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1749 | 乾隆帝為何把「打獵」當成「軍事演習」

[摘要]關於可能荒廢政務的擔心,乾隆六年就有官員提出來了。當時距康熙帝最後一次狩獵行動已經過去了十多年,雍正執政十三年「日不暇給」,從未進行過木蘭秋狄。

乾隆帝行獵圖。郎世寧繪。

作者|馮翊

度過「發飆」的一年,乾隆帝心情大好,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正月初一,天氣晴和,帝以為吉兆,「定卜今歲事事順暢」。兩個月後,皇帝宣布,七月~九月將在木蘭圍場(今河北圍場縣)「哨鹿」。

「哨鹿」,滿語譯作「木蘭」,這是自康熙帝開始的打獵行動(又稱木蘭秋狄),經乾隆帝繼承,已成「家法」。登基以來,皇帝已四次出入圍場,少則十來天,多則一個月,而乾隆十四年這次,時間長達兩個月,是在位期間打獵超過兩個月的四次行動之一。

乾隆帝為何要花兩個月的時間在外頭打獵?這些日子裡,帝國的政務怎麼辦?

|打獵,萬人參與

七月初七,乾隆帝帶著京師八旗、侍衛、軍機處章京、妃子、阿哥以及皇太后,自圓明園出發,趕往400公里之外的木蘭圍場。

經過前四次演練,木蘭行圍規模越來越大,這次隊伍已逾六千人,保證他們尤其是皇室在外兩個月的吃吃喝喝,後勤很重要。主管部門內務府雖然已有經驗,仍不敢大意,小到一張草紙、一隻乳羊,大到金八大件,無不仍需一一請示。

據內務府上乘的清單,皇室此行所用物品高達上百種,如貂皮、銀紐、寶石末、六安茶、米面糖油酒醋、乾鮮腌菜清醬等等,另包括弓箭刀具等武器,總數難以計算。皇帝還自掏腰包,給予各扈從、兵丁人員的補貼計10萬兩銀子。

這些物資基本靠人畜運送。經內務府奏准,糧食分兩批運往營地,先酌定30天的耗費,再酌定後30天,一路上,運輸隊伍十分密集。史載乾隆帝每年要徵用大車700兩,駱駝八九百峰。計上皇帝帶上的隊伍,一場秋狄,總參與人數達萬人以上。

據宮廷西洋畫師郎世寧為皇帝畫的《木蘭圖》,途中的情形是,由駱駝和騾馬組成的輜重隊,馱著營帳跟在隊伍後頭,再往後,是一支人畜雜混成的糧草隊。看上去,官兵形色匆忙,他們要儘早趕往營地紮營。

浩浩蕩蕩的隊伍,從北京出發,先去避暑山莊,安置皇太后,一路上要花6天,而後再去圍場。農曆七月,沿途糧食即將收穫,由人、馬組成的龐大車隊,難免不會踩踏農田。乾隆帝「嚴飭隨從人等,不許踐踏」,「然猶恐稍有傷損」,便將經過州縣地方本年應徵的田賦,免掉三成,又將附近大道兩旁3 里內,酌情蠲免賦稅。

這一好處顯而易見,一些百姓甚至盼著皇帝「迴鑾」路過此地。八月,還在木蘭圍場的皇帝曾與署理直隸總督陳大受商量第二年春天赴趙北口打獵的路線,他對百姓「望幸」之情感到詫異:「小民田廬樂業已久,行圍當非所願,而上年經由該處,見居民舟子,異口同聲,皆有歡欣望幸之情,其故云何?」

後者答覆說:「舟車輻輳閭里,小民佣趨貿易,更可獲利資生,臣體察輿情,深切歡欣望幸之忱,並無絲毫不願之處」。由於大批人馬路過,能給周邊百姓帶來貿易商機,所以他們很開心。

自北京啟程六天後,乾隆帝抵達避暑山莊,休息了11天,再啟程趕赴圍場。當皇帝騎著高頭大馬穿越崇山峻岭、穿越萬里長城,來自西北的蒙古王公、額駙、兵丁同時向著東南行進,二者匯合在木蘭圍場,此時已是七月底,大營紮好,萬箭待發。

|圍繞皇帝的「遊戲」

木蘭圍場,方圓約一萬平方公里,雨水豐沛,草木茂盛,視野開闊,原是蒙古王公牧場,後「敬獻」給了康熙帝,遂以為獵場。抵達圍場後,乾隆帝與其扈從、臣僕、以及蒙古王公開始打獵,演習「合圍」與「行圍」。

