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迷霧中的「鴻門宴」真相

「鴻門宴」應該是國史上最為有名的一場宴會,也是極其緊張、驚險的一場宴會。「鴻門宴」的故事,幾乎無人不知,也許有人對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的場景印象深刻,也有人對樊噲闖入門內,怒視項羽的一幕最為欣賞,但你真的看懂了嗎?

鴻 門 宴 敘 事 中 的 緊 要 文 字

「鴻門宴」應該是國史上最為有名的一場宴會,也是極其緊張、驚險的一場宴會。「鴻門宴」的故事,幾乎無人不知,還有什麼可以一談的地方呢?其實,一件事情可以從多方面來看,有人對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的場景印象深刻,也有人對樊噲闖入門內,怒視項羽的一幕最為欣賞。多年前,余英時先生髮表《說鴻門宴的座次》一文說道:「項羽最後同意自己『東向坐』和劉邦『北向坐』,這說明他已把劉邦當作他的部屬,並正式接受了劉邦的臣服表示。所以當主客都入座之時,項羽已不復有殺劉邦之心。」又說:「劉、項的成敗雖然最後決定於戰場之上,但也不妨說,當鴻門宴座次既定之際,雙方的勝負已分了。」他就是從座次的角度來解釋這場宴會的歷史意義,對於座次的安排也做了相當精細的討論。

鴻門宴的座次,即「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見於《史記·項羽本紀》,未見於《漢書》《資治通鑒》,可知兩書撰者對於此一細節未予重視。我們讀《通鑒》,雖未見到余英時視為關鍵的細節,但還是有一些相當緊要的文字值得注意與玩味。

我們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可以讀到關於「鴻門宴」極其生動、精彩的描述,《通鑒》的撰者就在這篇好文章的基礎上,參考《史記》的《留侯世家》和《樊噲傳》,稍加增刪,使得前後更加完整,情節更為曲折,令讀者更能體會出那緊張、驚險的情景。我們怎麼讀呢?首先,請慢慢地讀,不要急於知道宴會的整個過程,請多多留意史書上為什麼要這樣寫,要那樣寫。其次,要發揮想像力,不要忘了朱子的那句話:「而今書、傳只載得大概,其中更有幾多機變曲折在。」有些頗關緊要的地方,是不見於記載的,是我們要用想像力去填補的。再次,請不要擔心我是否說錯了、想錯了,只要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找到證據支持的,或是合情合理的,就大聲地說出來;若看到別人的說法比自己的好,比自己講得有道理,那就要誠心地向別人學習。

《通鑒》卷九《漢紀一》,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進入關中,看到秦留下的宮室宏偉,陳設華美,加上珍寶、美女無數,很想留下來,享受一番。樊噲覺得不對勁,勸劉邦說:你想有天下,還是只想當富翁?這些漂亮東西,讓秦亡了國,你怎麼可以拿來享用?還是快快回到霸上,不要留在宮中。胡三省在這句話下,寫了一條按語:「樊噲起於狗屠,識見如此。余謂噲之功當以諫留秦宮為上,鴻門誚讓項羽次之。」劉邦不聽樊噲的勸諫,覺得你樊噲只是一個狗屠,懂什麼!於是,張良對劉邦講了重話:你是要為百姓除去殘害呢,還是像桀一樣加重殘害百姓呢?不中聽的話,對你的行為好;不好吃的葯,對你的病情好。你應該聽樊噲的話!劉邦這才還軍霸上。於是,就有了與民約法三章,「秦民大喜」;秦民要獻上牛酒,犒勞將士,劉邦不接受,「秦民益喜」。這時,項羽率諸侯兵西進,要進入關中,他們很擔心秦的降卒回到家鄉,他們無法統制,於是乘夜進擊,「坑秦卒二十萬於新安城南」。劉、項的作為在秦民心中留下的印象形成十分強烈的對比。

有人對劉邦說:關中這個地方很富裕,形勢又險要,聽說項羽會任命章邯為關中王,如今章邯要來,你就會失去關中。不妨守住函谷關,不讓諸侯的軍隊進來。劉邦同意,緊閉關門。項羽大軍進至函谷關,被阻於關外,項羽大怒,命令英布等進攻,遂破關而入。項羽入關,聽到劉邦的部屬曹無傷說,劉邦想當關中王,盡有秦的珍寶,又大怒,準備第二天天一亮就進攻劉邦。當時,項羽有兵四十萬,駐紮於新豐鴻門;劉邦兵十萬,號稱二十萬,駐於霸上。

《通鑒》接著記載了一段范增對項羽說的話:劉邦過去貪財好色,現在入關,不取財物,不要婦女,可以看出他的心志不小。我請人去看他的氣,看到的是龍、是虎,五彩繽紛,這是天子的氣!所以,趕快去打他!不要放掉他!我們讀了范增這一段話,可以停下來稍微想像一下他講這番話的時候,心中想到些什麼?我認為可能有三點:第一,他看出劉邦的才幹足以大有作為,必然是項羽的勁敵,項羽要有天下,必須先除去劉邦(按:古人說「望氣」,未必只是假託,范增此時尤其深信不疑)。第二,他看出項羽沒有殺劉邦之心,因為項羽的聲勢如日中天,自以為已無人能與之相抗爭,恐怕會輕敵大意。所以,趁著項羽的兩次「大怒」,他要慫恿項羽立即動手。第三,他看出時間的急迫,如果不能即刻把握,馬上動手,項羽很容易會改變此刻的心意。因此,他強調要趕快出手,立即進攻,不要放掉劉邦。

