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家畫竹(上)
在中國「文人畫」中,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風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現人格品質和氣節。蘇東坡有詩曰:「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如文同畫梅、竹、石題:「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丑而文,是三益友。」松樹早在唐代吳道子時就常被畫在壁障上,後世多在山水畫中運用,也有單獨畫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筆下的「常客」。梅的畫法在楊無咎時創出後,後世畫梅能手也層出不窮。到趙孟堅時才把松、竹、梅放在一起,創「歲寒三友」之格。宋以後,「歲寒三友」也常被作為瓷器的裝飾題材,或是用石塊、柏樹代替梅或松樹而組成歲寒三友圖的 。
竹畫是中國繪畫所特有的,歷史悠久。在中國畫中,竹畫有兩種方式:一為設色竹子,屬花鳥畫;一為墨竹畫,以墨竹為主,四君子畫中的竹畫為墨竹畫,是典型的文人畫。
對於中國墨竹畫的起源,一直沒有定論。唐代白居易在《畫竹歌》中說:「植物之中竹難寫,古今雖畫無似者。」由此可見,在白居易以前,早就有竹畫了。由於那時的竹畫沒有流傳下來,故不知是設色還是墨竹。
唐代畫竹已為獨立題材,開始出現專門畫竹的名家如簫悅。他工於畫竹,一色而有雅趣。這裡的「一色」可能是純用青色或綠色,而非墨竹畫的黑色,但已開始對竹進行藝術抽象化,是工筆設色竹畫走向墨竹畫的關鍵的一步。蕭悅很珍重自己的藝術,有人求他只畫一竿一枝,求了一年還未求到。有一次,他卻畫了十五竿竹,送給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感謝他的厚意,也讚歎他的藝術,寫下了上述的《畫竹歌》。
元 李衎 四清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 郭畀 雪竹卷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湖州竹派
湖州竹派中國畫流派之一。北宋文同、蘇軾、元代趙孟頫、清晚期海派吳昌碩四大家是「湖州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畫竹原以唐代蕭悅、五代丁謙最有名,但無畫跡傳世。北宋文同、蘇軾畫竹著於時。元豐元年(1078)文同奉命為湖州(今浙江吳興)太守,未到任,病故陳州(今河南淮陽);蘇軾接任湖州太守,未幾坐獄貶黃州。他們雖籍隸四川,但畫史上皆謂為「湖州竹派」始祖。
文同墨竹畫,大大超過了前人,所謂「黃鐘一震,瓦釜失聲」。蘇軾形容文同畫竹,「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似乎文同畫竹屬寫意一派。然而,細察文同流傳下來的墨竹畫,他的畫風還是比較寫實的。文同所畫的竿、枝、葉、節,都很像真的竹子。文同尤其善於畫竹葉,「以深墨為面,淡墨為背」。文同的一些墨竹畫,所畫竹葉,正面用濃墨,反面用淡墨,正反濃淡錯落有致。不僅如此,文同還把葉梢風翻轉折都一絲不苟地畫出來,畫竹節是勾描渲染而成,由於文同畫竹,把中國書法的抽象美和布局美引入墨竹畫中,使墨竹畫脫離了工筆設色花鳥畫而自成一派,故其墨竹畫寫實而不繁瑣,形神兼備,大受歡迎。同時代的蘇軾等人都學習他的畫法,其後的追隨者就更多了,中國畫壇由此形成了「湖州竹派」,文同也就成了一代宗師。
蘇軾,也在湖州當過知府。他生平愛竹,「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所以他畫得一手好竹,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一次坐在公堂上,一時興起,隨手拿起毛筆蘸著朱墨,畫了一幅朱竹。有人說:世間只有綠竹,哪來的朱竹?他便反問:人家都用黑墨畫竹,世間哪有墨竹?據說由於他的首創,後來文人畫中便流行畫朱竹了。蘇軾向文同學畫竹,同時在繪畫理論上給予文同極大的幫助和影響。文同死後半年,蘇軾看了文同畫的《篔簹谷偃竹圖》,睹物思人,對畫痛哭,帶淚寫下了《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總結文同的畫竹理論,提出了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的主張。
蘇軾畫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不像常人一節節地畫竹竿。米芾問他這是怎麼一回事,他回答道:「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他針對當時只重形似輕神似的繪畫傾向,提出了「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見解。
米芾論及:文、蘇畫竹特點:「以濃墨為面,淡墨為背。」元代畫竹成風,李衍、趙孟頫、高克恭、吳鎮、柯九思等,都是湖州竹派繼承者,對後世影響很大 。明代蓮儒撰《湖州竹派》一卷,凡二十五人,系輯錄《畫史》、《畫繼》、《圖繪寶鑒》等書而成。
明 文徵明 蘭竹圖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 夏昶 畫竹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推薦閱讀:
※京劇名家,演戲自成一派,孟小冬師傅余叔岩書法端麗、學養深厚!
※大前研一:一路都念名校的高材生 未來可能是一場悲劇 | 灼見名家
※【古今名家】陳與義七律(全)
※宋元名家筆下的那些珍品全景花鳥畫,真是養眼!
※曆代名家對仗詩句選輯
TAG:名家 |