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古詩詞第204首

  第204首[唐補51]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寫作背景]     3年以後,也就是738年,王維從邊塞回京,正式任職監察御史(正8品下)。     監察御史的級別雖然不高,但權力不小,「分察百僚,巡按州縣。」中央及地方官員都懼怕三分,因為他能向皇帝打報告。     740年,升任殿中侍御史(從7品上),這年冬天,出使嶺南,負責當地官員的選拔。     741年,自嶺南回京,已經41歲的王維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辭職。     自張九齡罷相後,詩人雖然沒有挺身而出反對李林甫,但內心肯定不痛快。理想太光滑,現實太粗糙。     辭官以後,在終南山購置別墅,才發現遠離朝廷的日子原來這麼美好。     自由自在,踏山賞水,寫了很多詩,這是其一。    [本詩簡析]     終南:即終南山,長安以南。   別業:別墅。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歲:中年。 道:指佛教,確切說是禪宗。 晚:近來。 家:安家。 南山:終南山。 陲:邊。   王維從29歲開始正式接受佛家思想,至今已10年多。在這期間,為官和念佛,在他身上就是矛盾的統一體,目前還是信佛佔了上風。   終南山是東西方向,主峰在長安以南,詩人購置的別墅可能在主峰的南側。     上篇文章,有「終南捷徑」的故事,此時的王維是效仿嗎?應該不是。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勝事:美好的事。 空:在這裡是只有的意思。   辭官之後,時間充裕,沒有了當差的羈絆。興緻來時,遊山玩水,獨來獨往,那種美妙只有自己知道。   是如何的美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2句,好的讓人想脫衣服,裸讀(請正確理解!)   表現了詩人極度的恬淡。隨水信步,行至盡處時,無怨無憾,接著坐下來看雲。   本詩的第1句既然有「好道」,這2句可以依此解釋。   佛教有一個重要理論,就是「緣起論」。   這種緣起論認為,世界上任何一種事物都處在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之中,事物就是在這種關係之中依一定的條件而生而滅,不必強求,順其自然。也就是說,事情都有因果,應該隨緣。   所以詩人「行到水窮處」時,沒有抱怨遺憾,而是自然地「坐看雲起時」。相信如果王維不信佛,也可能寫出這等名句,只是想說,信了佛的王維更容易些。   這是從詩的角度,更重要的是,此時生活中的他亦是如此。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值:遇到。   正在美妙之時,遇見林叟,馬上進入了另一個角色,談笑間竟悠然忘返。   又是一個任性隨緣的佐證。     這首詩,讀著洗心。   解析完畢。     ==========================================     中國3大教,佛教屬舶來品。為什麼在中國它能立足?      儒教(家)讓人們奮鬥,讀書考舉入世,然後通過「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一整套方法治國平天下,結果往往是頭破血流,堅持的心灰意懶,變通的已非儒家。   道教鼓勵人們出世,遠離世間紛爭,注重養生,為自己活著。但並不輕閑,因為它有一個終極目標,就是長壽。有的人為追求這個目標,煉丹吃藥,折騰了一輩子,最後還是命歸黃泉。   儒教和道教在事實面前讓人極少看到希望,而佛教雖然也提倡出世,但並不像道教那樣辛苦,它讓人們順其自然,積德行善,那麼佛教徒的結局如何?   大多和一般人無異。但它講究輪迴轉世和因果報應。只要積德行善,也許不久就能有回報,這輩子再苦,下輩子就會有提升,讓善良的中國人看到了希望。      我家新房裝修時,工人師傅將線路改亂,致使一面牆沒電,務業管理處來了2位電工,一看是業主自作主張的修改結果,一個人扭頭便走,這不屬於他們的維修範圍。   但另一個留了下來,折騰了2個多小時才OK,當我想表示感謝時,他拒絕了,說:「我信佛。」     第1次,感到了佛的偉大。      以上只是從3教對比中,簡單說佛教的不同,之所以能立足的原因還有很多。     ==========================================     任性隨緣的王維。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謝謝閱覽。      

本文由<貼庫網>整理,全文地址:http://www.tieku001.com/232708/181.html


推薦閱讀:

精選古詩80首
【詩詞收藏】五言詩的巔峰之作:古詩十九首
古詩咬不爛,考場怎麼辦
七——九年級古詩文理解性填空集錦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我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