項羽的叔父項伯知道這個計劃,擔心自己的好友、恩人張良,於是夜晚跑去見張良,告知此事,勸張良趕快離開,不要與劉邦一起死於非命。張良說:我為了韓王,來到劉邦這裡,現在劉邦有難,我自己逃走,很不應該,我一定要告訴劉邦。於是,張良就去向劉邦報告,劉邦聽了「大驚」。「大驚」這兩個字似乎不能輕輕放過。我們要想一下,劉邦是一個容易「大驚」的人嗎?好像不是,而這次讓他「大驚」,一定是真正感到事態的嚴重。大驚之後的劉邦表現如何?非但沒有「失措」,反而十分冷靜,仔細思考如何應付這個極其嚴峻的局面。劉邦很清楚,處理稍有不慎就會徹底覆滅,時間稍有延緩也將難以挽回。幸好他有心細如髮的張良可以商量,他也聽從張良的意見。張良說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去見項羽,聲明自己絕無不服從的想法,劉邦當然同意,就這麼決定了。這時劉邦問張良:你怎麼會與項伯交好?張良解釋:過去項伯殺人,是我設法保護他,今天有這樣的事,他就跑來告訴我。劉邦問:項伯年紀多大?張良說:比我大。劉邦要張良把項伯請來,拜他為兄。劉邦這麼做,除了感激項伯前來相告之外,結好項伯的意圖也是十分明顯的。

張良回去,「固要項伯」,就是力邀項伯的意思。「固要項伯」四字,出於《留侯世家》,《項羽本紀》只是「要項伯」,少一「固」字。我以為這個「固」字相當要緊,可以反映當時的一些情況,更可以引導我們想得更多、更深。「固要」有兩層意思,一是,項伯不肯去見劉邦;二是,張良花了一番氣力才說服項伯。我們先會想到,項伯是來救張良的,一心只想把張良救出險境,他與劉邦無關,根本不關心劉邦的死活。張良要項伯去見劉邦,一定是講了些讓項伯動心的話,才能使他改變初衷。那麼,張良講些什麼話才能奏效,也值得我們想像一番。我想張良勸說的重點,應該在於對劉邦的介紹,強調劉邦的聰明智慧與生俱來,是一位不世出的英雄人物,統有天下,非他莫屬。項伯對於張良必然是既信任又崇拜,對於張良的話,自然是一無辯駁,也就想跟著張良去看看這位天才人物吧!

劉邦見到項伯,先奉酒為壽,就是舉起酒杯祝健康長壽,再約為婚姻,就是結成兒女親家。然後說:我這次入關,對於關中所有的東西,不敢有任何的侵犯,就是要把這個地方所有的官吏百姓、宮室倉庫,清查整理,等待將軍項羽來了再獻給他。我所以派人去守關,就是怕有人進來搶東西、偷東西。我日日夜夜盼著項羽的到來,怎麼說我要背叛項羽呢?請您一定要替我說些公道話,轉達我這番忠心不貳的意思!項伯答應了。項伯為什麼會答應呢?你可以說,劉邦巴結他,讓他很爽;或說,劉邦的一番話,入情入理,他被說服。但我還是要說,項伯見到劉邦,對劉邦有很好的感覺,應該是他答應劉邦的重要原因。項伯不但應允為劉邦傳話,還替劉邦出點子:明天天一亮你就要來謝罪。為什麼天一亮就要劉邦來呢?項伯估量自己可以說得動項羽,但時間稍有遲延,項羽多聽些范增的話,情勢就會有變。項伯回到軍中,把見到劉邦的事向項羽報告,而且強調:如果不是劉邦先入關中,你會這麼方便嗎?劉邦有大功,你卻要去打他,這是不應該的事,不如好好對待他。項羽同意。我覺得項羽之所以同意,與項伯多少有點把握一樣,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項羽不想殺劉邦。

天一亮,劉邦帶著一百多人,騎著馬來到鴻門,向項羽請罪。劉邦說:下屬我與您一起努力攻秦,您在河北征討,我在河南作戰;沒料到我居然能先入關中,今天又在此相見。現在不知道有什麼人在散播謠言,讓您對下屬我有所不滿,我特地前來請罪。項羽說:是你的部下曹無傷說的,不然我怎麼會生氣呢!項羽就留劉邦吃飯飲酒。宴飲中,范增幾次用眼睛給項羽打暗號,又舉起身上佩戴的玉玦,舉了三次,項羽沒有反應。這個暗號不是說好的嗎,等劉邦送上門來就立刻將他解決,怎麼項羽婦人之仁的毛病又犯了,又心軟了?范增很清楚,這個機會不把握,一旦龍歸大海,不但攪翻江湖,還會攫取天下。於是,他起身外出,找來項莊,說:項羽心太軟,下不了決心。你去為劉邦敬酒祝壽,敬完酒,借表演劍舞,給劉邦一劍,殺死他。如果今天不殺他,有一天他就會殺死你們!項莊進去,向劉邦敬了酒,說:軍中沒什麼娛樂,讓我表演劍舞給大家助興。項羽說:好啊。於是,項莊舞劍,指向劉邦。這時,項伯立即拔劍起舞,盡量遮住劉邦,致使項莊無法刺殺劉邦。我想,項伯看到范增離席,知道必有情況,也就有所準備;他看到項莊進來,知道是怎麼回事,該怎麼應對了。

