做到上面所說的那些,也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  漢文帝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比如漢光武帝曾使司空告祠高廟時,就說到「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還給薄太后上尊號「高皇后」,並遷移到高廟奉祀,而把呂后從高廟中替換出來。漢光武帝去世時,在遺詔里還說:「朕無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務從約省。」

  【圖片選自網路 感謝原作者】
推薦閱讀:

【名家解讀古代文學】曲沐:漫議《聊齋志異》的「性」文化美質
【古典】古代婚書,真美
【知識貼】中國古代錢幣材質
【收藏界·雜項臻玩】中國古代傳統廳堂文化(上)

TAG:故事 | 感動 | 古代 | 孝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