所謂合圍,就是兵丁圍成一個大圈,將獵物逼迫至中心再獵殺之的遊戲。據清代筆記《嘯亭雜錄》,合圍之前,須先挑一個開闊平坦之地,在高處搭建幾個蒙古包作為皇帝的「看城」。各八旗或蒙古獵手再以此為中心,結成一個三五十里或七八十里的包圍圈,而後步步向中心逼近,縮小圈子逼迫動物向「看城」附近集中,待離中心二三里時,兵丁停止,就地圍成人牆。若有動物從人牆中衝出,外部射手即刻射殺。

合圍圖。郎世寧繪。

合圍完畢,皇帝從「看城」中策馬奔出,先發一支箭射殺,此時,「諸藩部落、蒙古仰瞻聖武,莫不歡欣踴躍」,待皇帝回城後,外圍兵丁遂再沖入牆內逐步獵殺。所謂行圍,即圍而不合,「數百人分翼入山林」打獵,可視作「合圍」前的演習,通常人數參與比較少。

皇帝亦會帶著一批貼身侍衛自由射獵,如獵鹿,乾隆帝會令兵丁頭戴鹿頭,藏於樹林中模仿「呦呦」鹿聲,吸引鹿群,待其近前擊殺,「取其血飲之」。又如獵虎,亦勢所必得,曾跟隨皇帝狩獵的學者趙翼,曾寫有《木蘭殺虎》記載道:

上較獵木蘭,如聞有虎,以必得為期……乾隆二十二年秋,余扈從木蘭。一日停圍,上賜宴蒙古諸王。方演劇,而蒙古兩王相耳語。上瞥見,趣問之,兩王奏云:「適有奴子來報,奴等營中白晝有虎來搏馬,是以相語。」(蒙古王隨駕,另駐營在大營數里外。)上立命止樂,騎而出,侍衛倉猝隨,虎槍人聞之,疾馳始及,探得虎窩僅兩小虎在。上命一侍衛取以來,方舉手,小虎忽作勢,侍衛稍陝輸,上立褫其翎頂。適有小蒙古突出,攫一虎挾入左腋,又攫一虎挾入右腋。上大喜,即以所褫侍衛翎頂予之。其時虎父已遠,惟虎母戀其子,猶在前山回顧。虎槍人儘力追之……上勒馬待,至日將酉始得虎歸……虎已死,用橐駝負而歸,列於幔城,自頭至尻長八九尺,毛已淺紅色,蹄粗至三四圍,蓋虎中之最大者。

至九月初,乾隆帝自木蘭圍場歸,近兩個月內,皇帝一行已在29個地方行圍,極盡狩獵之歡,然而歡則歡矣,政務怎麼辦?

|「遊戲」之外的考慮

事實上,關於可能荒廢政務的擔心,乾隆六年就有官員提出來了。當時距康熙帝最後一次狩獵行動已經過去了十多年,雍正執政十三年「日不暇給」,從未進行過木蘭秋狄,但告誡「後世子孫當遵皇考所行,習武木蘭,勿忘家法」。

乾隆帝登基後欲恢復康熙帝的「木蘭秋狄」傳統,御史從洞上奏,擔心「侍從以狩獵為樂,在京臣工或因違遠天顏,漸生怠安,所關匪細」,意思是皇帝遠在400公里外快活,皇威大減,在京官員難免會放鬆,不如「暫緩行圍,頤養天和」。

這一勸說享受的意見,遭到年輕的乾隆帝拒絕,給出的理由有二,第一,行圍可以整飭軍武。滿洲八旗已不復當初立國之勇,「騎射漸至生疏矣」,而「皇祖每年出口行圍,于軍武最為有益」。狩獵可視作軍事演習。第二,行圍能懷柔並威懾蒙古。木蘭圍場位於東北、蒙古的交界處、長城邊上,「按歷蒙古諸藩,加之恩意,因以寓懷遠之略,所關甚巨。」

因而每在行圍間隙,皇帝會與蒙古王公親密接觸,接受他們的宴請。宴會上,蒙古人會表演詐馬(賽馬)、相撲(摔跤)、什榜(奏樂)以及馴馬遊戲,蒙古王公、額駙則會接受皇帝的賞賜,諸如綢緞、細布不等。若興之所至,皇帝亦會試射一二,往往十中九,高超的射術引得蒙古人驚嘆。恰如趙翼所說,皇帝殷勤待蒙古,目的在於「使之畏威懷德,弭首帖伏而不敢生心也」。

