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吃透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這幾年非常火,似乎各行各業都能通過思維導圖提升效果,思維導圖創始人東尼博贊也介紹了很多應用領域,比如記憶,創造性思維,決策,組織筆記,自我分析,日記,等等。
最近社群在學習思維導圖,很多人對思維導圖非常困惑,它似乎是全能的,全能到不知道它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裡。(下面2個思維導圖是社群學員作業)
社群成員-袁鵬
社群成員-鴉
思維導圖,本質上是輔助思維的工具,通過它促進我們的思維過程,提升我們的思維質量,這是它的終極目標,形形色色的應用,都離不開這一點,把握這一點,也就把握了學習思維導圖的脈搏。
為什麼要使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究竟是如何輔助思維過程的?
思維導圖為什麼能夠提升思維質量?
很多人用了很多年的思維導圖,但對這幾個問題也是一知半解,沒有深入思考過。沒有理論支撐的工具,是沒有生命力的,工具唯有理論的支撐,才會更加鋒利,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這幾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對思維導圖的核心功能歸納成兩部分:
一、思維可視化
思維導圖的承載形式,就是通過文字、圖片將思維過程可視化,這操作起來並不複雜,但卻解決了思考過程中的很多難題,思維導圖一般形式如下:
1、工作記憶有限。
思考過程是發散的,可以圍繞一個話題橫向、縱向衍生出無數的思維節點,但工作記憶是有限的,有限的記憶容量與無限的思考就會衝突,這會帶來兩個結果:
一是遺忘,很多靈光一現的思維結果白白浪費;二是約束,我們會不自覺約束思維發散過程,遏制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思維導圖能夠完美解決這個衝突,可以說,它是我們工作記憶的延伸和擴展。
2、思維促進根據思維形式,可將思維分為專註思維和發散思維,專註思維是圍繞某個點的深度「鏈式」思考,而發散思維是圍繞某個點的輻射思考,思維導圖既是圍繞某個中心話題的發散思考,也能根據某個分支進行深度思考,思維導圖特別適合頭腦風暴,極大提升頭腦風暴的強度。
「優質的思考是怎麼產生的?」、「怎樣才能深度思考?」、「有沒有一種深度思考的方法」,類似的問題在我後台極為常見,就好像我提供一個方法論,就能讓他開啟深度思考之旅,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質變的前提是量變。
唯有多發散思考,才會有大概率產出好的Ideal。
3、思維創新。思維的生理基礎是神經迴路,不同神經迴路之間的聯通會碰撞火花,引發創新,但神經迴路之間聯通並不容易,否則創新也不會這麼難,然而,我們通過二級、三級分支不斷記錄思維過程,在記錄的過程中,這些中間思維會通過我們的視覺建立聯繫,誕生一個個奇思妙想,這在做思維導圖過程中非常普遍。
有了這個思維工具,好想法不一定是「憋」出來的,還可能還是看出來的。
4、專註思考。思考問題時,我們經常會遇到兩個難題:一個是思緒跑偏,就是思考著思考著,突然發現,思緒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裡了;還有一個是轉圈思考,就是看似大腦在轉個不停,但實際上就是圍繞某一個或幾個點,在轉圈、重複思考,思考沒有效率。
思維記錄可以有效解決這兩個問題,中心主題會緊緊抓住我們的注意力,而記錄會清晰展示已有的思考結果,我們的思維就可以專註於探索未知。
其實,思維導圖還能讓我們擺脫焦慮、壓力。認知心理學指出,焦慮、壓力會阻礙思考,尤其是考試時,但通過出聲思維,即在思考時自言自語,說出思考過程,可以讓我們專註思考。思維記錄與思維自述本質上是一樣的,甚至更勝一籌。
5、格式塔效應。大腦天生就有追求完整性的需求,這是格式塔心理學的重要貢獻,比如下圖:
你的大腦很自然的就會將其補齊為「唯心」,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大腦這種傻傻的追求完整性的技巧,比如很多人找不到自身的優勢,你可以設置一個中心主題「個人優勢」,然後畫出10根延長線,這就能「逼」大腦挖掘出你的10個優勢,這個小技巧非常實用。
6、輔助記憶。相比文字,人腦對圖片的記憶能力更加優秀,而思維導圖整合了文字、圖片,會極大增加記憶效果。另外,人腦對邏輯、成體系的東西記憶效果更佳,而思維導圖最終是要建立起體系的。
7、思維監控。對思維的思維,這是思維發展的高級形式,也是決定思維質量的關鍵,但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只有偶爾的反思才有片刻對思維進行梳理、監控,且這種事後反思有延遲性,而思維導圖可以對思維及時監控,對錯誤思維及時梳理。
作為我個人來講,最喜歡的就是思維導圖這個功能,當我遇到挫折、懷疑自我時,我會做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梳理混亂的思維,很容易就能查看哪個思維過程出了問題。
二、思維結構化
思維導圖大致分為兩步:第一步是思維發散和記錄,是一個頭腦風暴過程,竭盡所能去想,不管多偏、多奇、多不合邏輯,都要記錄下來,思維導圖就是要打破人為設置的思維局限;
推薦閱讀:
※號稱「最強大的版本」 iMindMap11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提高工作效率的人工智慧小軟體們 AI Assistants
※思維導圖有什麼用?
※思維導圖之方法論專題–PDCA循環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