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信宮燈、金縷玉衣等近半展品為一級文物,「秦漢文明」展今日國博開展
「秦漢文明」展今日至11月30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7展廳展出。展覽從全國30多家文博機構精選出170件組300多件重要文物,基本涵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秦漢時期的重要考古成果,力圖全面展現秦漢時期中國的輝煌發展。
考慮到本次展覽參展文物極為珍貴,為確保文物安全和展廳內良好的參觀秩序,每天將按不同時段(上/下午)安排發放3000張門票(免費),觀眾需要在「秦漢文明」展廳入口處領票入場,每人每天限領一張。
市民參觀長信宮燈
展品調集:兵分三路徵選
據策展人單月英介紹,這次展覽圍繞秦漢時期「開創」「變革」「奠基」「繁榮」「多元」「開放」「厚重」的時代特點,從內容結構的設計到文物展品的甄選都不同於以往的展覽,呈現全新的面貌。整個展覽由序廳、文治武功、長樂未央、事死如生、多元文化、絲路交通及尾聲七個部分,五大主題單元構成。
其中特別有意義的一件文物是剛剛從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回國的「中國大寧」鎏金青銅鏡,它將「壓軸」出現在展覽的「尾聲」部分。
漢青銅鎏金「中國大寧」銘規矩紋鏡
這件西漢銅鏡1952年湖南省長沙市伍家嶺211號漢墓出土,現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為博矩紋銅鏡,鏡背鎏金,圓鈕,柿蒂紋鈕座。鏡緣間鑄銘文,
「聖人之作鏡兮,取氣於五行。生於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質清剛。以視玉容兮,辟去不羊(祥)。中國大寧,子孫益昌。黃常(裳)元吉,有紀剛(綱)」
「鏡銘反映了漢代陰陽五行學說的盛行,同時也表達了對子孫的祝福以及希望國家統一、安定、繁榮的願望。它『壓軸』,讓大家在對祖國的美好祝願中結束參觀。」
展品遴選:力圖突破認知
「大都會的展覽是面向美國觀眾的文化大餐,在藝術性上更加註重。而在國家博物館的展覽是面向國內觀眾的文化展示,在展品內容及深度上的呈現更加淋漓盡致。」
金縷玉衣
由於國內觀眾對秦漢文明一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而在展品的遴選和解讀上,如何給大家帶來認知上的突破,成了策展的重點。
「比如眼前這件小小的紙地圖,是本次策展的精心之選,將為大家帶來認知上突破。」
紙地圖
單月英指著眼前一件「不起眼」的展品為大家介紹。這件年代約為西漢文帝時期的紙地圖出土於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5號漢墓出土,目前由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大家在中學課本上都學習過東漢『蔡倫造紙』的知識,而得出了紙張出現於東漢時期的固有概念。實際上,在此之前紙張早有雛形。比如眼前這件放馬灘紙地圖。」
它出土於墓主胸部近肩處。用紙為麻類植物纖維,其生產過程經過切割、搗舂、製漿、沉澱過濾及擠壓整平等工序。紙地圖以墨線繪製山脈、河流、斷崖與道路,技法類似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駐軍圖》、《區域圖》,圖中山脈、河流與斷崖系以軟筆繪製,而道路則使用硬筆描寫。
「放馬灘紙地圖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用於書寫的紙張實物,也是最早的紙繪地圖。它的發現不僅證明西漢初年即出現紙張,工藝成熟,而且已經用於繪圖、書寫,對我們研究造紙起源、造紙用料及造紙技術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單月英說。
明星展品:一級文物佔比近半
此次參展的170件組文物中,一級文物約佔45%,其中包括著名的「皇后之璽」玉印、長信宮燈、兵馬俑、金縷玉衣、紙地圖、「滇王之印」金印、青銅方斗、「中國大寧」鎏金青銅鏡、玉熊、雲紋玉高足杯、彩繪多枝陶燈、「西王母」陶座青銅搖錢樹等文物。
「皇后之璽」玉印
「其中不要少文物曾出現在我們的中學課本上,都是耳熟能詳的『明星文物』。」
漢畫像石
單月英介紹,觀眾能在展覽中看到秦漢時期人民「腦洞大開」的一面,「漢畫像磚上的西王母是怎麼從青面獠牙,變得雍容華貴;秦漢時期人們想像中的神仙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細細品味展覽,都能得出答案。
比如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的東漢彩繪多枝陶燈,其造型之精緻、蘊意之深遠,細看甚至讓人產生「迷幻」之感。
這件陶燈1991年河南省濟源市桐花溝10號漢墓出土,造型極為繁複。上下分為三層,由下而上為覆缽形底座、兩個喇叭形承盤可拆卸組合,以擎柄相連。燈底座仙山層疊、河川密部,其間分布虎、鬣狗、羊、猴、兔和人物。承盤上有各種形狀的燈枝及羽人。騎龍駕霧的羽人,層層而上,直至頂端。
單月英說,多枝陶燈在漢墓中有較多出土,「這是秦漢時期神仙信仰的共同追求,不僅能照亮死者到達神仙世界的路途,燈上裝飾的羽人、神獸等還是死者靈魂進入長生不老仙界的引領者。」而此燈是目前出土的多枝燈中體量最大者。
文字:北京晚報記者丁肇文
圖片:白繼開 部分綜合網路
實習編輯:孟紫薇
轉載請註明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朱元璋的畫像這麼奇形怪狀?
※如果發現不了關於夏朝的有文字的文物,怎麼證明夏朝存在過?
※越王勾踐劍,驚艷了世人
※吳六奇墓俑(摘自廣東文物)
※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有哪些一定要讀又很有趣的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