而對於政務,皇帝還提到,自己「政事悉舉」「原與在京無異」,雖然在外面,政務不會廢棄,為此還建立了一套制度。以乾隆十四年木蘭秋狄為例,皇帝要求所有奏摺,「著照舊例」,自啟程之日始,先交給總理事務王大臣處匯總,貼上封條交給內閣,再送到行營,待批示完後沿原路返回。

乾隆帝在避暑山莊宴請蒙古。郎世寧繪

更何況,乾隆帝十四年的七月啟程時,帝國暫時安寧。西南的大小金川戰役已經結束,叛者皆降,借皇后新喪整飭的官僚機器亦變得聽話,以至於宣布木蘭秋狄後,鎮寧守直隸宣化等處總兵李如栢、直隸總督那蘇圖、署直隸總督陳大受等戰戰兢兢地上奏請求扈從,順天學政呂熾因有事在身不能路旁迎接請罪,而遠在湖北的代理總督唐綏祖亦上表歌頌皇帝親自行圍之舉。

煩心事少了,皇帝有足夠的閑心邊打獵邊處理政務,有能力給官員一種人雖在外,而帝國一切運轉如常的印象。因而即便是狩獵,皇子日常讀書自應照常,乾隆十四年,皇子的師傅陳德華「自起程以來,從未一至諸皇子讀書處,」經詢問,是因為肚子疼。皇帝質問他「豈途次每日皆患腹疾耶?」認為肚子疼是託辭,便罵他「曠職」,著令革職留任。

不光希望朝廷日常運作照常,連狩獵管理亦頗為認真。當年九月初七,行圍接近尾聲,副都統馬蘭泰卻遲到,後又託故腳痛翹班,乾隆帝罵他「無恥不堪」,將其革職,改發配熱河。

值得一提的是,外界提到的乾隆帝圍獵擅用槍支,在乾隆初年尚未出現。乾隆十五年木蘭秋狄結束後,曾發布上諭訓飭那些用鳥槍參與圍獵的部落:

「我滿洲本業原以馬步騎射為主,凡圍獵不需鳥槍,唯用弓箭,即索倫等圍獵從前不用鳥槍,今聞伊等不以弓箭為事,唯圖便利,多習鳥槍。夫圍獵用弓箭,乃從前舊規,理宜勤習,況索倫等皆獵獸之人,自應精於弓箭,故向來於精銳兵丁尤稱手快,伊等如但求易於得獸,久則弓箭舊業必致廢弛,嚴行傳諭索倫等此後行圍,務循舊規,用弓箭獵獸。將現有鳥槍每槍給銀一兩,概行收回。」

可見,乾隆帝在「軍事演習」中禁止使用鳥槍,是出於保護騎射傳統的考慮。後來,皇帝雖然用上了特供槍支打獵,並不將其大規模武裝軍隊,也是因為其執拗地堅持滿洲騎射特色,作為「軍事演習」的木蘭秋狄,似並未發揮其應有的軍事功能。

參考文獻:

《清高宗實錄》:乾隆十四年四月壬寅條,五月己未條,七月己酉條、癸丑條、壬戌條、丁卯條,八月戊戌條,九月壬子條。《宮中檔》:乾隆十四年五月二十日李如栢《奏請隨駕扈從出口行圍事》、五月二十四日《總管內務府奏為皇上出哨沿途所用糧石等項事》、六月十五日直隸總督那蘇圖《奏為奉旨秋令行圍不必送駕等謝恩事》、六月十六日《總管內務府奏為此次出哨沿途應用牛羊數目事》、《呈為皇上出哨廣儲司等處備帶物件折》、《呈為皇上出哨備帶賞緞匹數目折》、七月初六《順天學政呂熾奏為皇上出哨行圍臣尚在通州考柵未獲恭迎鑾輅事》、八月初四日《署理直隸總督陳大受奏為籲請赴古北口迎駕事》、八月十九日《署理直隸總督陳大受奏為復明春聖駕於霸州以南趙北口行圍所經路途等情事》。(清)昭璉《嘯亭雜錄》,(清)趙翼《檐曝雜記》,《清宮遺聞》,朱誠如主編《清朝通史·乾隆朝上》,劉璐《郎世寧筆下的》。


推薦閱讀:

每次南巡都把母親帶上,乾隆真是天下第一號大孝子
乾隆生母是誰?乾隆是幾阿哥?
她是乾隆最寵愛的女兒,受盡三朝恩寵,卻鬱鬱而終
總督洪承疇降清成漢奸:沒想到一百年後被乾隆皇帝卸磨殺驢!
乾隆是怎麼讀歷史書的(2)

TAG:軍事 | 乾隆帝 | 乾隆 | 軍事演習 | 打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