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丨天地陰陽相半,人當法之
春分是個大節。
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全球無極夜極晝現象。這一天,世界各地,都是白天黑夜各12小時。西漢的董仲舒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均
董仲舒說「晝夜均」是事實,而「寒暑平」卻不盡然。我國地域遼闊,到了春分,儘管南方的朋友已感受到春的暖意,北方的朋友還感嘆「刺骨楊柳風」。北方的朋友,還得再春捂一段時間;南方的朋友,更多的還是需要及時加減衣服,一味春捂,或許就染上春溫之病了,而早晚天涼,不多穿一件,又容易受涼。民諺「二八月,早晚亂穿衣」,說的正是這個節氣常見的現象。
春分過後,太陽直射在北半球,我國開始晝長夜短——而且,越往北方,白天越長,黑夜越短,北極圈內,甚至24小時太陽不落山,所謂「極晝」是也。正因為有這個特點,北方的溫度才慢慢趕上南方——北方雖然離太陽直射點遠,單位時間內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少一點,但靠長時間的太陽光照,慢慢累積下來一點地熱,表現出來,就是加速升溫,趕超南方。據2017年公布的中國新「四大火爐」,重慶、福州、杭州和南昌,都在廣州的北邊,可見不是越往南越熱,天運與地氣之間微妙的差別,也可窺見一二。
天運,大致指的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自轉分日夜,公轉讓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因而地處不同維度,在單位時間(譬如一天)內接受到的太陽能也很不一樣。而地氣,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表現出來,主要體現在氣溫的變化上。
天運和地氣之間的差別,我曾在《夏至,聊聊節氣灸》一文中提及,此處不妨再引用一下:
節,就是天運變化的一個時間點。
有的時間點,天運的變化大,就是大節;天運的變化小,是小節,甚至節都不算,就是平淡無奇的一天。天運變化最大的兩天,是冬至和夏至。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大的拐點。春分、秋分,作為太陽直射點跨越地球南北半球的時間點,也是大節。
節,每年都一樣。但是同樣的時間點,每年的氣溫、降水等,卻可以很不同。譬如有的年份是暖冬,有的年份冬天卻凍死人。這背後的因素,就是氣,節氣的氣。
地球上每一個地方每天接收太陽能量的同時,也在耗散能量。接收的能量比耗散的多,表現出來,是當地溫度的升高。由冬返春、由春入夏,氣溫的改變,帶來物候的種種改變。《素問·六節藏象論》有云:「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等於講十五天為一氣,隱含的意思是能量的累積,帶來的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比較明顯地觀察到。
氣,是積累的能量,表現出來的是氣溫的改變。
氣的改變,除了受天運的影響,還受地運的影響。具體分析出來,可以寫厚厚的一本書,此處不表。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素問》七篇大論。
中國文化的智慧,是天人合一。人在天地之間,感天地之氣而生,也時刻受到天地之氣的影響。我們談天與地,論節和氣,是為了調理我們的身體,適應天地節奏的變化。天地的運氣時刻在變,人體得跟得上,跟不上,輕則難受,重則死亡。老人言:節節是劫——在節,天地之氣變化得快,人的身體跟不上這種變化時,就是在劫難逃了。
天地陰陽相半,世界晝夜平分,一年下來,也就春分、秋分這兩天。其餘的三百多天,不是晝長夜短,就是晝短夜長。人也是這樣,陰陽平衡的人總是少數,而陰虛或陽虛的人,則占多數。恰逢難得的春分,豈不應該取法乎此時的天地,生起此心:努力讓自己活得陰陽平衡嗎?
人事有羈絆,陰陽平衡,常不可得。為此,該設個清單,時不時提醒自己,該做什麼,不做什麼,才能儘可能保持陰陽平衡的常態。這樣的清單,每個節氣都不太一樣,比如春分日,大略可以準備這樣的「春分養生要點」:
早點睡,早點起;勤換衣,勤拉筋。
順應四時的規律作息,是保障健康的基本條件。年輕人氣血足,多半不知熬夜對身體的傷害有多大。年紀到了,逐漸體會到,最補的還是早睡。而且,長期早睡的人,不顯老。(「美容覺」,不是開玩笑的。)至於早起,順應天地陽氣的生髮,在春生的季節里,顯得尤為重要。早起後,做點舒緩的運動,如打打太極,拉拉筋(混元一氣),對一整天的好精神都有幫助。緩解春困,根本上在於晚上要睡好啊!
春天裡氣溫變化比較快,稍微動動,容易出點汗,應該及時換衣服,以免著涼。而早晚天涼,更需加衣,顧護陽氣——晨練的朋友尤其注意著點。春日還是養肝的好時節,肝在身上主筋,我們可以多拉拉筋,把筋拉開了,間接也養肝。(此處請參考《春到人間草木知,養生正當時》一文,戳藍字直達閱讀)
少酸多甘,以養脾氣。
這個原則是藥王孫思邈提出來的。他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話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多吃糖,少吃梅。酸味入肝,主要起到收斂的作用,而甘味入脾,能補脾氣。也就是說,春日裡,不要去壓抑或者過度收斂肝氣,而且要注意補脾。壓抑肝氣的行為,莫過於生悶氣啦!而春困之人,又多半有脾虛脾濕的毛病,健脾化濕,就不容易老是睡不醒。嗯,如果你老是吃很多,而且是厚味滋膩的東西,你的脾運化不開,那更容易春困的啦!
所以,少酸多甘,是讓你疏泄肝氣,健運脾氣,而不只是吃吃吃~吃太多,都傷脾的。
好好艾灸,讓自己的春天更美麗
春天容易犯的毛病很多:春困、五更瀉、感冒、濕疹、過敏、心情壓抑、頸椎病……對付這些問題,我們有絕妙的一招,那就是無為灸。
首先回顧一下,無為灸首要的問題是灸的時候,有沒有灸感——灸處不燙,即有灸感;灸處很燙,就是在烤肉。
其次,我們在灸的時候,是以穴位為粗定位,通過手法探查,以細定位。以下我給出春天常見病的選穴參考,你要會灸才能用哦~(不太會,就看這篇,戳藍字直達閱讀)
春困:脾腧、肚臍;
五更瀉:命門、肚臍;
濕疹、過敏:肚臍、血海;
心情壓抑:膻中;
頸椎病:大椎;
感冒:大椎、上印堂。
要記得,沒有灸感,就不要亂烤肉!
至於灸多久,要因人而異,以敏消量足為追求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