張良看到項莊舞劍,就出去叫樊噲。樊噲問:裡面情況如何?張良說:項莊舞劍,意在刺殺劉邦。樊噲一聽,跳了起來,說:緊要關頭,讓我進去跟他拚命!於是就帶著盾,提著劍往裡面沖。門口的衛士擋住他不讓進,樊噲用力衝撞,衛士跌了一大跤。樊噲進去,靠著帷帳站著,一雙發怒的眼睛直瞪著項羽,氣得頭髮全豎了起來,眼眶裂了,鮮血猶如怒火。項羽一見,立即手握劍把,挺直身體,做好防衛的動作,問道:這人是誰?張良說:是劉邦的貼身侍衛。項羽難掩心中的欣賞,「壯士」二字脫口而出,叫人賜酒給他。樊噲站著,把一斗酒都喝了。項羽又叫人賜肉給他,他把一個生豬肩放在盾牌上,用劍一塊一塊切著吃。項羽說:壯士,你還能喝酒嗎?樊噲說:我死都不怕,再喝點酒算什麼!秦的統治如虎似狼,殺人殺到手軟得抬不起來,處罰人只怕不夠多,弄得天下百姓受不了,都起來推翻他。懷王與大家約好,誰先攻破秦軍,進入咸陽,誰就當關中王。今天劉邦率先攻破秦軍,進入咸陽,一絲一毫不敢據為己有,還軍霸上等待您的到來。劉邦勞苦功高,應該受到重賞。現在非但不賞,您還聽信小人的話,要殺他,您這樣做,就是接續暴秦的做法,這是很不對的!項羽聽了「未有以應」,只說:你坐下吧。樊噲就坐在張良的身邊。

我覺得樊噲這一番話挺重要。宴會中原來劍拔弩張,殺機四伏,十分緊張、凝重的氣氛,由於樊噲的慷慨陳辭而渙然冰釋。因為這番話讓項羽、范增殺劉邦的理由沒有了,正當性不復存在了。這番話雖然出自狗屠之口,但義正辭嚴,使得項羽、范增啞口無言,難以反駁。項、范這邊原有高高在上的氣勢,突然被樊噲的動作與話語壓了過去,一個很「緊」的場面也就緩和下來。我想,劉邦、張良看到了這一幕,聽到了這番話,心中無疑鬆了一口氣,知道眼前的危機已經解除。而范增一定感到情勢驟變,因失去了狙殺劉邦的好機會而懊喪不已。項羽呢?我覺得他無所謂,他「無誅沛公之心」(見《史記·樊噲傳》),劉邦既然前來請罪,這次就饒了他吧!如果「鴻門宴」是一齣戲,樊噲的這番既有理據又富機鋒的話語,應該是全戲最後的高潮,也是結束前必須要有的一次轉折。

大家坐了一會兒,劉邦出外如廁,叫樊噲一起去。兩人出去之後,不再回座,與夏侯嬰、靳強、紀信等人,抄小路回到霸上。張良以白璧獻項羽,以玉斗獻范增,並為劉邦等人不辭而別向項羽請罪。范增氣極了,拔劍把玉斗敲破,還說:唉!這傢伙真沒法替他辦事,把你項羽的天下奪去的,一定就是劉邦!我們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了!這時,帷幕慢慢地垂落下來。

這齣戲里,我們不能只看到情節的曲折,氣氛的緊張,還要看到人物之間真摯的感情。像是范增對項羽,儘管恨鐵不成鋼,但眷念之深,令人動容。項伯對張良,只要想像那天夜裡,來回各四十里路上的焦急、憂慮與擔心,也就不難窺知其情意的深厚了。至於樊噲對劉邦,絕不是臣下對君主的忠心耿耿所能解釋,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強烈關懷。

我覺得,范增對項羽的分析與建議,樊噲對項羽的指責與陳情,以及劉邦「大驚」中的「大」,張良「固要」中的「固」,應該可以視為鴻門宴敘事中最為緊要的文字,是我們閱讀之時需要多想一想、多體會一下的地方。

(以上摘自《歷史的那一幕》)


推薦閱讀:

活佛高僧摸頭灌頂的真相
重審大唐:「女主武王」之說的歷史真相
風水真相(內也教養風水徹底且無後患方法)
令人吃驚:揭秘菲律賓總統對中國放狠話的真相
喝粥、吃麵條,到底是養胃還是傷胃?真相可能嚇你一跳!

TAG:歷史 | 真相 | 鴻門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